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么拥挤,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愿意在上海工作?

路易五十


虽然上海很拥挤,但拥挤是上海人多,繁华带来的结果之一,这并不能否认上海确实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城市。以下是主要原因:

1.领先全国的城市资源

作为一线城市,上海有着全国数一数二的城市资源,包括顶尖的医疗资源,完善的城市建设,繁华的都市商圈,发达的公共交通,集中的教育资源,多样的文化娱乐资源等等,对于生活在城市中,并且比较有独立能力的人来说,上海能满足多方面的需求,并且在国内处于领先的位置。虽然竞争激烈,但这些优质资源依然吸引着大批年轻人的到来。

2.金融经济中心,机会多

不在一线的人可能感觉不到,一线的工作机会,发展平台确实要远远多于二三四线城市,大量的总公司,外企办事处等聚集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城市,有很多优质的工作机会,虽然二三线也有,但是数量会远远少于上海,同时国际化,全国领先的企业平台较多,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更好作为跳板的选择。包括一些高精尖的行业,也是在上海比较集中,有一些专业的同学如果回到家乡可能会很难找工作,因为在当地没有这种前沿的需求。

3.优秀的人才环境,学习上进

在上海,优秀的人真的很多,不得不说如果你一直在高竞争的环境,面对着各种优秀的人才,你也会被环境推着往上走,从而学到更多东西,更加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很多人抱着锻炼自己的想法来到上海。

更多职场干货文章问答,点赞关注前程无忧,陪你走过求职路!


祝你前程无忧


其实现在很多人是被自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宣传误导才来的上海。来了之后发现工作不好找,房子那么贵,人又不友善,走也不是,留也不是。现在还怎么可能有很多人愿意在上海工作呢?工作都不好找了。不信我们看看上海一些主要行业的情况吧。

我在人力资源领域浸淫二十多年,几乎所有领域:金融、IT、化工、电子、快消类的外企我全都待过。对外企人事生态有一手资料和充分信息。所以才敢下此论断。上海外企总部经济曾经辉煌一时,也是2000年至今上海主要的城市竞争力源泉。想不到时过境迁,总部在上海的外企纷纷陷入经营困境或者停滞不前,令人唏嘘。我知道的上海外企中亏本死撑的就有不少,外资股东天天着急上火,中国区老大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仍旧于事无补。

上海外企总部中一个明显的特色是:除了中国区一哥大多会是老外或者台湾香港新加坡籍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级管理层清一色都是上海本地人。这种情况在中国其他城市甚为罕见。上海作为国际化都市,不是应该广纳天下贤才吗?事实恰恰相反。管理层唯上海血统论近亲繁殖风气盛行。即便如清华北大毕业的外地过江龙,不论业务能力多强、学历多高,在上海地头蛇的圈子里完全英雄无用武之地。累活苦活要你干,升职加薪没你份。

强龙不压地头蛇外企工作的上海人有一个习性特别有意思,每天上班,一个个端着咖啡到处找其他上海人串门聊天,上班头一个多小时,座位上坐的往往不是这桌的主人,如此能聊真是让人开眼。上海人上班时间的拉家常习惯使上海人之间的关系网非常亲密,客观上导致每每有核心岗位空缺的时候,上海本地人总是最先被提名的那个。

拉帮结派排外文化使得上海本地人轻松坐上高位,对上海人是福。但对外企来说就未必了,由于外地新鲜血液无法对企业经营决策贡献力量,导致上海外企在快速变化高度竞争的中国市场全面失利。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继续管理层唯上海血统论近亲繁殖,虽然令上海本地人获得的轻松晋升的捷径,但长远来看,外地人才无法施展,令上海外企竞争力消亡,对上海人长远来说就未必是福了。

再看看互联网吧:

北京的互联网创业气氛冠绝中国,所以催生了类型最多样的互联网公司。横跨旅游业、电商、媒体、游戏、金融、社区网站、SNS软件,各有特色。能像豆瓣那么文艺,也能像宜信那样挥洒财富,每一家都个性十足。比起北京的滴滴、美团、寒武纪等互联网公司,上海互联网的发展步步落伍,现在硕果仅存的存了携程、盛大、喜马拉雅等公司,而且上海互联网大都已经被北京的互联网公司兼并了。

上海有哪些被北京收购的互联网公司呢?

