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體驗Apple Watch 4 的這幾天我常常會出現「我能掌控一切」的幻覺,並非是說Apple Watch 4 有多麼強大,而是它帶來的「比任何只能設備都更貼近我」的感覺,彷彿像一個器官一樣隨時出現又隨時消失。本質上,Apple Watch 4 是一個「多餘」的產品,它沒有Apple 其它設備那樣的全能,然而主打健康功能的它獲得了更靠近身體的權力,正如Jonathan Ive 所說的那樣,Apple Watch 是一臺「讓你更少用iPhone 的iPhone 」,這句話的所指對象並非 Apple Watch ,但用在這裡卻非常恰當——我相信這點明瞭它的本質使命,但這個使命尚需在未來發生。

▌設計,還是「設計」

Apple Watch 4 是一個「設計」出來的產物,這看似是一句廢話。然而這裡的「設計」二字是有兩層含義的:正如字面意義那樣,它首先指代的是產品的工業設計和軟硬結合,另一重含義則在於,它其實是Apple 設計的一個「局」。

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Apple Watch 4 的工業設計已經很好地完成了它的使命,實際上從第一代Apple Watch 開始就已經沒有任何進化的必要了。任何一代的Apple Watch都有一個共同的設計主題:連接未來和現在。因而在它身上既能看到服務於新內容的元素,還能看到固守於就舊時代機械腕錶的設計特徵。

例如,它們都把背面同樣看作「需要設計」的部分;例如Digital Crown 的存在與其說是「必要的」不如說是「需要的」;再例如它的時間呈現方式仍然是「虛擬指針」而非其它——這對於其它廠商來說是一種很常見的選擇,但對於主張「Redesign」的Apple 來說,設計師們真的認為指針就是最好的時間呈現方式嗎?Digital Crown 真的就是最佳命名方式嗎(機械錶的「把頭」也被稱作「錶冠」,即Crown)?至於錶盤背面,讓我們先看例子:

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這是Apple Watch 4 的背面:

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Steve Jobs 曾經說過:「一個優秀的工匠是不會在櫥櫃的背後用已經爛了的木頭的,即使沒人看見」——這句話不能解釋Apple Watch 4 的表背為何如此設計,Moto 360/ Galaxy Gear/ LG G Watch 的表背就是爛木頭嗎?它們的設計充其量算「沒有才華」,至少它們做到了有序和功能完備。Apple Watch 4 的表背形態的來源,其實是:

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機械錶的背透是一種「私密的錶盤」,它將自身的運行原理和內在結構向用戶敞開,進而使之獲得了一種「生物性」,它有心跳,有脈搏,複雜的結構隱含了一種不可知,這些表現與人類對生命本身的本能體驗非常相近,這或多或少地構成了機械錶的魅力所在。

而在Apple Watch 上,取代它的是四個半球體的傳感器——Apple Watch 的背部真的只有四個傳感器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這個表背,它向用戶敞開了它自身。在這點上,Apple Watch 選擇了一條傳統之路,這意味著蘋果並不打算讓「腕錶」——這一長久地駐紮在人們心中的概念——被徹底革掉,甚至說,蘋果對於「我們能否讓用戶放棄它們的機械錶而選擇Apple Watch」這個問題是缺乏信心的。對傳統機械錶的模仿充斥在Apple Watch的整個設計體系當中:

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Apple Watch 的Digital Crown 從初代到現在僅僅經歷了一次實質意義上的更新,然而也僅僅是通過一個線性馬達而為用戶提供反饋,從歷史維度上考慮這豈非是一種退化?如果Apple Watch 希望能Redesign 腕錶這一已經發展相對成熟的產品形態,那麼在任何意義上,錶冠就是一個不該存在的設計要素,自然一個反饋更明確的,更靠近機械結構體驗的錶冠就更不應該存在了。另一個更顯著的問題就是Apple Watch 的錶盤:

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在Series 4 上增加了很多表盤樣式,除開一些顯然帶有裝飾性目的的,最讓我上癮其實是這款:

