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边缘型人格障碍?

神风之主~罗


我是钱晨华大应用心理咨询师

统计了一下,大约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如果最好的时候,不超过两周,一定要憋个大的。

对我,对孩子,用最恶毒的语言侮辱,然后后悔。以前我还傻傻的相信事情会变好,现在终于绝望了。

心理咨询师 钱晨 回答:

留言的朋友你好!

感谢你的信任,认真读了你留言提出的“问题”,也看到了你在婚姻中的忍耐和坚守,实属不易,16年的负重支撑,个中滋味也许只有自己知道,做为丈夫和父亲你承担了自己的责任,


我们也非常愿意帮助你可以达成获得幸福的权利,然而也许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如果你想结束这个让你痛苦的婚姻关系,你只管去提出(起诉)离婚,但你选择了给我们留言并想听取建议,那么是什么让你无法做出决定呢。

在16年婚姻里的细枝末节,也许是我们根本无法了解的,你给到我们的信息不过三言二语,所以对你婚姻的真实的状况无法做出准确的评估,但我们还是想试着和你一起探索那些情感和情绪,在当时可以带给你坚持的力量,让你没有放弃的理由是什么。“统计了一下,大约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如果最好的时候,不超过两周,一定要憋个大的”,用数据来说明你婚姻的现状,是痛苦和煎熬的,没有人可以承受这样的生活,你想要逃离也是一种本能使然。


这样的状态已经有多久了呢,16年来情况的恶化一定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吵架一定是有对手的,而你是她的对手吗,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和她一起重复着这样的相处模式和关系状态的,是否尝试过做出改变,具体做了什么样的努力,是否在暴风雨来临前也是有先兆的,


通常的触发事件是什么,你在“大吵或小吵”中扮演是怎样的角色;“对我,对孩子,用最恶毒的语言侮辱,然后后悔。以前我还傻傻的相信事情会变好,现在终于绝望了”,16年的婚姻,你们的孩子大概14、5岁了吧,她爱自己的孩子吗,在孩子的成长中谁是主要的照料者,感觉她是在情绪失控下才会如此狂躁的,在你们婚姻最初的时候情形是怎样的,你们是否也有过幸福甜蜜的时光,目前你描述的状况是病症的表现,是否去医院进行了诊治。

你所说的“老婆是边缘型人格障碍”,对此还是想进行一下解释。边缘性人格障碍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BPD)。


边缘性人格障碍是精神科常见人格障碍,主要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行为的不稳定,并且伴随多种冲动行为为特征,是一种复杂又严重的精神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典型特征有学者描述便是“稳定的不稳定”,往往表现为治疗上的不依从,治疗难度很大。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一种介于神经症精神病之间的心理障碍。


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心理障碍,也可以说是一种最难治疗的心理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治疗近几年通过针对有这个障碍的病人的专门技术已经得到提高。


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住院治疗。相关的经验证明随着时间的增长也有可能在治疗以及周围人的帮助之下逐渐好转,很多有这种障碍的人在他们的三十到四十岁间还是找到了更加稳定的生活。其内心的痛苦得以减轻,他们继续维持着原有的爱好,并享受着有意义的事业。

不知道你爱人的详细情况是怎样的,因为目前让你苦恼的是对16年的婚姻的何去何从要做个决定,你当然可以选择放弃你们的婚姻关系,寻求一种自由和解脱,你说“实在受不了了”,也许是痛苦已经积攒到了一个极限,是到了一个质变的点上,但是无论在怎样的心境之下,你必须明白她给你带来的痛苦并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无法自控的病态表现,如果你感到已经让自己耗尽了所有的力量,对这个女人、对这段婚姻已经尽到了责任,那么请安排好自己未来的生活,少些遗憾,多些祝福和善待吧。

希望以上的文字对你有所帮助,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为你提供更多的思考,我们也非常期待你可以走进我们的心理咨询室,听你讲诉完整的故事,无论对你个人还是你的家庭都做出最好的安排,最重要的是你的决定是没有纠缠的,是坦然的,也是无悔的……

