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为何“羌乱”不断?

渭水一青萍


公元57年,东汉帝国的首都洛阳沉浸在一片哀痛之中,中兴汉室的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去世,他的儿子太子刘庄即位,史称汉明帝。刘秀留给儿子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大好河山,建武之治,与民生息,汉帝国的国力如旭日东升。

但,谁也没有料到,日后毁灭帝国的种子,却已经在距离洛阳西北数千公里外的西北发芽了。

这一年的秋天,帝国西北边陲的陇西郡,正在享受建武之治和平、安宁和富足生活的当地老百姓和官吏们,忽然间听到了来自西北的震彻大地的马蹄声。

事情要从汉光武帝统一全国的战争说起。

王莽时期,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当时控制帝国西北地区的那个人,名叫隗嚣。隗嚣年轻的时候,喜欢读书,少有侠气,在陇西一代极有名望,以隗嚣为代表陇右隗氏,在当地的根基很深,尤其,他们深受生活在汉帝国西北边陲的羌族人的拥护。

羌,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有学者甚至认为,我们华夏民族的祖先,很可能来自于古羌族。

到了汉朝,羌族的活动范围囊括了今天甘肃、青海、以及四川等许多地方,他们既是威胁汉帝国西北边境的危险因素,也成为隗嚣割据一方的最好盟友。

后来,汉光武帝击败隗嚣,统一了西北地区。原先依附于隗嚣的羌人该如何处理,成为摆在汉光武帝和汉帝国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长时间的讨论之后,汉朝决定,允许羌人内附。

而所谓内附,就是允许他们迁入关内,定居在汉帝国西北的四郡: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境内。

看起来,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既安抚了羌人,也给了他们比较稳定平静的生活,吃饱了,这些人自然会安生。但事与愿违,羌族内附的结果是,这些内附的羌族人与当地的汉朝人时常发生冲突。加之,西北的地方官多数都残酷苛暴,导致羌族反抗此起彼伏。

小规模的冲突不断,但没有引起汉朝官方的重视,一开始只是如星星般的野火,很快就成了燎原之势。公元57年,内附羌人中实力强劲的一个部落—烧当羌反叛汉朝,进攻陇西郡,开启了羌族与汉帝国百年战争的序幕。

汉明帝火速派遣军队前去西北与羌族作战,但是,由于对地理环境不熟悉,水土不服,以及陷入羌族游击战争的汪洋大海等原因,援军全军覆没。

这种状况,后来,成为了汉羌百年战争的主流。羌族围攻西北重镇,汉朝要不断的从内陆派兵、运送物资去支援西北,但因为各种原因(地理不熟、客场作战、人困马乏、敌众我寡)等原因,败多胜少。

烧当羌之乱,从57年一直持续到101年。烧当羌安生下去了,羌族的另一个大部落丁零羌又起来反抗汉朝统治。丁零羌的叛乱持续了11年,耗费了汉朝大量的人力物力。

到了120年,汉帝国终于决定,倾全国的重力,一鼓作气,彻底解决羌族问题。汉朝派出了名将马贤和赵冲,率领汉帝国精锐部队和大量的物资前往西北,和各个闹事的羌族部落进行了长达22年的拉锯战。

拉锯战的结果是,羌族非但没有被扑死,反而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马贤和赵冲也先后战死。于是,汉帝国的皇帝和大臣们终于认定了一件事,他们陷入了羌族人的陷阱里,不断这样用内地的力量长途跋涉去和羌人对抗是不行的,真正好的办法是用当地人和当地武装对付羌人。

汉朝开始在河西四郡选拔优秀的将领和士兵,给予了当地的一些将领和太守很大的自主权,让他们带兵去和羌人打仗。在后来的很多年中,河西四郡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将领,如段颎、皇甫规、张奂等等,他们也的确带着河西四郡的勇士们把羌人修理的嗷嗷叫,但很快,这种类似养蛊一样的政策的副作用就显现了出来。

河西四郡开始出现了武装士族集团,有一些有野心的,心怀叵测的地方豪强,借着自己招兵买马,有极高自主权,并且在和羌人作战的过程中势力壮大的机会,逐渐开始在西北割据,其中的一些人,甚至和羌族人合伙,祸乱汉朝的西北边境。

