北有深中通道、南有港珠澳大橋,為什麼還要建深珠通道?

在伶仃洋兩岸,北有深中通道、南有港珠澳大橋,為什麼還要建深珠通道?

深珠通道規劃消息一出,在萬眾歡騰之餘,也有反思的聲音。當下,已有兩座連通珠江兩岸的跨海大橋疊加,這樣的背景下,再重新斥資建一座大橋是否“浪費”?有觀察人士建議,最理想的是將深中通道延長到珠海,由這一條通道來連接珠海、中山與深圳。

“一條深中通道不足以承接深圳產業佈局和經濟發展的不斷西移。”有區域觀察人士表示,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前景,有限的通道將抑制未來珠江兩岸交通聯繫需求的實現。

對於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西岸城市珠海而言,深珠跨海通道帶來的機遇不言而喻。

“能夠真正打破珠海對外的交通瓶頸,對珠中江等西岸城市來說,都是極為重大的發展機遇。”珠海民情觀察員禹華超認為,這座大橋可以便利深圳的中心區和產業不斷西移,珠海更可以直通深圳核心區,城市的區域優勢也將明顯增強。

那麼,東岸的深圳為何要支持建設這樣一座大橋?

從現狀看,深圳聯繫珠江西岸的陸路通道僅有虎門大橋,該通道繞行東莞虎門、廣州南沙,距離過遠,無法實現深圳與珠江西岸的快速連通;虎門大橋呈常態擁堵,西岸縱向公路也將隨著兩岸交通聯繫增長而不堪負荷。

而目前,深圳和東莞兩市汽車擁有量就超過600萬,可以想見 “深中通道” 通車之後,必將異常繁忙。未來,兩岸客貨運交通需求年均增長率預計超過5%,日均客運量在30萬人次以上,有限的通道難以滿足未來交通聯繫的需求。

在深珠通道目前透露的規劃中,深圳一側起於前海、對接廣深沿江高速和南坪快線。這條路線貫穿深圳東西,未來通過深珠通道銜接珠江西岸後,將形成一條串聯深圳西部南北向發展軸,對完善其區域路網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除此之外,深圳和珠海作為兩大經濟特區,其中心城區之間,目前尚無一條直連通道。深珠通道的建設,無疑對兩市協同發展及完善灣區產業佈局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重構大灣區發展新格局

如果說,深中通道是珠江口跨海的 “內環通道”,港珠澳大橋是珠江兩岸的“外環通道”。那麼,位處中間的深珠通道則可以看作“中環通道”。而這條“中環通道”的到來,將讓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互聯互通充滿新的想象。

11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新聞發佈會上說,圍繞充分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將積極推動六方面工作,其中兩個方面是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促進要素流動便捷高效。

從世界灣區的發展經驗看,第一步要解決的就是交通問題,互聯互通水平決定著區域的發展未來。

在美國西海岸,舊金山灣區憑藉發達的道路交通與跨海橋樑系統,將州際高速、101號國道、州道有機融合,形成了多個“N小時經濟圈”;東海岸的紐約灣區,一條城際鐵路將一河兩岸的曼哈頓與新澤西州相連接;東京則擁有全世界裡程最長的、客流量最大的軌道交通網,能抵達出行的“最後一公里”。

粵港澳大灣區要如何增強擴散效應?首先要做的,仍然是推進基礎設施的互利互通,打造便捷和高效的區域交通圈。港珠澳大橋、深珠通道、深中通道、虎門二橋……規劃表明,至2020年,珠江口東西兩岸地區共規劃建設11條公路鐵路跨江通道。

以往談到廣東的區域發展格局,一般會把全省劃分為珠三角和粵東粵西粵北四大區塊。當前,廣東正致力於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即將區域發展格局明確為三大板塊:推動珠三角核心區優化發展;把粵東、粵西打造成新增長極,與珠三角城市串珠成鍊形成沿海經濟帶;把粵北山區建設成為生態發展區,以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為引領,在高水平保護中實現高質量發展。而橫跨珠江兩岸的戰略通道,便是珠三角核心區要素不斷輻射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紐帶。

未來,條條跨海通道將像層層階梯一樣,把珠江口的“V”兩側相互連接,打破珠江兩岸城市群隔水相望的斷裂局面,重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新格局。

我們期待,連接兩大經濟特區的深珠通道早日從藍圖規劃變成腳下實實在在的道路,讓灣區互聯互通的夢想真正照進現實。(南方網)

【關注:粵港澳大灣區,好評論給您轉發助漲粉】

北有深中通道、南有港珠澳大橋,為什麼還要建深珠通道?

北有深中通道、南有港珠澳大橋,為什麼還要建深珠通道?

北有深中通道、南有港珠澳大橋,為什麼還要建深珠通道?

北有深中通道、南有港珠澳大橋,為什麼還要建深珠通道?

北有深中通道、南有港珠澳大橋,為什麼還要建深珠通道?

(本文文字資料、圖片素材來源網絡,無意侵犯版權,如有疑問可及時聯繫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