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为什么没有描写林黛玉穿的衣服,而其他人都精细地描写了所穿的衣服呢?

歌尽古风


《红楼梦》里对其他人的衣着都有细致的描写,唯独对黛玉衣着的描写非常简单。只有四十九回有几笔描写,这日正下着小雪

【宝玉便邀着黛玉同往稻香村来。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二人一齐踏雪行来。】

天上飘着洁白的雪花,黛玉罩着大红的鹤氅,丝带飘飘,在白色的琉璃世界里宛如仙子下凡,是多么美妙的一幅画面。

除此之外《红楼梦》里再没有关于黛玉服饰的描写。不是黛玉的服饰不美,而是服饰的美逊色于黛玉的美。因此作者没有描写黛玉的服饰。

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其他人都靠衣裳来提升气质和美丽。唯独黛玉不必用衣裳来烘托人的美丽。

人们一提到凤姐就会想到她如神仙妃子般奢华的装束。黛玉初见凤姐时,凤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chī)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kèn)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王熙凤每次出场的服装都是富丽堂皇。刘姥姥见凤姐时,【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作者对凤姐服饰描写得如此细腻,就是为了突出凤姐的管家奶奶地位和她火辣、张扬的性格。以及凤姐那种靓丽、飞扬的美丽。

作者对宝钗的服饰是这样写的【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从宝钗半新不旧的衣服可以看出宝钗低调内敛,安分随时,守拙藏愚的性格。以及宝钗冷美人的低调美丽。

下雪天,邢岫烟的服装描写是这样的【邢岫烟仍是家常旧衣,并无避雪之衣】。邢岫烟的服饰表明了邢岫烟家拮据的经济状况。

黛玉的家庭出身、经济状况、家庭教育都有描写。因此不需要用服饰来做进一步的解读和提升。

黛玉的气质,任何服装都无法表达。

黛玉风流婉转,令人惊艳的才华,不需要服装来提升,“腹有诗书气自华”黛玉的气质超凡脱俗,任何服装都无法表达黛玉“姣花照水,弱柳扶风”的气质。


润杨阆苑


在《红楼梦》四十九回:“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皮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缎双环四合如意绦.”曹公专门给林妹妹设计如此贵气的服饰,他是有讲究的。林妹妹一身服饰都价值不菲,好比全球仅此一个的限量款,只有贵族才能享有。先说这件鹤氅,这可是有典故的。下图明陈洪绶所绘穿着鹤氅的女仙像 (现藏故宫博物院)

鹤氅,滥觞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晋书·谢万传》云:“著白纶巾,鹤氅裘。”晋代名士王恭特别喜欢着鹤氅于漫天飞)中悠然观赏)景,被人叹为仙人。



这长长的衣袍随着随着风带动,有几分仙风道骨。不仅显得林妹妹宛若嫡仙,而且也显现她那豪门贵族的家世。(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官位比贾宝玉的父亲贾政还高

曹公是着重描写外貌,而淡写林黛玉的服饰。,都是为了突出她的仙子气。曹公还通过薛蟠被林妹妹酥倒这个情节来凸现她的形象。薛蟠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胭脂斋评:“此似唐突颦儿,却是写情字万不能禁止者,又可知颦儿之丰神若仙子也。


红楼梦中客


关于黛玉的服饰为什么没有详细描写,很多人曾经讨论过。前八十回中,对于其他人的服饰妆容描写确实非常多非常详细。相对来说,对于黛玉的服装外貌描写作者的着墨简直可以说是吝啬到了极致。究其原因,应该有以下几点吧:

首先就是很多人说的那样,觉得在作者心中,黛玉是仙子下凡,既是神仙就不能用人间的凡俗衣物去装饰

。前八十回中,无论是对王熙凤,还是对薛宝钗、贾宝玉,甚至是袭人晴雯等丫头的妆容服饰,都有过详细的描写。尤其是对琏二奶奶王熙凤的描写,既详细又专业:

原文: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从这一段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服饰是非常专业的,从布料到花型,从款式到配饰,都可称得上专业。而对黛玉的外貌描写几乎没有服饰,对于面容也没有具体的细节: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便是全书对黛玉最细致的一次容貌描写了,通过宝玉的眼睛看到的黛玉。“似蹙非蹙罥烟眉”、“似喜非喜含情目”、这便是面容的描写。记得87版的化妆师老师曾经说过,就为了黛玉的这个眉毛曾经愁了很久,因为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眉毛就叫罥烟眉。作者对黛玉的描写都是这类似是而非的写法,让人根本摸不清黛玉的长相,也根本不知道她的穿着。

对于黛玉的服饰描写,87版采用的都是素色是对的。因为,在黛玉进贾府的时候,母亲贾敏刚刚去世,她还在孝中,所以,一定是素色衣服。古人讲究守孝要三年,所以,黛玉至少在贾府前三年应该都不会穿什么鲜艳的衣服。之后几年林如海又去世,和母亲贾敏同理,所以,黛玉的衣服素色居多应该是符合人物身份的。

其实,在前八十回中,对黛玉的服饰倒是有过一次细节的描写。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中,对每个人的衣着都有提及,这一回中,对于黛玉有这样几句: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这几乎是整个八十回中对黛玉服饰的唯一一次具体描写。

我曾经有篇小文,专门就这次黛玉的衣着描写进行了分析。整个八十回,就写了这一件衣服,却是大红色的,而宝玉一生都有“爱红”的毛病:喜欢吃红色的胭脂,喜欢穿红色的衣服,甚至觉得只有高贵的女儿才配穿红。还有就连住的地方都叫“怡红院”,想到这些,黛玉的这件“大红羽纱”的鹤氅披风,还真是值得人深思啊!不得不佩服作者精微细密的思维!


云语红楼


黛玉前世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绛珠仙子,因心中怀有神瑛侍者的不尽缠绵之意下凡报恩,自然是一段风露清愁姿态,若要从服饰方面描写黛玉,恐怕很难表达出黛玉的风流姿态。对于作者和读者来说,那种姿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黛玉就像仙子,仙子穿什么并不重要,就像现在所说的“主要看气质”

纵观全书,关于黛玉衣着的描写只有一处,但这一处描写意义非同一般。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节,贾母赏给宝琴的凫靥裘令众人艳羡不已,连宝钗都半酸半笑道:“我就不信我哪里不如你”。宝琴刚入贾府时,便以其非凡的容貌和活泼性格博得贾母的喜爱,又是拉着手要与宝玉,又是让宝琴睡自己屋子,连到了宝钗处仍叫人吩咐:“别管紧他”。

贾母对宝琴的亲热令很多人不解,贾母不是一直支持“木石姻缘”吗?为何还拉着宝琴有要说与宝玉的意思?再次贾母不是很疼爱黛玉吗:为何不把最名贵的凫靥裘给黛玉穿?

作者很聪明,用唯一一次黛玉的穿着告诉了读者答案。



在同一回,作者终于为黛玉的服饰小有泼墨:

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皮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

羽纱,又叫羽缎,用百鸟毛斜织而成,正视旁视颜色图案均不同,关于羽纱最早记载是唐朝。因百鸟毛难得,所以羽纱是种稀罕物品,唐朝时也就受宠的安乐公主有两件,其他人是没有的。到了清朝,据史料记载,康熙年间才进贡一两匹,可见其贵重程度。

黛玉的鹤氅外表为羽纱,内里是白狐皮,既美观又保暖,还有些许仙气。这么贵重的衣物,比凫靥裘要好出多少?所以贾母不是不疼黛玉,而且黛玉已经有了更好的,无需锦上添花。

至于给宝琴,只因宝琴初到贾府,或许没有备雪天用的斗篷。二来自己实在喜爱这个姑娘。三来,说不准也是侧面敲击宝钗王夫人一党,即便要给宝玉说亲,也是宝琴这一款的更得我心啊。


微影悼红


【红楼梦】中,唯独对黛玉衣着打扮描写的少,更能说明黛玉在作者心中的份量。

黛玉,神仙般的人物,让作者不知如何落笔,所有的服饰描写都是多余的。就连黛玉的外貌描写也是只可意会无法言传。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种意会,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美人在骨不在皮,更何况黛玉是仙子般的气质?