比如说,在东汉晚期,羌人曾经掀起过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抗,这次他们已经不满足于骚扰河西四郡,抢点东西,而是要和汉帝国分庭抗礼,自己建国了。而这次羌乱的几位首领:韩遂、边章、宋杨、马腾等人,都是汉人,都是河西的武装豪族。

而另一方面,同样是出身河西武装士族集团的大军阀董卓,则聚集了数十万军马,趁着汉帝国内乱,深处国境,占领洛阳,成为了汉帝国真正意义的主宰。

在董卓和他的部将李傕、郭汜等人的祸乱下,汉帝国元气大伤,很快就失去了对全国的有效控制,后汉三国时代天下大乱的局面就此形成。


煮酒君


在东汉历史上,曾发生了著名的百年‘羌乱’。羌人叛乱自东汉建国初期便偶有发生,但规模不大,平定起来也较为容易,故真正的‘羌乱’起始公元于57年,至169年结束,史称‘汉羌百年之战’。百年间,羌人起义前后达50多次,其中大规模的反抗有五次。

说起‘羌乱’,有必要应先简要介绍一下羌史。羌人为西部大族,是一古老的游牧部族,青海河湟地区系其发源地之一,主要分居于今甘肃、青海、四川一带。羌族分散为一百五十个大小不等的部落(大者万人以上,小者数千人)而生存,通常情况下为‘一种一豪’,即一个种群或部落就有一位首领。秦汉时期羌人大体形成先零、烧当、婼、广汉、武都等几个较大的部落。群羌文明程度极低,尚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生存条件也较差;加之羌人矫健剽悍,好勇斗狠,各部落之间相互仇杀,争斗连年不息。西汉初,群羌臣服于匈奴,汉武帝击败匈奴后,顺便击破作乱的先零羌,将其迁徙到青海一带居住,置护羌校尉统领之。汉宣帝时,羌人复渡湟水为患,被汉军击降,汉廷置金城(今青海民和县东南下川口)属国以安置降羌,以分散羌人的力量;此后百余年来汉、羌两民族相安无事。

东汉羌人为患,不同于其他外患,其为汉患者,在边内而不在塞外,朝廷无需劳师远征;加之羌人种群繁多,部落庞杂不报团,而且内争不息,更主要的是,羌人并未能像匈奴和后世的契丹、女真、蒙古与满族那样,横空出世个天才领袖,统一众部落,建立政权,对汉民族形成巨大的威胁,乃至入主中原,以故羌人终是一弱族。由于形同散沙的羌人既内部攻杀,又要抵抗汉军的镇压,因而群羌的反抗虽然给汉帝国造成极大的麻烦,但最终没能形成气候,前后延续一百一十余年的‘羌乱’也于169年被彻底平定了。

推究东汉‘羌乱’百年不断的成因,主要有三:

一、汉廷对羌政策不当。东汉朝廷对不大开化且反抗不断的羌人主要采取两种手段:武力镇压与强行迫迁。汉廷强迫败降的羌人内迁,以分散羌人的反抗力量,防其生乱。羌人被迫离开家园迁徙陌生之地,又得不到妥善的安置,生存较为艰难,怀怨愤而思反是必然的。

二、地方官府与豪强的欺压激化了阶级与民族矛盾,引起羌人反抗。地方官员的民族政策水平太低,当地豪强的民族歧视意识又太浓,仗势欺‘羌’,视尚不大开化的羌人为‘贱民’,大加压榨与奴役。羌人本就粗豪好斗,官吏豪右的歧视欺压必然会激起羌人的反抗情绪,迫使忍无可忍的羌人奋起反抗。如77年,安夷县(今青海乐都县西)一小官吏强抢一美貌羌族女子,其夫申述无门,遂杀死那小吏,携妻逃命;安夷县令认为那个羌人违法乱纪,立马率军追捕,结果激起羌族各部落群起反抗,引发了百年‘羌乱’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抗。

