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出自何人之口?

微洞察


这句古训出自明朝万历年间的一部民间谚语集《牡丹亭》,在当时来说,属于儿童启蒙书目,不过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最终改成了我们熟知的《增广贤文》。

可能我们乍一听到《增广贤文》这几个字,会突然想不起是哪本名著,但是除了题目中的那句古训,这本书中还有我们经常使用的格言,比如:“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近水楼台先得月”等等格言警句,都是我们非常熟悉,并且能给我们提供一定的为人处世哲学道理

介绍完《增广贤文》,很有必要释义一下题目中的那句古训,因为它的意思非常深奥,很容易理解错,也远不是我们看到的字面意思。

慈不掌兵

这一句非常容易理解错,慈不掌兵不是不能有仁爱之心,而是不宜仁慈过度。

孙武接受吴王考验时,专门挑选了一批宫中的美女训练,大家嘻嘻哈哈以为是游戏都不重视,孙武三令五申以后仍旧不起作用,于是下令将两个美女队长斩首示众,吴王求情也不好使。

然后,接下来的一幕吴王也没想到,美女们都一丝不苟地完成了训练口令指示,就像老兵一样。吴王觉得孙武是有真本事,不但能写《孙子兵法》还能真刀真枪开干。不过假如孙武仁慈一点或者有妇人之仁,杀伐不果断的话,估计要是打仗时肯定会全军覆没。

但是,治军只要不仁慈,天天黑着脸特别严肃的对待士兵就是正确的吗?也不是。

情不立事

这个比较好理解了。不过,这句话确实与我们古代祖先流传下来的靠人情办事有点对冲。

做人重情没错,但是做事时感情用事就比较危险了,很多时候,既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

义不理财

我们都知道有一个词叫“仗义疏财”,它就能侧面说明“义不理财”。

其实,真正的意思与我们理解的字面上的意思一样,就是过分追求仁义名声的人是不适合掌管钱财的,一个整天心里想着行侠仗义的人,要是管钱的话,估计能把钱庄变成慈善堂。

比如《水浒传》中的及时雨宋江就不适合管钱。还有上海滩大佬杜月笙,虽有千金收入,但有万金花销,一辈子在江湖打拼,临终时留给家人的就是一大堆借条,甚至还要求家人把借条都烧掉。

生意理财上的事毕竟有法则,如果讲究义气就容易轻信人,可能连合同都不看就会把公司和自己扔到深渊之中,是不适合做生意管理钱财的。现实中,这样的人不少。

善不为官

如果一个人心地善良,看不得尔虞我诈,揉不进阳谋阴谋,这样的人是很难在官场上立足的。

比如三国时期的嵇康,就不屑于为司马昭卖命,更看不惯他们用巧夺豪取的方式来得到天下,最终在钟会的陷害下伏诛,临终也没能旷世奇作《广陵散》的曲谱留下,确实可惜。

因此,“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这句话出自《增广贤文》,是经过很多文学家总结出来的启蒙读物,其中确实有很多值得思考又非常有道理的句子,比那些所谓的鸡汤美文,更能让人得到启迪,不妨试着查阅资料阅读一下。



小小嬴政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


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说:过于仁慈的人不能带兵,太重感情的人不能做成大事,义气过重的人没法管理财务,善心太重无法做官。


这句话出自哪里,有两种说法。


说法一:“慈不掌兵,义不掌财”


“慈不掌兵”和“义不掌财”出自《增广贤文》,此书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


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而“情不立事”和“善不为官”只是流传甚广的俗语,目前不知出自何人之口。


慈不带兵:


顾名思义是治兵之道要恩威并施,心慈手软会吃败仗。


企业犹如军队,在军队中唯一让大部分士兵活下来的方法就是打胜仗。


企业领导人就是带团队打胜仗,对个别破坏者和企业价值观不同的员工的仁慈是对团队的残酷,最终会把团队带垮。

看过大染坊的人都清楚,透过大染坊可以学得人要成就大事就要本着两个字:


一为善,该发善的时候一定要发善心;

二为狠,该狠心的时候一定要狠。


企业内好的领导要有很强的执行力,对待下属善与狠要分明。


义不掌财:


特别讲义气的人不能管理财务,他见朋友有难会忍不住解囊相助,长此以往再多钱也沒了。犹太人的生意经中有一条规则:


