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鐵人事蹟 感悟鐵人精神

铭记铁人事迹 感悟铁人精神

铭记铁人事迹 感悟铁人精神
铭记铁人事迹 感悟铁人精神

一個工人

鐵人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他是一個工人,一個勞模,鐵人在石油人心目中的地位,我們可以通過鐵人紀念館的變遷可見一斑。鐵人紀念館是中國第一座工人紀念館,紀念館經過了四次變遷,1970年鐵人逝世後,周恩來總理指示“鐵人是個英雄,值得紀念,鐵人精神值得學習”,遵照總理指示大慶油田在同年12月,在鐵人帶領1205隊來大慶打的第一口井—“薩55井”旁,興建起“鐵人王進喜同志英雄事蹟陳列室”,1971年7月1日正式建成開放;1974年,考慮到陳列室規模太小,大慶油田決定在市區中心廣場建設“鐵人王進喜同志英雄事蹟展覽館”,1975年5月開放,實現了由室向館的轉變;1989年,大慶油田發現30週年之際,油田決定在原鐵人事蹟陳列室基礎上,擴建“鐵人王進喜同志紀念館”,1991年11月15日鐵人逝世21週年之際開館,實現了由綜合展覽向人物紀念館的轉變;2003年2月,大慶油田決定把鐵人王進喜同志紀念館遷建至油田世紀大道和鐵人大道交匯處,更名為“鐵人王進喜紀念館”,10月8日,鐵人誕辰80週年之際奠基,2006年9月26日,大慶油田發現47週年之際正式開館,溫家寶總理題寫了館名。鐵人紀念館已經由43年前的陳列室躋身於國內綜合性一流展館。

二句名言

鐵人經典的話語很多,著名作家何建明參觀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後說,鐵人是天生的語言大師。鐵人的詩更是生動,完全來自於生產生活。著名藝術家華君武參觀完鐵人紀念館後,揮毫寫下:人民的詩人。參觀過鐵人紀念館的同志一般都會被紀念館序廳的群雕所震撼,同時也對序廳兩側牆上的兩句話記憶深刻,那就是廣為流傳膾炙人口的鐵人的兩句經典話語:

1、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句口號與孫中山的“振興中華”,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鄧小平的“發展才是硬道理”等偉人名言一道,成為三千年來振奮過中國人的100條標語口號的第74條。1960年3月31日薩中指揮部召開先進隊長座談會。王進喜在會上說:“眼下頭上青天一頂,腳下荒原一片,要說困難可真不少。有也上,無也上,天大困難也要上”。這是鐵人對艱難困苦的有力回擊。鐵人歷來主張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人,在自己。面對困難與挫折,鐵人永不言棄,百折不撓,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向困難挑戰,與困難搏鬥。

新時期鐵人王啟民說:鐵人是一個把困難壓在腳底下的人,而有些人往往把困難舉在頭頂上。我開會時總說這樣的話:“開口說話總是以“不”字開頭的人,肯定什麼事情也做不成,沒等做事呢先被困難嚇跑了!”劉宏斌總經理在做形勢任務報告時說,地質學家要敢於想象地面下是什麼樣子的,這樣才會有目標,我們工作生活也一樣,要有一個美好的願景,這樣我們才會有奮鬥的目標。只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很多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現實,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正如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說:凡事先找辦法,而不找藉口。

2、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這是鐵人王進喜在大慶石油會戰中發出的鋼鐵誓言,濃縮了鐵人的終身實踐,是鐵人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年,大慶石油會戰時樹立的王進喜、馬德仁、段興枝、薛國邦、朱洪昌“五面紅旗”,尚有3位健在,鐵人如果健在,也已經是91歲高齡了,而1970年王進喜離開我們時剛剛47歲,他絕不僅僅少活了20年,而且是以血汗、青春甚至生命為代價,兌現了為祖國獻石油的豪邁誓言。

從鐵人王進喜的“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到新時期鐵人王啟民的“寧肯把心血熬幹,也要讓油田穩產再高產”,再到大慶新鐵人李新民的“寧肯歷盡千難萬險,也要為祖國獻石油”,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傳承的愛國情懷是一脈相承,始終如一的。

何為愛國?不僅僅“拋頭顱灑熱血”、“戰死沙場”才是愛國,和平年代的百姓最希望的就是國家強大,社會和諧穩定,否則像埃及、敘利亞等國家那樣,最受罪的是百姓。對百姓而言,愛國的具體表現就是立足本崗位,把自己工作做好,把自己從事的事業做好,這是集小愛為大愛,這也是愛國,其他的都是好高騖遠,不切實際。

