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水坑“沤麻”说起

作者注:本文讲述的是张家口市宁远堡村的事情。

以前,宁远二队每年九、十月份都会在大水坑里沤麻。我曾经在《大水坑》一文中有过描述。

种麻、收麻、沤麻、剥麻等这一系列劳作的艰辛自不必说,单说这麻做成原料后,就成为普通百姓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为什么呢?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北方农村人们脚上穿的鞋,是离不开"麻"的,从麻到鞋,要经过多道手工作业,咱们就从宁远堡村种麻说起吧。

从大水坑“沤麻”说起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宁远堡村里大多数人脚上穿的鞋都是自家做的,无论单鞋、棉鞋、男鞋、女鞋,家家户户的女人都会这门手艺。一年四季,只要天气好,你走在南横街、南大街、西大街上,沿路都会见到三五成堆的大娘、大婶、小媳妇们,在哪里边聊天,编作手工艺品,什么手工艺品呢?她们在那里纳鞋底、打"拨吊"。纳鞋底用的麻绳就是利用"拨吊"捻成的。

我曾亲眼目睹奶奶手工做鞋的全过程、全工序,过程是漫长的,整整贯穿了我的童年;工序是繁杂的,又不失趣味,以至于至今难忘。

先要从原料说起。

大水坑沤麻算是第一道工序,要把麻沤的表皮发腐,才能顺利完整的剥下麻秆外面的一层皮,每到这时候,剥麻的活就由二队的妇女们来做,但是年轻的女孩子和小媳妇很多都不愿意干。这个活又脏又累,还对皮肤不好,一天活下来,手上会有很多口子。剥下的麻要捋齐,在齐头端打捆,每捆有胳膊粗细。然后运到队里的仓库棚子去,在那里还要清洗一次,挂在棚子里风干。

大约半个月左右,麻都干透了,看上去是发白的浅褐色,局部没有清洗掉的外表皮呈现深褐色,大部分是约3毫米宽的长条,到端部变得越来越细,每捆长度约一米二左右,飘飘逸逸,握在手里柔韧有余,又感觉有些剌手。这样的麻属于粗麻原料,队里留下一些自用,剩余的都送到大队供销社了,有时也给张家口土产公司送一些。我在大队时,就接到过公社通知,点名要宁远堡的麻。

村里各家用的麻都是从大队供销社买的,供销社把从生产队收的麻重新打捆、拆小,每小捆都编成"8"字形状,这样好存放。村民是按照重量买麻的,每捆大约三两左右。

从大水坑“沤麻”说起

刚买来的麻首先需要整理,把大片的撕成细一些的,捋齐,末端用麻线勒一道,避免以后使用时乱头。然后,就开始打麻线了。

首先取一绺麻,用手将麻细细的分开,粗细的标准,是根据做鞋的种类不同而区分的,女孩子的鞋,需要在打麻线时,尽量把麻撕的细些,取四到五条细麻,把麻从头到尾在嘴唇上过一遍,然后放在大腿上,每条麻间隔约一厘米,一手捏着麻的头部,一手在大腿上搓,从头到尾几条麻线就搓到一起,成为初始的麻线,但这只是开头,下面就该用到一个重要的工具"拨吊"了。

宁远堡村的年轻人都应该知道"拨吊",因为在我的记忆中,宁远堡家家户户都有,无论你到谁家,炕上的笸箩里都有这样工具,清一色的硬木"拨吊",有枣木的、有梨木的、甚至还有黄花梨木的,看上去油光锃亮。这些老物件估计都应该留下来吧。

从大水坑“沤麻”说起

把开始搓好的麻线以"8"字形式绕在"拨吊"上,线头从"拨吊"钩子上穿出大约半尺多长,然后就开始往线头上续线,续一段,用手捏住提起,另一只手旋转拨吊,刚续上的麻被拨吊拧紧就成为麻线了,周而复始,长出来的麻线就按"8"字缠绕在拨吊上。够一定长度后,将拨吊上的麻线取下来,绕成团作备用。

从大水坑“沤麻”说起

做鞋底用的是袼褙(gē bèi) 【宁远口音是 ge bie】,就是过去的"千层底"布鞋用的那种。制作袼褙工序比较复杂,一般都在家里首先做好,存起来,用的时候随时取。

选家里不穿的旧衣服,把布裁成片状,不拘形状、不拘颜色,只要平整就可,取一块平木板,打好希浆糊,先在平板上铺满布片,稍有重叠,取一大碗,盛满清水,喝一口水,含在口中,用力喷在布片上,把布片均匀的喷湿,然后开始将希浆糊均匀的刷在布片上,刷透然后再铺上一层布擀平,再均匀的刷上一层希浆糊,这一次要薄一点,因为第一层的浆糊会透过来一些。刷好后再铺上一层布,擀平,周而复始。一般铺三到四层,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阴干。

做鞋底时,根据需要的大小,用报纸画好鞋底样,剪下来,按这个样在做好的袼褙上剪下相同的底样,一只鞋底大约需要七到八层,鞋越大层数越多,冬天的棉鞋有做到二十多层的,但是越厚,就要看女人有多大的手劲了。

袼褙鞋样剪好后,把上下两层包上白布,叠好层,用麻线大针脚临时固定好,鞋底的雏形就有了,每双鞋两只,要分开左右脚。

袼褙做了,鞋底粗样也有了,麻线也有了,该纳鞋底了。这是件费时、费力的事,但可以随时随地的去做,就有了宁远堡满大街的纳鞋底的女人们。

从大水坑“沤麻”说起

从大水坑“沤麻”说起

纳鞋底使用的工具主要是锥子、大号的缝针、顶针。把麻线的一头泯湿,用手捻细,穿入缝针的孔,麻线穿过针孔约七、八寸,针后根据鞋底大小,留出一定的长度,一般都会超过一米,太短了就老得穿针眼了。

用锥子在鞋底上穿个孔,这个孔必须能够把缝针顺利穿过,孔的距离、排列,都需要有相当的经验,才能使纳出的鞋底看上去针脚整齐、美观,有些还能纳出花样来呢。把带有麻线的缝针穿过针孔,带过麻线,从第二针开始,每一针穿过去后都要用力收紧麻线,因此女人们都会在手掌上缠一块布,避免在用力抻的时候被麻线拉伤。

纳好的鞋底,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麻线针脚,异常结实,接下来就是上鞋帮,鞋帮的样式就各随所好了,男女老幼各不相同,就看女人们的本事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时,市面上已经有了塑料底鞋,有了橡胶球鞋,宁远堡村的年轻人穿布鞋的不是很多了,但是年龄大些的人还是穿自家作的布鞋,毕竟买鞋还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呢。

本文最初刊发在微信公众号《宁远堡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