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對隋煬帝的評價似乎越來越高,有人甚至將他與秦始皇相比,你的看法是什麼?

揚州二分明月


隋朝的確有一個可以和秦始皇相比的帝王,兩人都被稱為“千古一帝”,但並不是隋煬帝楊廣,而是他的父親,隋文帝楊堅。

美國學者邁克爾·哈特評選的歷史上影響世界的100人中中,秦始皇派在18為,楊堅排在85位。對他的評語是:“他成功地統一了經歷數百年嚴重分裂的中國。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實行透過科舉考試選拔政府官吏的制度,為中國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員。”

楊堅雖然自認是弘農楊氏,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但據陳寅恪先生考證,楊堅可能只是出身山東寒族。父親楊忠跟隨北周文帝宇文泰,因軍功而成為西魏和北周的軍事貴族。當時北方胡化,漢人被迫取胡名,楊堅早年的名字便是普六茹那羅延。

之後楊堅逐漸掌權,最終打敗了北周的鮮卑貴族,建立隋國。楊堅掌權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復自己的漢民,並頒令恢復漢人的漢名。並積極推動重新漢化,下令凡是獻書一卷賞絹一匹,很多已經消失的書籍又重新出現,從此北方重新回到了漢人的手中,可以說如果沒有楊堅,有可能現在中國會有很多取著類似普六茹名字的人,卻不知道自己原先是漢人。

現代很多人把科舉制歸功為隋煬帝,但實際上科舉的雛形在更早之前已經出現了雛形。之後,楊堅在開皇七年(587年)正式設立分科考試製度,取代九品中正制,從此選官不再問門第。而楊廣是在這基礎上增加了進士科,進行更加的完善。

選官制度改變後,楊堅又提出並逐漸完善三省六部制。以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為最高政務機構,內史省負責決策,門下省負責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尚書省下設吏、民、禮、兵、刑、工六部。這個制度的基礎框架直到清朝依然被使用。

楊堅又授命高熲、蘇威、牛弘等人修《開皇律》,去掉了如宮刑、車裂、梟首等大量殘酷刑法,並規定滅族刑一律不用。規定刑罰為刑罰分為死、流、徒、杖、笞五種,凡是死刑案件,必須要“三奏”才能判決死刑。《開皇律》奠定了中國古代法律體系,之後直到清朝為止所有的法律都是在其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此外楊堅還在軍事,經濟,吏治等方方面面進行了大量的改革,使的隋朝國勢強盛,最終統一中國。

另外,隋煬帝引以為傲的開疆拓土,城府異族早在隋文帝時期就已經打下來基礎。楊堅一面興修長城和軍事堡壘,一面採取長孫晟“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的戰略對突厥進行離間,並各個擊破,最終導致突厥分裂為東西兩部,東突厥部啟民可汗稱臣內附。吐谷渾、契丹、靺鞨等族在楊堅在位期間相繼臣服,“自是朝貢歲至”。啟民可汗稱楊堅為“聖人莫緣可汗”,“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聖人可汗。今是大日,願聖人可汗千歲萬歲常如今日也。”

對於楊廣的評價,我認為是有功的方面,因在隋文帝的各項改革之上,他都有完善和發展,但總體來說是過大於功的。主要體現在其好大喜功,窮兵黷武,不斷的透支是導致隋朝滅亡的一個很主要的原因。

至於隋唐大運河,這個用來為楊廣翻身的最大功績,我認為其初衷依然是為了滿足楊廣為了功超漢武的私慾,卻給當時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楊廣不能說是一個昏君,但他為了滿足個人私慾,勞民傷財,不恤民力,絕對是一個暴君,這點倒是可以和秦始皇相比。

網上有種評價說楊廣是“罪在當代,利在千秋”,我認為不恰當,但勉強也說的過去,但是隱藏他的過,而將別人的功加在他身上,是別有用心的。


Rick潘維鏞


先來看看這倆人的共同點:

