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那麼多星星,到底都有什麼作用?只是為了給地球人看星星嗎?

午夜123533817


宇宙那麼多星星,到底都有什麼作用?只是為了給地球人看星星嗎?

根據2013年12月19日升空的歐空局蓋亞衛星對銀河系數十億顆恆星方位的測定,建立了有史以來最為精細的銀河系3D模型,使得我們從上帝角度欣賞銀河系成為了可能!

在整個銀河系中大約有1000億至4000億顆恆星,為何數量會相差如此之大是因為我們太陽系所在的獵戶座懸臂本身就在銀盤面上,而受到銀心以及銀盤慢塵埃的遮擋,因此這個值相差會很大,但數千億顆恆星卻是一個事實!

而我們整個可觀測宇宙大約有2萬億顆恆星,這些恆星都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甚至有的已經早已老去,但它們死亡時超新星爆發的光芒需要很多年後才會到達地球....簡單的說我們現在所經歷的只是宇宙在播放一部宇宙史的紀錄片而已,不能快進也不能快退,只能默默的觀看......

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的感受並沒有包括在內!宇宙誕生已經138.2億年,而地球的歷史才46億年而已,儘管最基本的生命在數十億年前就已經萌芽了,但人類的歷史即使從原上猿開始算起也就3500萬年,而代表文明發展的文字也就上萬年的歷程....可以說人類對於宇宙,只是那宇宙滾滾車輪中所經歷的一個坎!

為什麼說人類是宇宙的一個坎?因為人類自誕生以來就在各種破壞,當然現在以人類的能力還只能停留在行星上,但未來肯定會走向恆星系文明,也許有一天會走向星系文明.....對於資源的索取,只會變本加厲,那麼如《三體》中描述的,假如人類真的有一天能發展到局部宇宙產生毀滅性影響的時候,那麼請問我們還只是看客嗎?

在超級文明的眼裡,在他們力所能及宇宙中的恆星,都是資源,儘管我們尚無法企及,但誰又限制我們發展了?

但這一切對於宇宙的發展並沒有絕對的影響,即使文明消失,宇宙將一如既往的走向它的終點,也許就是熱寂,或者說是大撕裂......整個過程中,生命只是一個意外,文明也許就是驚喜,但一切都不會改變!

宇宙熱寂,一切都結束了!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這個問題就是人類自我感覺良好的表現,宇宙萬物,星辰大海都是自然存在。宇宙已經有138億年的壽命,地球也有40多億年的歷史,而現代人類才出現了幾十萬年。也就是大部分時間,這個宇宙和人類是沒有關係的。

但有些人總是自我感覺良好,認為人類就是地球霸主,宇宙就是給人類創造的,天上的星辰也只是給人來看的。一早就有我思故我在,閉上眼月亮就不存在的思想在流傳,現今關於宇宙存在也有類似的想法,例如所謂的人擇原理,認為正是有人類智慧的存在,這個宇宙才是現在這個樣子。

先不說宇宙的壽命和歷史,就是單講宇宙的尺度和大小,對目前我們人類來講幾乎是無窮無盡的,依靠人類現在的科技連太陽系也無法走出,在廣袤的宇宙中也許還有更多其他智慧生命,這麼大的宇宙只給我們人類存在,是在是有點浪費了。

三體中講到,“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量子實驗室


如果說宇宙那麼多星星只是給人類看的話,那人類就太自戀了,這與人類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有何區別?

現代人類才在宇宙中存在20萬年,有文明的歷史只有區區幾千年。而宇宙已經存在了138億年,有些恆星早在100多億年前就已經誕生,所以人類不過是極為卑微的存在,談何星星只為給人類看?

宇宙中的星雲在引力的作用下會發生坍縮而形成恆星,所以恆星在宇宙中很普遍,一個星系中可以包含數以億計的恆星。反倒是人類,像是在宇宙演化過程中的一個意外結果。

雖然恆星不是為給人類欣賞而誕生的,但它們對於人類確實是很有用的。太陽就是一顆恆星,如果沒有太陽,人類將無法在地球上生存。而在太陽系誕生之前,上一代的大質量恆星合成出了重元素,這些元素在超新星爆發過程中被拋入太陽星雲中,人類身上比氦重的元素都是來自於此。可以說,沒有恆星就沒有人類。

而在未來,人類發展到先進的II型文明,那時還需要大量利用恆星的能量來用於文明的進一步發展。除此之外,其他恆星周圍可能也存在宜居的星球,這能成為人類在宇宙中的新家園。