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這個錶盤的目的非常明確,它希望能為用戶在最小的空間內提供最多的信息。因而在設計上就帶來了一個難題:如何才能把這些信息組織起來,讓它們之間不會相互打擾,更不能讓用戶不知所措。「組織形式」本身是一個存在於歷史視野之內的問題,它本能地需要服從於人們的「期待視野」,於是我們看到了這一似曾相識的錶盤形式:

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Series 4 的處理是很直截了當的,它通過類似於傳統機械錶的錶盤佈局來滿足了用戶的「期待視野」,同時還提供了更多且更有效的信息,心率、日期、記步、溫度、音樂……等等等等,這種信息呈現方式溢出了用戶的期待,類似於當我看見桌子上有一杯透明的液體時,我下意識地以為那是一杯水,而當我喝下它才發現,原來這是一杯昂貴的香檳——Apple Watch 4的複雜錶盤用信息溢出的方式來向用戶證明自己比傳統機械錶做得更好。而能夠讓錶盤顯示更多複雜信息的前提,是屏幕的變化。

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更大的屏幕能夠為 Series 4 帶來兩個更好的改變:一是終於可以採用圓角矩形的屏幕形態了;二是終於可以使用彩色的錶盤,而不必可以隱藏屏幕邊緣了。在屏幕尺寸固定的前提下,圓角矩形能夠更方便地對屏幕內容進行安排,也更優雅,但實際可用顯示面積也會降低,尤其是當採用「曲率連續」的圓角矩形時,它的實際可用面積相比直角矩形和四個1/4圓內切的非曲率連續圓角矩形更少。

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因此以往的Apple Watch 的屏幕邊緣都是直角的。而當實際屏幕尺寸要大於顯示內容所需的屏幕尺寸時,圓角矩形的優勢才會顯現出來。這個優勢體現在新推出的裝飾性錶盤上:

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這些錶盤的動畫在圓角矩形和3D 玻璃的裝飾下,會帶來一種「流動感」,水、空氣和火焰彷彿在向四周衍射,即使當我僅僅為了看時間而抬起手腕時,它也會讓我的實現在錶盤動畫上停留一下來凝視這團火焰是如何緩慢地迸發出來,又如何流出屏幕之外。我是一個長期佩戴機械錶的人,我的手錶是一塊Hamilton:

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佩戴手錶並不會讓我更加守時,在一個智能手機隨身的年代,它的報時功能也被大大削弱。實際上,最能解釋為何我願意佩戴腕錶以及抬腕凝視的原因,其實是它能隨時讓我沉靜下來,無論在任何讓我感覺到失控的危險時刻,錶盤上剋制的小三針和深邃的鍍鎳烤藍工藝都能讓我回歸冷靜。這是因為我的腕錶是機械的,是落後的,是一個隨時都可能停擺的黑箱,但它仍然兢兢業業地工作了6年之久的。

而在Apple Watch 上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才能在數字熒幕上達到機械錶同樣的使人沉靜的效果?」

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現代醫學大行其道的今天,我們當然可以質疑瑜伽的物理性作用,但是在心理暗示上瑜伽仍然保持著它的效用——它能讓人保持沉靜,就像每個人在玩GTA 5 中麥克練瑜伽的橋段時,都會隨之一起深呼吸一樣。

在中國,瑜伽幾乎沒有影響力,而在西方,瑜伽可能是中產階級最熱衷的神秘主義表達——人人都需要神秘主義。Apple Watch 4 聰明地藉助了這一點——瑜伽理論把人體分為地、水、火、風和空五種元素,Apple Watch 4選擇了其中最適合在數字熒幕上呈現的三種,並製作成了錶盤,並希望由此能同機械表一樣,讓凝視錶盤的人迴歸沉靜。

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這些天的體驗中,這三種錶盤最讓我喜歡。而在每一次隨著錶盤動畫進行深呼吸時,我都能感受到它通過一種「神秘主義式健康」在與我發生聯繫。而在另一種錶盤上,Apple Watch 4 更大的屏幕也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想要有效地組織一個含有眾多信息的複雜錶盤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在這裡,設計師能做的選擇並不多,而色彩,幾乎是它們必須運用的設計要素。以往的Apple Watch 的屏幕太小了,蘋果必須將它隱藏在四周寬大的邊框之內,在不必要的情況下,蘋果希望用戶不會意識到Apple Watch 的邊框有多寬以及屏幕有多小,邊框是黑色的,設計師必須讓黑色充滿屏幕的大部分空間,以達到在視覺上隱藏邊框的效果。