1、大众点评

2014年2月19日,走过近11年历程的大众点评网(下称“点评”),宣布接受来自腾讯的战略投资,腾讯将占点评20%的股份,2015年10月,大众点评被美团收购。

2、一号店

一号店于2008年成立,此后一号店成为沃尔玛全资控股子公司,随着沃尔玛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一号店被京东收购。

3、易迅网

上线于2006年的易迅,被腾讯收购,此后被腾讯打包卖给京东。

4、世纪佳缘

2015年世纪佳缘开始酝酿退市回国,最终用2.52亿美元卖给了实力不如自己的百合网。

5、安居客

安居客在2007年1月成立于上海,2015年3月58同城收购安居客。

6、2018年4月2日,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与饿了么联合宣布,阿里巴巴已经签订收购协议,将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对饿了么完成全资收购

马云,互联网之神,一度把总部搬到了上海,到了上海之后,水土不服,上海人没有互联网基因,但却什么都要管,最后把互联网企业都管死了。连马云最后都没办法,不得已回了杭州,幸亏回去了,不然就没有今天的阿里巴巴了。同样从杭州迁来上海的拼多多能不能适应现在还未可知。否则,拼多多就将是下一家倒下或被收购的对象。

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大巨头跟TMD(今日头条、美团点评、滴滴出行)都完美的避开了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世界级的金融中心——上海。

上海人精明能干,更倾向于“买办”文化,现实的的咖啡主义使得他们更愿意投身500强,而不愿接受风险极高的创业,而互联网一日千里的发展,很容易差距就出来了。

北京这座城市的包容性强的多,北京是一个谈理想可以得到认同的城市,北方式的拼劲、契约精神,催生了中关村式的创业中心,创业氛围浓厚,互联网巨头的地位更加稳固。

多年前,那些耳熟能详的起家于上海的互联网公司,易趣网、易迅网、大众点评、携程、一号店、安居客、土豆、盛大在各自领域也是盛极一时,但终究都走上了被百度、京东、阿里等互联网巨头收购的道路。

看来,魔都互联网未来只能在那些BAT巨头的羽翼之下艰难求存。

上海,你还是好好割韭菜吧,互联网真的不适合你。

看完了你还觉得会有很多人愿意留在上海工作吗?


四合院编缉部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所以大家都很喜欢来上海。虽然上海如你所说的那样:工作难找,物价高、生活压力大。但是这是只有在上海的人才能感觉到的。你知道外省市的、农村的老师是怎么和学生说的吗?他们都不会说上海物价高、工作难找。他们总是说:上海是个好地方,那里什么都有之类的。你知道为什么当时西方人为什么来东方吗?其中有个原因就是马可波罗的书,他把东方写的给人一种银路金瓦的感觉。同样的道理,所以外省市的,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从小接受这种教育以导致他们出现了一定的认知错误。到最后不是所有来上海的人都有好工作,所以也有很多人不得不滞留在上海(他们认为回老家会被老家人耻笑)。虽然俗话说:上海遍地都是金子,遍地都是女人,遍地都是机遇。但是很多外省市的人却不知道,在这些背后有多大的生活压力,有多激烈的竞争。他们自以为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准备好了足够的信心,自信自己可以白手起家。但是当真的来上海后就会发现:自己的准备更本不够。最后被上海吞没。不过话又说回来,上海的工资标准也是吸引他们的一个方面。你应该知道吧。上海的出租车起步费为¥12(有的说又要涨到¥15了),但是有的城市却还只有¥6。很明显,你在那里来回打的的费用在上海去只是个单程的起步费。所以懂了吧,这也是很多人为什么放着国内月薪¥5000不要情愿出国去洗盘子的原因。 至于为什么大学生没工作,其实不单单是上海。其实这是国家政策问题,以前上大学可是很方便的。大学的升学率为70%。以导致大学生都不值钱了。


山西扣点麻将


上海的拥挤只是一种相对概念,拥挤是繁忙的一种表现形式,上海的拥挤与他的发展密切相关。

上海这座城市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就业前景很广阔,二三产业高度发展,日新月异,有很多外资企业入住提供就业机会,是个足以开阔眼界的地方。

在上海工作不光是拼搏工作,也是享受生活。在赚取薪水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上海的高水平生活带来的愉悦感。上海的迪士尼、各类小资的美食店、还有很多文艺的展览等等,都会给人带来身心愉快的享受。

上海的拥挤代表这个城市竞争压力也很大,但是年轻嘛,有压力有挑战才会更加努力地去拼。

当你选择在上海扎根,那就是选择去挑战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和方向。

要是你觉得上海太拥挤,也可以回到二三线城市去过安逸的生活嘛。这是人与人之间的选择,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在哪个城市立足。

只是人往高处走,不往更大的世界去看看,怎么知道自己的期望值到底是什么?


