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是什麼意思?你對其有什麼理解?

農夫老嶽


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是什麼意思?你對其有什麼理解?

農村很多俗語都是有關人們生活中的忌諱,是農村人們堅守多年不會去幹的一些事情。不過有些忌諱其實在以前卻並不是像現在表現的這麼直白,而且意義也有所不同。比如咱們今天說的“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這句俗語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咱們來看看!

“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

七不出,八不歸:在現在人們的觀點中,認為如果初七出門、初八返家都是一件非常不吉利的事情,容易發生一些禍事。而在古時候,這種說法卻不止是這樣,所謂的“七不出”指的是男人在外出時必須要辦好“柴米油鹽醬醋茶”七件事,而返回家鄉的話,在外面一定不能觸犯違反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事情,以免給家裡帶來不好的名聲,讓家裡人受辱。

初九出門惹事非:自古以來,人們對於“九”都是比較忌諱的,比如老人過壽講究“明九不可怕,暗九大過天”等等。而在有些地區,人們把初九稱為“紅煞日”,認為在初九出門必定會有血光之災發生。不過這種風俗並非覆蓋大多數地區,而是普遍存在於土家族文化之中。

“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是農村的一種的傳統風俗,雖然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卻是人們對於外出之人的安全的一種期盼和渴望。

駿景——殷


駿景農業


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是什麼意思?你對其有什麼理解?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而我們國家地域廣了,什麼俗語都有!關於“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這句話,各種解釋的版本也是豐富多彩,花樣百出。

古人出門要講究黃道吉日,“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看起來像在說,初七(十七、二十七)不宜出門,初八(十八、二十八)不宜從遠處歸家,初九出門的話,可能就會惹是非!其解釋是,七字象匕首,出門會不吉利,而八字是撇開的,宜出不宜進,回家之路會遭遇坎坷。這些解釋,聽起來就有些牽強附會。



也有人說,七不出,八不歸來源於土家族的習俗。說在出門之前沒有將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安排好的話,就不能出門。而在外面沒有做好八件事(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人是不能回家的,這八個字是做人的基本禮儀和道德,做不好的話,無顏再見江東父老!這是一個比較大眾能接受的解釋。

還有一種解釋,七不出是指古代的休妻,如果妻子沒有犯七條戒律,男人是不能修的。七條是指無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盜竊、妒忌、惡疾。這個解釋在這裡也有點解釋不通。



而我們這裡還有一句老話叫“三、六、九出門不用問人”,意思就是說在初三,初六,初九,或者更延伸了說13,16,19.....最適宜出門,肯定辦起事來順溜。

這麼多的版本可見,哪天能出門,哪一天不能出門是眾說紛雲!我們只當聽聽熱鬧也就罷了!

對於出行的安全概率,倒是聽一個經常處理事故的朋友講到過,有三個日子他們處理事故的比例要比別的日子大很多。就是每個月的五號,12號和23號,誰也解釋不了為什麼!但交通事故以及其他事故發生的比例就是大一些。這些日子與上面人們討論的農曆日子不同,全是陽曆日子。

對此,大家又是怎麼認識的呢?歡迎交流分享。


村姑說村事


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是什麼意思?你對其有什麼理解?

農村老話多,規矩忌諱也多。不過現在社會,和以前的時代背景不同了,有些規矩也真沒必要去遵守。

老俗話“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字面意思無非就是說正月初七不要遠行,正月初八不要回家,正月初九不要出遠門容易招惹是非。看到有很多解釋,認為真心沒有必要附會太多的內容,老話就是老話,它沒有多麼深刻的含義。

“七不出”。正月初七不要出門遠行。在以前社會,剛過罷年,一般不會過早的出門經商做工,雖說過了破五,然後初六就是大開市,可以開門大吉了。但是後面還有一個正月十五元宵節。因此民間有吃罷元宵再出門的習慣,過罷十五就可以出門遠行了,因為年過完了,大家也團圓了。還有一種說法是,家中的七件事要置辦好才出門,就是說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件事。有點牽強附會的感覺,都是無聊文人搞出來的。

“八不歸”。正月初八如果還在外頭沒有回家,就不要記著往家趕了。就算晝夜不停的往家趕,也不一定正月十五元宵節能夠到家與家人團圓。在以前沒有火車汽車飛機什麼的,有的有騎馬,有的就是走路腳行走了。離家比較遠的,從經商做工地到家,沒有十天半月是不可能的。路途遙遠,到家早就過罷十五了。還有一種說法是說,回家之前把八件事做好,哪八件事?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個更扯,古人的意思也不會是這樣。翻完古籍,找不到出處。


“初九出門惹是非”。九九歸一,九是最大的單數,孤陽不生。古時有人說初九是紅煞日,煞氣擋道,會給人沾染戾氣,容易脾氣暴躁,心神不寧,容易招惹是非。其實都是瞎扯,三六九都是好日子。不過初九出門確實讓人心裡不舒服,剛過罷年,還沒過十五呢就出門,家人還沒有團聚夠呢。

以上都是老俗話,現在社會誰還講究這個忌諱呢?自己開心就好!


農民妹子一枝花


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是什麼意思?你對其有什麼理解?

這句老話在今天,依然在有些農村裡的老人還會遵守的。其字面的意思是說,每個月逢七的日子不能出遠門,比如初七、十七、二十七不宜出遠門。而每個月逢八的日子不宜動身回家,也就是初八、十八和二十八。另外在初九的時候也最好不要出門,因為容易惹是非。

在過去確實是很忌諱這些,小編還記得小時候,村裡的人出去打工的時候,都會選擇一下日子。因為這以前,農村裡出遠門打工的人少,而且在過去交通不便利,在外面也是不太太平,所以為了圖個吉利,一般在出遠門的時候,都會先看一下老黃曆。其中有些老人們就是一本行走的老黃曆,知道每一天適宜幹什麼,不適宜幹什麼。

聽一些老人們說,一般出遠門到是謀生的。而“七”和“乞”字諧音,相當於出遠門是去乞討,在這樣的日子出門是不吉利的。而“八不歸”,那是因為“八”為王八的縮影,而“歸”又和“龜”字諧音,容易讓人引申為“王八歸來”,所以是男人們的禁忌。

至於初九出門惹是非,那是因為初九被稱之為“紅煞日”,在民間有著“出門遇紅煞,一去不歸家”的說法,所以也就有了初九出門惹是非這種說法了。

其實,這個都是沒有什麼道理的,是在過去的一種迂腐的思想。畢竟過去的社會比較動盪,出門很容易出現一些意外,所以才有人把親人所遭遇的不幸到歸結於出門日子的選擇不當。這句老話在今天已經過時了,在車站人來人往,哪一天不是人滿為患呢?


農夫也瘋狂


這是過去在舂節期間,走親竄友圖個吉利風俗而以,到正月初七就不外出走親戚了,到初八就應當班師回朝了,好吃東西所乘無幾了,到初九一十全部各就各位按部就班的進行搞農業生產了。


我使用手機號碼是侄子


初七不出門,初八不回家,初九人們認為出門有血光之災。這只是人們對於平安吉祥的一種渴望而已,更包含了古人對於自身的要求與追求,有著深刻的涵意,不只是人們現在認為的封建迷信與肓目崇拜而已。


小樹枝吖吖


順口溜而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