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負債、賦能於人:一個失控、失真、失速階段的策略


降低負債、賦能於人:一個失控、失真、失速階段的策略


“在那些沒有信心靠自己的奮鬥找到前途的人們當中,很難找到獨立的精神和堅強的個性。”

哈耶克


降低負債、賦能於人:一個失控、失真、失速階段的策略

一篇《中國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的任務,應逐漸離場》引發了大規模的討論,眾多中央媒體對這種觀點表達了強烈的譴責和討伐。《經濟日報》評論指出:荒謬邏輯推導出的結論、自以為是的奇葩論調,在當前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的大背景下,尤應引起高度警惕。

然而現實經濟走向到底怎樣呢?

一、失控的現實:一葉知秋

最近給熟悉的三位朋友電話,詢問他們的生意近況。一位在基層農村,算是當地最富有的人群之一,千萬左右現金。他的回答非常乾脆:“今天的農村基本上是在吃存糧,家裡沒有積蓄存糧的,就是在借錢透支未來。十年前,有人向你借錢,十個人中有九人會按時還你;五年前借錢的十個人中,只有五人能夠按時還款;而今天,借錢的十個人中就有十個人不能按時還款。無論當初他們借錢時如何信誓旦旦以及各種抵押,都無法兌現最初的承諾。”

降低負債、賦能於人:一個失控、失真、失速階段的策略


第二位朋友來自一箇中西部省會城市,自己做廣告公司已經超過二十多年,後來創建了紅極一時的小貸公司。他的回答充滿著無奈:“城市裡幾乎沒有可以盈利的工廠和商業。小貸公司也在兩年前就停了,幾乎我們這一行就沒有繼續能做下去的。周圍的朋友不少不是跑路就是被抓了。”問及原因,他充滿著無奈:“政府當初鼓勵進入,現在卻是打壓和追責。因為經濟不景氣,很多人錢還不了,我們被債權人催款,還不能逼欠錢不還的太緊,不然一投訴就很折騰麻煩。”

第三位朋友是在江蘇一個地級市從事電腦外設生意,他的觀點可以代表江浙一帶私營企業經營者的看法:“今年的業務是以往的一半吧。未來路在哪裡也不太清楚。市場經濟規律是不能違背的,不管有多大的權力集中,都無法抗拒經濟規律。”

二、失速的經濟:關鍵數據快速掃描

八月經濟數據出爐,各方紛紛解讀,其中尤其以恆大研究院的任澤平團隊解讀最為清晰、透徹和詳盡。其苦口婆心勸誡道:“宏觀政策要放水養魚,與民休息,輕徭役重民利;微觀企業要廣積糧,緩稱王,度過金融形勢的冬天。”

其核心觀點如下:

降低負債、賦能於人:一個失控、失真、失速階段的策略


2015年下半年中國經濟進入底部運行,2016-2018年“經濟L型”底部的一橫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去產能和去庫存任務已經基本完成,去槓桿行至中盤。

消費降級明顯,消費增速依舊低迷,主要受收入增速下行及房貸等負債擠壓的影響。消費處於2003年以來的低點。

從行業看,上游資源性行業以國企壟斷為主,去產能和環保風暴後行業集中度進一步大幅提升,下游製造業以民企競爭為主,面臨上游漲價利潤過高和金融去槓桿融資歧視的雙重擠壓,民企生存困境、全社會資源錯配和全要素生產率下降需高度重視。

在這裡,我們只需看幾個關鍵數據,中國居民的負債率和收入的變化,企業的利潤情況。我國家庭部門的負債與可支配收入之比超過100%,家庭債務/GDP達到48%。

這樣的負債率是個這麼概念呢?人民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

中國家庭部門槓桿率高達110.9%,已經高於美國家庭部門的槓桿率水平(108.1%)。在過去的5年中,截止2017年末,中國家庭的杆率上升了18.7個百分點。而美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家庭部門槓桿率在5年之內的上升幅度也不過18.8個百分點。如果企業的活力,股市繁榮,就業率高,那麼家庭部門的高負債率也不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因為有著良好的經濟面支撐,收入不斷增長的速度超過債務,那麼高負債就不是特別擔心的問題。事實上,不斷增長的負債和槓桿,這就是過去二十年尤其是08年之後,中國私營企業和一些先富起來的家庭背後的思維邏輯。這個思維邏輯有個前提,就是經濟有活力,下一輪增長很快到來,或者繼續政府投資和貨幣放水。萬達、復星、海航還有安邦,過去的快速擴張,背後就是這樣的邏輯。當然上述這四家重資產企業也包括在微觀層面上企業內部的管理提升及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然而今天這一切,在堅定去槓桿的決心下,這些都不成立了。整個經濟進入一種不同以往的下跌循環:高負債—去槓桿—擴張結束—低速增長—收入利潤減少—無法支撐高負債—危機或蕭條。

