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兩次滑坡!幹部群眾齊心抗險 打贏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應急搶險救援戰

接连两次滑坡!干部群众齐心抗险 打赢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应急抢险救援战

金沙江白格堰塞湖

四川新聞網甘孜11月19日訊(記者 梁鵬)發源於青海省玉樹州雜多縣結多鄉的金沙江,穿行於川、藏、滇三省區之間,系川藏界河。2018年深秋時節,幾番險情讓川藏之交的金沙江水不再平靜。

10月11日和11月3日,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江達縣和四川省甘孜州白玉縣境內先後兩次發生山體滑坡,堵塞金沙江干流,形成堰塞湖,將金沙江截斷,直接威脅著上下游數萬群眾的生命安全。但在各級黨政軍警民多方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最終打贏了這場驚心動魄的搶險救援戰。

第一次險情:滑坡阻斷金沙江 救援力量緊急集結

“不好了,金沙江水斷了。”10月11日上午7點過,白玉縣絨蓋鄉則巴村黨支部書記多吉突然接到相鄰的生公村一位村民的電話。生公村是絨蓋鄉距離金沙江最近的村子。11日清晨,村民發現原先奔湧的金沙江突然沒水了,趕緊打電話給村幹部,但因為信號不好,幾次沒打通,最後打到了多吉這裡。

幾乎在同時,絨蓋鄉黨委書記根忠翁姆也接到縣裡電話,“我當時心裡就咯噔一下。”根忠翁姆回憶。

原來,10月11日上午7點10分,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江達縣和四川省甘孜州白玉縣境內發生山體滑坡,堵塞金沙江干流,形成堰塞湖。

災情發生後,各級各部門迅速響應。11日上午,白玉縣和甘孜州先後成立了應急搶險指揮部。中午,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和省水利廳派出的工作組趕赴白玉縣。下午3點,堰塞湖蓄水量已接近1億立方米。四川省防指和西藏防指正式命名該堰塞湖為白格堰塞湖。下午4點30分,省防指啟動Ⅳ級防汛應急響應。與此同時,金沙江沿線各縣、水電站、水庫,各級水務、國土、氣象、測繪、消防等部門都第一時間響應,短短1天時間內,省州縣三級及各職能部門的應急救援力量迅速集結起來。

接连两次滑坡!干部群众齐心抗险 打赢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应急抢险救援战

前方工作組行走在乾枯的江道里

11名突擊隊員冒險突擊 發回現場第一手消息

11日上午8點,白玉縣召開了第一次應急搶險會議。會上決定了兩件事。一是馬上派出一支突擊隊趕到堰塞體。二是核查人員傷亡情況,立即疏散危險區域的群眾。

會議結束後,由白玉縣縣長阿央鄧珠和縣委副書記胥東帶隊的11人突擊隊就出發了。在地圖上,從白玉縣城到堰塞體的直線距離只有20公里左右,但在崇山峻嶺之中,想要順利抵達極其艱難。乘車只能到達距離江邊7.5公里左右的則巴村,剩下的路程則全是佈滿灌木叢的陡坡峭壁。隊伍借用了當地村民的摩托車,繼續冒險前進。

上午10點過,突擊隊抵達生公村一個山坡上,看見了堰塞體。隨後,突擊隊繼續出發,下午5點過,突擊隊終於抵達了距離壩體約200米遠的地方,並在這裡用衛星電話向後方播報了信息後,便攀上了高約70米,寬約200米的堰塞體實地查勘,並再次向後方彙報了情況。

現場勘察發現,堰塞體壩體平均約40米高、高度最高達到了約100米。“我們沒敢在上面多待,一方面天快黑了,另一方面我們無法確定是否安全。”白玉縣防災減災應急管理局局長鐵塔說。

不久後,白玉縣消防大隊和縣公安局的人員也抵達了現場。當晚,大家在附近找了個相對安全的地方,升起火堆,度過了第一夜。

接连两次滑坡!干部群众齐心抗险 打赢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应急抢险救援战

山體滑坡造成堆積很高的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壩體

堰塞湖自然洩流 險情得以解除

10月12日,國務院工作組抵達白玉縣指導搶險工作,並組成了前方聯合指揮部。當日15時,國家減災委、應急管理部啟動了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

而就在2個小時15分鐘後,一個令人欣喜的情況出現,江水從金沙江堰塞湖壩體較低處形成一條小溪溢出,溢出水流速度約為30立方/秒。到10月13日上午8點30分,白格堰塞湖自然洩流流量超過5000立方米/秒,已大於金沙江上游來水量,當晚10點左右,白格堰塞湖實現“出入庫平衡”。10月14日下午2點,四川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結束10月11日16時30分啟動的IV級和10月13日18時30分啟動的III級防汛應急響應。而此時,包括白玉縣縣長阿央鄧珠等在內的第一批抵達堰塞體的搶險人員已經在野外堅守了4天4夜。14日起,前線人員陸續開始撤退,但仍有不少人一直堅守到10月17日。