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而在新Apple Watch 上,更大的屏幕讓設計師們終於可以放心大膽地使用「豐富的色彩」了,於是不僅在複雜錶盤上,Apple Watch 更是應激反應一般處處都在採用大量而複雜的色彩構成——當我看到可以為「米奇和米妮」這兩款兒童錶盤選擇多種配色時,我脫口而出:蘋果真有點惡趣味了。

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Jonathan Ive 在初代Apple Watch 剛剛問世的時候就曾非常坦誠地表示:「做Apple Watch 時我們找外人了」:

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在這份名單裡,我們不僅能找到從事電子產品的設計師,還能找到傳統手錶的設計師,例如Newson:

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這帶來了兩個問題:一是一項主張 Redesign 的蘋果和 Ive 怎麼就突然找起了外援?二是即使找了外援,為什麼還要找傳統手錶的設計師?因為Apple Watch 其實就是一款「傳統手錶」,無論是新Digital Crown 、錶盤設計、表背設計還是能讓人沉靜的「瑜伽錶盤」,都體現了Apple Watch 仍然是一款傳統意義上的手錶,只不過它想要證明自己遠比任何一塊機械錶都要好。那麼在Apple Watch 4 上又有哪些功能並不是對機械錶原有功能的強化呢?

▌功能,還是幻覺

Apple Watch 4 的整個功能體系,是建立在「連接、健康、輸入/輸出以及信息顯示」四個維度之上的,且無論是哪個維度它都做到了較高的完成度,意味著「能做好的都做好了,不能做好的也都沒做好」,總體上看,這不符合我對一款Apple 產品的基本預期,僅有完成度仍然是不夠的,我們期望Apple Watch 作為一款「Big thing」能帶給我驚奇乃至驚豔的表現。

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正如我在開頭提到的——Apple Watch 是一款讓你更少用iPhone 的iPhone ——蘋果之所以不遺餘力地推進Apple Watch 的LTE化,是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Apple Watch 拜託iPhone ,甚至讓Apple Watch 的用戶擺脫iPhone 帶來的影響。

iPhone 是否帶來的壞影響是一個需要深刻挖掘的問題。眼下能探討的是:Apple Watch 4是否足以讓用戶擺脫iPhone?

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 Apple Watch 是一個精選窗口」這是我這幾天體驗中最深的感觸,它會把那些「必要的」信息從iPhone 中篩選出來再推送給你,從而讓你更安心地原理iPhone (智能手機)。在這一點上,Apple Watch 成為了iPhone 的附庸,它的存在只有在iPhone 的存在發生且會帶來壞影響時才有效。這讓人少有地感受到 Apple 似乎沒多大的野心,甚至有些反常。一個很直觀的道理是:如果蘋果打算將Apple Watch 打造成下一代計算平臺,那它現有的角色是遠遠不夠的。Apple Watch的角色是什麼?——我經常會用它完成以下諸事(在沒有 LTE 的前提下):

查看時間、天氣等信息查看各種App 的通知以確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打開手機播放音樂、播客等媒體內容,以減少我打開iPhone 的次數回覆一些不需要複雜輸入的來信,如微信、短信等使用Apple Pay使用Wallet

以上無論哪種情況,Apple Watch 都只完成了一件事——讓我更少地使用iPhone。我相信即使有了 LTE 情況也不會有所改觀。僅從連接方面來看,現有的Apple Watch 不會使我的生活發生本質改變,這是因為它本來就沒多少野心嗎?

