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潮汕和福建闽南在历史上有什么渊源?

Linfeel


秦朝灭亡时,南海郡东境只到阳山县,闽中郡西境只到盘陀岭,汉封无诸的闽越国也只到盘陀岭,中间这部分就是刘邦口中的“亦越之世”南海国。

汉高帝刘邦封海阳齐信侯后命他驻越,这可从汉廷“举高帝时越功,其民便附。”这一升迁理由得到证明。刘邦让他牵制两越,由此产生了海阳县,又立“亦越之世”南武侯织为南海国王,意图削弱两越势力。

汉惠帝封海阳齐信侯升东瓯国,形成了对闽越的南北夹攻,让余善不得不先下手为强,除掉东瓯国。海阳齐信侯“高帝时越功,其民便附。”的历史评价,正是畲族原住民随齐信侯迁徙,形成了今浙南畲族聚居区的原因,畲族因为多是山民,受余善灭东瓯迁徙影响不大,自然保留了这一历史轨迹;汉文帝灭南海国,利用南海国地盘,成就史定平定了闽越国、南越国,汉廷赐史定揭姓及揭阳县,间接证明了汉揭阳县就是原汉“亦越之世”南海国。

这个过程,刚好是前211至前111年,一百年时间。这一百年,因为《史记》的模糊记载,竟然被后人杜撰得面目全非。

《史记》载“越揭阳令自定属汉”,因为五华出土秦“定揭丞印”县城信物,变得纯属猜测。定揭又是如何杜撰成揭阳的?

站在历史的角度看,越非南越,而是“亦越之世”的越,令非县令,而是汉廷驻“越之世”的长官。

所谓“自定属汉”只是泛指不与赵佗为伍者,却误导“越揭阳令”是南越国的一个县令。要是真的南越国的县令,为何司马迁不直接写“南越揭阳县令”,而写“越揭阳令”?此“令”后来居然能带兵灭了南越、闽越,这那里是县令所能做到的。

《史记》载汉廷召闽越王余善围攻南越国,余善到“揭阳”就消极怠慢,畏缩观望,这那里是进入南越国境的状况,这其实已经道明“揭阳”并非南越国地盘的历史事实(此时《史记》说的“揭阳”,应是定揭、海阳)。余善到“揭阳”,是来和汉廷谈条件的,汉廷当然没有让余善扩大地盘的可能,既然谈不拢,当然就打道回府,更没有参战。

其实《史记》有多个版本。现存的《史记》有三个版本,分别是刘宋裴驷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引》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其中,秦五岭有揭阳岭唯一记载就是张守节《史记正义》杜撰猜测的。中华书局1959年9月版的《史记》,应该属于经典中的经典了。但是,经典本却是清朝同治年间,张文虎“择善而从”的版本。“从”就是从属、依从的意思,从编辑的角度来说,就是认定的意思。

“善”就是好的意思,比如不同说法中,说得最多的一个;比如不同解释中,看起来更符合逻辑的那一个,等等。

“择”就是选择。这个很简单、也很恐怖。简单的是“择”字理解上没有歧义。恐怖的一是,既然需要“择”,就必然意味着不同版本的《史记》记载的内容、见解也不同。二是“择”是清朝张文虎一个人作出的选择。如果说司马迁是《史记》的原作者,而张文虎是众多记载的一次“择善而从”,那么历史上,曾有多少次“择善而从”?这恐怕只有天知道了。

综上述。我们现在看到的,最经典版本的《史记》,仅仅是清朝同治年间张文虎个人选择的结果。举个逻辑上的例子说。白起是白是黑,是高是矮?只要张文虎个人认为白起是一个黑黝黝的矮个子,白起又黑又矮就成为了历史记载。而且是“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记载。

这细思极恐!因为任何人都可能因地域变化而利用《史记》。

《史记》把南海、南越编成《南越列传》,“南”指南海,“越”指南越,南海名没带越字,《史记》记载借刘邦点明是“亦越之世”。东瓯、闽越编成《东越列传》,东指东瓯,越指闽越,两者都是取头尾两字构成的,不可谓不严谨;但不细思都以为《南越列传》是记载南越国的;东瓯、闽越构成《东越列传》,若按《南越列传》记载南越国的逻辑,那岂不是《东越列传》是记载东越国的?显然不是,南越是指包括南海国的越的南部,东越是指包括闽越国的越之东部。事实上《南越列传》也不是仅记载南越国,还有南海国,只不过被后人忽略甚至有意省略了而已。古书没有标点符号,阅读需以“字”达词意,而不是按现代的组词习惯去阅读古文理解古文。现代人理解的《史记》,单纯是因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当,就可能导致意义全变。让后人有机会不断杜撰这里的历史,更不要说有意排除了。要不是五华出土定揭丞印,很多杜撰的历史就会被当真,很多以“今”定史的勾当就会被不断添加。《南越列传》是《南海、南越列传》,《东越列传》是《东瓯、闽越列传》,这才是真实的历史。