第一,秦始皇在前人的基礎上統一了中國,結束了戰國亂世。隋煬帝在隋文帝的基礎上平南陳,三徵高句麗,征討吐谷渾,突厥。倆人都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過統一天下的工作。

第二,秦始皇在戰國其他國家的基礎上修築連接了長城,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抵禦了少數民族的侵略。隋煬帝修建了京杭大運河,使南北水路交通得以大幅度改善。不論是長城還是大運河,都在古代歷史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區別就是,一個是軍事設施,一個是民用經濟設施。

第三,倆人都推出了許多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制度。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統一文字,實行郡縣制,修馳道。隋煬帝時開始實行科舉制度,改革府兵制,修訂《大業律》,收集古籍,修馳道。

第四,倆人都喜歡巡遊,且都死於巡遊途中。倆人統治末期都出現了農民起義。倆人都喜歡修建宮殿,秦始皇修的阿房宮等,隋煬帝修的有顯仁宮、江都宮、臨江宮、晉陽宮、西苑等。

第五,倆人都是急性子。倆人所處的時代本該是休養生息的時期,但是倆人都把步子邁的太大,扯著蛋了。

從倆人的共同點再結合倆人所處的時代,我們可以這樣認為:

第一,倆人的所作所為很相似。這是從歷史發展來看,就是說時代的發展需要他們在那個時期做出一些契合時代的事情,所以無論是軍事戰爭還是制度革新,倆人的思路是一致的,所圍繞的是同一個主題---統一。

第二,倆人都急於建立一個理想中的大一統的國家,從而流傳千古。但倆人都沒有遵從“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如果要比較的話,從能力上,倆人應該差別不大,但秦始皇能稍占上風。因為他是中國第一個皇帝,是開創者,先驅者。但隋煬帝相較於歷史上的其他皇帝,也是不落下風的,屬於視野開闊的帝王,就是後期人品差點。






楊多婪


近些年,為隋煬帝平反的聲音越來越多。我之前曾經發過一篇文章,是說隋煬帝究竟是一代英主還是無道昏君,我的結論是,隋煬帝遠不能算是英主,更不用說比肩秦始皇了,但是同時他也不是一個昏君,他是一個暴君。主要通過現在流傳最廣的三大功績展開討論的。

首先,統兵作戰能力,我認為隋煬帝打得勝仗功勞並不完全在他。而是他的父親楊堅以及當時的作戰將領楊素,高穎等人。

其次,京杭大運河修建歷史上,並不是完全是隋煬帝的功勞,相反,他當時這種決定對於一個當權者來說很難說稱得上英明。

最後,開創科舉制度的嚴格說應該是他的父親文帝楊堅,隋煬帝只是加以完善。

因此我認為隋煬帝遠遠算不上一個英主。


話說傳說


功過是非,自有後人評說,野史不足為據。歷史帝王人物,因時代不同,背景不同,性格不同,所以各有千秋。愚以為類比不能客觀實際地反應人物形象。

其實隋煬帝李廣文韜武略具備,20歲官拜兵馬大元帥,率50萬大軍南下滅陳,完成國家統一大業,可謂一代英豪。

他在位近15年,四處征戰,敗契丹、滅吐谷軍,雖然兵民不堪苦役,卻廣擴了疆土,彰顯了國威;修建南北大運河,雖因工程浩大,使勞工苦不堪言,卻發展了水運交通,利在千秋;為提高官吏的執政能力,他獨出心裁開闢了對後世有巨大影響的科舉制。

應該說他是一代有作為的帝王,但他的多欲好動自信輕敵的性格使他終被叛軍謀殺,惜哉!英年僅49歲……

至於他的種種罪名,一是受歷代傳統觀念——成者為王敗者寇的影響,一是多欲好動,連年征戰、不顧國力民生,修建運河,激起民怨所致。

綜上所述他的功遠遠大於過,希望史學家們給他以客觀公正的評價。

不妥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多謝!