三個經典故事

大慶石油會戰是在困難的時間、困難的地點、困難的條件下進行的。當時,國外敵對勢力對我國實行經濟封鎖和軍事威脅,國內連續三年遭受自然災害,國民經濟出現了嚴重困難,國家迫切需要石油。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財力、物力的嚴重匱乏,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工人沒有被嚇倒!王進喜下車伊始經典的“三句話”:鑽機到了沒有?井位在哪裡?這裡的鑽井記錄是多少?宋振明後來在回憶說到:鐵人的這三句話很有一名戰士的品質,作為戰士要清楚有沒有武器,戰場在哪,作戰任務是什麼?這是主人的姿態,戰士的做派,指揮員的思想。在石油大會戰中王進喜帶領隊友演繹了三個經典故事。

1、人拉肩扛運鑽機。1960年4月2日,1205隊的鑽機終於到了大慶火車站。可他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一套鑽井設備總重60多噸,在玉門拆散搬家,需要吊車、拖拉機各4部、大型載重汽車10輛。然而剛組建的薩中探區吊運設備非常少,怎麼辦?王進喜說:我們絕對不能等,我們幾十個人就是幾十臺拖拉機,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鑽機全都拉上井場。3天3夜,王進喜帶領隊友撬槓撬、滾槓滾、大繩拉,硬是靠雙手和雙肩把60多噸重的鑽井設備從火車上卸了下來,裝上汽車,搬運到井場並安裝就位。在人拉肩扛過程中,王進喜和幾個司鑽輪流喊著號子來鼓舞全隊士氣,他們喊出了“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幹勁大,天大困難也不怕”的豪邁詩句。

2、破冰端水保開鑽。打井離不開水,1205隊使用的是貝烏-40型鑽機,是通過泥漿泵、立管和水龍頭組成的循環系統把用水配製的泥漿通過空心鑽桿注入地下,再從鑽桿外邊返回地面。每口井大約耗水60多噸。正常情況下,這些水是專業供水隊專門接管線輸送的。可當時馬家窯的管線還沒有接通,等罐車大約要等3天。在困難面前,王進喜又一次把隊員集合在一起,他說:“還是那句話,有也上,無也上!就是尿尿也要開鑽!”他帶領全隊工人到井場西邊一里多遠的大水泡子,把已經凍得厚厚的冰用鎬砸開一個大窟窿,用臉盆、水桶盛水, 甚至連鋁盔、滅火器外殼也用來裝水,一盆盆、一桶桶地運往井場。附近的老鄉和指揮部的機關幹部都趕來幫忙,組成了100多人的運水長龍。當時的氣溫是零下三十多度,可是大家卻幹得熱火朝天。天漸漸黑了,可運水的的人們點亮馬燈、燃起火把,挑燈夜戰,經過一天一夜的艱苦努力,終於端足了打井用的50多噸水,保證薩55井的順利開鑽。

3、奮不顧身壓井噴。1960年4月29日清晨,王進喜在指揮工人放井架往第二口井搬家時,被滾堆的鑽桿砸傷了右腿。可他不顧傷痛,拄著柺杖,繼續指揮。當天,他帶傷參加了萬人誓師大會,面對萬人發出了“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鋼鐵誓言。由於地層壓力太大,第二口井鑽至700米淺氣層時,突然發生井噴,如果不及時制止,就可能井毀人亡。壓井需要重晶石粉,可當時井邊沒有,王進喜果斷決定用水泥代替重晶石粉,水泥投入泥漿池裡無法融合沉了底,泥漿比重無法提高,危機時刻,王進喜顧不上腿傷,奮不顧身地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幾名隊友也跳進泥漿池裡攪拌泥漿,隨著泥漿比重的提高,高比重的泥漿被幾臺高壓泵強力注入地下壓住了井噴。王進喜奮不顧身的一跳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石油人,定格為一個歷史的瞬間,成為鐵人精神的象徵。

通過這三個經典故事我們學到或者體會到什麼呢?我個人認為應該學習老一輩石油人那份創業的激情,有同志說我的激情已經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歲月的流逝,已經消失殆盡了,有的說我基礎差底子薄年齡大。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最先衝到終點的必將獲得獻花與掌聲,而我們也不難發現,其實最後一個衝到終點所獲得的掌聲遠遠超過第一名,而中途退場的永遠也聽不到掌聲。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人做什麼事情都需要有一股子激情,如果沒有了激情就像人沒有了精血,會變得萎靡不振,我們是不是應該重燃或者激發已經消失或者正在消退的激情呢,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只有初中學歷,他說過一句話:不怕起點低,就怕不到底。從現在開始就不晚,從現在開始就沒有遲到。

