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科技賦能下,看看區塊鏈+供應鏈金融

金融科技賦能下,供應鏈金融成了“香餑餑”。

在金融科技赋能下,看看区块链+供应链金融

長期以來,小微企業由於自身信用不足、抵質押物相對缺乏、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導致其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而供應鏈金融就是銀行圍繞核心企業,管理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以核心企業的信用做背書,向鏈條中的小微企業提供貸款的金融服務。

供應鏈金融的本質其實就是:支付,一類是結算類業務,一類是融資類業務

結算類業務是從代收貨款到墊付貨款;融資業務是從貿易融資到物流融資。

在金融科技赋能下,看看区块链+供应链金融

物流金融的本質是支付,同時又是監管。所以監管的落腳點在物流上面,不管是控權還是控貨,都是對整個供應鏈過程的描述。

供應鏈描述的是一個很大的市場,這個大的市場分為兩類:一類叫做商品供應鏈,一類叫做運力供應鏈。

商品供應鏈的意思就是:怎麼買?買來以後怎麼賣?買賣過程中都會涉及到資金的沉澱、資金的轉移或者信用的轉移。

從供應鏈的概念來講,即該如何去尋求一個供應鏈的增值活動;從金融角度來講,這個增值是在看它的信用有沒有增加;從信用增加的角度來講,又該如何看它最基本的數據。這是未來我們可能要去研究的。

從商品的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採購、供應、銷售或者是從買回來生產到進行銷售,每一個環節都有資金的需求,這種需求的關鍵點可以視為如何去增信。很多做物流金融、供應鏈金融的企業,它的核心無非是剛剛提及的金融結算類業務和融資類業務兩種,而融資類業務裡面除了物流的存貨質押融資,其餘都是信用融資。

在金融科技赋能下,看看区块链+供应链金融

對很多搞平臺的人來講,物流企業基本上都是小、散、差,沒有經驗,信用沒有數據的。但是這個市場又在那裡,而我們的融資企業又是“嫌貧愛富”的。如果現在的金融機構不變,或者可以說直白一點,銀行的管理體系、管理模式不變,那麼就一定會被淘汰。

供應鏈金融的“肥肉”為何難吃到口

2018年,全國應收賬款融資需求超過13萬億元,僅有1萬億元融資需求得到滿足,且主要由大銀行服務超大型核心企業的一級上游供應商,而處於供應鏈長尾端的小微企業有近12萬億元的融資缺口。

供應鏈金融在實踐的過程遇到了諸多難題和痛點,總結如下:

  • 第一,供應鏈上存在很多信息孤島,同一供應鏈上企業之間的ERP系統、賬務系統較難統一,導致企業間信息並不互通,信息孤島開始湧現,制約了很多融資信息的驗證。
  • 第二,核心企業信任並不能有效傳遞,根據合同法,核心企業是跟一級供應商簽訂合同,但是一級供應商和二級供應商簽訂合同時並沒有核心企業參與,並不能傳遞相關的核心企業的信任到多級供應商。
  • 第三,銀行缺乏可信業務場景,由於中小企業無法證實貿易關係的存在,在現存的銀行風控體系下,難以獲得銀行資金。相對地,銀行業無法滲透入供應鏈進行獲客和放款。
  • 第四,融資難融資貴現象突出,在目前賒銷模式盛行的市場背景下,供應鏈上游的供應商往往存在較大資金缺口,然而沒有核心企業的背書,他們難以獲得銀行的優質貸款。
  • 第五,合同履約並不能自動完成,現在很多約定結算沒有自動完成,涉及多級供應商結算時,不確定性因素較多。

供應鏈金融+區塊鏈

大數據+物流等於供應鏈的可追溯,物聯網+金融等於監管監控的透明化、可視化,大數據+金融等於信用管理風控管理,能真實反映業務的真實性、長期性、異常型,反映融資企業的基本運營狀況和盈利能力。

而區塊鏈+金融等於對小微企業機構交易的不可篡改性、隱私性,將有助於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以區塊鏈技術為底層的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能確保數據可信、互認流轉、隱私保護,解決供應鏈上存在的信息孤島難題,釋放核心企業信用到整個供應鏈條的多級供應商,提升全鏈條的融資效率,降低業務成本,豐富金融機構的業務場景,從而提高整個供應鏈上資金運轉效率。

通過區塊鏈連通供應鏈中的各方企業和金融機構,完整真實地記錄資產(基於核心企業應付賬款)的上鍊、流通、拆分和兌付。由於區塊鏈上的數據經多方記錄確認,不可篡改、不可抵賴、可以追溯,從而實現應收賬款的拆分轉讓,並全部能夠追溯至登記上鍊的初始資產。

對於小微企業,此方式顯著降低了融資成本,憑證上鍊便捷,可分拆轉讓。對於核心企業,它又優化了賬期,改善現金流與負債表,提升供應鏈效率,加強供應鏈管理。而金融機構則獲取了小微業務助手,提升獲客能力,也無需複雜流程。

結合區塊鏈技術,能將核心企業的良好信用穿透到產業鏈的上下多層,能將核心企業信用沿著供應鏈上下游傳導到末端,實現債權持有期間流轉、貼現和到期兌付,極大地提升了小微企業融資效率,降低了融資成本。

引入區塊鏈帶來哪些優勢呢?

