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關注表姐比較久的老粉都知道,表姐是紀錄片的忠實愛好者。

表姐曾經大家推薦過不少類型各異的紀錄片。

比如:嚴謹考究的BBC自然類紀錄片。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還有央視爸爸最擅長的人文歷史類紀錄片。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而今天表姐要推薦的一部紀錄片,它屬於紀錄片中的“泥石流”。

它用最騷的文案,再加上各種腦洞大開的創意和梗,顛覆了觀眾對於歷史紀錄片普遍枯燥的刻板印象。

歷史那些事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這部歷史題材的紀錄片,二次元彈幕網站嗶哩嗶哩出品。目前只更新到第3集,在豆瓣只有7.6分,但在B站的評分高達9.7分

這麼的大的分差,表姐覺得不意外,因為這部紀錄片,首先受眾是偏年輕的觀眾。其次如果你配合彈幕觀看,才能更加突出效果。

在此之前,刷爆朋友圈的美食片《人生一串》,就讓觀眾見識到了B站紀錄片穩中帶皮的風格,片中滿滿的煙火氣加上搞怪調皮的文案,都讓我們印象深刻吧。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而這部《歷史那些事》,則延續了這種不走尋常路的風格,它被定義為:

實驗性歷史紀錄片。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雖然聽起來頗為高大上,但內容卻相當放飛自我,形式更是百搭。

無論是嘻哈說唱和脫口秀,或是新聞報道和網絡段子,亦或是二次元梗和真人秀節目,甚至還有王家衛的電影。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這些看似與傳統的歷史紀錄片八竿子打不著的元素,都被導演組信手拈來解構歷史,用另類的另類的視角帶觀眾細細品味那些神奇的、不可思議的歷史。

用紀錄片導演徐晉非的話說就是:

歷史是嚴肅的,但是講述歷史的方式卻可以是有趣的。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紀錄片一共8集,每集都有一個獨立的主題,時長不到30分鐘。

第一集的標題名叫:《在下東坡, 一個吃貨》,惡搞了日本動漫《在下坂本,有何貴幹》

這一集中講述了北宋“網紅”級文豪蘇東坡,在遭遇烏臺詩案被貶謫後,踏上了一生坎坷之路的同時,也開啟了一個頂級吃貨之路。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歷史上的蘇軾被貶黃州之後,擔任毫無實權的團練副使,這是蘇軾人生最失意的的一段時期。

在黃州,除了留下千古名篇《赤壁賦》等詩詞之外,他還解鎖了新的天賦。也就是:

做個吃貨!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蘇軾的一生,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可儘管人生這麼不如意。但是肉還是要吃的,甚至他的吃都被寫進了詩文留下了菜譜!

從料理江鮮的有《煮魚法》,到調製菜羹的《東坡羹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記載了“東坡肉”做法的《豬肉頌》。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在宋代,從宮廷到民間,羊肉才是主流,而豬肉卻不受待見。用蘇東坡的話說: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正是由於蘇東坡的大力推動,歷史上的“東坡肉”,才會成為中國人餐桌上的一道名菜,並且在整個東亞世界的食譜上享有盛名。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只不過現代的東坡肉的做法和歷史上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進,那麼歷史上的東坡肉到底是什麼樣呢?

節目組就通過穿插在片中的《歷史小劇場》,帶領觀眾走進歷史上的東坡肉,有趣的是這個小劇場的形式,還致敬了漫改日劇《孤獨的美食家》中的情景和畫風。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編導直接讓一代美食家蘇東坡穿越回了現代,成為一位遊走於街頭的孤獨的美食家。

一邊品評美食,一邊教今人做東坡肉。

更厲害的是,編導還在做菜的鏡頭上致敬了《舌尖上的中國》,明明是歷史紀錄片,畫風一轉就成為了深夜放毒。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歷史上的蘇軾絕對是一位甜食愛好者,有詩為證:日啖荔枝三百顆

可到了紀錄片中的形容卻是:

麻利得扒開荔枝的紅衣,他一顆接著一顆。

就算此時的他,犯了痔瘡也是面無懼色!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然而一騎紅塵,妃子不一定會笑;能大啖荔枝,也不代表幸福指數高。

此時的蘇軾又從黃州被砭到了當時的嶺南——

窮、病、懼,三座大山,幾乎壓垮了這個還沒來得及油膩的中年人。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但即使在這人生的最低谷,他在某個方面的興趣,依然支撐著自己堅強地活下去。

除了黃州的東坡肉之外,蘇軾還在流放惠州發現了羊蠍子的美味,製作過程還模仿《日食記》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流放海南時又找到了生蠔這種至鮮珍饈,還專門修書給兒子,只是為了讓兒子不要公開海南生蠔的秘密,因為他擔心朝中士大夫知道了,會跑來海南跟他搶。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蘇東坡充分詮釋了什麼叫做吃貨的苦中作樂。