不借给朋友钱。如果把钱借给了朋友,一旦到了还债的时候,朋友还不出,就会害怕见到你,从而躲着你,这样两个好朋友之间就有了嫌隙,渐渐的就会疏远。


如果是朋友,家里有困难,他们就会适当接济对方,自然接济的这些钱是不用还的,这样以后两个人的感情就会更加深刻。


说法二:“慈不掌兵,情不立事”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是一句流传甚广的统兵古训,这是古来善用兵之人都知道的道理。曹松有句诗:“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一个将帅的成功是靠牺牲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换来的。这不是说要对部下横眉冷眼,而是说关键时刻绝不能因为心慈手软而误了大事。

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处此“一时”之时,统帅战将必要有钢铁一般的意志和决心以指挥行事,绝不能因妇人之仁而坏了大局。


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在管理中。


俗话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原则的设立是为了很好地管理事物,如果一个人太感情用事,随便破坏自己所设立的规矩,也就毫无原则可言了,这样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


有很多管理者不愿批评和处罚违纪违章的下属,不能果断地拒绝不合理的要求,感情用事,给公司与员工的发展造成了很多障碍。


在管理中,尤其是管人管钱这样的大事一定不要感情用事,要对事不对人,遵守规则和原则。


再来说说“善不为官”:


在官场,如果太过于善良,就会被别人算计。一项制度的确立以及实施,其中肯定会遇到诸多阻碍,如果处处都怕得罪人,让这样的人做官是不能有作为的。


在一个“非常仁慈”、“放手不管”的领导者下面干活,员工都会很随便,公司整体执行力极差,员工丝毫不听从公司号令,自私自利,不为公司做贡献。


领导对员工太宠爱、太骄惯,员工就会“恃宠而骄”, 在很多时候都会“恩将仇报”,根源就在于领导对员工太好了,员工已经习惯接受领导的“宠爱和溺护”。


一旦领导哪天说话不入耳,员工就会反过来仇恨领导。这样的企业不会长久。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中的慈悲、重感情、讲义气、与人为善都是非常好的品质。


但我们不能把这些好的品质过于情绪化,庸俗化,只有做到理性、尊重客观规律,有这些内在素质才能成大事。


有书课堂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出自《增广贤文》,原文是:“仁不行商、义不守财;情不立威,善不居官;慈不掌兵,柔不监国”。

古籍《增广贤文》,其实就是一本古人的处世哲学。今天读来,不同的人生境界,就会有不同的解读角度,下面我们从现实意义的角度进行解读。

先说慈不掌兵。自古以来,都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说法,打仗就是要死人的。

举个最极端的例子,当敌强我弱,遇到生死存亡的战役时,如果要战略撤退,此时出来断后阻击的部队就至关重要。这个时候,作为军事决策者要考虑的是整个队伍的命运,那么在选择狙击部队时,用的往往是自己最信任、最有指挥能力的亲信,这种情况下,留下来的队伍往往会全军覆没。

再说情不立事。这一点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纯粹用个人感情来进行企业管理,发展到最后,往往会导致兄弟反目,企业拆伙,所以,一些家族企业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都会引入绩效考核体系。

所谓义不理财,在原书中是指的义不守财,意思是太讲究哥们义气,千金也会很快散尽。发展到今天的理财阶段,大家讲一笔财富交给谁打理,绝对不能靠个人义气行事,而是订立合同,约定收益回报,这样兄弟朋友的关系也才会更加牢靠。

而善不为官则有其历史原因。在古代,中国人读书就是为了当官的,当官就是为了发财的,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过去的官场除了每年收取苛捐杂税之外,还有很多供奉,比如炭捐,类似今天的过年过节的行贿活动,下级官员还得另外找很多收钱的名目,搞掂钱用来做招待费,买官升迁之类。


这样一来,自然就苦了穷苦百姓。古代的官员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就很难获得升迁,所以有善不为官一说。

总的来说,这四句话反映出来的都是古人为人处世的智慧,特别是前三句,讲的其实是“立规矩,成方圆”的问题,直到今天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布谷公社


周正波友,我在,2018,3,27号,己就这一问答,做了回答,並己被悟空师兄推荐自首页。你可打开我的问答查询。谢谢友!

