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十四岁少年,权谋却胜过诸多晋国老臣,五年带出一个新晋国!

公元前573年正月,在被囚禁了三个月后,晋厉公被栾书杀死了。随后,晋人将晋厉公埋葬在旧都翼城东门外,葬礼只用了一车驷马。按照晋国习俗,国君去世后,应该与先君一起下葬于绛邑;按当时诸侯丧葬礼节,葬礼应该用七乘车马。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晋厉公的葬礼都不符合。因此,晋厉公并不是以诸侯身份下葬的。

这位十四岁少年,权谋却胜过诸多晋国老臣,五年带出一个新晋国!

作为当时最强大诸侯国的国君,死后落得如此下场,未免让人有些唏嘘不已。

处理完晋厉公丧事之后,栾书就派出荀罃和士鲂前往成周洛邑,去接公子周,准备立他为晋国国君。

公子周,又称公子纠,是晋襄公之孙姬谈的儿子,这一年才刚十四岁。此时,他正在周王室大夫单朝家里作家臣。虽然是当年江湖霸主后裔,如今却沦落到作别人家臣谋生,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晋献公时,就给后世子孙定下了一条铁律:晋国公子不得养于晋国。所以,不管是哪任国君之子,都无法在晋国呆长久,除非是太子。公子周祖父姬捷虽然是晋襄公之子且深受父亲喜爱,但无奈晋襄公太子是晋灵公,所以他也不得不离开晋国。到公子周之时,已经是离开晋国的第三代了。

常理而言,公子周根本就没有回晋国的希望了。

然而,在晋灵公被杀,赵盾从洛邑接回晋成公之时,世间就流传着一条谶言:“使有晋国,三而畀欢之孙。”意思是“晋成公一脉执政晋国,三世之后将传给姬欢的孙辈”。姬欢,就是晋襄公;而公子周,正是晋襄公的曾孙。

这位十四岁少年,权谋却胜过诸多晋国老臣,五年带出一个新晋国!

一年前,为除掉“三郤”,栾书还污蔑郤至想立公子周为国君;一年后,没想到的是,居然栾书自己就要立公子周为国君了——这难道就是天意?


1月15日,公子周到达清原(山西省稷山县东南),晋国大夫全部前往迎接。

见到了晋国群臣,公子周却不着急继位,说出了一番令众人吃惊的话来:“我原本没想到能回到晋国,今天到此,大概是天意吧!人们之所以要立国君,就是为了秉承天命。如果有了国君却又不听命,这就好比是将谷子烧掉;如果国君不成器,就好比是谷子不成熟。谷子不熟,是我的过错;但是烧掉谷子,就是列位之责了。我愿长期执政,发出的命令不敢不深思熟虑;列位治国,因为百姓不从命,才想求助于明君。假如我无德,被废除君位,那又怪得了谁呢?但如果国君贤明,你们却暴虐对待,那就是列位太专横了。如果各位想拥立贤君,成就事业,就在今日;如果想施暴政以失百姓,违反尊卑秩序,也在今日。请各位考虑清楚得失,今日何去何从,都由你们决定!”

这位十四岁少年,权谋却胜过诸多晋国老臣,五年带出一个新晋国!

公子周祖孙三代离开已久,此番回到晋国,可说是人生地不熟,完全孤立无援。面对如狼似虎般的晋国大臣,十四岁的少年该如何驾驭他们?又凭什么来驾驭他们?

在回晋国之前,公子周肯定反复思考了这一难题。如今的晋国,是公室力量单薄而卿大夫实力雄厚。大夫们家家人多势众,因此桀骜不驯者多。稍有不满,晋国大夫们就敢弑君作乱。赵盾弑晋灵公与栾书弑晋厉公,都是如此。回国作国君,当然是件好事;但在君弱臣强的大格局下,作晋国国君倒成了一项风险极高的职业!

