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郭松龄为何和杨宇霆不和?

HYY-贺


这事儿要分主观和客观原因。



主观上,杨宇霆是野心勃勃的奉军谋士,属于老牌军阀思想,每天就像如何让奉军争霸天下。而郭松龄是个有些理想主义的军人,还受了点革命思想,依然和杨宇霆不对付。


而且就算没有性格和理想上的冲突,两人一个是张作霖心腹,一个是太子党,双方不可能和和气气,张作霖知道郭松龄有本事才把儿子交给他,但是同时也打压郭松龄,估计是以后留给张学良去重用施恩的那套人情世故。

客观上,这两个人,杨是士官派,郭是陆大派,本就理念不同还是军中不同派系,为了争夺奉军将来的领导地位,自然互相看不过眼,在奉军打下半个天下时论功行赏,杨宇霆得到一省而郭松龄只得钱财,这时候郭才决定造反。



对于杨宇霆来说,自己和太子爷关系不好,就要抱紧老帅大腿,打压其他人,让张学良最后无人可用只能用自己,可惜他高估了少帅的气量以及自己太过张扬,直接被杀。


对于郭松龄来说,他看不上张作霖一身匪气,可还得在人家手下当差,于是想着通过影响张学良影响奉军,以待以后掌握大权,然而没有拿到该有的封赏使得郭忍无可忍,手握精锐的他贸然开战,可张作霖拉开了日本人,冯玉祥看戏,郭松龄只能兵败身亡。


历史区的哈士奇


郭松龄曾经跟随过孙中山,后来因为不受重用而投奔张作霖。郭松龄很幸运,他遇见了张作霖长子张学良,凭借张学良这层关系,郭松龄不断被提拔。不过郭松龄治军确实很有一套,他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也不接受别人的贿赂。郭松龄治军严格,因此他有个响亮的外号“郭鬼子”。


而杨宇霆也算得上是一位大才,早年留学日本,后来跟随张作霖,张作霖十分信任他,让他当东北军总参谋。当时东北夹在日本和俄国两大帝国之中,杨宇霆经常为张作霖出谋划策,使东北在日俄之间游刃有余。

郭松龄与杨宇霆之所以不和,首先在于他们对于奉军的未来有着不同的见解。郭松龄认为东北军不应该再参与关内争权,东北在日俄之间能完整保留已经不容易了。郭松龄希望张作霖保存实力,防止日本人进攻东北。而杨宇霆则不断鼓吹张作霖入主关内,与直系争夺政权。



其次是郭松龄与杨宇霆在东北军的斗争,一山不容二虎,郭松龄与杨宇霆都有着极大的野心,因此他二人的斗争是在所难免的。


麦地传奇


杨宇霆与郭松龄,两人其实才能上是互补的,杨宇霆在政治和外交上有本事,但是他没有真正意义上带兵打仗,在军事上是个弱项。郭在军事和带兵及革新军队上有过人之处,但是在政治却是十分幼稚的。

其实这一点,老帅早就看出来了,所以和张学良说:东北不能只有郭松龄。老帅是想告诫一直和郭松龄亲近的张学良:这两个人都是人才,但又都不是全才,所以要互相平衡。但是这两人终究没有做成廉颇、蔺相如。杨宇霆的观点是想要继续往中原挺进扩大地盘,郭松龄则是想要扎扎实实开发好东北,让百姓安居。

首先,两人虽然同属奉系,但是派别不同。杨宇霆属于士官派,这个派系都在日本留学过,对日本比较亲近;陆大派是从陆军大学和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的人员,这批人和张学良比较亲近,其领袖就是郭松龄。

正是因为杨宇霆曾经的留学经历,他无论是日本还是对沙俄的态度都比较宽容,而且为了奉系的利益愿意妥协,视野只在派系和个人的利益之上。但是郭松林在陆军大学之中接受到的教育让他对日本人十分憎恶,一门心思抵御外敌,两人的政治理想是不同的。