接连两次滑坡!干部群众齐心抗险 打赢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应急抢险救援战

車輛無法前行,白玉縣民兵以及相關應急隊伍將救災物資順著小路背上現場

第二次險情:原址再發生滑坡 全省應急更加迅速啟動

11月3日下午5點40分左右,原“10.11”山體滑坡點再次發生滑坡,金沙江再次被阻斷,而且這次的滑坡規模要比第一次更大。

根忠翁姆和鄉幹部們立即行動起來,有了第一次的經驗,這次的緊急疏散工作更加順利。到當晚8點,絨蓋鄉處於危險區域的則巴、生公、協塘、優巴4個村的150餘戶村民就得以全部疏散。

同時,全省的應急響應更加迅速的啟動起來。11月4日,前線應急處置組抵達新形成的白格堰塞湖。根據現場查勘和測算,以及水文情況,四川省水利廳總工程師梁軍意識到,這次必須要實施人工干預了。

接连两次滑坡!干部群众齐心抗险 打赢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应急抢险救援战

大型機具陸續開往堰塞湖壩體,行進路上

決定實施人工干預 提前18小時打通生命通道

11月4日上午,由應急管理部牽頭的部際聯合工作組抵達四川。而專家內部也迅速形成了統一意見,必須立即對堰塞體實施人工干預。

應急管理部牽頭組織四川、西藏兩省區有關方面視頻調度和專家會商,先後提出了炸藥炸、水炮衝、機器挖等多個人工干預方案。11月5日和6日,國、省專家組先後多次前往堰塞體現場踏勘,現場研判會上,最終在6日上午鎖定通過“機器挖掘”的人工干預方案。

前線指揮部通過會商後,決定從絨蓋鄉則巴村打通一條通往金沙江邊的道路,再沿乾涸的河床向北抵達堰塞體的通道。

“必須開闢一條大型機械能夠通過的道路。”前線指揮部下了死命令,要求在11月9日之內必須打通到壩體的道路,將機械送上去。

就在專家組緊急會商人工干預方案期間,從各地增援的大型機械就已經陸續抵達集結。

11月5日下午3點左右,從下游葉巴灘水電站調來的水電五局的2臺挖掘機最先抵達白玉縣城,沒做停留就立即向則巴村方向前進。

負責護送這2臺機械前往的白玉縣當地人員,是縣防災減災和應急管理局局長鐵塔。下午3點半,運送挖掘機的拖車抵達了絨蓋鄉俄巴村,到達則巴村需要翻越則巴山,約24公里路程。但這24公里卻走得異常艱難。

因為村道路太窄,拖車到俄巴村就走不了。怎麼辦?

大家當機立斷,挖掘機自行前往。但履帶式的挖掘機最高行進速度只有每小時3公里,而且高速行駛時間過長後,驅動軸承發燙極易損壞。鐵塔立即安排了一輛皮卡車,來回運送涼水,每隔45分鐘到1小時給挖掘機淋水降溫。

6日凌晨,則巴山上突降暴雪,路面結冰溼滑,挖掘機行進困難。“你把一邊騎到排水溝裡,慢慢走。”鐵塔冒著風雪一直在前方給挖掘機照明帶路,一路上不知滑倒了多少次。

11月6日凌晨5點40分,經過13個小時的艱難行駛,2臺挖掘機成功抵達則巴村,立即開始打通到江邊7.5公里生命通道的施工作業。

7日,又有7臺挖掘機抵達則巴村。當天中午,道路開闢工作開始全面推進。人輪班機器不休息,經過半天一夜的的不間斷施工,終於在8日早上8點過將通往江邊的7.5公里通道打通。挖掘機繼續沿著相對平坦的河床向上,開闢通往堰塞體壩頂的道路。8日下午2點28分,來自水電五局的挖機手趙明喜將第一臺挖掘機成功開上壩頂,比預計時間提前了18個小時。

接连两次滑坡!干部群众齐心抗险 打赢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应急抢险救援战

白玉縣公安幹警緊急轉運群眾物資

24小時連軸作業 人工導流槽洩洪成功

從挖掘機抵達壩頂那一刻開始,挖掘洩洪槽的工作就啟動了。按照挖掘方案決定先從3010米挖掘到2955米。總共有12臺挖掘機(甘孜11臺,西藏1臺)、4臺裝載機在壩上作業,幾十名機械手換班不換機,24小時連軸轉。

11月10日上午,在累計開挖約2.4萬立方米土石後,2955米高程導流槽基本貫通。此時水平面距離洩洪槽還有幾米的距離。等待還是繼續挖?