文中唯独有一回描写了黛玉的服饰——

宝玉便邀着黛玉同往稻香村来。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二人一齐踏雪行来。

大雪白茫茫,黛玉穿着大红色的氅,分外显眼,相应得趣。

青春浪漫的少男少女一起聚会联诗、玩乐,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连黛玉都穿上了大红色的鹤氅。这是怎样的美?而贾府被抄后,宝玉出家也是穿了红色,又是怎样的荒凉?


清心一栈


其实我一直没好意思说,林黛玉貌似是6岁进的贾府,到13岁左右走的,贾府的几个春姑娘,宝姑娘,都是描写如何如何美,怎么怎么漂亮,但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根本就没人想。孩子6岁到13岁间不正是换牙期吗?一说话不是上边没牙,就是下边没牙,画面自行补脑,好了,先说到这。


马晓平44540636


我猜吧,如果宝玉就是作者本人的化身,他从第一眼看到林妹妹就一见倾心的话,以后怎么有多余的眼神观察她穿什么?光注意林妹妹的嬉笑怒骂还不够呢,这种每天生活在fasion风口浪尖的boy,最喜欢的有趣灵魂是最吸引眼球的,穿的衣服是最不被注意到的。

日后回忆起来,也是我女票今天说啥了,笑了,哭了,看我一眼了,我林妹妹真好看,穿什么都好看,尤其是那天一起看禁书,她还是那么好看。

就是这样

嘿嘿嘿她真好看——from贾宝玉


忢嘿吖



87版宝黛钗的代表型服装色彩搭配。


多数《红楼梦》影视作品中的“通灵宝玉”原型来源“如意锁”形态。

根据曹雪芹小说中描述,个人想象中的“通灵宝玉”色彩和质地。

62版徐玉兰王文娟越剧电影,林黛玉初进贾府的画面色彩搭配。

正红色与正绿色搭配的中国工笔花鸟画。

《红楼梦》绘画中,个人最喜欢的工笔仕女图“晴雯补裘”的红绿搭配。

10版黛玉剧照的红绿色彩搭配。

10版宝玉服装的红与黑色彩搭配。

10版宝钗十五岁生日宴中,宝钗身着全剧中唯一一件玫红色上衣。

最美林黛玉、古装第一美女乐蒂,“灿若云霞”的旗袍颜色和个人想象中的“通灵宝玉”色彩完全一致。

曹雪芹小说中,宝钗上穿藕粉色棉袄、外罩紫蓝色无袖褂子、下穿黄绿色棉裙一色半新不旧,服装素雅不爱花儿粉儿。

曹雪芹小说中,宝玉自己喜欢的服装色彩是红色与黑色。引起宝玉特别关注的两个完全陌生的女孩,一个是袭人的两姨妹子“红衣姑娘”,另一个是刘姥姥故事中雪地抽紫的“红衣姑娘”。“访妙玉乞红梅”是曹雪芹小说中,宝玉唯一一次花了很大功夫折取的花枝“红色梅花”。

更重要的是“通灵宝玉”是“灿若云霞”的金红色,由此可见曹雪芹和他笔下的第一男主角对红色的偏爱程度。

曹雪芹小说里提到的黛玉相关色彩是大红缎面被子、大红羽纱面白狐毛裘衣、绿色夹金色腰带、香红配金色羊皮小靴、银红软烟罗窗纱衬着窗外千竿翠竹。黛玉的色彩搭配是红色配绿色,再略带上些金色。

62王文娟越剧电影版的黛玉服装用了浅红浅绿搭配和正红色、正绿色作为主色调。黛玉初进贾府首次出场画面为红绿配(见图4)

10版黛玉用了正红配正绿的服装,以及绿色与红色的服装与环境装饰色彩搭配。黛玉服装以绿色为主色调“黛”即“深绿色黛石”,黛玉的绿色主调与宝玉的红色主调形成“红绿配是一对”的效果。

