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沒有仿製“支奴幹”直升機嗎,為什麼?

軍事小科普


很多人認為中國首次接觸“支奴幹”直升機是上世紀80年代波音-伏尓提公司來華推銷“支奴幹”的民用型BV-234,但事實上,中國獲得“支奴幹”要比這個時間更早。

越南戰爭結束後,越南曾經將一批繳獲的美式武器裝備贈給中國,其中就包括兩架“支奴幹”直升機,目前仍有一架在中國航空博物館中展出。在越南方面繳獲這兩架直升機時,兩機狀態良好,主要結構和設備均未受到破壞,僅有艙門被人為損毀,因此成為了中國不可多得的技術借鑑參考。

在獲得“支奴幹”後,我國的航空技術人員對其進行了拆解、並將各個部件或設備分別送往不同的相關機構進行研究。應該說,通過對“支奴幹”的解剖,我國航空技術人員獲得了一些先進直升機的設計經驗和相關技術,但這並不能支撐起仿製“支奴幹”或獨立研製重型直升機的工程。

上世紀70到80年代,正是我國直升機工業技術嚴重落後的時期。當時,我國研製不到15噸的直-7直升機尚有困難,更遑論研製超過20噸的重型直升機,即便全盤照抄“支奴幹”的設計能少走不少彎路,然而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仿製“支奴幹”根本不可能成功,因此當時中國應該沒有仿製“支奴幹”的計劃。

而當80年代波音-伏尓提前來推銷BV234時,中美關係正處於“蜜月期”,中國從外界獲得重型直升機並不困難。當時,中國計劃直接採購6架BV234的零件自行組裝,但後來中美關係交惡,這一計劃也隨之擱淺,引進“支奴幹”的計劃也就不了了之。因此,上世紀80年代時中國能直接購買“支奴幹”,進行仿製也是不太可能的事。


軍機圖


仿製支奴幹?縱列雙旋翼直升機這麼牛逼?你怕是對我們大中國的直升機事業有什麼誤解吧,不知道我們曾經的上燈一號直升機?

“上燈”1號直升機,是上海燈泡廠為國慶十週年獻禮而準備的大彩蛋,該機採用當時極為超前的縱列雙旋翼設計,動力裝置為一臺功率為450馬力的多汽缸活塞式發動機,兩個旋翼也極富創造性的採用相反方向旋轉以克服反作用力矩,當時美軍設計支奴乾的時候為了這個力矩可是花費了不小心思,最終也採用的是和上燈一號同樣的解決方法。

上燈一號最牛逼的地方是因為它不是一架純粹意義上的直升機,而是一款被定義為水陸空三棲的通用飛行器,其發動機前端可以帶動前旋翼旋轉,後端帶動後旋翼,開啟水中模式後則可以帶動尾部螺旋槳,在陸地時則帶動車輪跑,只能這麼說:中國人從來不缺乏想象力!但就是這樣一款天馬行空的作品,它的命運卻是悲劇的,作為大躍進的產物,在1958年製作出模型後,就被許多人評判為不切實際,脫離實踐,無視當時中國薄弱的工業基礎,最後慘遭下馬。據說其圖紙流落至西方,不久後的1961年9月21日,支奴乾的原型YHC-1B原型機就首飛了,這難道真的只是巧合嗎?
(支奴幹原型機1961年試飛)

如果上燈一號能夠堅持下來,哪怕是大幅度降低指標,放棄水陸行進功能,今天的中國也不至於沒有一款合適的重型運輸直升機可用,它和運十並列成為中國航空人心中的兩大痛點!(運十)


軍史吐槽君


中國壓根就沒有引進過CH-47“支奴幹”,何來的仿製?而且中國當年的技術搞這種仿製是很吃力的。黑鷹也是在那個年代引進的,到汶川地震時仍然是當時為數不多的能無壓力上高原的直升機。下面這張圖騙了好多人,以為它塗上了中國民航的塗裝就是當年中國已經引進了。而且美國給中國推銷的也不是原版的CH-47,而是民用版的波音234,波音234和軍用版的CH-47最明顯的區別就是機身兩側佈滿了舷窗,機頭的大鼻子因為安裝了機頭雷達變得更長。

上圖這架波音234(CH-47)為什麼會塗上中國民航的塗裝,其實他就是中美蜜月期時美國波音公司向中國示好的一種方式,噴上中國民航塗裝和中國國旗希望這樣能得到中國訂單。80年代初中國確實對民用版的波音234有興趣(當時買的黑鷹也是民用版的S-70,實際上服役於陸航)。1986年,2架波音234來到中國進行全方面測試並執行了吊運輸電鐵塔的任務。在1987年的時候中美達成協議引進6架波音234並引進生產線,但是2年後出現了一個事件,中美蜜月期突然結束,這6架波音234和生產線都化為泡影。下圖為軍用版的CH47支奴幹,正在吊裝榴彈炮