从两人的性格方面来说,两人的性格都有缺陷。张学良曾言郭松龄性格不好,像个女人,特别爱吃醋、小器,看不得张学良和姜登选、韩麟春在一起。郭松龄的军事才华是非常明显的,但是他的性格缺陷更大一点,心胸狭隘。所以在电视剧少帅之中,很多人都站在了杨宇霆这边,因为杨宇霆不会直接在别人面前说郭松龄的不是,郭松龄一提到杨宇霆就会炸锅,一直在张学良面前挑拨。

而杨宇霆心目之中只有老帅,老帅走后杨宇霆过于骄横跋扈,没有把少帅放在眼里。有人说杨宇霆是为了东北的发展什么的,但是要知道那个时候军阀混战,人、枪、地盘都是张家的私人财产,无论他地位有多高,少帅有多么无能,江山也不可能易主,归根结底还是张家的。杨宇霆始终不能弄明白君臣之道,不顾少帅的意见强行推行自己的观点,在这一点上他已经彻彻底底触碰了老张家的底线。

杨宇霆比较工于权术,一心想要栽培自己的势力,想要将自己的士官派陆陆续续插进军队之中,从而扩大自己在奉系之中的势力范围。但是郭松龄看出了他的用心,在张学良面前狠狠告了一状,他俩交恶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在这里。1925年郭松龄以“清君侧”之名讨伐张作霖,矛头直指杨宇霆。老张平了此次叛变之后,杨宇霆把郭松龄夫妇给杀了。

郭杨之间的矛盾只是一方面,上升到少帅和杨宇霆之间的矛盾就已经不是私人矛盾,而是权力之争了。在争夺领导权的争斗之中,他们不断交恶,矛盾激化,最终造成了有你无我的阶段,转化成了华北集团内部的暴力流血事件。从张学良的角度上来说,杨是一定要杀的。他对杨宇霆的势力已经开始防备,毕竟杨在生前已经有架空少帅的气势,就像当年韩信和年羹尧一样,也必落得和他们一样的下场。

而且现在总有人在诟病张学良竟然用硬币杀人,可见其昏庸。可是,用硬币正反来杀人更是表露出张学良优柔寡断的一面,这么优柔寡断的一人都忍不住要杀人了,可见事情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了吧。

以上。


木剑温不胜


这还得从当时的时局说起,第一次奉直战争后,奉军内部开始形成了老派和新派,老派就是奉军中的实力派,他们的成员大多数是和张作霖一起出生入地的好兄弟,有张作相,张景惠,吴俊升,汤玉麟,孙烈臣等人,他们都在奉军中担任要职。新派分为士官派和陆大派,都是军校出身的人,而是士官派,大多数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以杨宇霆为首领,成员有姜登选,韩麟春、于珍等人。而陆大派成员大多毕业于中国陆军大学和保定军官学校,他们以郭松龄为首,而张学良虽不是陆大派的首领,但是非常欣赏和提拔陆大派的成员,路大派成员多次担任师长,旅长等职务。

都是不同派系的首领,所以本身之间就存在着矛盾,这也是士官派和陆大派之间的矛盾,再说两人之间的主张也不一样,郭松龄主张“精兵强卒、保卫桑梓、开发东北、不事内争、抵御外侮”,而杨宇霆极力主张奉系势力向中原地区发展,已然成为张作霖称霸中原的得力助手,同时杨宇霆和郭松龄都是性格有缺陷的人,杨宇霆专横跋扈恃才傲物,好搞小圈圈,他仗着有张作霖的宠幸,有的时候都不把张学良放在眼里,自以为是张学良的长辈。而郭松龄呢,他是属于不苟言笑,特别严肃,但是心胸狭窄,刚愎自用的人。但是郭松林又非常受到张学良的重用,他们两个关系非常非常要好。

后来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张作霖论功行赏,将山东督军给了张宗昌,江苏督军给了杨宇霆,安徽督军给了姜登选,而贡献最大的郭松龄在什么位置也没有得到,所以这也加剧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杨宇霆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贡献并没有自己那么大,而且得到那么高的赏赐,这对于郭松龄来讲肯定受不了。郭松龄简直就是个恃才傲物的混蛋,他吃住都是张家的,还掌握着张家的最精锐的部队,可是到最后却反了张作霖,也不顾与张学良之间的师徒之情,朋友之情。刚开始以为郭松龄有着崇高的理想,比杨宇霆有理想,有抱负。但是后来他反了张作霖就不这样觉得了。