火星一號


為什麼星星是為了給地球人看的?說實話人類還沒那麼大面子讓整個宇宙為其創造出這麼多恆星。人類終究只是宇宙中微小的一員。


我們在晴朗的夜空能夠看到無數顆星星在閃耀,每一顆都是像太陽一般的恆星。如果真要類比一下宇宙中恆星的數量要比地球上沙粒的數量還要多。

如果真要問這些恆星有什麼用嗎?在我看來是讓宇宙中大多數星球處於一種有規律的穩定狀態中,恆星只是扮演一個角色而已。當然對於生命來說恆星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要問恆星對人類的作用,我只能說這個作用是人類自己加上的,恆星可沒有這想法。可能對於古代人來說星星是神秘的代言詞,是觀測天下禍福用的,對現代人來說是看星座用,是浪漫用的。



總之,所有都是人類定義出來的。而且星星們可不是專門給地球看的,整個宇宙都閃爍著它們的身姿,說不定還有外星人看著呢! 在恆星面前人類不值一提,整個宇宙更是如此。人類是特殊的,但還沒特殊到整個宇宙圍著我們轉。


科學認識論


宇宙之中有很多的星星,肉眼可見的,主要是恆星。理論上,這些恆星將來都是能源寶庫。恆星的熱能,是可以為人類做生活能源的,向宇宙深處做移民開放就依靠它們了。物理學家戴森,還提出了“戴森球”假設。比如,一個恆星可以被智慧生命用材料整個包裹起來,這顆恆星的能源被100%的利用。可見,對於一個智慧文明來說,恆星的資源至關重要。沒有恆星,文明就會凋零,衰落。

宇宙飛船的運動,也需要恆星提供能量。理論上,不太可能有宇宙飛船可以從一個銀河系到另外一個銀河系,因為星系之間的距離平均達到數百萬光年。這個空間裡面恆星的能量輻射不到,宇宙非常在漆黑的空間裡面得不到能源的補充,很快就會失去動力。在一些理論假設裡面,恆星還是飛船做空間躍遷的中繼站。

此外,中子星一類的恆星,還是給宇宙飛船指引方向的燈塔。中子星的亮度很亮,輻射強勁,遠隔幾百萬光年都可以觀測到。


懷疑探索者



宇宙中的星星絕大部分都是恆星,這些恆星的壽命動輒就是數十億年甚至上千億年,而人類這個物種在地球上不過幾百萬年,真正建立文明也不過幾千年,最近幾百年才真正意義上走上科學之路。

在沒有科學之前人類從回來不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什麼東西,也不知道它們已經存在了幾十億年甚至上百億年,那時候人類天真的以為自己是宇宙的主宰,萬事萬物都在圍繞著人類和地球運動,這種幼稚的想法一直持續了上千年,後來伽利略等科學先驅才用科學的辦法幫人類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


從此人們知道了自己生活在茫茫太空中的一個小石頭上,天上的星星原來都是和太陽一樣恆星,並且它們的年齡遠遠超過人類文明的年齡,人類只不過是宇宙中的一個過客罷了。

夜晚天空中的星星絕大部分都是恆星,這些恆星都是宇宙中客觀存在的物質組成,如果說它們有什麼作用,那就是時刻提醒著人類,讓人類知道自己在宇宙中的渺小。

人類肉眼能看到的星星不過幾千顆,而僅僅在銀河系中就有上千億顆恆星,大部分恆星都擁有自己的行星,而龐大的銀河系在宇宙中也不過是滄海一粟,不值一提。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不然呢?

地球上那麼多人,真正致力於天文宇宙研究的畢竟還是少數,對於普通的人們來說,知道星星有恆星、行星、彗星、白矮星、超新星、脈衝星;知道我們所在的是太陽系,以前太陽系有九大行星,現在“冥王星”已經被踢出九大行星之列,我們的太陽系圍著銀河系旋轉,但是並不在中心位置,而且太陽也很可能有伴星。



知道天上的星星因為距離的遠近,才有亮度的分級;知道有些星星其實早已經在百萬年死亡,現在我們看到的只是它們死亡前的形影,經過百萬光年才投射在地球的天穹上;知道有些星星飛快地離我們遠去;有些星星已經成為了黑洞裡的能量,再也不會逃離……足矣。

和夜幕上的任何一顆星星相比,我們的時間不過一霎,甚至一霎不及,春秋更迭,日夜交替,大好時光裡,曼妙夜色中,為什麼不好好地望望星空,看看星星?

願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不溫婉多情嗎?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不纏綿悱惻嗎?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不是金風玉露一相逢,勝卻人間無數的熱烈忠貞嗎?