對於他來說——

被誣陷、被貶謫都不重要,有美食才是王道。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有趣的是就連紀錄片的片尾MV,也十分高能,乾脆讓蘇東坡來了一段饒舌RAP,歌詞用調侃的說法寫出了這位大文豪在遭遇人生挫折時的心態:

被趕出朝堂,我就去廚房,每個人都一樣平生只為口忙。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在看似“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的解讀之中,其實是節目組截取了正史裡的記載用更為通俗的方法來呈現鮮活的歷史。

紀錄片的第二集標題也很喜感:《我在我家偷文物》

主人公是末代皇帝溥儀,講述了這位出生於末代紫禁城的叛逆小皇帝,因為想要出去英國留學,而私自盜竊倒賣故宮文物的故事。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民國初年,百姓大多剪了辮子,革除了舊日的陋習,北京城有了一副共和風氣將開的跡象。

而紫禁城裡的時間,卻似乎暫停了。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次年,我大清就亡了。作為封建帝制的代言人,年幼的遜帝溥儀得到了優待,在紫禁城裡過起了小朝廷的生活。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作為零零後的溥儀,隨著年歲漸長,對缺少自由的宮禁生活,開始不滿傳統的教育讓他覺得死氣沉沉。

進入青春期的溥儀不想再當死宅,他要去宮外看看花花世界。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也就是在這時候,溥儀認識了從英國來的西洋老師莊士敦。確認了眼神,遇上了對的人。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久居深宮的溥儀,第一次從這位西洋老師的口中得知了大洋彼岸的繁華,甚至在莊士敦的影響下,溥儀戴上了眼鏡,剪掉了辮子,在宮牆之內打起了網球。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在莊士敦的講述中,恍惚間,溥儀似乎穿透了紫禁城封閉的宮牆。

他看到了藍天下浩渺的大洋,漫步在陰雨濛濛的倫敦街頭,在牛津大學裡,他不會再想起被那些傢伙支配的恐懼,被囚禁在鳥籠的屈辱。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溥儀想要去留學英國的慾望越來越強烈,可這遭到了滿清遺老們的反對。

更何況,自從廢除帝制以後,皇家奢靡的開支早已入不敷出,讓皇帝家也沒有餘錢了。

不想被貧窮限制想象力的溥儀,要為他的留學夢想籌集經費,這讓他盯上了紫禁城內,所藏有的各種珍寶文物。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相比於第一集從另類視角切入歷史人物,第二集《我在我家偷文物》則從敘事方式上玩起了“花樣”。

紀錄片通過溥儀監守自盜文物這一歷史事件切入,並透過末代皇帝、西洋帝師、遺老太監以及皇親國戚等,多方視角來還原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盜竊案件。從形式上來看,更像是偵探片的敘事風格。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不僅如此,為了貼合敘事,編導還直接致敬起了

《福爾摩斯》《名偵探柯南》,充滿了無厘頭的喜感。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作為一部面向年輕觀眾群體的實驗性歷史紀錄片,《歷史那些事》無疑是相當是相當成功的。

它用看似有些無厘頭的玩梗和惡搞,來戲謔書頁中死氣沉沉的歷史,用後現代的解構來消解傳統歷史紀錄片的枯燥和刻板,並在在嚴肅的歷史故事中,發掘有趣的接地氣的一面,這也是這部另類紀錄片的創作宗旨。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歷史那些事》的監製,著名紀錄片導演金鐵木所說:

歷史不是凝固的文字,不是僵硬的過往,它是那些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事兒.....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不過,這種另類新奇的戲說正史的方式,也並非人人能夠接受,紀錄片也收到了不少爭議和質疑。

有不少網友評價說:

這節目只是單純在惡搞,也能稱為紀錄片?

畢竟純粹從紀錄片的內容來說:

《歷史那些事》雖在形式上頗具腦洞和創意,但是卻在內容上顯得雜亂無章。

看完這部不正經的紀錄片,原諒我笑出了豬叫!


太多的惡搞戲謔和雜糅在其中的類型元素,反而會讓紀錄片顯得喧賓奪主,更像是一部低成本搞笑短劇。

不過僅就表姐個人看來,這部《歷史那些事》仍然是一部值得推薦的紀錄片。

就像當年風靡一時的《明朝那些事》一樣,它的好處在於讓一些對於歷史有興趣,又不太深入瞭解的年輕觀眾們入門。

如果你已經看慣了傳統正經的紀錄片,看看這種更接地氣的歷史講述方式,或也感覺不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