再次會商研判後,前線指揮部決定繼續挖掘到2952米。“挖掘工作也存在諸多風險——挖掘過程中可能遇到導流槽邊坡垮塌;堰塞體就像定時炸彈隨時可能潰壩;另一側,山體滑坡地質本來不穩定,還有再次塌方的風險。”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毛德忠介紹,部際聯合工作組為此制定了安全方案,加強監測預警,動用了無人機、北斗衛星、邊坡雷達以及人工盯梢等等。“有一次,山體發生小型滑坡,挖掘人員根據預警信息迅速撤離,安全之後又重新投入緊張的挖掘工作。”

12日凌晨4點,是預計的過流時點。那一晚,現場所有人都沒有睡。

“彷佛等待產房生產一般,期待、焦慮、緊張都有。”毛德忠說,在焦急的等待中,預想的過流效果並沒達到。12日18時,經應急管理部派出無人機巡查發現,導流槽洩有3處漂浮物,如堵塞導流槽,將影響過流效果,要想再清理非常危險,也非常困難。省指揮部隨即研究決定,確保安全前提下,做好派出先遣部隊通過人工打撈的方式排除阻擋洩洪障礙的準備。此時洩洪槽已經形成,堰塞體的積水在不斷上漲,水壓在不斷增大,水流速度在不斷加快,在這種情況下去做人工干預,風險十分大。

就在次日先遣部隊集結完畢備戰之時,洩洪槽終於達到了預計的水流量,漂浮物已被沖走,過流成功。12日18時,導流槽實測流量2.5立方米/秒;13日7時50分,過水斷面實測流量63.1立方米/秒;14時,估算過流流量800立方米/秒,堰塞湖面開始下降;18時,洩流流量已達到3.1萬立方米/秒。

13日下午,應急管理部通報,人工干預符合預期,斷流超過200小時的金沙江上下游已貫通,斷流問題解決。11月14日23時,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正式結束11月12日4時啟動的II級、11日12時啟動的III級和3日22時啟動的IV級防汛應急響應。

幹部群眾齊心共抗險情 重建家園信心滿滿

“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還離不開廣大藏區群眾的積極主動參與。”甘孜州委相關負責人告訴四川新聞網記者,在整個搶險救援過程中,最令人感動的就是當地的普通藏區群眾們。

他告訴記者,搶險期間,在絨蓋鄉俄巴村通往搶險一線的道路邊,村民們自發搭起帳篷,備好乾糧茶點,免費送給往返奔忙的搶險人員。在從則巴村通往壩體的生命通道上,來自則巴和生公兩村的上百名藏族村民自發成立了摩托鐵騎隊,從11月3日開始直至搶險結束,每天沿著崎嶇的山路不間斷往返運送搶險人員和物資。不少搭乘了摩托車的專家和搶險隊員想要給車費,都被村民們推了回去。

接连两次滑坡!干部群众齐心抗险 打赢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应急抢险救援战

金沙江山體滑坡堰塞體壩體

“發生這麼大的災難,黨和政府第一時間趕來救援,我們做這點事情不算什麼。”參加鐵騎隊的39歲村民巴登多吉說。

應急搶險工作告一段落,但後續工作卻沒有結束。堰塞湖洩洪後奔湧而下的江水沖毀了下游多座橋樑,此前堰塞湖水位上漲和洩洪也導致白玉、得榮、巴塘等縣多處房屋、農田被毀,牲畜被沖走。截至11月13日,僅甘孜州白玉、得榮、巴塘等縣在第二次白格堰塞湖險情中就轉移安置18849人,重返家園恢復重建成為了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11月17日下午3點,在漫天飛雪中,白玉縣金沙鄉八吉村安置點,42歲的澤擁和同村的鄰居們圍坐在火堆邊,她手中的紙杯裡盛著縣人民醫院醫生專門熬製的預防感冒的中藥,村裡的民兵們正張羅著給火堆上架一個擋雨擋雪的棚子。雖然室外氣溫已逼近零度,但防風帳篷裡依然溫暖,安置點供電供水等設施齊備,還掛起了看電影用的投影幕布。

“有黨和政府在,有村裡的幹部在,沒什麼好擔心的。”村民澤擁對重建家園滿懷信心。

八吉村村支書根秋尼瑪的內心更加堅定:“相信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我們會把家園重建好,會把未來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圖由白玉縣委宣傳部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