反而杨宇霆,老帅在时,辅佐老帅,出谋划策,东北那样的地理环境,政治氛围,杨宇霆处理起来得心应手,使东北,至少不落于日本人之手,老帅死后,虽然有些托大,经常以叔叔辈对待张学良,但至少不像郭松龄那样起兵造反,该给张学良出谋划策时他依然能够才智尽处出。

其实郭松龄和杨宇霆都是奉系军中最具有军事才能的两个人,前者是少帅的精神支柱,后者则是张作霖的肱骨心腹,无奈这两个人三观差异抑或两者相互妒忌,搞得两人关系水火不容,郭是清高的理想主义者,而杨是精明的利己主义者,各自性格的缺陷导致了人生的悲剧,郭松龄1925年被老帅杀,杨宇霆1929年被少帅杀。他俩要是有一个能活到1931年,日本人哪敢如此轻率就发动九一八?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这里也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聊聊你的观点,我是余雯雯,一个爱历史的女生,欢迎大家关注我,真的谢谢大家阅读,祝你生活愉快!


雯雯聊热剧


郭松龄这个人我以前就评论过。

历史上有很多不和的人,大多都有具体原因,派系不和,政见不和等等。

郭松龄这个人,除了张学良这个主子以外,他跟谁和啊?他自己狭隘又自负的性格,很难有个和的人,有个朋友就算是积德了。

说起郭松龄,我突然想起前段时间说相声交大博士那两口子,我觉得就是一丘之貉,不是跟同行不和,跟整个行业和观众都不和。也就在那一小撮人里有市场。

说白了,郭松龄自己是一派,其他人爱哪个派哪个派,跟他都不是一派。

郭松龄无论从大局观,谋略,跟杨宇霆都不是一个级别,临葛不是白叫的。带兵打仗也就比杨宇霆强点儿。可是,杨宇霆可以是百万军中的谋士。郭松龄也就是个千户长的将官。


Damonshui


杨宇霆(1885----1929),字邻葛,北洋时期奉系军阀首领之一。张作霖左膀右臂,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八期步科毕业生,历任奉军参谋长、东北陆军训练总监、东三省兵工厂总办,奉军第三和第四军团司令,江苏军务督办,安国军参谋总长,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颇有谋略。在东北有“智囊”、“小诸葛”之称。东北军系统中士官派的头面人物。

郭松龄(1883-1925)字茂宸,辽宁沈阳人,祖籍山西,奉系军阀爱国将领之一,毕业于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后又考入陆军大学,早年受孙中山先生影响加入了新军同盟会,后投靠了奉系军阀张作霖,因为有北京讲武堂和韶关讲武堂的教官经历,被张作霖聘用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战术教官,并由此结识在校学习的张学良并一见如故,亦师亦友,张学良口头禅:茂宸即我,我即茂宸


奉军内部分为三大派系,一是跟随张作霖起家的四梁八柱们(老派),有张作相,张景惠,吴俊升,汤玉麟,孙烈臣等人,把持了当时军政主要力量。二是总参议杨宇霆为首的一批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士官派)成员有姜登选,韩麟春、于珍等人,因以张作霖为靠山,连张学良也不被放在眼里。三是张学良鼎力支持以郭松龄为首,成而成员大多毕业于中国陆军大学和保定军官学校,大都担任师长,旅长等职务,郭松龄利用张学良的支持开始和杨宇霆甚至老帅们争权夺利。

郭松龄主张“精兵强卒、保卫桑梓、开发东北、不事内争、抵御外侮”, 坚持奉军应该执行“保境安民”的方略,深耕东三省人民福祉,富地强兵,严防日本人对东北的觊觎。

杨宇霆则吃准了张作霖逐鹿中原的野心,极力主张奉系势力向中原地区发展,问鼎北洋政权最高权力,导致两次直奉大战的爆发,最终文人王永江选择辞官归隐大连,武将郭松龄选择兵谏。