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即使在輸入和輸出方面,Apple Watch 4 也是輕量的,因為蘋果深知它現有的能力不足以負擔更重度的內容處理。在回覆信息時,Apple Watch 僅有兩種輸入方式:語音和手寫。它沒有鍵盤,當然這麼小尺寸屏幕之內也容不下一塊鍵盤;它也不會顯示更多的信息,當然更多的信息會讓小尺寸屏幕看起來更擁擠。

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健康功能似乎就成為Apple Watch 的One More Thing 了,心率、記步、久坐提醒、深呼吸等等等等諸多功能一應俱全。Apple Watch 希望讓你變得更健康,它甚至為此搭建了一個「成就係統」和一個「社交系統」:

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這意味著Apple Watch 與iPhone 的根本不同:後者是被動的,前者是主動的。iPhone 是被動的,但是能提供更多更復雜的信息;Apple Watch 是主動的,因此它需要儘可能地減少打擾你的次數。從另一個角度看,在iPhone 面前的用戶是主動的,而在Apple Watch 面前的用戶則是被動的——現在的問題是,蘋果為什麼需要一個「主動的」設備?

喬布斯在世時會嚴格限制子女使用iPad 的時間,iPhone 當然也不例外,因為他知道任何一個通過一塊巨大的屏幕來展現海量信息的設備,本質上都是不「健康」的。如果對比Apple Watch ,我們可以說iPhone 是一個讓人類(主動地)連接互聯網(信息世界)的設備,而Apple Watch 則是一個讓互聯網(信息世界)主動地連接人類本身的設備。從這個意義上講,所謂「健康」的含義就是:一個設備是否更加靠近人類自身。

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那麼「健康功能」與其說是一個必要的功能,不如說是一種暗示,通過它我們會認為Apple Watch 是更「健康」的,並且當下的Apple Watch 確實是更健康的。這麼說蘋果好像一個聖徒,他似乎在幫助用戶隔絕掉「信息世界」帶來的不健康的影響。作為有史以來市值最高的公司,蘋果當然有理由這樣做,但不能排除另一種更壞的可能。

iPhone (智能手機)當然改變了世界,但這種改變不全是好的(正如喬布斯會嚴格限制子女使用iOS 設備的時間):它讓我們的記憶力變差;讓我們變得懶惰;讓信息因唾手可得而變得廉價;讓人類的敘事符號開始退化;讓很多事情失去了必要的儀式感等等等等。iPhone 造成的惡劣影響開始顯著,蘋果需要用一種更新的設備來抵消掉iPhone 的壞影響,甚至在某個必要的時刻取而代之。而另一個問題是:未來的信息世界究竟是人類主動,還是設備主動?

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在傳播學領域有一個經典理論稱為「期待視野」,淺白地解釋就是,人們只會傾向於看到那些他們曾經見過的信息,很多媒體平臺的推薦機制都是基於這個理論的,儘管它們由於缺乏深思梳理而在大多情況下會顯得笨拙。在此前提下,在AI 已經發展到相當完備的時候,「主動的設備」所推送的信息是否能完全滿足用戶對信息的攝入需求?換而言之,在未來的某一個階段,設備會否自行在「信息世界」搜索信息並判斷它是否滿足它所服務的用戶的需求,從而進行主動的推送?這大概就是所謂「Apple Watch 的佈局」了。

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按照這個命題往前推的話,我們會發現Apple Watch 的使命其實是像讓用戶產生幻覺。它通過「健康功能」來暗示它與用戶之間的緊密聯繫;它對iPhone 替代性是為了讓用戶慢慢接受「放棄iPhone」的狀況;以及它的主動性是為了驗證「主動性設備」能在多大程度上被用戶接受並對用戶產生影響。遲早會有一天,這些幻覺會促使每一個用戶從使用「被動的互聯網設備」過渡到使用「主動的互聯網設備」,到那時,Apple Watch 的革命性才真正展開。

▌設備,還是肢體

無論是「設計上對傳統手錶的模仿」還是功能上「對iPhone 的信息進行的簡化處理」都顯示出Apple Watch 尚且是一個「時機未到」的設備,而即便如此,它仍然顯示出它的可用性。這種可用性的重點在於它帶給我的感覺,毋寧說是錯覺,也就是「我能掌控一切」。

在Apple Watch 4 的幫助下,我能更方便地處理一切「必要」的信息推送,我能在需要的時候進行深呼吸、起立走動一圈、開啟計步器等等等等。「過於」主動的Apple Watch 讓我在剛接觸它的前幾天顯得有些無所適從,它讓「功能」的實現變得無比方便。