“时间就像河流,只能向前奔走,无法回头。人不能同时踏进不同的河流,也不能拥有所有的幸福……”所以人生不易,有太多的无奈和选择。

作者简介:
钱晨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 上海市心理学会会员 上海市妇联特聘婚恋志愿服务导师 “新闻晨报”心理栏目撰稿人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 精神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师 收费500元/小时 致力于婚姻情感、两性关系、亲子关系、个人成长、职场困惑、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咨询与探索。心理咨询师愿意用专业来陪伴你一起驱散心中的乌云,找回自己的力量,迎接温暖的阳光……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别称情绪不稳定人格障碍,字母简称BPD,是心理神经类疾病一种。


主要特征

  • 不稳定的“自我”认识和强烈的空虚感:工作和生活缺乏长远目标感;不清楚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不清楚自己的喜好;空虚感和迷失感

  • 不稳定人际关系:别人对自己好就产生极端的感激,别人对自己一点不满或者消极评价就产生极端的厌恶和反感;缺乏情感安全感

  • 情绪不稳定:对小事反应敏感;大喜大落

  • 担心害怕被别人抛弃:感情生活缺乏安全感;分离焦虑;不安全型依赖(Insecure Attachment Style)

  • 抑郁,不良饮食习惯:

    高度的抑郁症和不良饮食症共病

  • 酗酒,烟,毒

  • 有自残倾向(甚至高达10%的患者自杀)


流行病学研究(Epidimeology)

  • 占人口总数约1.6%

  • 女性是男性人数的三倍

  • 老龄人居少


病理

  • 没有很明确的答案(原因)。

  • 基因,社会和家庭生活环境是很强的影响因子。


  • 辩证行为疗法(DBP):有效的降低自杀率


代表人物(没有官方认证)

安朱丽娜 朱莉 (Angelina Jolie)

艾米 万豪斯(Amy Winehouse)


参考: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NIMH

健心家园


天堂与地狱一墙之隔 边缘型人格障碍:上一秒是天使,下一秒是魔鬼

比起抑郁、强迫、精神分裂、多重人格等等,边缘型人格障碍鲜见于大众视野,但是普通人群中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有1-2%,在精神科临床患者中约占10-44%,其自杀死亡率为8%-10%,它确实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人格障碍。

你的身边是否有这样让你觉得闹心的朋友,情绪反复无常,对待他人的态度忽冷忽热,而且特别容易无缘无故的发火,你们之间的感情经历了无数个吵架和好的循环?

你是否有时成为对方施暴或发怒的目标,但有时对方的行为又完全正常,充满爱意,当你与人说明真相时,却无人会信?

你是否感觉在你所爱的人心中,你要么是天使,要么是魔鬼,没有中间过渡?

对方是否老有贬低、否定你的想法?他们的愿望是否总是变来变去的,让你无所适从?

你也许会很自责,是不是你的人际处理有问题,或者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得罪了他。但是,其实,你很有可能碰到了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BPD)在西方是常见的人格障碍诊断之一,起病于成年早期,以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绪反应不稳定,以及冲动行为为主要临床特点。一般人称这个人格为“游走在情绪的两极”,他们有一种很不稳定的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他们对自己不熟悉的人会彬彬有礼,对自己爱的人却可能大发脾气;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被激怒;他们用疯狂的努力以避免真正的或想象出来的被遗弃;他们经常处于一种空虚感和厌倦感中,经常感到生活没意思,常常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感。

边缘性人格障碍通常是一种破坏性的精神状态,无论是对病患本身还是他周围的人。它的成因可能是不健康的童年经历或者是脑机能障碍,被诊断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被发现他们生活在内心世界疯狂而外部平静的状态下。但他们的情绪却是极端的释放,可能有持续数小时的愤怒或焦虑发作。但不可能只有一点点悲伤,一点点愤怒,或一点点担心,因为每种反应都是极端的。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症状)有哪些?