这十六个字,总归是经过千百年提炼,经过千万件事的经验教训,总结流传下来。每一句都是经典。

比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百善孝为先。等等。

简而言之,所有的这些都是要人们战胜自己的欲念,做到理性看待一切事物,尊重客观规律。慈悲为怀,重感情,讲义气,与人为善,都是非常好的品质。有这些内在品质,方能成大事!


用户5894663192


“慈不掌兵”是一句流传甚广的统兵古训,用孙子的话说,就是:“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就是说,掌兵不是不能有仁爱之心,而是不宜仁慈过度。如果当严不严、心慈手软、姑息迁就、失之于宽,乃至“不能使”、“不能令”、“不能治”,当然就不能掌兵。

慈不掌兵”和“义不掌财”这两句有出处,是出自《增广贤文》。

原句为:慈不掌兵,义不掌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但是“情不立事”和“善不为官”则没有具体的出处。属于流传较广的俗语而已。

简而言之,所有这些都是要求人战胜自己的“欲念”做到理性、尊重客观规律。慈悲、重感情、讲义气、与人为善都是非常好的品质。有这些内在素质才能成大事,但不能把这些素质表面化、庸俗化。


初初1207


这十六个字出自《增广贤文》,原句只有“慈不掌兵,义不掌财”两句。后面的几句话,是后来杨素注释时加上去的。原文是:“仁不行商、义不守财;情不立威,善不居官;慈不掌兵,柔不监国”。

《增广贤文》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该书广泛搜集押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汇编成册, 如我们所熟知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生一世,草木皆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等等这些俗语都被囊括其中。编篡此书的用意是:借鉴圣贤们的言论以及古人的经验教训,来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言浅理深,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也因此在古时被大力推广。

虽说作为儿童读物,未涉世的儿童未必理解得了,但是作为处世哲学书籍,有些经典语录即便是在今天来看,仍然有着警示意义。

这几句话概括起来理解,意思就是:太过仁慈的人不能带兵打战,太重感情的人成就不了大事业,太讲义气的人管理不了财务,善心太重的人无法做官。

心怀慈悲、重感情、讲义气、与人为善都是非常好的个人品质,但凡事都有个度,若是把握不好这个度,则会物极必反。

慈不掌兵

“慈不掌兵”是流传甚广的统兵古训,用孙子的话说,就是:“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战场上的对决都是真刀真枪的实打,如果掌兵的将领过于仁慈,当严不严,心慈手软,姑息迁就,就不适合带兵打仗,过于仁慈,是一个将领的致命弱点,这样带出来的部队,纪律松散,人心不齐,打战的话搞不好会全军覆没,一军统帅必须要有钢铁般的意志和决心,决不能有妇人之仁。

其实,战场上需要这样的统兵原则,在商场也同样需要这样的杀伐果断。商场是看不见硝烟的战场,甚至比战场更无情。若团队想要发展,领队人必须懂得恩威并济,赏罚分明,才能带着队伍走得长远。

情不立事

俗话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企业也要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制度,如果一个人太过感情用事,随意破坏自己所设立的规矩,也就毫无原则可言了,这样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

为什么很多家族企业若不请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来打理的话都做不长久呢?主要就是家族企业有很多的裙带关系,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管理时,难免会带入私人感情,碍于情面,对不遵守规章制度的员工睁只眼闭只眼,最后致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甚至倒闭。一个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的企业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是无法立足的。

义不理财

义不理财,原书是义不守财,意思是一个人太讲究兄弟义气,仗义疏财,即便拥有千金也会很快散尽,所以义者守不住财,也不能守财。因为义者重感情,重友轻财,觉得兄弟朋友间谈钱伤感情,搞不好还会在双方的经济往来中同兄弟朋友反目成仇。

世界上最会理财的犹太人,生意经中就有一条规则:不借给朋友钱。

想必大家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如果把钱借给了朋友,你就不好意思去要,而到了约定的还款之日,朋友还不出的话也会有心理负担,这样两人之间就有了嫌隙,并逐渐疏远。

如果朋友真的遇到了困难,则可以适当接济对方,但不能让对方产生依赖,自然接济的这些钱是不用还的,这样以后两个人的感情还能继续维系,并且可能会更加深刻。

善不为官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为官之人,如果太过于善良,往往成不了大事还容易被人算计利用。