杨宇霆利用总参议的权职在奉军中大肆安插私人,以他为中心形成了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一批奉军将领的小团体,在争权夺利时对“新派”颇多打压。第一次直奉大战时,杨宇霆公报私仇的枪毙了不少陆大派的军官,郭松龄一直都记着这个仇。


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张作霖“论功行赏“,将山东督军给了张宗昌,江苏督军给了杨宇霆,安徽督军给了姜登选,而贡献最大的郭松龄在什么位置也没有得到,这使他们之间的矛盾达到极点。

郭松龄军事才华横溢,也一直是少帅张学良的精神支柱,但不苟言笑,沉默寡言,并且心胸狭隘。

杨宇霆则是老帅张作霖的心腹智囊,在建设东北,尤其是筹建兵工厂和对日联络方面,均有功劳。因此他恃才傲物,喜欢组成小团体,自恃功劳,有时候甚至将张学良也不放在眼里。

两个同样才华横溢,却性格都有缺陷的人在一起,必然会引发激烈的矛盾冲突,而他们又都不愿意跟对方妥协。种种原因导致郭松龄1925年被老帅杀,杨宇霆1929年被少帅杀。他俩要是有一个能活到1931年,日本人哪敢如此轻率就发动九一八?


美丽青春您真痘


郭杨之不和,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是两人派系不同。郭松龄是奉天武备学堂和北京陆军大学毕业的,杨是日本陆军士官学院毕业的。当时奉军大概分三派,还有一派就是早期跟着张作霖当土匪的那一派,但对立最严重的就是陆大派与留日派,形同水火。


其次是两人后台不同。郭的后台是张学良,杨的后台是张作霖。张学良对郭是掏心掏肺,说句不妥的话,对郭松龄比对他爹张作霖还好;日本人杀了他爹,他都可以不抵抗;而一旦执掌东北政权,第一件事就是杀杨宇霆给郭松龄报仇。


第三是两人观念不同。杨宇霆是亲日派,他主张和小日本共治东北,郭松龄反奉时,就是他云和日本人谈的密约,基本上日本人说什么他答应什么。而郭松龄对日本人深恶痛绝,即使面临兵败身亡的险境,都不肯和日本合作。从这点来看,郭松龄值得敬佩。

本来就有这么多的不同点,再加上两人都是奉军中的牛逼人物,班上第一名和第二名,天生死敌。

所以两人在共事时难免会相互斗,郭松龄毕竟没有杨宇霆底子厚,资历深,所以屡斗屡败。

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论功行赏,杨宇霆到江苏当总督,张学良本想让郭松龄当直隶总督,但杨宇霆和姜登选联手,没让郭当成总督。

这事也就成了后来郭松龄反奉的诱因。

大概这么简单地介绍一下吧,望你满意。


风谈天下


郭松龄被少帅张学良视为精神支柱,而杨宇霆则是老帅张作霖最重要的智囊团成员。两个人都是奉系极重要的人物,却为什么不和呢?

第一,派别不同。随着奉系的不断壮大,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张作霖麾下的奉系不可避免的逐渐分为几个派别,即老派和新派,而新派又分为士官派和陆大派。老派主要是张作霖的结拜兄弟,是跟着张作霖从土匪一直到现在的起家老人,如张作相、汤玉麟等人,这些人与张作霖感情最为深厚,也是奉系的实力派。


而所谓的士官派,是指在日本士官学校留学过的等人组成的一派,他的代表就是杨宇霆,成员包括姜登选、常荫槐等人。而陆大派指的是在中国陆军大学和保定军官学校曾经就读过的人员,陆大派的领袖就是郭松龄,少帅张学良也与陆大派最为亲近。

毛主席曾说,党内无派,千奇百怪。随着势力的膨胀,或为公或为私,拉帮结派几乎成为必然。而不同派别的明争暗斗,也往往势同水火。作为不同派别的领袖,杨宇霆和郭松龄不和也就成为必然。

第二,郭松龄和杨宇霆追求的政治理想不同。郭松龄更像东北军中的少壮派,他更加激进,也更为爱国。郭松龄一直视日本为东北的最大威胁,一直主张“精兵强卒,保卫桑梓,不事内战,抵御外辱”。而杨宇霆则更像一个老派的精明人物。他考虑最多的不是家国,而是派别和个人利益。因此在杨雨婷看来,为了维护奉系利益,对外妥协,无论是日本还是沙俄,都是可以接受的。