晋悼公回国,处境其实与晋成公类似:都是久离晋国,在国内毫无根基。晋成公回国后,为了拉拢晋国卿族,便推出了一项新政:重新设立公族、余子、公行之官,让卿大夫们能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项新政的弊端,短短几十年间,就已显现——赵氏与郤氏的骄横跋扈,无不与这项政策有关。晋悼公显然不能重蹈。

如何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坐稳国君之位呢?

对于一位十四岁的少年来说,这无疑是个巨大挑战。


幸好,公子周早有准备。

这位十四岁少年,权谋却胜过诸多晋国老臣,五年带出一个新晋国!

在洛邑时,公子周虽然是单襄父家臣,但是平时站不歪身,目不斜视,听不侧耳,言不高声。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日常公子周对晋国事务极为关注:晋国有患难时他也忧心忡忡,晋国有喜事时他也为之笑逐颜开。

正因为关注得多,因而人虽不在国内,但公子周对于晋国的人、事、物却异常熟悉。

晋国大臣虽然强悍,但民众目前还是心归晋君。无论是哪一位大臣,无论他实力多么雄厚,威望多高,但一旦失去了晋国公室支持,必将在晋国无处藏身。这一点,从赵氏与郤氏的覆灭就可看得清清楚楚。因此,晋国国君虽然看似实力弱小,一旦有了晋国民众支持,却又胜过诸多晋国大夫。

晋国大夫虽强,却缺乏民众普遍性支持;晋国国君虽弱,但却拥有统治晋国民众的合法名号。失去了这一名号,无论是谁都无法统治晋国。所以,栾书等人在杀死晋厉公后,才必须得另立一位国君来统治晋国。

这就是公子周唯一的法宝,也是他能够驾驭群臣的最强大武器。

正是看出了这点,在回国的第一天公子周就向晋国大臣们摊牌:我想作一位明君,你们要么支持我,要么废除我;支持我,我就答应作国君,但从此之后你们得保证听命于我!

这位十四岁少年,权谋却胜过诸多晋国老臣,五年带出一个新晋国!

听了公子周这番话,晋国大臣们顿时感到这位十四岁的少年不同寻常。但是,既然众人将他请回了晋国,也就不敢第一天就废除了他。于是,众人赶紧答道:“国君镇抚大臣且全力庇护我们,群臣谁敢不接受君命,就必受刑戮而死!我们怎么敢不尽心辅佐国君管理国政?”

口说无凭,随后公子周又与诸位大臣在绛邑杀鸡盟誓后,才进入国都,正式登上了晋国国君之位。


在与群臣们在权力上达成一致后,晋悼公也就正式放开手脚大干了。

2月1日,晋悼公正式继位为君。

这位十四岁少年,权谋却胜过诸多晋国老臣,五年带出一个新晋国!

坐上国君之位后,晋悼公发布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宣布提拔三人为卿。

首先是魏相:“邲之战中,魏锜辅佐荀首擒获楚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换回了荀罃;鄢陵之战,魏锜又射伤了楚王而击败了楚军,他安定了晋国,其子孙却没有为卿之人,不可不提拔他的儿子。”于是,就提拔魏相为下军元帅。

其次是士鲂:“他是范武子(士会)幼子,又是范文子(士燮)的同母弟。范武子申明法令,安定了晋国;范文子劳苦其身,平定诸侯。直到今天,晋国仍然受他俩的恩惠,怎么能忘记他们的功劳?”说完,下令提拔士鲂为下军佐。

最后是魏颉:“在晋国攻打潞氏国之时,秦国前来偷袭试图阻止晋国成功,魏颗亲率大军在辅氏(陕西大荔县东)击败秦军,俘虏了杜回,他的功劳刻在景公钟上。但其子孙还没得到举荐,他的儿子不能不加以重用!”又将魏颉任命为新军元帅。

这位十四岁少年,权谋却胜过诸多晋国老臣,五年带出一个新晋国!