所谓“潮汕”,1883年最先出现在英国商埠文件的中文备注,接着是在英国洋关有关系的场合出现。是英国人一手导演和推销的地名。这和日本人曾称中国为支那如出一辙!

所谓潮汕,并非唐潮州,也并非汉揭阳,就像《史记》使用定揭、海阳虚构近百年揭阳一样,潮汕论者也挟洋自重虚构了近百年潮汕。其实,秦定揭、汉海阳,汉揭阳、隋义安、唐潮州地域是一样的,那就是今天的粤东和闽南。唐韩愈开创了潮州文化,说潮州是粤东闽南的历史文化中心,一点都不为过,是时候尊重历史文化了!

至于说古揭阳、义安郡、潮州的一半是潮汕,那要等到有商埠的时候才有此名,不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吗?




幻影千度


去过潮汕和闽南地区的人会觉得很奇怪,这两个地区风俗、方言几乎一样。两个地区的经商氛围也特别浓厚,走出很多著名商业大佬。

然而,却一个是广东省,一个是福建省。这两者到底是啥关系呢?其实一句话就能概括了他们的前世今生——

潮汕根在闽南,闽南根在中原 。

台湾根在闽南,闽南根在中原。

潮汕人大多是福建移民的后裔

潮汕与闽南地区是源与流的关系。从人口来源看,潮汕地区的居民大部分是福建移民的后裔。据记载,潮汕移民,几乎都来自中原,但直接从中原移居潮汕的为数极少,绝大多数是先占籍福建,而后转徙潮汕。

中原移民由闽入潮汕,主要有三次,即两晋时期,隋唐时期和南宋末年。因为福建地少人满,不少先民继续往南迁徙到潮汕地区。可以说,每一次中原移民潮,都会大大增加潮汕地区的人口。

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就曾说过:“我们祖先有几代在福建莆田居住生活过,我可以说是半个福建人。”就是因为南宋末年,因逃避战乱,十几万福建莆田人移民到潮州汕头。

莆田洋尾村,李嘉诚的祖籍地

虽境土有闽广之异
而风俗无漳潮之分

因此福建的语言、信仰和风俗习惯,也随之传入潮汕,故有“虽境土有闽广之异,而风俗无漳潮之分”之说。

潮汕话是中国八大方言——闽南语里的次方言。潮汕方言应该说跟福建漳州、泉州与厦门的方言,同属于闽南语系。

潮汕功夫茶乃源于闽南功夫茶,两者一脉相承,故泡茶的主要流程其实是大同小异,均遵循着南派乌龙茶最经典的泡法。另外,潮商与闽商一样,是世界上有名的群体,而且他们中颇大部分祖籍来自闽南。与闽南一样,潮州也有深厚的海洋文化,他们的习俗信仰与闽南类似,潮州也有南音、梨园戏,可以说潮州是闽南文化的重要区域。(海峡网谢秋玲)


海峡网



广东潮汕与福建闽南的关系及渊源就是:同属闽南语系。
闽南语系发源地为古代的泉州,潮汕话为二次移民与当地土著结合的话。史记泉州话始于西晋,古闽越族基本上在西汉时期被灭,其残留强迁至淮河一带(三国时期闽粤由孙权管辖)。先由吴越族人填充,后由古代河南一带的人南迁。改变了其当地语言及习俗(304-439乱世年间,由于异族入侵中原,西晋永嘉二年即公元308年,中原的衣冠八族入闽)

相传闽南语是古洛河、淮河一带的方言。在西晋、唐朝、北宋三个历史时期迁移到福建南部,其主要发祥地就是古代的泉州(这些都是有历史文献记载的)。再从泉州扩散到潮汕、浙南、台湾、雷州半岛、海南等地。



自古漳潮是一家的,准确地说,漳州有一半土地是属于古代的潮汕的。漳州话基本上始于唐,定形于北宋。史料记载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率族人入闽后派兵攻陷潮汕,使之割地开辟了漳州。那么漳州是由古泉州与古潮州各分割出一部分土地形成的。历史上的陈元光喻为“开漳圣王”,并实现了“汉畲融合”政策开疆拓土。