第三,郭松龄和杨宇霆的性格不合。郭松龄和杨宇霆都是有性格缺陷的人。郭松龄虽然军事才华横溢,也一直是少帅张学良的精神支柱,但郭松龄不苟言笑,沉默寡言,并且心胸狭隘。而杨宇霆则是老帅张作霖的心腹智囊,在建设东北,尤其是筹建兵工厂和对日联络方面,均有功劳。因此他恃才傲物,喜欢组成小团体,自恃功劳,有时候甚至将张学良也不放在眼里。两个同样才华横溢,却性格都有缺陷的人在一起,必然会引发激烈的矛盾冲突。

最终两人的结局不是很好,1925年,郭松龄与冯玉祥和李景林突然结成同盟共同反奉,突然倒戈的郭松龄势如破竹,一直打到沈阳城下才被张作霖击败,被俘后的郭松龄,被张作霖枪毙后曝尸3日。而郭松龄的反叛,也使得奉军元气大伤,最精锐的奉军几乎都在内战战场上被消耗。

而在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后,少帅张学良即成东北军首领位置。由于杨玉婷与张学良严重不合,1929年,杨宇霆、常荫槐被张学良枪毙。


鸢飞九天2018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最先到达罗马的是那个领路人。

郭松龄和杨宇霆,二人从本质上都没有脱离军阀的窠臼。他们之所以不和,根本原因也是军阀内部的争权夺利。



先说郭松龄,此人出身平民之家,但自小经历了日俄战争,见识了懦弱无能的清政府。然而他命运的转变却是在进入盛京将军赵尔巽开办的奉天陆军小学堂开始的。

而后,学堂毕业的郭松龄在历史的浪潮中加入了同盟会,参与了一系列的起义与密谋,但终归没有成事。

注意,郭松龄的前半生始终是在所谓的起义与失败中度过的。孙中山等历史上留下赫赫声威的大佬,并没有带领郭松龄创建一个新世纪。甚至在郭松龄返回奉天密谋起义失败的情况下,还是郭松龄的未婚妻把他保下来的。

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郭松龄为同盟会奋斗的热血还剩多少。直到他自己回到奉天,在讲武学堂结识张学良,开始努力教育自己这位特殊的弟子。



再说杨宇霆,此人算是日本留学派的人物。为人恃才而骄,曾做出在张作霖麾下拿着张作霖的大洋为自己招兵的事情,把张作霖气的不轻。

但杨宇霆此人确实有才,时人评判说奉军里的人才有二,文是王永江,武是杨宇霆。所以,最终张作霖还是把杨宇霆起复重用。甚至保举杨宇霆去做江苏督办。

至于这两个人为什么不和,答案就是我文章开头的那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最先到达罗马的是那个领路人。选择任何一条路都可以到达罗马,但是,领路人可以第一个进入罗马。

路线之争导致了二人的不和,他们二人都想当奉军的领路人,毕竟奉系军阀已然是当时北洋政府里最大的一股势力。如果能在奉系军阀这颗大树下培植自己的势力,未尝不能做出一番大事。

这就是为什么杨宇霆要冒张作霖之大不韪去给自己招兵。这也是为什么郭松龄下了极大心血去培养张学良。



他们都是历史浪潮里的弄潮儿,只不过先是郭松龄兵败身死,再是杨宇霆命丧老虎厅。他们二人生前因为所谓的革命与反革命的思潮路线而不和,却都死于中国历史中最传统的政治阴谋之下。