以下是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手册DSM-5对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1.疯狂地努力逃避真实或者想象中的被抛弃

边缘型人常常有这种感觉,他们一想到孤身一人就会觉得孤立无援、充满焦虑和恐惧。如果他人要暂时离开,他们就会觉得自己要被抛弃了,并引起恐慌的反应,大发雷霆乞求对方留下。

有时他们会坦白告诉你,自己害怕被遗弃,但恐惧却时常以暴怒等方式表达出来。他们觉得自己很脆弱,然后失去控制,最后大发雷霆。

2.不适当的强烈的愤怒,对愤怒难以控制

边缘型人格障碍人群可能会表现出极端的讽刺,持续的尖酸,或是言语方面的爆发。这种愤怒的诱发,往往是在他们认为身边的人怠慢他们,和他们保持距离,对他们漠不关心,或是要遗弃他们的时候。而当这样激烈表达过他们的愤怒之后,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通常又会感到羞愧或有罪责感,这也使得他们更觉得自己是邪恶的。

3.情感不稳定,明显反应过度的情感

多数人情绪不好的时候,总能采取一定方法来调整心态,控制下情绪,不至于使人际关系受到大的影响。而边缘型人格障碍却很难做到这点。他们的情绪在几个小时内从火冒三丈到抑郁寡欢,又从抑郁寡欢转为烦躁不安,再从烦躁不安变成焦虑。

4.强烈的不稳定的人际关系模式,并有将其极端理想化和极端贬低之间来回交替的特点

他们总在对他人的理想化和贬低之间摇摆。当你能满足他们需要的时候,你就是一个大英雄,一旦觉得你辜负了他们,就变成了大坏蛋。他们不能很好地整合他人的优缺点,对他人的看法时常取决于最近一次的互动——刚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而这些又很容易马上忘掉。他们有着非黑即白的极端思维,即不能同时看到别人的优点和缺点,认为对方不是好人就是坏人不是朋友就是敌人。

5.持续不稳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感

边缘型人格障碍由于缺乏自我认同,对别人的看法是变化无常的。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哪个“自己”,在不同人面前,无法体会到前后一致,他们心中充满着各种矛盾的自我形象,无法整合在一起。可能会突然地、戏剧化地转变自我形象。他们还可能会突然改变职业方面的规划和想法、性取向、价值观和交友类型。他们通常认为自己骨子里是坏人或是邪恶的,他们还可能时不时地感觉自己根本就不存在,尤其是当他们感到缺乏有意义的关系、缺少关爱或支持的时候。

6.潜在的自我伤害行为或冲动行为

研究表明,30%的边缘性人格患者存在滥用药物的情况。这类患者常常会冲动行事,他们的冲动行为看上去就像小孩一样,他们想要什么就必须得到什么,不管后果。

7.一再的自杀行为、威胁以及自残行为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自杀率很高。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把威胁自杀当作一种传达绝望、企图唤起他人反映的工具。情绪多变,情感反应极端,在几个小时到几天的时间里反复表现愤怒或焦虑。持续性或经常性地感觉被掏空、内心空虚或虚假。他们感觉极度无聊,或者内心深处感觉空虚,他们比一般的人更加迷恋金钱和财产,或者自我伤害,并充满受害者情绪。当有分离或被拒绝的威胁时,或当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被期待负起不愿担负的责任时,自毁的行为亦会加剧。通常这样的行为会使患者重新确立自己有去感觉的能力,或是洗刷自己的邪恶感,从而带来解脱。

8.害怕孤单、慢性空虚感

长期的空虚感困扰着边缘型人格障碍人群。这种空虚可被描述为体内的感觉,通常出现在腹部或胸部。这种空虚并不是无聊,而是与孤独和需求感相关联。

9.短暂的妄想意念或严重解离症状

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对于现实的或想象中的被遗弃做出反应时,这些症状发作得最为频繁。症状持续时间往往较为短暂,如持续几分钟或几小时。当他们重新获得关爱,或他们感知到来自照顾者的关爱又回来了,这样的症状可能会得到缓和。

此外,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或表现出边缘性人格症状的人可以表现得很迷人、很聪明、很有创造力、很有同情心、很令人愉快,当然也会很难相处。他们还有可能高度敏感,难以理解自己的感受,并且缺乏情绪管理技巧。而这些因素又会反过来促使他们采取一些手段让自己感觉好受一些,而正是这些手段使他们在别人的眼里显得更加难以相处。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由童年遭受性侵害发展来的?

不是所有遭受过童年性侵害的人都会发展成边缘型人格障碍,也不是所有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都在童年遭受过性侵害。根据研究,28% - 40%的边缘型人格障碍人群在童年时遭受过性侵害。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由父母养育失败而发展来的?

