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民革中央參政議政新平臺接連發力 中山議政會打通“智匯”通道

□黃昌盛

9月4日和5日,民革中央連續兩天召開兩場中山議政會,分別就京津冀水汙染防控和三江源生態補償建言獻策。這是繼7月11日和12日民革中央第一、二次中山議政會後,民革中央再度以“中山議政會”名義召開議政性座談會。

兩個月舉行4次座談會,民革中央主席、副主席出席,分別聚焦當前熱點話題,這種高密度會議、高層次出席、高起點聚焦的態勢,無一不昭示著中山議政會正成為民革中央參政議政工作新的亮點品牌。

參政議政是民主黨派參與國家各項建設的主要形式,是檢驗民主黨派自身建設搞得好不好的主要標準之一。民革歷來重視參政議政工作,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多次強調,“參政議政是民革第一要務”,“要舉全黨之力做好參政議政”。在去年底召開的民革十三大上,萬鄂湘就參政議政工作強調,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才能找準履職工作的焦點;注重聚集民革黨內外智慧,注重加強上下聯動,才能不斷提高履職水平。在這些理念的指引下,民革在參政議政工作方面已經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運行機制,參政議政成果也屢獲中共中央、國務院和各級各部門的認可。

進入新時代,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工作也面臨新形勢和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多黨合作要有新氣象,思想共識要有新提高,履職盡責要有新作為,參政黨要有新面貌”“希望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要做中國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參政參到要點上,議政議到關鍵處”。這些期許,對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足新形勢,適應新要求,民革中央專門制定了《民革中央專門委員會委員管理與考核暫行辦法》,力求進一步增強委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調動委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進委員的管理與考核工作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促進委員履職盡責。

中山議政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其創立初衷就是更好發揮專委會在參政議政工作中的智庫作用,進一步提高參政議政工作質量和水平,打造民革中央參政議政工作新品牌。

今年6月12日至13日召開的民革十三屆三次中常會以加強民革自身建設為主題,萬鄂湘在會上強調,要完善參政議政工作機制,保證參政議政工作有序進行、規範運作、務實高效。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鄭建邦在閉幕講話中專門指出,考慮依託專委會創建常設性參政議政工作平臺——“中山議政會”,這也是“中山議政會”一詞首次被公之於眾。

僅一個月後,民革中央便召開了首場中山議政會,主題聚焦當前經濟形勢與對策,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出席並講話,副主席張伯軍主持座談會。此後,中山議政會又先後聚焦三項不同議題,由相關專委會成員、專家學者和相關省級組織負責人一同建言獻策。

從會議的保障機制看,中山議政會已經制定了一套詳細的規定作保障。

根據規定,中山議政會一般由各專委會承辦,議題由專委會根據民革中央工作計劃和工作需要提出,會議由專委會主任或副主任牽頭主持。專委會圍繞議題提出具體工作方案,按程序報請民革中央領導同志審定同意後實施。

從會議的形式看,中山議政會不定期邀請專委會委員、民革黨內外專家,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重點任務,對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的重要問題以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開展座談交流。這種既注重既有優勢,又注重藉助外腦的運行方式,必然使得參政議政的力量更加壯大。

從會議的主辦單位看,中山議政會的部分議題還可以邀請民革省級組織共同承辦,這就進一步促進了民革中央與地方組織在參政議政中的上下聯動。例如,第二次中山議政會中,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省市組織負責人出席,從各自關注的角度就大運河文化產業帶建言獻策,這些地方組織對各地特色更瞭解,也更利於形成統籌兼顧大運河沿線各地發展的建議對策。

4次中山議政會中,與會人員積極建言、各抒己見,形成了不少有價值的意見建議。這些建議如何成為推動政策落實、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推手?民革中央有關負責人透露,會議成果會經歸納整理後作為參政議政素材,通過高層協商發言、調研報告、政協會議發言、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提交中共中央、國務院、全國政協有關領導參閱。

此外,記者注意到,在中山議政會舉行前,民革已有“當前經濟形勢與對策座談會”等主題相對固定的議政性座談會。根據規定,這些會議也被納入中山議政會之中。通過統籌安排、科學配置參政議政資源,更有利於突出品牌效應,增強中山議政會的效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