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日本導演押井守在其作品《攻殼機動隊》中構想了一個「電子腦化」的世界,具體是:在未來世界中,人類對處理更多信息的需求和滯後的大腦性能之間產生了矛盾,因此就開始了使用性能更強的,速度更快,儲存空間更大,更能隨時進行通信的「電子腦」。作為人腦的加強版本,「電子腦」足以取代人腦的全部功能。如果我們將人腦看作是一種「設備」,那麼它到底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

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這顯然是一個非常複雜且前沿的科學問題。在很多情況下,人腦都是「主動的」,當你躲避突然襲來的磚頭時,當球員以極快的速度運球過人時,當司機遇見前車的急剎時,如此短的時間內人類是很難「有意識地」採取應對措施的,在這些情況下,是大腦直接接管了你身體的處置權而主動地發號施令。事實上,人類其它的肢體和器官也都有「主動」情況的存在,這種主動能讓你得心應手地處理許多突發狀況,這與Apple Watch 帶給我的「我能掌控一切」的感覺類似。之所以我會有這種感覺,是因為Apple Watch 在一定程度上,主動地幫助我處理了許多任務,它更像是我戴在手腕上的另一個「大腦」。

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健康是Apple Watch 最先涉足的領域,因為這是當下人們最容易忽視的問題。隨著算力的提高,未來的Apple Watch 必然會涉足更多領域,於此同時它會接管我們大腦的更多功能,因為它是當下唯一的「主動性設備」。這可能會造成兩個結果:一是Apple Watch (未來可能就不叫這個名字了)接管了大多數冗餘的信息處理任務,從而讓我們的大腦更加專注;二是正如押井守描述的那樣,Apple Watch 會取代我們的大腦。無論是哪種情況,未來已經逐步發生了。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中有這樣的陳述: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的改變會引發人類的改變。這種改變也許是生物性的——它不止會改變我們通信、交流和獲取信息的方式,甚至會改變人的生物特徵。

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Apple Watch 會是這樣的未來的啟示錄嗎?在未來尚未發生之前,我們可以盡情幻想,但發生之後,我們只有接受的份兒了。

▌說點實際的

不著邊際地談了這麼多,是時候說點實際的了。在體驗 Apple Watch 4 之前,我還體驗過許多智能手錶,毫無疑問Apple Watch 4是其中最優秀的電子設備(甚至很多799、1099的設備都完全沒有可用性)。記得蔥老闆第一次擰動新Digital Crown 時發出的驚喜的尖叫聲:臥槽!臥槽!臥槽!——他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在其它方面,無論是屏幕素質,系統流暢性,應用豐富度以及易用性上面,Apple Watch 4都領先了所有對手一大截。

Apple Watch 4:一個服務於未來的“幻肢”

這個應用列表界面曾被很多人吐槽為「逼死密集恐懼症」,然而實際上手體驗了之後,我更願意稱它為「天體圖」,這種近大遠小、有明確座標暗示的圖形設計讓人很容易就聯想到「地圖」,再結合流暢的動畫和圓形的圖標,會讓人直觀感覺到「蘋果好像在這塊手錶中加入了一個天體圖」,所以它不會讓人有不適的感覺。

本質上說,Apple Watch 4 即使再優秀,它都是一個附屬品,這意味著它適合每一個iPhone 用戶,但沒有人真正對其有剛需。在考慮是否入手之前,你可以按照以下幾個條件來判斷Apple Watch 是否適合自己:

你是否經常需要不被打擾地專心處理某件事?你是否沒有按時運動的習慣,但又希望讓身體更健康?你是否經常會有不方便使用手機的時刻?你是否想要擁有一塊手錶,但又擔心它沒有實際用途?

以上幾個條件無論你滿足哪個,都值得你購入一塊 Apple Watch 4。就目前階段來講,Apple Watch 4的售價(¥3199)相對於3並沒有高出太多,但它能帶來的體驗卻是後者怎麼也比不上的,儘管沒有了 ECG 功能,也在大多數城市都不能用 LTE,但它仍然要比它的上一代產品更值得購入。還有,搭配AirPods 體驗更佳哦!

(部分圖片來源互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