有些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确实家庭有问题。但是,也有些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来自完全“正常”的家庭。边缘型人格障碍人群生来就有先天的、有生物基础的情绪敏感,例如,他们有暴躁的、强烈的、反应激烈的情绪。这些孩子需要获得特殊的养育。有时候,发展出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的父母并不像他们一样情绪化,所以这些父母无法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调节激烈的情绪。

与有些心理疾病不同,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心理治疗,而不是服药。辩证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的一种特殊形式)能较好地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辩证行为疗法是国际临床心理学实践中非常流行且极其成熟的一种治疗方法,也是对目前边缘人格障碍等严重情绪调节功能缺陷病患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技能训练是帮助患者抑制不适宜的边缘行为或思维方式的重要方法。技能训练包括单个技能训练和团体技能训练,有4个部分:

正念训练(形成正确的观念)

帮助患者忽略过去的痛苦经历和未来可能发生的恐惧事情,从而更充分地体验当前的经历。

情绪调控训练

帮助患者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感受,然后体察每一种情绪而不是被它们左右。它的目的是用非对抗的、非破坏性的方式来调整感觉。

有效人际关系训练

给患者新的方式来表达其信念和需求,设定原则,协商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前提是维护患者的社会关系和尊重他人。

忍受痛苦训练

帮助患者通过建立良好的心理韧性以更好地应对痛苦的事情,并且教患者缓和消极环境因素影响的新方法。

图式治疗对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也有效。它关注患者的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和适应不良的应对方式,并通过一系列治疗策略,帮助患者改变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形成更健康的行为方式。图式治疗是在传统认知行为疗法的基础上,结合依恋理论、客体关系理论、格式塔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的整合治疗模型,其整合的优势为患者今后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很大提升空间。治疗的重点是处理与治疗医生的关系、日常生活及童年心理受创的经历。

家庭疗法

协调家庭成员间的关系,通过交流、扮演角色、建立联盟,达到认同;运用家庭成员的个性、行为模式相互影响的效应,促进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夫妻治疗(也叫婚姻治疗)是家庭治疗的一种特殊模式。

移情焦点疗法(TFP)

通过移情情景让患者形成正常的身份认同。典型的患者-治疗师的移情配对如下:

破坏性的小孩-惩罚性的施虐父母;被控制、被激怒的小孩-控制性的父母;没人要的小孩-以自我为中心的父母;失控、愤怒的小孩-无能的父母;依赖、满足的小孩-溺爱、赞赏的父母。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否可以控制?

建议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的帮助。研究表明,边缘型人格障碍人群可以有相当好的出路,特别是在他们接受治疗之后。经过专门的治疗,大多数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发现自己症状减轻,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尽管可能不是所有的症状都会缓解,问题行为及痛苦都能够大幅度减少。当处于压力之下时,一些症状也许会复发。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边缘型人格障碍人群应当回归治疗及其他形式的支援。

如果觉得自己有这方面的倾向,则可以从自我调节开始做起,警惕观察自己是不是出现了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不过,真正的边缘人格障碍患者是无法通过自我调节自我恢复的。

本文编自网络,不代表三甲医院网观点,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心理学这样定义人格:它是指人在进行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情绪的总和,也是人经过不同的环境,背景等逐渐形成的,区别于其他人的一种心理特性,是独一无二的.而正因为人的性格是在长期的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所以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种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它又有哪些显著的特征呢?

一.情绪不稳定

患者载患有这种人格障碍之后,会表现为情绪极度不稳定.易被惹怒,并且做事经常有始无终,常常让自己的成果半途而废.而且患者一方面内心空虚,孤独,一方面又想寻求快乐和幸福.现实与他的愿望相冲突时,患者就会极为暴躁,不安,甚至出现高度愤怒的状态.

二.人际关系十分极端,易冲动

这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十分极端.要么就是与每个人都交好,要么就是与每个人都不能和谐的相处.而且患者做事十分冲动,管不住自己的脾气.却又会在事后很后悔,内疚于自己的行为.同时,患者在做事时注意力十分不集中,无法专心做自己的工作或是任务,常常将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

三.固执又偏执

由于患者过分偏执和固执,当事情不能如他所愿时,他就会十分暴躁,而且听不进身边人的劝告.甚至最严重时还会出现自残,甚至自杀行为.而且这些患者在生活中表现的十分消极 ,对于人生充满悲观与绝望之情.