中國實際上擁有的支奴幹目前放在航空博物館裡,不過已經不是完整的了。是越南送給中國的,當時美軍撤出越南時留下不少裝備。下圖就是中國航空博物館的支奴幹

即便支奴幹真的來中國,仿製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成的,當年的中國的技術和工業基礎太薄弱,對於先進的渦軸發動機和材料都沒有製造能力。中國在70年代初引進了法國13噸級的“超黃蜂”直升機,1976年開始研製,1985年首飛,實際定型已經是1994年了,前後18年時間,而且當時零部件沒有實現完全國產化。

不過,早在50年代末中國的上海燈泡廠設計過一款叫“上燈一號”的直升機,看起來跟支奴幹差不多,不過因為設計指標實在是超出當時的能力,最終下馬。不過看起來這個“上燈一號”跟一輛大客車上面架兩個螺旋槳似的。


雛菊西瓜Peterpan


並沒有引進,當時瞪一眼就懷孕大法還沒學會

上世紀80年代的“中美蜜月期”我們曾經與美國波音公司接觸引進過CH-47“支奴幹”直升機的民用型號—波音234,外觀上與CH-47最大的區別在於客艙兩側安裝了更多舷窗,同時為了安裝氣象雷達,它的機頭部分也比軍用型CH-47要長。因為該機型自1980年首飛之後,沒有獲得過一架訂單,所以當中國對該機型表示濃厚興趣之後,美國波音公司對此非常熱心。

原版支奴幹

波音234

1986年的時候波音公司專門送了兩架波音234LR到中國進行測試,期間還安徽進行了跨江輸電線路的放線任務,為了表示親切,波音公司專門在其中一架波音234上噴塗了中國國旗和中國民航標誌,這也是後來以訛傳訛的中國支奴乾的來源。實際上在1987年的時候,雙方初步談妥第一期交易,直接購買6架波音234,外加引進技術,波音公司轉讓組裝線在國內組裝生產。這在當時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不錯的交易,我們獲得技術引進,而波音公司一直沒賣出去的民用支奴幹終於獲得首份訂單。但是時間太晚了,2年後協議還沒有落實,就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中美蜜月結束,制裁開始,合同全面告吹。

美國畢竟是商業大國,討好式促銷公關還是非常擅長的,當年為了推銷F-14A+戰鬥機,格魯曼公司設計了個“紅色雄貓”臂章,非常有哪個年代的中國特色。

其實我們並沒有引進過支奴幹,只不過是波音公司來華展示了下,而以我們當時的生產技術根本不可能做到“瞪一眼就懷孕”。我們從1973年開始就從法國引進了SA321“超黃蜂”直升機,覺得不錯從1976年開始進行仿製直-8,仿了10年,最後還是重新跟法國談引進大量法國零部件才仿製成功。但是國產化歷程始終還是磕磕碰碰,性能和毛病相當多,一直無法大批量生產,不得已從俄羅斯大量引進米-17/米-171直升機,真正問題解決一直到近幾年。所以指望那時候,就實現“瞪一眼就懷孕”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直-8的鋪貨生產,一直到近幾年的直-8F和渦軸-6A發動機才終於順暢。


五嶽掩赤城


為什麼不仿製“支努干”?也許“支努干”在阿富汗的表現,給人帶來很深的思考。頻頻使用,頻繁被擊落,十一年阿富汗,“支努干”幾乎年年被擊落,一墜落就死那麼多人。用著好,吊運和運輸人員、裝備都方便,可是形體龐大,有似飛行的車廂,裝那麼多人,天生這麼大的塊頭,就是火箭彈,也可將其擊落,傷不起;噪聲高,雙旋翼機的固有缺陷,改不了,隔著十幾裡地就能聽見,執行前線運輸任務,是致命的,2011年8月6日一次就曾傷亡22名“海豹”特戰隊員,心疼肝痛,損失“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沒人否定“支努干”的先進性,然而先進性也是相對的,無法解決自身存在的諸多缺點,從1961年即開始服役的“支努干”,恐怕走到了生命的終點,未來要被何種機型代替,是SB-1“傲視”這種隱身高速型號,還是MV-22“魚鷹”的發展型V-280“勇士”,似乎都存在可能性。要問中國為何不仿製,主要原因正在於此。