唐代韩愈对潮汕教育文化的贡献并推动了潮汕文化的发展(此时的潮汕地区还是被中央集团认为是蛮荒之地,朝庭将一些犯法之人流放于此)。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韩文公晚年贬至潮州府潮阳县,对潮汕文化及教育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他推动了潮汕地区的儒家思想教育,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也是潮汕文化及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南宋兴化县(今莆田一带)人大移民。改变潮汕方言基本上在宋代末年,由陈元光入粤史看,闽粤两地的方言是不统一的。文献记载该地区元前无客家,宋后无越族的,也许一部分土著被统称掉了(如老蒋入台,将各土著部落赶往山上,统称为高山族一样。客家围屋也基本上始建于宋末时期)。据历史记载有三个板本:一、宋帝南逃携大批吴、闽军人南下入粤。二、元军南下屠城,难民南逃广东。三、宋末兴化一带大海啸使之背井离乡。那么潮汕是其二次移民之地,由于人口急剧膨胀,改变了当地的语言、风俗、居住...等等的民俗,使之闽南语同化而来。


总之,潮汕与闽南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不过它与闽南文化及习俗上是有区别的,尤其与今泉州、莆田地区还是有许多民俗不同的地方(潮汕与闽南在地缘上占了很大的关系。不过潮汕文化包含有许多当地的土著文化,从其民俗与文化看,是有别于闽文化而独树一帜的)。尽管有许多不同,那么在中国历史民族大融合上,认同其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其中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潮汕话是闽南语的一分支。因此虽隔两省,其方言是同宗同源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根!也因此有“潮州人福建祖”一说,其渊源就是潮汕是古中原人二次移民之地。



嚁月



从族源上看,潮汕人的祖先大多数来自福建,跟闽南人一样自称河洛人(这个称呼如今已经很少见)。但是比较有意思的是潮汕人最主要的来源地是莆田,而如今的莆田却并不属于闽南,也许是当年移民潮汕的移民潮太过猛烈,以至于族群性质都改变了?

从语言上看,潮汕人讲的潮汕话的确属于语言学上的闽南语系,但是互相之间已经很难沟通,是两种不同的方言。总不能说我们都属于蒙古利亚人种,就说中国人都是蒙古人吧。

从人口交流上看,明朝中期以后,潮汕地区已经跟福建一样变成人口稠密之地,本身也开始向外移民。从那时起福建也停止了向潮汕移民的浪潮,转而向台湾、粤西、海南以及南洋移民。也就是说从明朝中期起人口交流就中断了,各自发展。

从文化上看,潮汕地区和闽南地区山水相连,很多文化形式都非常相似,但是都属于各自发展各具特色的状态,潮汕戏剧、音乐、宗教等等都自成体系。没有潮汕人会认为自己的文化是闽南文化的从属。闽南人在说自己的文化的时候也并不会把潮汕文化包括在内。

从经济交流上看,潮汕地区跟广东中部的联系远远强于相邻的闽南地区。一是彼此属于不同省区,联系天然减弱。二是两地人文地理相似,互补性反而不强。

从族群认同上讲,潮汕人族群自我认同很强,这跟潮汕地区半封闭的地理状态以及与广东其他地区迥异的文化有关。同时潮汕人也天然的认为自己是广东人,闽南人对他们来说就是隔壁的外省人,并不会因为相似而有族群认同。

综上所述,潮汕地区和闽南地区是一对非常相似但又互不认同的区域,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乌鸦97


从源、宗和联系的角度看,潮汕与闽南相似的成份多于差异。

语言上,潮汕话与闽南话同属于闽南方言,这种方言由北及南呈现出自然过渡的关系,泉州话、厦门话、漳州话、诏安话、潮州话,其中厦门话为漳泉混合音,彼此无障碍可通,诏安话近似于漳州话与潮州话混音,与双方基本上可交流,只是相近性较厦漳泉稍弱。此可谓“同语”。

民系组成上,闽南称闽南民系,潮汕称潮汕系,二者在国内外泾渭分明,但以百家姓的组成看,整个东南沿海,闽东、莆仙、闽南和潮汕呈自然过渡状分布,均以陈林黄为大宗,前十大姓氏基本雷同,这与相近的客家、广府人口姓氏组成有明显差异。而潮汕人和闽南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族谱上都记载着先祖来自莆田的字样,他们都自称河洛人,来自中原。此所谓“同源”。