《赵小明心理团队 》与《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

赵小明丨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心理奶爸


边缘型人格障碍

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感情的不稳定以及显著的冲动性;起自早期成年时,前后过程多种多样,表现为下列 5项以上:

(l)疯狂的努力以避免真正的或想象出来的遗弃。注:不包括第5项所指的自杀或自伤行为;

(2)一种不稳定的强烈的人际关系,其特点是从极端理想化到极端的贬低之间变来变去;

(3)身份障碍:对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觉的显著和持久的不稳定变化;

(4)至少在二个领域方面出现冲动性,有潜在的自我毁灭可能性,例如,浪费、性、药物滥用、卤莽的驾驶、狂吞滥饮。注:不包括第5项的自杀或自伤行为;

(5)反复发生自杀行为、自杀姿态、或威胁,或者自伤行对;

(6)由于显著的心境反应而情绪不移定(例如,心境恶劣强烈发作,激惹,既焦滤持续数小时,很少会超过几天);

(7)长期的空虚感;

(8)不合适的强烈愤怒,或难以控制的发怒(例如:常发脾气、发怒、殴斗);

(9)短暂的与应激有关的偏执观念或严重的分离性症状。

——————我是华丽的分割线——————

上述回答是我网上搜查几天的最终结果,其实我想说的是,凡事精神领域的疾病都没有一定的定论,因为其发病原因太复杂太变化莫测了,其中致病因素有周边环境/心理素质/家族遗传等,我觉得人啊,或多或少都有些神经质,因为当今社会越来越暴力,越来越冷漠,致使人们越来越压力大,舆论大,导致现在的人越来越敏感,越来越烦躁不安,唉怎么说呢,生老病死人之常情,知足常乐吧,对孩子耐心点,对父母关心点,对自己自爱点。

毕竟人生除生死无大事。


好久不見


边缘型人格障碍在精神科中的诊断描述为,一种在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绪上都非常不稳定,并且行为冲动的心理模式。

边缘型的人总是处于不稳定的人际关系中,有时候极端亲和,理想化对方,有时候又会极端贬低对方。他们的自我身份也是紊乱的,没有稳定的自我形象。他们在行为上容易冲动,发生自我伤害性的行为,又或者会冲动地消费,和他人发生性关系,滥用酒精,或者暴食,更严重的,会反复自伤,自残,甚至自杀,以作为控制或者威胁的手段。他们的情感非常容易波动,时而强烈的烦躁,激怒和焦虑,但更多的时候,是持续性的空虚感。

边缘型人格的人在情绪的面具下,内心是极度的不安全和空虚,非常恐惧被他人抛弃,害怕分离,即使有时候这种被抛弃是不真实的,存在于想象中的。为了防止这种被抛弃的恐惧,他们就会采用一系列自杀倾向或者自杀企图,去极力阻止。

边缘型人格障碍也是精神医生和心理治疗师很害怕遇见的类型,因为近乎难以建立医患或者咨访关系。主要的治疗方式就是心理治疗,包括精神动力治疗,支持性治疗和认知治疗。

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会强调治疗关系和治疗设置,让患者感到安全和稳定,治疗师对这样的患者也更应该采取积极包容中立的态度。治疗师也要更容忍病人对你投射的负面情绪,很容易激起治疗师的愤怒和负面情绪。自杀和自伤也是在治疗中必需提及的,需要和患者达成契约,在治疗期间不可进行类似的行为。


鹈鹕心理陈小康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兰金鑫:

边缘性人格障碍,简称BPD,是一种严重的人格障碍,介于神经症和精神病之间,以反复无常的心境和不稳定的行为为主要特征。

这种疾病比普通的焦虑症,强迫症严重,但是由于没有幻觉妄想,又不能等同于精神分裂症。在外人的眼里她们是典型的“作女”:本来很有魅力,却抓一手好牌,打一手烂牌。

大部分命运悲惨,让人慨叹红颜命薄。临床治疗极为困难。在娱乐圈中这样的经典案例很多。

之所以称她们边缘,就是因为她们的不稳定: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均不稳定,同时有明显冲动性的行为模式