陳隨令CHEN332211


對歷史人物的評價,離不開歷史背景,如果脫離歷史背景去評價一個歷史人物,肯定有失偏頗。隋煬帝楊廣歷史上被稱為暴君,最後的下場是在江都被叛軍所殺。今天人們對隋煬帝的說法,是基於他在位期間修了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實行科舉制;對後世頗有影響。但在當時他頻繁的發動戰爭,如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加之濫用民力,致使民變頻起,造成天下大亂,導致了隋朝的覆亡。 所以從當時的角度講,他是一個人神共憤的“暴君”。當然,如同電視劇《雍正王朝》主題歌中唱的那樣:“數英雄,論成敗,古今誰能說明白……”。秦始皇也一樣,千秋功罪後人評說!所處歷史年代不同,作用也不同,自然評價也不同,不能比較。從人物主觀上看都是“暴君”,不應該因為其所為對後世的影響而抬高他們的歷史地位!


boulder1


現在想標新立異的人太多了,世人都知道隋煬帝是暴君,秦檜是奸臣,而一部分人就要說隋煬帝是千古一帝,秦檜是忠臣,說白了就是想通過混淆黑白,來顯示自己近親結婚的智商,在怎麼說隋煬帝也是個暴君,亡國之主,再怎麼也不可能是千古一帝,自己的百姓造了自己的反,自己的大臣革了自己的命,如何說也稱不上明君!!有人說李唐黑隋煬帝,反過來問問,隋煬帝亡國是李唐乾的麼?隋煬帝被勒死是李唐乾的麼?反而正是李唐,蓄勢待發,瞅準機會,一舉平定天下塵煙,還天下百姓一個太平盛世,這才是天古明君該做的事情,區區一個玄武門之變,死了幾個人,和一個太平盛世,比起來不值一提!真正的封建王朝千古一帝就是秦始皇和李世民,其次朱元璋,別人去他媽的吧!


QI心海棠


如何評價隋煬帝在歷史上的功過是非,不是由某個專家或某個教授來定奪的,正如民族英雄岳飛在歷史上的定位一樣,是不有人的意志來重新定位一樣,想要篡改歷史上正統的史學價值觀念,首先就要否定中華歷史上連綿不斷的有各朝代沿習所撰寫出來的一部《二十四史》。閒言少敘,言歸正傳。

楊廣(569年——618年),即隋煬帝(604年——618年在位),陝西華陰人,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氏的次子(第二個兒子),大隋朝第二位皇帝。史書稱楊廣"美姿儀,少聰慧",用現在流行的話叫"小帥哥","小聰明"等。各位看官,這樣的一個年青後生,誰人不喜歡,又有哪個上人不疼他?開皇元年(581年)被封為晉王,官拜枉國、幷州總管,時年一十三歲;後又授任武衛大將軍,進位上柱國、河北道行臺尚書令等。這其中獨孤皇后對楊廣的寵愛,在其他皇子當中,猶其獨寵次子楊廣,又經常在文帝枕頭邊說楊廣的聰慧仁義,不近女色等。於是隋文帝暗中令善於看相的一個名叫"來和"的術士把所有的兒子都看了一遍。受獨孤皇后暗中串通好了的來和,自然說晉王楊廣貴不可言。不久,隋文帝幸臨楊廣的府邸,看到樂器的陳設簡陋,上面多有塵埃,好像沒有使用。過去評論一個人的好惡,不沉淪於犬馬聲色,來衡量於一個人的品行,因而文帝以為楊廣不喜歌舞藝妓,很是讚賞。至此楊廣愈發來偽裝自已,騙過了文帝對自己多次的考察。