四次代表

鐵人當過很多次會議代表、代表團代表等,但其中有四次做代表的經歷,對他思想產生重要影響,令他記憶深刻。

第一次是1959年的公交群英會代表。在北京群英會期間,王進喜看到行駛的公共汽車上因為缺油而背上了“煤氣包”,讓他羞愧難當,無地自容,他說:連黨中央所在地、毛主席住的地方—首都北京都沒有油用了,我還有什麼臉面當先進、開大會、受表揚?叫國家做這麼大的難是誰的責任?是我們的責任!從此這個“煤氣包”沉甸甸地壓在王進喜的心上,成為揮之不去的心病。也成為他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思想動力。

第二次是1964年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會議期間,王進喜、邢燕子、陳永貴、董加耕等4位代表和彭真、錢學森、陶鑄的夫人曾志一起參加毛主席71歲生日晚宴。毛主席說:“今天一不請客,二不祝壽,就想同大家一起談談。”又說:“今天沒讓我的孩子來,他們是吃蜜糖長大的,不夠資格。” 席間,毛主席談到大慶時說:“石油工人乾得很兇,打得好!”又說:“鐵人是工業帶頭人。要工業學大慶。” 1964年4月20日,《人民日報》刊髮長篇通訊《大慶精神大慶人》,首次向外界公開報道大慶油田。第一次提出“大慶精神”這一名詞,稱讚大慶人是“一支穿著藍制服的解放軍”。國內各大媒體開始大力宣傳大慶精神大慶人。大慶和“鐵人”王進喜的名字從此傳遍了祖國,傳向了世界。

第三次是出訪阿爾巴尼亞代表。1966年,我國派一個石油代表團訪問阿爾巴尼亞,鐵人王進喜作為代表隨團訪問。訪問期間王進喜得知阿爾巴尼亞早已達到平均每年每人半噸油,這讓他感到非常震驚。

第四次是1969年黨的九大代表。1969年4月,王進喜出席黨的“九大”,並當選為中央委員。在會議投票過程中,當鐵人投完票經過主席臺時,周總理起身對毛主席說:這是大慶的王鐵人。毛主席握住王進喜的手說:鐵人,我知道,是工人階級的代表,你長得很結實,像個鐵人嘛。王進喜也與毛主席留下了唯一的一張合影,這是一代偉人與一位工人瞬間定格,一個時代的劇照。

通過這四次代表,我們梳理一下王進喜思想演變脈絡。1950年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鑽井工人,他說:主人不能幹長工活。他把企業當成了自己的家;1956年光榮入黨,志願書中寫到:過去受苦受打受罵,每月拿工資還買不上一斗麥子。解放後拿的工資能養活幾口人。父親死了,上級馬上派車把我送回家,還給我錢回家安葬父親…,所以要求加入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這是一種樸素的報恩思想,體現出一腔真誠;1959年參加群英會,因為“煤氣包”讓他羞愧,這時他已經有了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情懷;當了人大代表後,在1965年7月的石油部政工會和1966年2月全國工交工作會議上,鐵人提出了“要讓國家省省有油田,管線連成網,全國每人每年平均半噸油”的奮鬥目標,這完全是站在國家能源戰略角度提出的目標,當得知阿爾巴尼亞已經實現每人每年半噸油時,他更加堅定了發展好我國石油工業的信心和決心。1969年4月,參加黨的“九大”,當年7月,他組織成立了大慶鑽井廢舊物資回收隊。1970年3月,在大慶油田出現地下壓力下降、原油產量下降、原油含水上升”兩降一升“的嚴峻形勢下,他不顧個人安危,到北京向周總理彙報,為恢復大慶油田的正常生產局面做出了貢獻。從這個脈絡我們可以看出鐵人的愛國情懷越來越濃烈,為石油工業奮鬥一輩子的信念越來越堅定。

何為信念?王進喜說:我這一輩子就是要幹好一件事,就是快快地發展我國的石油工業。這是他的畢生追求,他堅守一生,執著一生。信念與信仰有區別,信念是低層次的,信仰是高層次的,信念包含信仰,信仰是信念的最高表現形式。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信念,堅定的信念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江河奔流千里之遠,也不會忘記源頭給予的力量。曾國藩雲:凡專注一事者必有所成。

高舉民族團結旗幟

共建富強活力智慧和諧幸福肅北

铭记铁人事迹 感悟铁人精神
铭记铁人事迹 感悟铁人精神

發佈:肅北縣公安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