10版宝钗服装以浅色象牙白等为主色调,“薛”即“雪”取“淡极始知花更艳”之意,宝钗唯有十五岁生日穿过一次玫红色上衣配象牙白衣裙复合色系搭配。

10版宝玉服装主调是红色与黑色搭配。宝黛二人形成正红、正绿加黑色的正色系搭配。

87版“黛玉别父进京都”,在大运河船中黛玉首次出场的服装色彩搭配是借用曹雪芹小说中宝钗的复合色搭配淡化而来,浅粉色上衣加淡紫色长裙。“黛玉初进贾府”黛玉服装色彩进一步淡化为白纱披风、白纱衣、白纱裙、浅紫色小背心。

87版宝钗出场(见图1),大红色加藕色至白色渐变色大团花中心衬蓝色牡丹花。宝钗的这件正红配正蓝正白代表性正色搭配服装深受观众喜爱,后来又出现在大观园路遇邢姑娘的情节中是观众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服装。

87版宝玉的服装主色调是红加白(见图1),并配有白加紫、白加篮、白加橙红、全白袍绣花等。


87版宝黛服装色彩复合色偏多。尤其黛玉在剧中除白色“雪色”外,几乎完是浅色复合色(浅紫、浅蓝、浅绿等)服装,没有一件色饱和度较高的正色(正红、正绿)服装。

87版反而是宝钗的代表服装是色饱和度高的正红加正蓝色。

中国传统的色彩概念是:正色为主色,复合色为副色。

87版服装设计宝钗为主色、黛玉为副色。

87版“无法超越”的“顶峰”设计的服装色彩表达,事实上与87版编剧“扬黛抑钗”的剧情改编方向应该是事与愿违了。


阿丹151014015


林黛玉被作者称为“世外仙姝寂寞林”,在作者笔下,她是一个仙子的角色,而一般说到仙人时,我们不会看其颜色,也就是不会关注她的外貌,衣着,而是一种独有的气质。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作者要塑造一个超凡脱俗的宝黛之恋,一个如仙人般的人儿,他就不会让凡尘俗世的衣服来束缚对于这一形象的表达。



在作者眼中,林黛玉的仙女气质是无法用一件衣服来描写的,也就是说,在尘世中没有一件衣服可以与其相衬,所以宝黛初见时,作者仅仅描写了黛玉的眉眼神情,还有她“弱柳扶风,娇花照水”的独特气质,而没有去写黛玉所穿的衣服。


歌尽古风


并不是完全没有描写,只是没有像描写凤姐那样面面俱到,偶尔有几处也描写了黛玉的穿着的,比如黛玉刚进贾府时,好像有一点点笔触;黛玉和大家一起赏雪时,有一点描写;有一回写黛玉病体稍好一点时宝玉来看她,有一点描写,……,不过,关于黛玉的穿着,的确没有专门介绍得细致入微的文字,比如衣裳和裙子是什么绸什么纱、有什么刺绣什么点缀什么纹饰,整部书从头到尾都没有见实笔,如同黛玉的相貌,也一直没有,因此,留给读者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曹雪芹很可能是故意这样的,读者们尽管往最美最仙最神往处想就好了,你认为什么样的黛玉最美,黛玉就是那个样子。黛玉的画面,最经典的道具是花锄和锦囊,或者书,其实还有不少其它的,都是些最能衬托出她的才华、风情、趣味高雅、个性可爱又风趣的,比如竹子、芭蕉、梨花、琴和乐谱、诗书、鹦鹉、燕子窝等等。个人以为,总的来说,黛玉是纯粹汉家风格的、古典而又不拘一格的、气度超凡脱俗的、浓郁的诗情画意中的美人。


修正补充一点:上面说的也不是尽然,书中还是有很少的一两处笔墨,是对林黛玉服饰的具体描述,比如有一处写她披鹤氅穿羊皮小靴的文字,是很写实的文字。还有一处写宝玉去黛玉屋里,看到她的样子,此处作者用了两句诗描述黛玉的样子,不过这两句,相对写意一些。——具体文字,不翻书难以复制,请看原文。不过呢,总体而言,上面所说的观点我还继续维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