開皇八年(588年)冬,隋朝興兵討伐南朝國號為"陳"的都城南京,剛滿二十歲的晉王楊廣被封為領兵大元帥,但真正擔任指揮全軍的實際人物是高熲將軍,在前線指揮作戰的是隋朝名將賀若弼和韓擒虎。

再說北周武帝功業正興之時,平齊之後,正欲飲馬江南,天不假年,卻突然鬱病去世。陳朝皇帝陳叔寶無能昏庸,又缺乏賢臣良將;隋文帝即位之初,便胸懷大志,以一統天下為己任,將平定陳朝作為既定的戰略目標,要求賀若弼、韓擒虎二將各領一支奇兵,突襲京口(今鎮江)進軍採石磯(今南京長江邊),這一軍事舉措令陳軍措手不及。隋軍一舉突破長江天塹,所到之處,陳軍皆望風披靡。平陳後,進駐建康城(今南京城),殺掉了陳叔寶的奸佞之臣和陳叔寶的尤物寵妃張麗華。楊廣聽說了張麗華的貌若天仙的美麗,及制阻止,豈不料已被手下韓擒虎一刀斷其香魂,隨風飄去了,楊廣這個恨,已然深入骨髓了!之後便將繳獲來的戰利品封存府庫,將陳叔寶及其皇后等人帶京返朝。班師回朝後,楊廣被晉封為太尉,受賜車、馬、袞冕之服、玄珪、白壁等物件各一套。

開皇十年(590年),江南各地發生反叛。楊廣奉命到江都任揚州總管。

開皇二十年(600年),突厥進犯,楊廣又率軍出靈武,卻無任何收穫而折返。

太子楊勇好學,善於詩詞歌賦,性格寬博仁厚,性情率真直爽,沒有虛偽造假的行為。但是楊勇在穿戴這個細節上卻不大注意檢點,頗有鋪張華麗的著飾,隋文帝見了很不高興,恐怕導致奢侈之風氣。而獨孤皇后卻偏偏亦不喜歡這個太子楊勇,尋找一切機會要抹掉楊勇的這個太子之位。在獨孤皇后的一再的枕邊風的吹噓下,在獨孤皇后找到太子楊勇的所謂一系列的罪證下,最終,開皇十二年(600年)十月,於是,隋文帝終於廢掉楊勇的太子之位,十一月,改立楊廣為皇太子。

據《資治通鑑》載,在仁壽四年(604年),文帝患病住仁壽宮,尚書左僕射楊素、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巖等進入仁壽宮侍駕。文帝召皇太子楊廣入內居大寶殿。楊廣考慮到如果文帝去世,必須預先作好防備措施,他親手寫了一封信封好,派人送出來詢問楊素。楊素把情況一條條寫下來回復太子。宮人誤把回信送到了文帝的寢宮,文帝看後極為憤怒。天剛亮,陳夫人出去更衣,被太子楊廣撞見要求雲雨之歡。陳夫人也是美人胚子,楊廣本就是一好色之厲鬼,怎可放過她,怎奈陳夫人卻至死不從,拼死掙脫了他回到文帝的寢宮。文帝奇怪她神色不對,問什麼原因,陳夫人流著淚說:"太子無禮!"文帝憤怒,捶著床說:"這個畜生!怎麼可以將國家大事交付與他!獨孤(皇后)誤我!"於是叫來柳述、元巖道:"召我的兒子!"柳述等人要叫來楊廣,文帝說:"是楊勇。"於是二人出了文帝的寢宮,起草敕書。楊素聞知此事,告訴了太子楊廣。於是楊廣立擬假傳聖旨將柳、元逮捕。隨即迅速調集衛士來仁壽宮,宮門嚴禁任何人出入,後宮的人全被趕到別的房間去。不大一會功夫,隋文帝就死了,隨即楊廣即位。

楊廣繼位後,假傳遺昭,逼楊勇自盡;還有親弟蜀王楊秀被他誣陷使用巫蠱詛咒隋文帝及幼弟漢王楊諒,被剝奪官爵貶為庶民,軟禁於內侍省,後與諸子一起被軟禁,不得與家人相見。