风俗习惯上,潮汕和闽南都有着敬祖重祀的传统,而且其安土重迁观念基本上等同,这种联系或许在当地人看来并无特别之处,但放眼全国或者周边,二者的相似简直可以用同俗形容。此可谓“同俗”。

美食上,潮汕美食已然在全国打出名号,而相对的闽南小吃则显得有些落寞。与中国农耕社会习性稍有差异,潮汕人好吃、会吃牛肉,相仿的泉州人的牛肉嗜好也不逊色,遍布全国的潮汕牛肉火锅和晋江牛肉店便是其有力证据。之于春卷、菜头粿、蚝烙(海蛎煎)、肉粽等更是两个地方共同的家乡菜色。此可谓“同食”。

民风上,潮汕和闽南都自称或被称为“海滨邹鲁”,尊师重道、耕读文化在这两个比邻的区域得到极好的传承。如果说包括闽南在内的整个福建都普遍有科举繁荣的表现无法彰显闽南的特殊性,那么潮汕在广东的科举表现那只能说是鹤立鸡群了。而至于潮商和闽商,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商业领域真可谓是不相伯仲各有千秋。此所谓“同风”。

以上五同,“同语、同源、同俗、同食和同风”或许已经把潮汕和闽南深深的绑在一个文化圈内,二者的紧密程度可以用兄弟关系形容,而致使二者有令人深刻的差异,无非是他们属于两个不同的省份,闽南属福建,潮汕属广东,这就是求同存异的结果。

圭海四记


刚才在闽南人话题中已说过,现归广东管辖的潮州设立很早,于公元311年从南海郡辟出的义安郡而形成的。当时潮州地域辽阔,东接福州,北临虔州(赣州),西邻循州(广东龙川),南濒广东惠州,统治了闽南人和客家人中心地域。到宋代,潮州析出三县,泉州析出两县设漳州。元代和明代,潮州两次反复划归广东管辖,才有漳州闽南人中心之说。

到1733年(清雍正11年),潮州又被割出程乡,平远,镇平三县设嘉应州(梅州)。这时的潮州基本定型,形成潮安,潮阳,揭阳,惠來,普宁,澄海,饶平一府八县格局,也是海内外潮人共认的“潮州八邑”。那时的汕头只是韩江出海口处的港口小镇。

潮州作为闽南粤东的行政中心,有着1500年的历史。虽然她从福建归属广东管辖,但社会人文和方言是一脉相承的。如《永乐大典.风俗形胜》所言:“潮州府隶于广,实闽越地。其语言嗜欲与福建之下四府颇类。”


严家庆


我正在这个地区考察,这个地区历史上多次分分合合,人口流动频繁。



中原地区的人口南迁之此成为客家人。它们的建筑风格有汉唐风味。



信养方面,以神为主。其他宗教影响较小。



受海洋文化的影响,人的思维更加敏捷。



我感觉他们是不是汉族人的血缘更加浓一点。



这个地区商人,不象北方为利忘义!可能他们对义没有概念,但是潮汕、龙岩人不去强求。



看一下古代的军事管辖区叫什么你就知道答案了。



原来他们是一个军分区。



柯子28


广东的潮汕、福建、浙江南部,历史上是闽越人生活的地方。和汉朝打了一战,战败,为了削弱闽越人,把潮汕地区划给广东,浙江南部划给浙江。正常来说,这些地区的人,生活习惯、身材外貌特征dna、性格思维方式、文化,相对其它地区,应该会比较接近。虽然闽越人被分为三个省,但是这些地区善于经商的人数量相对比较多。这应该是闽越人所表现出来共同特征之一。其他有什么相近的地方还要具体去研究对比


死亡核电51860633143


福建省南安市的前身是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设置的东安县,时东安县辖地包括现在的福清市、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潮州、梅州、汕头汕尾、新罗区、漳平市、流球、台湾等,虽然,海平县、龙溪县、莆田县分别从东安县析出去,但到了南朝时东安县升格为南安郡时又把这些管辖回来,到了隋朝后后,这些才真正独立出去。。


卢荣纳1


我以前的秘书是福建人,商务是潮州人。她们两个人用各自的家乡话沟通无障碍,开始我是听不懂的,后来日子久了大部分闽南话和潮州话,白话我都听的懂了,就开始和她们一起都用各自的家乡话交谈,于是再后来,她们两都说东北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