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告別“野蠻人”時代,好日子才剛剛開始!

低俗色情標題黨,傳謠抄襲買流量……為吸引眼球,博取流量,一些自媒體從業者用上了各種手段:有的編造內容,有的使用驚悚標題,有的抄襲他人原創文章,有的甚至發佈低俗、色情的內容……11月12日,國家網信辦發佈消息稱近期已會同有關部門,針對自媒體亂象開展了整治專項行動。知名媒體人鄧璟稱此次行動為“野蠻人的時代過去,好日子才剛剛開始。”

自媒体告别“野蛮人”时代,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野蠻人”時代的自媒體都幹了些啥?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個別藝人粉絲和經紀組織、營銷號矩陣、水軍、網絡公關等個人或組織,通過炒作、捏造、欺詐、虛構內容、虛假刷量、顛倒黑白、詆譭他人、發動網民、誘導傳播等方式,非法制造輿論點,裹挾不明真相的公眾,嚴重侵害了他人合法權益、消費者權利、經營者合法權利和政府公信力,已經造成嚴重後果和惡劣影響。

《國家網信辦“亮劍”自媒體亂象 依法嚴管將成為常態》一文稱,這些被處置的自媒體賬號:

有的傳播政治有害信息,惡意篡改黨史國史、詆譭英雄人物、抹黑國家形象;

有的製造謠言,傳播虛假信息,充當“標題黨”,以謠獲利、以假吸睛,擾亂正常社會秩序;

有的肆意傳播低俗色情信息,違背公序良俗,挑戰道德底線,損害廣大青少年健康成長;

有的利用手中掌握大量自媒體賬號惡意營銷,大搞“黑公關”,敲詐勒索,侵害正常企業或個人合法權益,挑戰法律底線;

有的肆意抄襲侵權,大肆洗稿圈粉,構建虛假流量,破壞正常的傳播秩序。

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將其歸納為六大亂象:

自媒體亂象一:低俗色情

自媒體亂象二:標題黨

自媒體亂象三:謠言

自媒體亂象四:黑公關

自媒體亂象五:花錢購買閱讀量

規範“野蠻生長”,進入“文明”時代

自媒體絕不是法外之地。此次國家網信辦的整治專項行動表明,自媒體管理已經納入法治化、規範化、制度化軌道,絕不允許自媒體成為某些人、某些企業違法違規牟取暴利的手段。不少專家學者也紛紛點贊。

中國傳媒大學政法學院副院長王四新:國家網信辦有關負責人提出要加強對公眾賬號的分級、分類管理、屬地管理和全流程管理。這是一種較新的監管思路,表明今年的互聯網信息監管會更加合理、更加科學。地方網信辦的監管權力會有所加強。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國家網信辦這次對自媒體的整治行動,得民心順民意,是以保障公眾網絡知情權和表達自由為核心的,是長期以來網民強烈反應的結果,是依法上網、依法管網和依法辦網的重要體現。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張錚:這次整治行動,響應了網民對清朗的網絡空間的核心需求,進一步明確和強化了平臺的主體責任,更重要的是維護了正規內容生產者的權益和信心。

據悉,今後有關部門將對自媒體賬號實施分級分類管理、屬地管理和全流程管理,形成依法嚴格管理自媒體的工作常態。對一些屢教不改和繼續從事危害社會、擾亂正常秩序的自媒體違規行為堅決從嚴查處,決不姑息。

這意味著,自媒體再難倒退回“野蠻人”時代,一個“文明開化”、風清氣正的自媒體環境將逐步穩定。

從“文明”到“高度文明”,如何做?

國家網信辦有關負責人呼籲,共同維護網絡傳播秩序,營造風清氣正、積極向上、健康有序的網絡空間。而進入這樣理想化的“高度文明”時代需要怎麼做?專家學者們給出了建議。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自媒體本質具有媒體屬性,受眾是社會大眾,表達場所是網絡公共空間,所涉及的內容不僅應遵守法律法規,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權益,而且也應遵循公序良俗和社會公共道德。

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謝永江:與傳統領域由政府掌握更多的信息不同,在網絡空間,政府開展治理所必需的海量數據往往由網絡運營者掌握,政府對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的能力在削弱。在網絡空間,網絡運營者要比普通企業承擔更多的安全管理義務。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網絡新媒體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導孟威:自媒體平臺要積極主動擔負主體責任,與時俱進嚴格管理。用戶要對網絡熱點保持一份審慎與反思的心態,不輕信、不追風、不造謠傳謠、不散佈不良信息、不侵犯他人合法權利,堅守法律道德、嚴格行為自律,共同延展公共利益的最大空間。

傳播君希望,自媒體賬號運營者要珍惜自己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積極傳播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守法為基、以誠信為本、以崇德立身,合法合規運營,有序健康發展。

瀏覽量 22.1萬

特別聲明:本文為人民日報新媒體平臺“人民號”作者上傳併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人民日報僅提供信息發佈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