1紊乱的自我身份认同

  缺乏自我目标和自我价值感,低自尊,经常无法稳定的从事一份正常的工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可以为了一次旅行就放弃一份

不错的工作,不知责任为何物。

2不稳定、快速变化的心境

  患者往往有强烈的焦虑情绪:很容易在自卑和自大的两极之间摇摆不定。心境状态快速多变,特别在遭遇到突发性事件时,

这种人前一分钟还快乐兴奋,下一分钟可能已经翻脸不认人。

3显著的分离焦虑

  他们非常害怕孤独和被人抛弃。千方百计地避免分离情景,如乞求甚至自杀威胁。对孤独非常害怕,缺乏自我安慰能力,往往需要通过

各种刺激性行为和物质滥用等来排遣空虚孤独感。所以她们的私生活经常很糜烂。临床上曾经有因为男友外出公干三天联系不上,担心对方

抛弃自己而自杀的案例。

4冲突的亲密关系

  他们在亲密关系中会在两个极端间摆动。一方面非常依赖对方,一方面又总是和亲近的人争吵。一会儿觉得对方非常完美,一会儿又把

对方说的一钱不值。反复的关系破裂,人际关系中冲突不断。和他们相处的人经常会感觉很累。所以尽管极具魅力,BPD患者还是难逃经常

被“抛弃”的厄运 ,那些离开的恋人都是因为不堪其扰,无力承担。很多和这样的美女分手后的人都找了相貌平凡但性格稳定的另一半。

5冲动性

  她们经常酗酒、大肆挥霍、赌博、偷窃、吸毒、饮食紊乱(所以一些明星体重忽高忽低,特别明显)、淫乱,突发性的暴怒、毁物、斗殴。

50% ~70% 的患者有过冲动性的自毁、自杀行为,是一种高自杀率的疾病。

与一般人群相比,她们更有可能有一个糟糕的童年:曾被父母忽视、频繁更换养育者,经历父母离异、死亡,或童年创伤等。

BPD患者需要长期专业的心理治疗,预后效果较差。


心理卫生协会妇专委



边缘型人格障碍又称爆发型(攻击型)人格障碍。它是介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临界状态,经常会被误症为神经症,精神分裂,情感障碍等等。

特征:

1.存在自我伤害的可能。会出现自残等现象。

2.人际关系不稳定或者过于紧张。同周围的人关系紧张。

3.容易出现暴怒的情绪。很难控制自己愤怒的情绪。

4.长期感到空虚和厌倦。感觉非常无聊,没事可做。

5.情绪极度不稳定。一会儿突然大哭,一会儿又突然大笑。

6.有身份识别障碍。一直怀疑自己是什么人。

其产生原因:

1.遗传。有些研究家庭的学者认为边缘型人格障碍是会遗传的。

2.童年虐待。很多患有这种障碍的人都表明在童年时期受到过性或身体虐待。

3.忽视。童年时,严重缺乏关爱,被忽视,甚至被遗弃。

4.双亲情绪不稳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5.过早担起成人角色。这阻扰了人的正常成熟过程,导致了人格的不完整。

精神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联合治疗。

1.精神治疗。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自我联想,移情分析,阐释,自我重建技术等方法。

2.药物治疗。必要的时候,心理医生开药。

总之,边缘型人格障碍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心理障碍,也是非常难以治疗的。


互联新风暴




拓荒者and


我认为边绿型人格障碍除是精神病[BPD]的意病外,还有人的思想堕落,虽堕落还有救,但堕落到头伦落失望就无救,这是人的意识悲观行为,它正是人格障碍的边缘。



堕落一旦不省悟,失去人格尊严,令人唾弃,穷途未路,而精神上意病,失去人格是自已而为,别人还是同情看待,TA人是受重大刺击而患。而堕落他人就要不同看待,是思想消极,没落行为,TA本人精神正常,是有意心态邋遢行径,过着苟延残喘,不人不鬼的未路苟生,有意遭贱自已。不值同情,这才是人格边缘障碍。

堕落若不觉省振作,执迷不悟,等待TA的将是死路,所以我个人认为,人堕落是有意放弃自辱人格。而精神患者本是无意,是无意有失人格,TA失去神志,旁人不可低视TA人格,理当同情和救治疗养。

从以上分析,所以我个人认为,人堕落才是真正的人格边缘障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