  • 第一,解決信息孤島問題,多個利益相關方可以提前設定好規則,實現數據的互通和信息的共享。
  • 第二,根據物權法、電子合同法、電子簽名法等,核心企業的應收賬款憑證是區塊鏈上可流轉、可融資的確權憑證,使得核心企業信任能沿著可信的貿易鏈路傳遞。基於相互的確權,整個憑證可以衍生出拆分、溯源等多種操作。
  • 第三,提供可信貿易數據,比如:在區塊鏈架構下提供線上化的基礎合同、單證、支付等結構嚴密、完整的記錄,提升了信息透明度,實現可穿透式的監管。
  • 第四,實現資本降本增效。核心企業信任傳遞後,中小企業可以使用核心企業的信貸授信額度,獲得銀行的約8~10%利率的融資。
  • 第五,實現合約智能清算。基於智能合約的自動清結算,減少人工干預,降低操作風險,保障回款安全。
在金融科技赋能下,看看区块链+供应链金融

從整個信息流轉來看,從以前的信息孤島變成現在全鏈條的信息打通,從傳統的核心企業只能覆蓋一級供應商,變成能夠覆蓋多級供應商。基於加密數據的交易確權、基於存證的交易真實證明、基於共享賬本的信任傳遞和基於智能合約的合約執行,形成回款封閉可控、穿透式監管、全鏈條數據打通的新生態,切實幫助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

僅今年10月,上海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等就推出了基於各自優勢的線上供應鏈金融產品。10月29日,上海銀行推出“上行e鏈”在線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10月23日,中信銀行上線全流程線上供應鏈金融平臺產品“信e鏈-應付流轉融通”;10月12日,光大銀行發佈了“陽光供應鏈”系列產品……

案例展示

某跨境保理融資平臺:

以前可能是供應商貸款難的問題,很多供應商拿了單子到多個保理公司進行融資,整個授信額度又不能拆分不能疊加,存在融資不靈活的問題,只能進行單次融資。同時,保理公司無法全面評估供應商信用,難以控制供應商超額融資和多頭借貸風險。對保理公司來說,很難核實訂單的真實性,存在人工審核流程長、審核慢等諸多問題。

運用區塊鏈技術後,供應商的融資方式更加靈活,授信額度可拆分可合併,支持多保理和多支付。對於保理公司而言,資金風險控制加強,通過區塊鏈實現了流程再造,控制了還款流程。也實現了信息的穿透管理,通過多家跨境電商平臺、多家保理公司加入業務系統中,讓其公平參與業務。

在金融科技赋能下,看看区块链+供应链金融

區塊鏈的落地難點

  • 第一、是上鍊數據的隱私性,相關的律師事務所表示:應收賬款憑證是屬於負債表;應收賬款憑證屬於融資相關的信息,授信的平臺對數據的隱私保護要求非常高,數據存儲必須要有很強的防截獲、防破解能力,也涉及鏈上數據和鏈下數據對應的問題。
  • 第二、是數據存儲能力,只增不減的復加式的數據可信集合,現在來看是可行的,未來幾年,隨著數據爆發式的增長,怎麼提升數據處理能力,怎麼應對海量數據也是需要關注的問題。
  • 第三、區塊鏈業務對現有平臺進行改造和建設的成本。現在客戶對新技術需要一段適應期,都會問為什麼要用區塊鏈?目前,區塊鏈不可替代的優勢還沒有體現出來。
  • 第四、不僅在技術上、法律上、監管上要有所配套,可能更多時候在做一些相關的探索和嘗試,很多時候也需要政府、供應鏈各參與方、提供方等利益相關方的共同參與,共同推進整個行業的發展。

總結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還處在摸索的階段,在應用中應該逐步推進,包括共識機制、密碼學算法、跨鏈技術、隱私保護等在內的區塊鏈核心關鍵技術研發,開展產品開發和集成測試,構建軟硬件協同發展的生態體系;進一步探討區塊鏈在底層核心技術、中層應用邏輯和上層信息管控等方面的監管問題。

在有效防範風險的基礎上,發揮票據交易所、融資服務平臺和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等金融基礎設施作用,推動供應鏈核心企業與商業銀行、相關企業等開展合作,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