除了士鲂外,魏相与魏颉都是在晋国长期不被重用的魏氏之后,是魏犨的子孙。魏相父亲魏锜因为得不到重用,在邲之战中甚至故意从中捣乱,败坏了晋军风气。在此还特别提及魏锜邲之战中的功劳,颇有些讽刺意味。因此,晋悼公所陈述的三人父兄功劳虽然确有其事,但却不充分。这些年来晋国历次大战——邲之战、鞍之战、鄢陵之战中,功臣极多,凭什么是他们三人得到提拔?

但对晋悼公来说,提拔那些失意氏族之人,就是在培养自己的亲信。魏相死后,晋悼公又提拔赵武为卿,其用意就更加明显:赵氏家族在晋国差点被灭族,提拔赵武为卿,赵武当然会对晋悼公更加忠心!

魏氏与赵氏,再加上数十年来谨小慎微的范氏一族,就是晋悼公未来将要倚重的三大氏族。


在提拔完三位卿士后,晋悼公又任命士贞子(士会族兄之子)为太傅,右行辛为大司空,弁纠为国君战车的御者,荀宾担任车右。

同时,晋悼公宣布卿士御戎之职不再设立,另设军尉来兼任御戎:任命祁奚为中军尉,羊舌职为之佐,魏绛为中军司马,张老为中军候奄;铎遏寇为上军尉,籍偃为上军司马。此外,又任命程郑(荀氏别族)为乘马御,也就是谏官。

这位十四岁少年,权谋却胜过诸多晋国老臣,五年带出一个新晋国!

以中军为例,栾书当然还是中军主帅。但中军尉祁奚却是以不偏不党闻名于晋国,中军司马魏绛也是以公正无私而出名;张老和羊舌职,也并非出自传统世卿家族。将这四人安排到中军,显然是为了牵制栾书。

不但是中军,其余各个职位的任命,出身于传统世卿家族之人只有荀宾和程郑,但这两人也都是荀氏别族之人,并非荀氏公族。透过这一系列的人事任命,都可见晋悼公的用心良苦。

对于晋国旧时卿士,他们实力仍在,当然也不可完全怠慢。

在晋悼公正式继位后,正卿栾书请求任命公族大夫。公族大夫,是晋成公时设立,主要职责是纠察公族人士中的不法之举。

晋悼公想了想,任命了四人:“荀家朴实宽厚、荀会机敏而有才、栾黡果断而勇敢、韩无忌处事镇静,让这四个人担任这一职务。”荀家、荀会是荀偃族人,也是荀罃族人;栾黡是栾书之子;韩无忌是韩厥之子。

这位十四岁少年,权谋却胜过诸多晋国老臣,五年带出一个新晋国!

旧时晋卿中实力最雄厚的三族,让他们的亲属担任公族大夫,一是借助他们的威名,二也是为了笼络这四位卿士。不过,公族大夫并不是军职。

所以,整体上看来,晋悼公回国之后的人事安排,其目的极为清晰:一是要培养自身亲信;二是要抑制旧时卿族势力。

为此,晋悼公还驱逐了“不臣者七人”,明显是要杀鸡给猴看。《东周列国志》演绎说,栾书因此而惴惴不安,当年就吓得去世了。史实是否如此不得而知,但栾书确实是死在晋悼公回国这年!


回顾晋悼公回国头一年的所作所为,就可看出这位十四岁的少年,权谋之术甚至超越了诸多晋国老臣。不知不觉间,晋悼公就抑制了旧时卿族势力的恶性膨胀,而提拔重用了一批忠于自己的能臣、干臣。

这位十四岁少年,权谋却胜过诸多晋国老臣,五年带出一个新晋国!

如此缜密的用人权谋之术,却出自一位十四岁少年之手,实在令人惊叹!

在回国之初,晋悼公还显得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三年后,在众多大臣忠心协助之下,晋国就开始与诸侯会盟;五年后,诸戎听闻晋悼公威名,主动前来请服,晋悼公正式成为新一代江湖霸主!

可以说,五年之内,晋悼公就带出了一个新晋国。

遗憾的是,晋国有作为的国君都不长命:霸主晋文公四十三岁就去世了;晋悼公则更早,二十九岁就去世了!

或许是他过于强大,连老天都妒忌,让他早早地离开了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