历史浪潮滚滚东去,多少英雄豪杰消失于历史长河,留下一声叹息。


王斌兔斯基


《少帅》这部剧还是很良心的,对于历史上很多存疑的问题都有所解释,纵横也很喜欢看,但是缺点也不少,就是对郭松龄的展示过于正面化,并不能表现真实的郭松龄。

要说奉系人才其实还真不少,其中郭松龄和杨宇霆都是奉系的肱股之臣,然而两个人却没能达到惺惺相惜,反而是针锋相对,正是这种针尖对麦芒,使两个人后来都没能吃上好果子。

杨宇霆辅助老帅,郭松龄辅助少帅

纵横认为他们两个人的矛盾就像这个小标题,张作霖想传位给张学良,因此极力培养张学良,其中选定的“太子洗马”就是郭松龄,但是老帅还没死,太子没能上位呢,郭松龄就有点蹬鼻子上脸了,而杨宇霆则是老帅身边的红人加能人,甚至还想阻止少帅上位。

对于整个奉系来说,杨宇霆的功劳还是比郭松龄大一点,本身杨宇霆是日本陆士毕业,在整个北洋系统中都有一些关系,而且在奉军中资历和起点都很高,早在张作霖还是27师师长的时候就任命杨宇霆为参谋长,可以说张作霖早期的成绩少不了杨宇霆的这个智谋。

1918年的时候直系政府从日本购置了大量军火从秦皇岛登陆,杨宇霆在徐树铮的支持下,扣押了这批军火,这是在张作霖不知情的情况下做的,可以说杨宇霆是一个能干大事的人,这批军火为奉军装备了七个混成旅,这七个混成旅可起了很大的作用了。

在整军经武的过程中,杨宇霆也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郭松龄就有点暗淡了,并且也不是一直在奉系混,早先还追随孙中山护法呢,后来混不下去才回到沈阳,托人找的关系才在奉军中谋个差事。

也是郭松龄命好,在讲武堂当教官的时候遇到了在讲武堂学习的张学良,并且借助张学良迅速上位,成为奉系中新兴的势力。

但是辅佐的人不同,所以彼此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新派中士官派和陆大派的矛盾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也和奉系中的派系有关系,杨宇霆作为张作霖的参谋长,并且主持整军经武,以杨宇霆为首,逐渐成为奉系中的新派人士,对于奉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新派的发展,郭松龄逐渐以新派的陆大派的身份崭露头角,也就和杨宇霆的士官派形成了对比,杨宇霆毕竟是日本陆士毕业,而郭松龄是陆大毕业的,郭松龄并不厉害,厉害的是张学良,张学良才是新派的核心力量。

张作霖扶持陆大派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当时杨宇霆和徐树铮合谋,要发展个人的势力,并且用奉军的钱编了四个旅,被张作霖发现后赶出了奉系,后来发现离了杨宇霆不行,又重新启用了。

这回老帅也学精了,扶持一个陆大派和其抗衡,所以郭松龄并不是有什么过硬的本事,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还违反军令,擅自进行行动,并且还一度有带兵回沈阳的打算,是张学良把他拉回来的,而第二次直奉大战是大势所趋,直系内部也是矛盾重重。

所以第二次直奉大战奉军只要不像郭松龄不听指挥把部队拉走,基本冲上去就赢了,反而是郭松龄扯了后腿。

郭松龄野心勃勃,都要征服宇宙了,还在乎杨宇霆

但是郭松龄认为其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就应该得到自己得到的那份,实际上张作霖已经给其七万精锐,只是差了一个地方大员的身份而已。

而杨宇霆跟张作霖混这么多年,谋一个地方大员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杨宇霆等人在江苏和安徽没等站稳脚跟就被孙传芳打回来了。

这被郭松龄看成是自己打地盘给杨宇霆丢,所以新生不满,后来经过冯玉祥策反,郭松龄野心勃勃就要推翻奉系自己取而代之,然而,郭松龄打出的却是“清君侧”的名义,要求张作霖让位于张学良,并且严惩杨宇霆等人,等郭军军事上占优的时候,又抛开张学良,将自己的野心暴露的一览无余。

所以,在郭松龄的眼里,没有谁是真正的朋友,出了他自己所有阻挡他上位的人,都是他的仇人,比如奉系中比他资历还老的姜登选就被其杀害。

杨宇霆在评价郭松龄反奉的原因时说了一句,都是少帅给惯的,其实杨宇霆也是被张作霖给惯的,在参谋位置上坐坐还可以,一旦到了主位还是不行,这就是两个人互相看不惯的原因,都是属于能看到别人缺点,看不到自己毛病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