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T-50戰鬥機背後蘊含的設計智慧


俄羅斯T-50戰鬥機背後蘊含的設計智慧


在剛剛結束的珠海航展上,殲20戰機以新塗裝、新編隊、新姿態進行了飛行展示,引來了人們的一眾熱議——這意味著我國是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走完第五代戰鬥機論證評價、設計、研發、原型機測試、定型生產、最終服役全部階段的國家。網友猜測,在最近這幾年內,五代機俱樂部中不出意外應該還會增加一名新成員,那就是俄羅斯。

早在上世紀80年代,蘇聯就已經開始了第五代戰鬥機發展計劃,當時蘇聯希望研製出新一代戰鬥機,以取代當時的主力機種米格-29戰鬥機和蘇-27戰鬥機,這個計劃衍生出了蘇霍伊S-37米格1.44兩種試驗機型。蘇霍伊S-37與米格1.44自誕生之初就是兩個互相競爭的項目,但由於蘇聯的解體,以及90年代俄羅斯經濟的極端困難,導致其原有軍工體系的破裂,使這兩個項目在中途被迫處於停止狀態,因此這兩款戰鬥機都被當做技術儲備加以保留,這也就為我們今天要講的T-50戰鬥機研製埋下了伏筆。

俄羅斯第五代戰機T-50為單人單座雙發重型隱身戰鬥機,後掠翼氣動佈局,由俄羅斯聯合飛機公司蘇霍伊航空集團研製。該機具備隱身性能、起降距離短、超機動性能、超聲速巡航等特點,作戰半徑1100千米,戰鬥載荷可達6噸。


俄羅斯T-50戰鬥機背後蘊含的設計智慧


2002年,蘇霍伊公司獲選主導了“未來航空複合體”(PAK-FA)項目的發展,在融合S-37和米格1.44的技術特點後,製造出了T-50的第一架原型機,並且在2010年進行了首次試飛。當原型機試飛的時候,著實讓很多人為之一振,因為當時世界上除美國之外,再沒有其他國家裝備第五代隱身戰鬥機。


俄羅斯T-50戰鬥機背後蘊含的設計智慧


但在T-50試飛後不久,就有各類媒體開始潑冷水:比如說他是拍扁的蘇-27、氣動佈局沒有隱身……從各方面來看,T-50蘇-27確實有很多相像之處,它的確繼承了的蘇-27的氣動佈局,並且力圖在隱身、超聲速巡航、機動性方面達到最好的平衡。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國防戰略發生了巨大轉變,當時俄羅斯在國防戰略領域的方針是在未來戰爭中以內線防禦作戰為主,這個方針在空軍領域就理所當然地體現為依託國家空防預警體系和反隱身雷達網的支持進行國土防空,因此俄羅斯對這款飛機在隱身方面的性能要求並不高,而是將設計重點側重於提高戰機機動性。


俄羅斯T-50戰鬥機背後蘊含的設計智慧


早在設計之初,蘇霍伊設計局就通過F-22戰鬥機模型進行風洞模擬試驗,得出“F-22戰鬥機為了隱身犧牲了過多其他方面的性能”這一結論,並由此得到結論:T-50戰鬥機沒必要為了隱身而過多地犧牲戰機的機動性。在航程方面,由於俄羅斯國土面積太大,這就要求戰鬥機必須擁有較大航程,這樣不用裝備過多數量的戰鬥機就能承擔領空防禦,在這種情況之下,繼承蘇-27戰鬥機的氣動佈局的確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更何況這種佈局還有利於機動性發揮。


俄羅斯T-50戰鬥機背後蘊含的設計智慧


在上述目標達成的前提之下,俄羅斯進一步強化了T-50戰鬥機的各種探測能力,如堆積各種雷達,以及包括光電探測傳感器等一系列偵測設備,以此希望T-50戰鬥機能夠在100千米之內探測到F-22級別的戰鬥機並主動發起進攻性防禦。


俄羅斯T-50戰鬥機背後蘊含的設計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T-50戰鬥機所採用的發動機,是一種雙涵道推力矢量發動機,這種發動機在不開啟加速度的情況下就可以使飛機輕鬆實現超音速巡航,並且配備了全新的數字控制系統,使戰機能夠較為輕鬆地做出各類超機動動作,因此配備了該型號發動機的T-50戰鬥機將會在增大推重比方面實現突破性跨越,這將令飛機性能得到更大的提升。


俄羅斯T-50戰鬥機背後蘊含的設計智慧


儘管T-50戰鬥機在設計之初就在性能方面進行了相應的取捨,但“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是國防裝備研發的一個重要前提,T-50畢竟是在俄羅斯經濟困難和蘇聯解體造成的軍工體系破裂後能夠研製出的最好戰鬥機了,在當前俄羅斯總體技術水平大不如前的背景下,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優勢來設計新的戰鬥機,儘管這架戰鬥機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但其背後的設計研發理念,卻值得各國設計師們領會學習,並運用在本國的相應領域之內,從而使本國的武器裝備在可控的成本範圍內達到預期以及更高的性能指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