降低負債、賦能於人:一個失控、失真、失速階段的策略


Reinhart et al.(2011)對36 個國家從 1951 年到 2010 年的債務和經濟危機之間的關係進行研究,結論是,在138次危機中,由家庭負債過高引發的有100次,由企業槓桿率上升過快所引發的只有38次。

如上文所說,家庭高負債並不可怕,只要企業和私營部門有活力,民眾的收入就會提高。然而數據顯示,企業經營活力尤其是民營經濟在失速。

根據恆大研究院八月份的經濟數據,中國的經濟進一步集中在國有大型企業之中,國進民退非常明顯。從利潤看,1-7月國企利潤同比30.5%,民企利潤同比10.3%。從融資成本看,大型國企享受到6%左右的貸款基準利率,而即使民營企業中最好的上市公司,其融資成本也高達10%以上。1-7月工業民企利息支出同比增速11.8%,高於國企利息支出同比的8.6%。

降低負債、賦能於人:一個失控、失真、失速階段的策略


家庭、企業高負債以及企業利潤的增速下滑,已經嚴重影響了消費動力。汽車銷量的增速已經是連續第四個月負增長,消費降級現象出現:二十多年前方便麵、榨菜火腿腸的搭配再次“火”了。消費減速和降級,意味著什麼呢?消費此前則已經超越投資和出口,成為中國經濟的最大動力。意味著這種動力如果減速甚至降級,那麼中國經濟的發展在較長一段時間都將面臨停滯甚至下滑的風險,所謂的“新常態”的GDP增速可能會低於6%。

降低負債、賦能於人:一個失控、失真、失速階段的策略


如果消費減速,基建投資能否拉動?一直以來,基於中國的後發優勢,中國有著較大的政府投資拉動經濟的空間。然而經過二十年的基建大發展,投資拉動邊際效益已經遞減,甚至投資會演變成政府債務危機,成為爆發大規模經濟危機的導火索。並且投資帶來貨幣超發將最後以惡性通貨膨脹結束。實際上,近來的物價略微上揚人們已經感受到了,8月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增長2.3%,PPI(生產者價格指數)同比4.1%。投資將以寬鬆的貨幣形式出現,這已經不可持續:中國廣義貨幣M2供應量,在2009年達到8.94萬億美元,超過美國和日本,居世界第一。2016年,這一數據為22.34萬億美元,更超過美國和日本之和。

降低負債、賦能於人:一個失控、失真、失速階段的策略


投資的拉動作用受限,那麼外貿出口呢?這就是特朗普的明眼看到的事實。毫不避諱在貿易爭端方面對中國加大施壓力度。所以和美國的貿易爭端就不是像一些經濟學家所說的那樣,僅僅零點幾個百分點的經濟影響,這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的一個稻草”。貿易爭帶來的資金迴流美國、製造業迴流美國、外資撤離、投資減少和信心喪失,將會引發中國經濟和社會走向中等收入陷阱的一系列連鎖反應。近來的中國股市走向就是市場沒有信心的具體表現。無論從成交量還是個股表現,股市均已經達到新的低點。理性的股市當奉行巴菲特的價值投資,而在一個人為操縱的股市,則上演著一場場賭徒式的瘋狂。樂視網當屬象徵性的信號,全天從跌停走向漲停,上下振幅達到20%。人們都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當今的股票市場,是這一階段社會經濟活動中所有信息的綜合反映。股票市場客觀反映了所有的綜合要素,包括宏觀制度、文化體制、民眾信心和微觀層面企業經營狀況。

三、失真:差距擴大,失去的十年?

就經濟談經濟,就像愛因斯坦說的:“我們面對的重大問題永遠不能在產生問題本身的層次上被解決。”這是中國當前的弊病所在。通過人治,我們人為製造了繁榮,也人為製造了蕭條。並在這種翻雲覆雨的行為中感受到一種主宰萬眾,君臨天下的幻覺。這樣的代價無疑式非常巨大的,“使一個國家變成人間地獄的東西,恰恰是那些“大人物”們總想試圖將其變成天堂的東西。”哈耶克在七十年前就曾經告誡過。市場是一種類似於蜂群的群體性智慧產物,它具有分佈式特徵,遵循一定規則的“湧現”。它具有良好的自我調節功能,自由進出,當然它也會產生富裕和貧窮,但這是公平競爭的結果。“一個富人掌權的國家遠遠比一個掌權之後才能成為富人的國家好得多。”那些質疑自由市場觀點並向權力靠攏的人,最終都會淪為權力的奴隸。那些高唱讚歌且常以愛國自居者,“願意放棄自由來換取保障的人,其最終既得不到自由,也得不到保障。”

