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父母去世,回家守孝三年后还可以做官吗?为什么?

那就这样得过且过吧


古代社会重视孝道,官员在职时,如果父母去世,必须辞官回家乡,为父母守孝三年(也有说27个月),称为丁忧,守孝期满起复再任原职。不论官员职位高低,辞官守孝是必须的。明英宗正统七年令,凡官吏匿丧者,俱发原籍为民。正统十二年又令,内外大小官员丁忧者,不许保奏夺情起复。皇帝诏令明确,隐瞒父母丧事,不辞官守孝的,一旦发现削官为民,而且不准在守孝期起用为官。所谓“夺情”指因为某些官员职位重要,皇帝特别下令,不许辞职,继续为国效力。但是夺情的情况很少见,为父母尽孝道乃是人生大事。

宋代嘉祐七年(1062)八月,王安石母亲吴太夫人在京城去世,按照规定,官员父母去世官员要守孝三年。于是王安石辞去知制诰官职,扶灵柩回到江宁。在江宁读书,谢绝朝廷征用。宋英宗驾崩,太子赵顼继位,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被宋神宗赵顼起用,先任江宁知府。半年后被召入京,两年后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即副宰相),开始变法。

历史上关于“夺情”最有名的例子是明代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万历五年,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去世了。这时正值张居正掌握权力不久,各项改革事业刚刚铺开,事关重大,如果此时张居正辞官丁忧,不仅改革停滞,其权力也将旁落,等他三年后起复,情况将大不同。因此,张居正不愿丁忧,小皇帝万历也需要这样的强权首辅。于是由皇帝下旨“夺情”。但是官员们并不买账,上书谴责张首辅的不孝行为,结果小皇帝生气了,对反对“夺情”的官员处罚,由此触犯众怒。官员们对张居正又是另一种看法了,为张居正改革失败埋下伏笔。

明代“夺情”很多,并非张居正一人,明成祖时的杨荣永乐六年六月丁忧十月起复,宣宗时金幼孜宣德元年丁忧即刻起复,景帝时王文景泰四年五月丁忧九月起复。皇帝有绝对的权力,“夺情”还不是一句话,为什么张居正“夺情”惹出如此事端?张居正太强势,改革力度大,触犯很多官员的利益,此时他父亲去世,如果丁忧三年,那么改革就推不下去,官员的利益也得到保障,等他三年后再起复,朝廷的变化或许已经翻天覆地。

丁忧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风俗,回乡守孝,通常情况下,守孝期满,陈请复职。但是丁忧期间,还是有些清规戒律的,不能参加宴会,不能婚娶。但是也有变通,如果有婚娶必须在父母去世百日内操办,称之为借孝。


黄强黄不息


古代讲究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也就是丁忧,俗称守孝三年。

官员在丁忧期间唯一的任务就是为父母守孝报恩,吃住睡都在父亲或者母亲坟前,与妻子分居,停止一切的娱乐和应酬。丁忧的目的就是要报父母的恩,因为孩子在出生后的三年内都离不开父母,时时刻刻都需要父母的照料,所以对父母晚年要尽心尽力,父母不在了做子女的也要时时想念他们。

那么守孝三年后还能做官吗?当然是可以的,毕竟如果一个官员辛辛苦苦几十年,父母一去世就要从头再来,岂不是不合情理?

不过官员未必能够官复原职,毕竟职位要人做事,不可能等人三年,具体职位需要朝廷安排。当然这只是文官,武将丁忧不解除官职,而是给假100天。

也有些时候官员并不需要离职守孝或者守孝期缩短,这是朝廷根据需要做出的决定,如果国家非常需要你,你的父母又恰好去世了,朝廷可以禁止你丁忧,这就是夺情;如果是在丁忧途中被叫回来做事,叫起复。

政治斗争是残酷的,三年已经可以让政治环境大变样,有的官员为了永保权力,变着法想夺情,比如张居正,结果他被骂的很惨,但权力却是牢牢把控在他手中。

  


平沙趣说历史


为了彰显以孝治国的理念,封建社会官员父母去世一般都需要辞官守孝,这种制度叫做丁忧,说是三年,但是按照9个月一年来计算,一般是二十七个月,此外还有以一个月代替一年,甚至十天代表一年的情况。

有时候朝廷会有特殊需要,免除官员的丁忧,这样的情况成为夺情,张居正父亲去世的时候,他不愿意离职,曾经因为配合万历皇帝的夺情,受到言官猛烈的批评,最后还是万历皇帝一顿板子才慢慢平息了,可见古代社会对丁忧制度的看重。

服丧未满,或者丁忧结束,朝廷会重新根据情况安排官员补官,这叫做起复,至于说起复后任何官职,那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看了。


水茫茫天地一流觞


可以啊,因为这个制度是对所有官员的,如果丁忧后都不回来做官,那朝廷可用之人岂不越来越少?

问题不应该是丁忧后是否可以回来做官,应该是可不可以不去丁忧?

不丁忧有几种情况,第一就是父母均去世了,无法丁忧;第二种是皇帝太需要你了,可以夺情,就是说朝廷离不开你,不允许你走,不过夺情一般没有好下场,例如张居正,能被骂个狗血门头都是好下场了。

丁忧是儒家思想的代表,父母去世了,你还做官,还是不是人?

不只是不能做官,丁忧在家还要修身养性。

这个制度大家说好不好呢?朝廷还给你发工资!


昊事昊说


原则上古代官员回家丁忧期满后官复原职,但也有官员到期后就不在其职,都属正常,原因是那个岗位非要等您三年呢?

也促进很多官员不能回家丁忧,特别是刚到任不久的重要职位人。他们以国事为重。

在四川南充阆中古城历史名人中就有一个家族从古至今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家人离世,凡是亲人在6小时内不能不回家者,均一律不得通知亲人。

这个家族至今有着每年年满十八岁的健壮男儿拥跃参军的习惯。

他们就是阆中蒙家将:

让我们走进历史了解可励志后人。

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蒙应瑞因军功和家事原因经上级引见,雍正帝召见并恩赏克食和赏银两安排家事。

情因蒙应瑞先父骁骑将军蒙元亨在康熙六十年奉旨建元戎府蒙宅,于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操劳过度病故于四月十六日,享年66岁。

蒙应瑞因公务繁忙未能及时回家尽孝,骁骑将军蒙元亨墓葬由蒙应瑞夫人李氏和川北镇阆中营区将士负责安葬于阆中普贤寺侧。

其先祖蒙善宇也于雍正甲辰二年三月回到陕西泾阳今咸阳市泾阳县安吴镇铁李村东部——清峪河畔交龙堡。

于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年93岁仙逝墓葬于交龙堡,原有碑文记载之历史。也未及时通知蒙应瑞回家丁忧。

当蒙应瑞的上级将军知道此事后,得知蒙应瑞在其先父先祖去逝后都不能回家尽孝,而是把这种忠孝尽在了辖区的百姓、军营,他的言行使更多的将士为之感动。清正严明,顾全大局这种思想得到了嘉奖,各旗将军把蒙应瑞之事奏报于雍正皇帝。


仙界麒麟来凡间


古代以孝道治天下,丁忧是天大的事。皇上也不能轻易阻止。官员守孝三年后,绝大多数还会补官缺,继续做官。


熊二读史


迂腐的孝道,实无必要。


敏50582991


丁忧之后官复原职 不过还有没有原来的权力就难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