上海小资美食生活


非常像买彩票,许多人天天骂彩票不好,但转身就去买,为什么呢?因为买了就有梦想,不买,梦就没了。



留在上海也是同样的,普通打工的人,在上海生活的很辛苦,但还是不愿意走,为什么呢?呆在这里就有梦想,走了,梦就没了。



做为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很有钱,这是大家的共识,留在这里即使不做生意,打工也可以经过努力升到一定的职位,就可以赚年薪了,而且这种年薪的职位在一线大城市远比二三线城市多的多,相对与每个人机会就大增,这对抱有财富梦想的年轻人来说太有诱惑力了;做生意也一样,机会远多于其他城市,一个年轻人一旦发现了一个商机,就可以迅速致富,而这种商机也通常会在上海这种一线大城市最容易出现。



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最贴近每个人的财富梦想,这是大家留在这里最真实的想法。


时尚女人爱吐槽


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洗洗弄弄!七点出发。公交?

换成地铁? 还要换乘地铁。地铁16号线天天限流,九点多到公司。基本天天迟到。白天上班很无奈做着自己讨厌的事,晚上天天加班,对着电脑做着完不成的事。二小时回家已经九点。到家冷饭冷菜,打开房门儿子已熟睡。这样的生活我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但也坚持了3年,不为别的就为了领导的情谊。现在的我有了抑郁的感觉,好想解脱,好想解脱,我该怎么办?


XIN农乐


上海经济发达,各行各业前景都好,就业机会多,薪资高,个人上升空间大,而且在上海视野开阔,很多小地方的人来这里是为了开开眼界,虽然生活忙碌了点、压力大了点,在上海打拼的日子总也是一段不可多得的体验吧。

来上海的人多了,要是能顺利生存下来恰恰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柯柯说


口口声声人往高处走,你们不知道高处不胜寒吗?就想着不切实际的一步登天,南京不好吗?重庆不好吗?杭州不好吗?在上海浪费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灰溜溜回老家没有能力没有人脉,发觉大学毕业直接回家的同学已经有车有房人生赢家了。来上海大部分都是脑子不好虚荣心强的。租个破群租房以为自己成功定居上海了。


用户10403291192


因为大多数人都是从三四线城市过去的,即便有的是从二线过去,或多或少都会对一线大城市充满着些好奇与向往,即便出生在二三线富裕的城市,他们就算没有留在上海的打算,也会想着经历几年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城市,也算是看过了大上海的繁华与热闹。这些人其实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可以学到很多,同时选择回去一样有着高品质的生活水平。不过对于出生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人,他们更多的是对上海这样城市的渴望与追求,希望能够生根,在这座繁华都市中有一席之地,他们无法回到家乡,因为各方面的差距太大,即便是到省城工作,毕竟不是自己家乡,而且也比不得上海,一样有着高昂的生活成本,所以既然都很难留下,不如留在上海。

我一个大学同学是张家港的,他去上海跟另一个无锡的去上海原因一样,去历练历练,看看外面的世界。他们家庭条件都非常好,无锡那个朋友在上海工作三年回无锡了,爸妈在无锡市区买了套别墅,自己开着辆奔驰,无锡一样有大量外来人口,一样发展发达,他回无锡理所应当,也很当然。还有一个朋友是湖北荆州的,比起武汉,他更向往上海,摩天大楼,鳞次栉比,现代摩登,上海在他眼中就是最美好的伊甸园。他想留在上海,变成上海户口,买一套房子,我只能说,你努力吧。他不打算回荆州,估计也很难回去了


尧尧冰



上海特别亮,到处都有光。我觉得只要我站在光里,我就能虚张声势,我就能咬着牙。我活的特别坚强,我觉得我这么多年都过来了,我受了这么多的苦,我受了这么多的气,我觉得我什么都不怕。可是我还是怕,我特别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