做官并不是顶着一个帽子坐在办公室喝喝茶指挥指挥下属就完事了,它考验的是一个领导者的魄力与能力。有时候一些政策的确立与实施,必然会牵扯到多方利益,还会遇到诸多阻碍,如果做事前怕狼后怕虎,处处都怕得罪人,这样和稀泥的老好人是hold不住头上的官帽子的,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大作为。

总结起来,这几句话反映的都是古人为人处世的智慧,虽然时间已久远,但在今天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警示意义。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有书共读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出自增广贤文一书的注释,增广贤文,只有慈不掌兵,义不理财,其于是明万历进士为增广贤文的注释。先说慈不掌兵一个典故,话说大汉名将李广,治军有方,对手下士兵亲如兄弟,但是犯了军规,也是照杀不误,汉武帝对边防军营进行明察暗访,到了别处军营一报皇帝名号,立马是营门大开,夹道欢迎,唯独来到李广军营,这一招不灵了,需要先通报将军,通报之后再放行,汉武帝放马奔驰,又遭士卒喝止,营中不得纵马,汉武帝只得下马而行,手下人不服,刘彻说别处军营,别处军营一战既溃,为什么呢,军纪不严,唯有李广,百战不殆。令行禁止。义不理财,财富险中求,讲仁义很难进行理财。若是办事,为了事业,委屈求全大有人在。善不为官,千里为官只为财,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花花桥子众人抬,只有手中有钱,才能上位。不然为什么有这么多贪官,还不是为了更大官位,不说了,有点累了,我要睡觉了,明天再聊吧。


济阳老哥


《增广贤文》:一部都是名言的启蒙读物

这句话出自出自《增广贤文》。《增广贤文》是明代时期儿童启蒙读物,一个4572个字符。根据推测,最晚应该是明代万历年间出现的。因为是启蒙读物,所以里面教导了很多为人处事的方式。

我们现在很多熟知的句子就出自这本书,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比如: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路遥知马力,事久知人心。”

题目这句话意思是:太仁慈的人没有办法带兵打仗,太重感情的人不能做成大事,义气过重的人没有办法管理财务,太心善的人不能当官。

我们稍微来解释一下。

第一句话:慈不掌兵。带兵打仗其实有自己的规则

《孙子兵法》说:兵者,凶器也。带兵打仗,是非常残酷的。那意味着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战死沙场。一个将领,他的任何一个决断,都意味着将会有无数的人为此而丧命。

战场有战场的伦理和规矩。比如,作为己方,你最大的目的就是消灭对方,让自己的士兵尽量减少牺牲。为了这个目标,在战场上可能就会经常做一些我们和平时期人们不可理解的事。

比如,在以前,我们的军队打击越南。越南那个时候是全面皆兵,老人、妇女、孩子都会走上战场。我们军队开始的时候,还秉持人道主义的政策,帮助老人、孩子,结果他们会突然向这些战士开枪。为了不必要的伤亡,我们只能忍痛杀掉这些人。

前阵子电影《湄公河行动》里面有个情节,一个小孩拿着枪杀了我们的公安干警。最后,这个小孩也被打死。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样太残忍了。但是没办法,战场就是这样,有时候,你容不得半点同情,有了同情,也许最后你会损失惨重。

第二句:情不理事。处理事务必须有自己的主见

有些人为什么会有太浓重的感情?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所以,他会去对每个人的行为抱以同情,都觉得他这么做有这么做的道理。

但是,处理一件事,你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有一个客观评判的标准。即使你再同情他,错了就是错了,不能有一点怜悯之情。

例如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马谡是诸葛亮最器重的年轻将领,但是,马谡兵败,诸葛亮再伤心,也要将其斩首,以此号令三军。

第三句:义不理财。过于义气的人容易丧失钱财

所谓义气,就是这个人比较豪放,慷慨。正是因为你慷慨,所以很多人会找你借钱,觉得你好说话,找你借钱,并不会让彼此变得尴尬。

这样的话,有时候,虽然你手头也不富裕,但是碍于义气,你愿意把钱给他。

我就是经常这样,有朋友找我借钱,二话不说就借了。但是过了半年,也没有归还。有时候急于用钱,只好委婉的提醒他,最后弄得跟我做错了事一样。

有时候小钱可以如此,但是要是借一大笔钱,这样就很容易将钱打了水漂。

最后一句:善不为官。同情心泛滥的人无法断案

其实这句话和情不理事有点像。

在古代,官一般是指地方的父母官。他们有一个最重要的功能是要为老百姓断案。你心地太善良了,总觉得别人都是好人。那么,两方打官司,你都会觉得双方都有道理,这个案子就很难断下去了。