總之,自楊廣謀逆篡位後,對其家人親戚採取非常殘忍之手段,滅了自家楊姓叔伯兄弟子侄,幾乎全部被處死。楊廣對之前輔佐他建功立業的將領亦沒有放過,利用各種擬好了的罪名,將高熲、宇文弼、賀若弼等一一處死,並將其家人或貶為奴婢,或流放邊疆。《隋書》記載,楊廣密詔江、淮諸郡閱視民間麗質少女,資質端麗者,每歲貢之,充分暴露了他偽君子的面孔。

大業元年(605年),楊廣在營建東都的同時,又下令修造運河、造龍舟等各種船舶數萬艘,他遊江都時所乘龍舟高四十五尺,寬五十尺,長二百尺,上有四層樓,上層有正殿、內殿、東西朝堂,中間兩有房一百二十間,下層為內侍居處。其極盡奢華之能事。

大業七年,楊廣徵詔天下兵進攻高句麗。大業八年,隋軍出動113萬士兵,200多萬民夫,卻敗於遼東城(今遼寧遼陽)。次年再發兵遼東城,結果內亂於一個叫楊玄感的人。

大業十年(614年),楊廣第三次發兵高句麗,因隋末農民起義遍佈全國,隋王朝岌岌可危,最後只好議和收兵。

楊廣年年出巡,曾三遊揚州,兩巡塞北,一遊河右,三至涿郡,還在長安、洛陽間頻繁往還。每次出遊都大造行宮,總之楊廣為了開掘拱衛洛陽、開發各段運河、及修築長城動用民工一千多萬人次,在這其間,死於非命的民工不計其數。這種驕奢淫逸、不顧百姓死活的隋煬帝楊廣,終於迎來了轟轟烈烈的農民大起義。不堪忍受殘酷剝削和壓迫的廣大城鄉勞動人民,像乾柴遇見烈火一樣,迅速形成燎原之勢,最後楊廣被憤怒的兵變首領將其縊死,時年50歲。楊廣造成的天下大亂,致使華夏人口銳減至兩百餘萬戶。


蘆嘉玉


如果歷史不能倒退,那麼每一位影響歷史進程的人物都是存在的必然,每一個人承擔的角色都不能替代。擔當生前事,何謂身後評…一點拙見,包涵






畫畫的邱皓


受古代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朝代更替之後,後朝為了證明自己是正統,行的是正道,代表天意,那麼就會在不同程度上篡改前朝的歷史,貶低前朝目的是抬高自己,秦始皇和隋煬帝也難逃厄運,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就很難準確地對這兩位皇帝進行公平的比較。

但是,隨著考古工作的開展,用考古發現的文獻和文物去印證史料,還原歷史,相信總有一天會對這兩位皇帝來一個比較公平的評價。

如果一定要我現在評價,我想說:皇帝也是人,逃不出人性的弱點,而在皇帝身上爆露出來的弱點是普通百姓所不能比擬的,因為影響完全不一樣,普通百姓頂多影響一個家庭,而皇帝的過錯或者過失則可能引來天下大亂,生靈塗炭,我們不能要求皇帝像聖人和神仙那樣,要怪就怪那個君臨天下,國家權力高度集中在一個人身上的封建體制。


觀人觀世界


從科舉制、大運河,北擊吐谷渾、突厥,東征高麗,南滅南朝陳,營建東都洛陽,無不體現雄才偉略,但始皇帝的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衡量,實行郡縣制,首創的封建集權制,延續2000多年,對後世影響深遠,如若沒有始皇帝,也就沒有中國封建社會2000多年,而隋煬帝的科舉制是為了制衡門閥制而應運而生,更好的進行皇權集中……從歷史看,隋煬帝的成就遜於始皇帝,但也不比其他皇帝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