降低負債、賦能於人:一個失控、失真、失速階段的策略


被熨平的市場週期,難以發揮出清效應,市場將在長時間缺乏活力和創新的泥潭中打滾,產生了大量的國有殭屍企業,市場總體將以長時間的蕭條,來代替短期的從頂峰到低谷的週期性變動。波動是有益的,市場和人的活力也在低谷中得到恢復、休整,積蓄力量再次迎來下一輪的增長。中美過去十年的發展對比,說明了市場和政府兩種主導力量的活力對比情況,我們似乎更落後了。以林毅夫在中國發展論壇的數據為例,2008年,中國人均GDP是美國人均GDP的21%,這是1951年日本、1967年新加坡、1971年中國臺灣、1977年韓國的水平。此後這些國家經過長達二十年的高速發展成為發達國家。而經過十年發展以後,至2017年末,中國人均GDP達到9481美元,而美國經歷了金融危機並迅速修復發展,人均GDP是6萬美元,中國的人均GDP只是美國人均GDP的15%。

降低負債、賦能於人:一個失控、失真、失速階段的策略


中心化的政府高權力主導下的調整,帶來長時間蕭條,這種蕭條則給個人帶來一種長期存在的焦慮,這種焦慮就成為個體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市場不僅是手段,更一個目的。就像私人財產的保護一樣,不是為了要達到什麼富國強兵的目的所採取的權益之策,而是它本身就是一種目的。“盡最大的可能保護私有財產,肯定是人類社會延續最為重要的必要條件。”只有在這樣的目的之上,個人才是自由。從兩年多前去槓桿開始,萬達、復星、海航、安邦的或被賤賣、或被轉移、會被分拆會被問罪判刑,似乎當下中國又在陷入新一輪毫無意義的意識形態之爭。這種危險性,在外界看來更為真實一些,9月16日-17日,2018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前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表示,在改革開放四十年裡,私企在中國經濟增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現在他們正在被擠出。中國對國企的依賴使得美國和其他國家的人們感到警惕

降低負債、賦能於人:一個失控、失真、失速階段的策略


目前國有企業的思想政治領域管控非常非常“有力”,信息和宣傳已經失真,形式化走過場嚴重,口號化和假大空文風已現。即使在互聯網信息非常發達的今天,從明清開始,六百多年,反智主義的幽靈從未從中國的上空離去,像歐洲的中世紀。到現在居然變成了明目張膽的愚昧崇拜,謊言說一千遍就變成了他自己相信的真理。當下的中國,企業家比文人更能給這個民族和國家帶來希望。哈耶克告誡道:“在沒有任何不同聲音的環境下,人們的獨立思考能力逐漸萎縮,在長期單一的壟斷的聲音的灌輸下,統治者的思想就成了全體國民的思想,統治者的目標也就成了全體國民的目標,這一現象擴展至一切精神領域:科學、法律、歷史、文學……。政治權利與真理劃上等號,真理也就死亡了。”

四、解決之道:激發活力 賦能予人

宏觀層面:堅持擴大改革開放,成為從最高層到民間的一致呼聲。無論從人均GDP還是現實情況來看,中國類似於1976年和1977年的美國。人均GDP為8611和9471。美國在經歷了上世紀70年代的蕭條之後,里根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出現,重要一點就是“國退民進”。從而帶來了持續長達近二十年的繁榮。總而言之,美國經濟活力的來源就是政府剋制他的手不要亂摸,平衡市場和政府的力量,讓市場發揮他應有的淘汰出清的基本作用。而政府會在政策、制度和法律方面,保持財富再分配和社會的公平公正等。

降低負債、賦能於人:一個失控、失真、失速階段的策略


對於企業:結合國家的2025製造,在人員上進行自我和人員的升級更新,在業務流程上進行數字化升級,在管理上持續改善和加強創新,提高競爭力。這其中,人才和技術的關注最為重要。賦能予人,是經營者發揮有效領導力的關鍵。

對於家庭個人:結合國家去槓桿國策,降低負債率。在上層逃離,中層下流,底層淪陷的局面下,謹慎成為第一原則,高風險下再大的回報,都堅決不碰。在經濟蕭條情勢下,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保持內心安寧對於決策至關重要。對於焦慮的底層民眾,應該有更多同情心,而不是橫加指責。生活中應該有一個原則:不要和賣菜的、開車的、服務員、保安等這些生活的社會底層的人們斤斤計較。日復一日看不到頭僅能維持溫飽的勞作,會一點點摧毀他們對於生活的耐心。多給他們一點,我們沒損失,他們卻會感激;尊重他們的工作,也讓他們也會覺得活得有尊嚴。尊嚴,這應該是生活希望破滅後,他們唯一能夠保存的最重要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