人生短暫,不如星星恆久,人生也同樣絢麗多姿,比星星更璀璨生輝。

所以,天上的星星,就是為了給我們觀看,才夜以繼日地閃爍在那裡,從冬到夏,從古至今。


黯夜尋歡1


“宇宙”即不是一個絕對的、無情的物質世界;也不是一個神乎其神的精神國土。宇宙孕育了人類,人與宇宙息息相通。人類就宇宙特性的“顯示器”。

每當我們仰望浩瀚的宇宙,看到無量的星體時,就會感慨萬千;因為這都是自心取自心,都是自己看自己,真的沒有別人。

宇宙中的天體、星辰,無量、無數,如塵如點,看似散亂且沒有規律,但是實際上,宇宙中的萬物都在遵循著某些既定的規律運轉。

宇宙之慧,宇宙之力,雖然無形無相,但它卻無比強大,真實存在,嚴密的控制著一切星體的運行。

人腦就是一個小宇宙,擁有宇宙的全部信息。宇宙就是一個巨型大腦。經科學家對比發現,人腦結構圖與宇宙星系圖,驚人的相似,所以我們不能武斷的否定,人腦與宇宙的相互關係。

科學家通過觀察測量、數據分析、電腦模擬、等等手斷、得出結論 : 不論宇宙中發生多麼重大的事件,過不了多長時間便會自動調節過來,恢復原狀,保持平衡。這就說明宇宙有意識的,而且驚人的強大,時時都在嚴密的控制著宇宙內部的一切。

“宇宙意識”非常神密,我們根本看不到“她”的存在,只能通過種種蛛絲馬跡,判斷“她”的存在,這叫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事實上,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她”所成就的,“她”只做事,不聲張,自然就是她的“智慧”。

我們人類就活在宇宙的意識中,人類眼前所見的宇宙並不是真實的,我們只是宇宙億萬意識中的一個意識。此前曾有科學家提出,宇宙之內萬物皆為“幻象”的觀點,有可能被證實!





今令我見


宇宙浩瀚無比,天上的繁星比地上的沙子還多。每當夜晚對空看星之時,難免不會讓人產生一種星星是否和人有某種關係的想法?



正是基於這樣的感想,古人發現了滿天繁星的一個重要作用,即推演命運,預測未來。所以由此發展出來了一種古老的術法,即占星術,而懂得占星術的人則成為占星師,深受當權者敬重,有事甚至委以國師重任。古人們把人作為自然的一部分,把人置於宇宙天地系統中加以研究,最早在上古堯帝時期古人們就開啟了天象預測。當時堯帝特意命羲氏父子掌管天文,負責占卜星象。而據傳當時由於羲氏飲酒而沒有及時預報日食情況,導致部落聯盟中百姓極度恐慌,甚至有人競相奔走,趕來營救太陽。羲氏因為這次失誤,也遭遇了其他部落的討伐。可見在上古時期人們對於行星的重視程度。



而後來占星術越加發展,甚至古人們發展出來了一套系統的理論來研究星象。每個朝代都會有專職負責天文的官員,一旦遇到星象異常,皇帝都得出來祭天祈禱國泰民安。而很多古書之上,也經常描寫帝王的星象,一旦帝星暗淡或者消失,往往被解讀成朝代的動盪或者天災的到來。



當然了,雖然古人們利用星星占卜命運是迷信,但是在當時科學不發達的年代也是能夠理解的。特別是現代還有很多人信奉星座運勢,這可都是古人們占星術的傑作。所以說,星星不僅僅是給人們晚上看到,古人們還利用他們指導國家、個人的行為呢,而不僅僅是現代談戀愛晚上觀星了。


科學探秘頻道


是的光銀河系就有數千億顆星星,而十萬光年直徑的的銀河系在可觀測宇宙的930億直徑相比又是小的可憐。宇宙中的恆星很多比地球上的沙子還多。

但卻不是專門為了給我們夜晚仰望星空的。按照現在的主流觀點認為宇宙起源於138.2億年前的奇點大爆炸,就連我們地球的年齡也是超過40億年。而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也就數百萬年,真正開始仰望星空了解星空往多說盡千年。

所以千萬別說滿天繁星只是為了人類而存在,而所謂的意義都是人類賦予的。人類文明對於宇宙來說微不足道,甚至於太陽系、銀河系對於宇宙來說都並不是不可或缺的。

宇宙自然有其發展規律,我們對於宇宙的瞭解只是冰山一角而已,一個文明適應宇宙發展規律利用宇宙發展規律自然會延續的更久,但千萬別以主人自居。


以上就是我的簡單回答,這裡是科學黑洞,感謝你們的關注與點評。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