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不同的人,是很难沟通的

层次不同的人,是很难沟通的

举个例子。

两个人都在爬山,有人到了山顶,有人还在山腰。到了山顶的人就喊:快看,是大海。还在山腰的人一脸懵逼:明明前面是一棵树。

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层次不一样的人,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样,自然没法交流。

有个很出名的故事,说有位妈妈,带着未成年的女儿逛街,逛街回来,女儿画了幅《陪麻麻逛街》。

妈妈拿过女儿的画,瞪眼一看,顿时懵了:女儿的画上,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诱人的包包。

只有一根又一根的,奇怪的柱子……女儿画的是什么?妈妈端详半晌,才突然醒过神来,女儿画的,是一条条人腿。

原来,女儿年幼,个头特矮,被母亲牵着手,走在街上,根本看不到成年人看到的商厦车流。

她看到的只是无数条成年人的大腿,摆来动去地遮住视线。

认知高度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人类的认知,好似一个巨大的天坑,呈漏斗态势排布。

越往下,所见越少,机会越少,越是感受到社会不公,愤怒无比。

越往上,所见越多,机会越多,越是感觉世界美丽,风光无限。

下愚莫揣上智。泥陷于认知漏斗底部的人士,看不到上层认知的风景,根本听不懂认知更豁达的人在说些什么。

层次不同的人,是很难沟通的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率先出场的是京城小官赵德汉,他家里藏着两个亿,可是却哭着说:我好穷,真的穷怕了。

另一个反角祁同伟,也是穷乡僻壤出来的凤凰男,做了省公安厅厅长后,乡人络绎不绝求助。

结果遭人羞辱:你是不是想把你们村儿的那条野狗,弄到公安厅做警犬?这两个角色,都是靠了权力成就,自身认知并没有跟上。

结果,一个是有钱不敢花,另一个是有权不会用,易经称之为“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因此他们才会落入到人性的陷阱,沦为剧中的反角。

认识人性,说透了就是认识自己,就是认识到自己心中的纠结与残缺,就是认识到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苦伤。

认识到人在社会上的表现,充满了无尽的矛盾与困惑。认识到人之幼年的缺憾,会构成他终生走不出的陷阱。

这时候,你对人再也不会有恨意,再也不会有怨言。因为你知道众生皆苦,终不过是庸人自扰。

冲出人性的迷障,就得以机缘问鼎于智慧极峰。

此时,心境澄明,无苦无忧,洞穿了这个世界的本原,获知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这是人类认知的又一个新起点。

层次不同的人,是很难沟通的

快乐无边的心灵自由,与以慈悲为感召的精神境界。我们的认知就是这样,从漏斗的底端一步步向上攀行。

每行进一步,都会有豁然开朗的通达感。每上升一层,都会获得无尽的心灵快感。拥有财富的人,多有追求智慧的冲动,因为他们有行动的力量。

只有书本知识的人,却多半和财富无缘,因为他们缺乏行动能力。

我们的人生,往往只看到一条船,而没有看到那条河,更疏略了两岸美丽的风景。

读书的目的,是让你获得明析的认知,与果决的行动能力。

不要太功利。这个世界,人类竞争比拼的不是什么学分成绩,不是名校名师,不是专业科目,而是你对自我与社会的终极认知。

说格局、说心胸、说视野,最终说的不过是认知。

你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世相人心?

你看明白了、想清楚了,心就静了、做事就沉稳了。言谈举止,也变得优雅得体了。

认知不足的人,必困于自己的心。举目所见,只有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拼命求索,却无改于自己的命运之分毫。

你的认知在哪个层级,你的人生就处在什么状态。

层次不同的人,是很难沟通的

如果你不快乐、不开心,总是感受到压力或是痛苦,又或是对自己的际遇自艾自怜,那就好好梳理自己的内心吧。

人生苦短,寿命有限,举凡心怀痛苦行至终点之人,莫不是错过了此生。

从认知的漏斗里爬出来,不做观天于井的青蛙,而是迎着命运,接受自我,于智慧的巅峰,看大千纷纭,观落英缤纷。

美丽的世界,源自于美丽的人生,源自于豁达通明的认知,源自于不懈向上的娴静心境。

层次不同的人,是很难沟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