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见首不见尾,李白唯一传世真迹《李太白上阳台》豪放而不轻浮

李白写诗奔放奇特、气势磅礴、飘逸洒脱,但是你知不知道,李白的书法亦是很见功力的,只是被他诗文的光芒掩盖了。

李白唯一传世真迹《李太白上阳台》,全文为“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一睹诗仙书法风采。▼

神龙见首不见尾,李白唯一传世真迹《李太白上阳台》豪放而不轻浮

引首乾隆皇帝题“青莲逸翰”四字▼

神龙见首不见尾,李白唯一传世真迹《李太白上阳台》豪放而不轻浮

宋徽宗赵佶瘦金体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

神龙见首不见尾,李白唯一传世真迹《李太白上阳台》豪放而不轻浮

宋徽宗赵佶、元朝收藏家张晏、隐士杜本、史学家欧阳玄题跋。每个人的题跋字数,几乎都是正文的两倍以上。▼

神龙见首不见尾,李白唯一传世真迹《李太白上阳台》豪放而不轻浮

神龙见首不见尾,李白唯一传世真迹《李太白上阳台》豪放而不轻浮

神龙见首不见尾,李白唯一传世真迹《李太白上阳台》豪放而不轻浮

神龙见首不见尾,李白唯一传世真迹《李太白上阳台》豪放而不轻浮

王馀庆、危素、驺鲁争着为他点赞张伯驹、毛泽东悄悄为他点赞。

据考证,《上阳台帖》为744年(天宝三年),李白与杜甫、边塞诗人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观(阳台宫)时所作。据考证,《上阳台帖》为744年(天宝三年),李白与他的头号粉丝杜甫、边塞诗人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观(阳台宫)时所作。

1937年,大收藏家张伯驹先生以六万银元自古董商人郭葆昌手中购得《上阳台帖》。▼

神龙见首不见尾,李白唯一传世真迹《李太白上阳台》豪放而不轻浮

1953年春节,毛主席派秘书给张伯驹送去年礼拜年,张伯驹十分崇敬毛泽东,遂于1956年通过统战部长将珍藏多年的《上阳台帖》回赠给主席,并附信一封。信曰:“现将李白仅存于世的书法墨迹《上阳台帖》呈献毛主席,谨供观赏”。毛主席收到此帖后,观赏数日,十分爱惜。1958年嘱中央办公厅将之转交故宫博物院珍藏,称“连城之宝,不敢归诸己手”。

《上阳台帖》一共25个字,其书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用笔纵放自如,雄健流畅,豪放而不轻浮,恰是《李白墓碑》中称其“思高笔逸”的绝佳写照;其书法与其人个性奔放豪迈相一致,不拘法度,超逸神妙,通篇给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视觉效果。

虽然李白的书名被诗名所掩,但是在历代书史专著里仍然有记载。宋黄山谷曾经评说:“李白在开元,天宝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清人周星莲《临池管见》也说:太白书“新鲜秀活,呼吸清淑,摆脱尘凡,飘飘乎有仙气。”可见作为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书法作品中也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写意情调。

最后,我们一起看李白唯一传世真迹《李太白上阳台》全貌。唐李太白《上阳台帖》,帖高:八寸八分(712.5px),横一尺一寸九分(952.5px),共五行二十五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手机得横着看)

神龙见首不见尾,李白唯一传世真迹《李太白上阳台》豪放而不轻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