▲決戰“藍鯨”。自從2013年亮相直博會,5年來軍迷等得著急,可見並不容易。對傾轉旋翼機的研究,必須建設專門的風洞,以觀察它的旋翼、尾翼、機翼,以及旋翼間的氣動特性。我們知道,美國MV-22在驗證飛行期間惡性事故不斷,帶病上崗以後,投放阿富汗開展實戰測試,小心翼翼,所幸沒有出事,2017年在也門粉得粉碎,當年於日本失蹤,由於事故率高,部署沖繩之時,還引起當地居民莫大抗議。這種旋翼機的主要問題在於,由平飛改為懸停,或懸停改平飛時,會面臨漿葉間擾流和機翼負升力間的諸多不確定氣流乾擾,成為很頭痛的難題。在使用“魚鷹”多年後,波音聯合貝爾想盡辦法,把發動機改為固定不動的,打造出一款V-280“勇士”,安全性不知提高不少,但優點毋庸置疑,速度快,作戰半徑大,最大起重13噸。也許正因為性能上比直升機有很大優勢,才會不顧軍隊反對,贏到了美國高層的青睞。我們的“藍鯨”,起重定在60噸,是“魚鷹”的3倍,這對於沒有製造過傾翼機的我國來講,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中俄合作直-30。重型直升機,我們沒造過,2017年我們與俄展開合作,開始打造一款有類美製CH-53“種馬”的重型直升機,性能參數有比“種馬王”。是否編號直-30,還不能夠確定,為叫著方便,不妨先這麼叫。直-30可以滿足大部分作戰需求,可以裝備吊運,亦可實現人員運輸,正是我軍急缺的型號。可以看到,美軍用之得心應手,一再改進升級,我們從無到有,從來沒有研製過這麼大的,在構型上可能反覆對比過CH-53與CH-47,還是覺得CH-53最為實用,因此先上馬一種型號,待發展配套以後,再做它途,比如“藍鯨”。直升機技術落後是客觀現實,需要正視,一哄而上是沒有好處的。可以做預先技術研究,多做幾款實驗型號,先把技術問題弄得了再說,比如發動機,珠海亮相一型5000千瓦級渦軸發動機,正是我們著力處。

▲曾經“支努干”。來中國飛行,還塗上了中國民航裝,1986年飛來安徽給輸電線路放線,計劃引進6架,最終不了了之,原因是多方面的,錢緊是一方面,技術複雜可能是主要考慮,要維護起來不容易。不過,“支努干”軍用型號,我們曾經有過一架實機,到過小湯山,進過中國航空博物館參觀的人們,都見過一架真傢伙,據說加了油就能飛,這架CH-47哪來的?當年抗美援越時,越南做為禮物送給我們的。經過了大量技術研究,我們發現,還不具製造重型直升機的能力。現在我們知道,直升機技術複雜,並不比固定翼飛機容易,一架高可靠的直升機,都是飛出來的,必須展開大量實驗,在經過多年使用以後,才有有效檢驗它的技術成熟度。好在我們在直-8、直-9、直-10、直-18等,幾款型號努力多年以後,才把直升機技術提高了不少,不過仍然與直升機強國有很大的技術差距,何況重型直升機?好在我們夠努力。


魂舞大漠


中國沒有仿製支奴乾的計劃,這不是一個意外,而是一個必然。

中國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已經瞭解到了支奴幹直升機了,通過越南戰爭時期的機會,我們獲得了一些資料,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時,中國獲得了至少一架完整的支奴幹直升機,中國科研機構曾對其進行研究。

僅獲得一點實物不能成為中國仿製它的理由。僅僅擁有了實物還不夠,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東西,上世紀七十年代時,中國的技術條件不具備仿製它所需的標準。

那個時候我們的科研實力還是非常有限的,從技術角度來說,我們不具備實施仿製所需的軟硬件條件,也不需要這種需求,中國航空工業規模有限,而且重點依然為研發戰鬥機,直升機工業處於相當低的水平上。我們連自己國產的直6,直7都沒有真正的搞明白,怎麼可能去仿製出更先進的型號,打鐵要自身硬,所謂看一眼就懷孕的本事,那時真沒有學會。

我們僅獲得了實物,也僅僅進行一些技術上的研究而已,但是論到仿製還差的遠了,僅僅有實物不等你知道了它的所有一切。實物能解釋的只是它的結構如何,不能告訴我們,是怎麼製造的,用什麼樣的設備,用什麼樣的工藝以及採用什麼樣子的材料等等,這些東西都是需要長期積累的。

直升機技術進步是通過長期的積累進行的,而不是拍腦袋想一想,中國的上世紀70年代引進的是法國的海豚直升機,直接引進的技術還花費了20年時間才完成消化吸收。僅憑這幾件實物就進行仿製,先得把內功練成,不要好高騖遠,那時我們剛剛學會走路,不可能奔跑起來。


講武堂


黑鷹從老美手裡買來30年了,都無法仿製,還支奴幹?你怎麼不問為什麼不仿製B2?


相思瘋羽中


仿製支奴幹?你還不如問中國為什麼不仿製魚鷹?為什麼不仿製DDG1000?為什麼不仿製F31


武大東湖


首先,中國從未引進過“支奴幹”。現在網上流傳的,中國民航塗裝的“支奴幹”是當年美方打算向中國推銷時由美方塗裝做宣傳用的!只是交易未能達成。另外,中國並非不想仿製。只是直到今天,我國也沒有生產出適合“支奴幹”使用的發動機!根本就仿製不了!


應有香如故2


這需要很多飛行員。因為這種直升機一前一後要兩個駕駛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