最后,我想说,这不是人性的贪婪,也不是说人不能活得太认真。

人间的事情不像物理、化学、数学那样,一就是一。生活在世界上,必须要懂得变通,做事也必须要有底线,同时,也必须要掌握好度。

义气也好,善良也罢,这都是好的品质,我们应该提倡。但是,过犹不及,你不能太过分,那样的话,或许你会成为无原则的“烂好人”,让自己和对方都痛苦。


兮兮说事儿


仁不行商、义不守财;情不立威,善不居官;慈不掌兵、柔不监国。

出自明代杨素注《增广贤文》。

事实上,《增广贤文》原句只有“慈不掌兵,义不掌财”两句。后来的那些话,是杨素注释时加上去的。杨素,明万历时人,生卒不详。除《增广贤文》外,目前只知道他给《荀子》加过注。

原本收录在明代《古今诵集》里。《古今诵集》原规模3900卷,收录魏晋至明代民间歌谣俗语等。收藏《古今诵集》的书库曾经发生火灾,再经过清乾隆文字狱,现存世3卷半。

这话,不能说完全没道理,但也不能说是真理。它针对的是那些性格懦弱的人。

几千年以来,世人受儒家思想教化,谦简恭逊,这虽是好事,却逐渐消磨掉了一些人性里本该有的傲气风骨。至明成化年间,儒士们空座清谈,落笔能写千言而胸中实无一策的现象比比皆是,他们个性软弱,行为迂腐。当时,以王阳明为首的一批进步人士,开始反思儒家思想被人曲解滥用造成的不良后果并予以矫正。

到了万历年间,冯梦龙、杨素这样的人物仍在继续批判旧时代过于懦弱的思想。以此为背景,杨素注《增广贤文》,以警示世人。

其实,类似的警示话语,历史上早有过。

如《荀子》中的“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

《孟子·离娄下》中的“信人者,人恒叛之;怠惰者,人恒取代之;犹豫者,人恒杀之。”

这些儒学思想,并不是要人好勇斗狠,而是教导某些人不能过于软弱。儒学是“因材施教”,对于普通人,这种思想是有些偏激的,但是对于那些迂腐懦弱的书呆子们,这种思想就非常必要了。


纯钧LHGR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语出《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这本书是儿童启蒙书,该书是以儒家“性恶论”为基础,用比较冷静的眼光看待社会。包括了人际关系、命运、为人处事以及对读书的看法,我们绝大部分的俗语,这里面都有记载。


而上面这句话的原文:仁不行商,义不守财;情不立威,善不行官;慈不掌兵,柔不监国。而我们这句话意思是:过于仁慈不能带兵打仗,太重感情不能成大事,太过义气无法理财,太过善良无法做官。

慈不掌兵:古代打仗都是冷兵器,是面对面血拼。敌弱我强的情况下,难道就因为他们弱小,我们就放下武器?当年日本人全面入侵中华,我们的老弱病残他们放过了吗?带兵打仗的人要心狠,六亲不认。


情不立事:做事情不能感情用事,亲兄弟还明算账,一码归一码。不能因为别人是你的兄弟,该怎么样不怎么样,最后往往做不了事,反而会反目为仇。

义不理财:千金散尽难复还!如果你没有沈万三的聚宝盆,就不要谁都去接济一点。你既然把钱借出去,你就要考虑好收不过来。你都没有钱了,何谈理财之说?

善不为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古代做官没有不贪的道理,如果太过清廉之人,很难有上升的机会。如果想上升就需要贿赂上级,贿赂的钱还不是下面人贿赂上来的?如果为官太善良,也就是个九品芝麻官。

慈悲、重感情、讲义气、善良都是美好的品质,如果没有也很难成大事。但是不能把这些东西表面化,要时时刻刻记在心里,如此一来才能成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