三、汉军将领及驻军对羌人的侵害及不当驱使,引发‘羌乱’。汉廷对边郡羌民设官置尉进行管理,管理者对治下羌民强硬多于安抚,冷酷而少关爱。而戍边屯田的驻军往往侵夺羌民的耕田和牧场,严重侵害了羌民利益。羌民稍有不服,汉军便出兵镇压与掠夺,民不聊生的羌民只好奋起反抗以求生存。负责安抚管理羌民的大员亦极为残忍,如87年,护羌校尉(总责羌务的最高长官)张盱本已接受了迷吾种羌人的投降,可他却采取卑劣下作手段对待降羌。他大摆宴席款待降羌,却暗中在酒里下毒,屠杀了八百余羌民,这种下三滥的手段能不激起羌人的反抗吗?再有107年,骑都尉王弘奉旨率部前往西域(此指今新疆库车县、哈密市一带)解救被反叛的西域各属国围困的西域都护段禧与屯田官兵。王弘自感兵力不强,难以西征完成使命,遂又强行征集数千勇健西羌(指安置于今青海民和县、甘肃临洮县、甘谷县一带的羌人)组成骑兵,随军西征。羌兵担心远屯不归,行至酒泉时便渐渐有人开了小差。各郡官员见羌兵纷纷叛逃,赶忙调兵拦截,甚至还捣毁了羌人的庐舍,弄得羌人无家可归,只好四处结伙奔逃,由此引发了羌人第二次大规模反抗,羌人首领滇零称帝(在位五年病故),组织羌众对汉廷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这次历时十二年的反抗对东汉朝廷的冲击最大,中央政府集兵五十余万,耗掉军费二百四十亿,好歹算是平定了这次反抗。

伟人有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由于汉廷‘朝规失绥御之和’,地方官府、豪强的歧视欺压、奴役迫害,驻军的夺田侵利及将领的卑鄙与强征,迫使羌人由起初的消极对抗发展为对汉民族的整体仇视,进而引发积极的武装反抗,导致了延续百年的‘羌乱’。汉廷举全国之力,加力镇压。由于羌人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组织较为分散,力量对比悬殊,内部分裂,更由于羌民族的人口太少,又经过官军的血腥斩杀,损失惨重,有些部落几乎灭绝,再也无力也乏人进行抗击,最终于169年旗倒兵散,百年‘羌乱’以官军的胜利告终。

百年‘羌乱’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东汉朝廷也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政治上朝廷尊严尽失,军事上损兵折将,财政上前后耗资高达数百亿,国库空竭,西部各郡县破败不堪,边民及内地死者不可胜数,东汉王朝无可奈何地走上了下坡路,再难复振了。


风光艺境


在东汉的时候,羌乱问题可以说是东汉政府面对最头疼的事情,因为这场动乱持续了百余年而不终,也可以说这场动乱拖垮了东汉的国力。那么,为什么羌乱不断?

先从自然环境这方面说起,羌族所定居的地方在河湟地区的高山深谷之中,而东汉时期气候环境渐趋寒冷,河湟地区干冷的环境不再适宜游牧民族生活,这就使得羌族要南迁以获得生存资料,这是汉羌战争久久无法平息的一个原因。而且羌族所在的河潢地区处于高山深谷中,羌族内部交流困难,羌族分成了不少部落,而各部落是相互竞争,互相争夺资源,而河湟地区资源相对匮乏,满足不了全部羌族部落,所以不少部落要南迁以生存。

再有就是东汉政府的问题,东汉政府对于羌族采取的是高压政策。羌族土地本来就少,可东汉政府却占用羌族的土地进行耕种,并把羌族赶出自己的土地,把他们赶到荒无人烟的地方。东汉这样做势必会激怒羌族,因为羌族土地本来就稀少,现在连赖以生存的土地都没有了,他们就会群起而攻之,所以说东汉政府对羌族的错误措施导致了羌族的起义。但东汉在羌族领地这样推行屯田也别无他法,因为中原地区的土地兼并情况十分严重,东汉政府无法在中原实施屯田,只能选择边外的羌地实行屯田,以获取给军队的粮食。

东汉的羌乱,不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有东汉政府政策的影响,东汉政府想牺牲羌族的利益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换做谁也不会答应,毕竟土地是命根子。


历史百家争鸣团队成员:小木


历史百家争鸣


羌氐在凉州与汉人杂居,时而叛乱时而有归降,东汉一时安抚又一时征剿,总在反复。虽有名将屡破叛军但羌氐实在难缠,这里面也有与汉人民族矛盾,国家强盛羌氐就无事,国家衰弱羌氐就发动叛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