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水坑“漚麻”說起

作者注:本文講述的是張家口市寧遠堡村的事情。

以前,寧遠二隊每年九、十月份都會在大水坑裡漚麻。我曾經在《大水坑》一文中有過描述。

種麻、收麻、漚麻、剝麻等這一系列勞作的艱辛自不必說,單說這麻做成原料後,就成為普通百姓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為什麼呢?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前,北方農村人們腳上穿的鞋,是離不開"麻"的,從麻到鞋,要經過多道手工作業,咱們就從寧遠堡村種麻說起吧。

從大水坑“漚麻”說起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寧遠堡村裡大多數人腳上穿的鞋都是自家做的,無論單鞋、棉鞋、男鞋、女鞋,家家戶戶的女人都會這門手藝。一年四季,只要天氣好,你走在南橫街、南大街、西大街上,沿路都會見到三五成堆的大娘、大嬸、小媳婦們,在哪裡邊聊天,編作手工藝品,什麼手工藝品呢?她們在那裡納鞋底、打"撥吊"。納鞋底用的麻繩就是利用"撥吊"捻成的。

我曾親眼目睹奶奶手工做鞋的全過程、全工序,過程是漫長的,整整貫穿了我的童年;工序是繁雜的,又不失趣味,以至於至今難忘。

先要從原料說起。

大水坑漚麻算是第一道工序,要把麻漚的表皮發腐,才能順利完整的剝下麻稈外面的一層皮,每到這時候,剝麻的活就由二隊的婦女們來做,但是年輕的女孩子和小媳婦很多都不願意幹。這個活又髒又累,還對皮膚不好,一天活下來,手上會有很多口子。剝下的麻要捋齊,在齊頭端打捆,每捆有胳膊粗細。然後運到隊裡的倉庫棚子去,在那裡還要清洗一次,掛在棚子裡風乾。

大約半個月左右,麻都乾透了,看上去是發白的淺褐色,局部沒有清洗掉的外表皮呈現深褐色,大部分是約3毫米寬的長條,到端部變得越來越細,每捆長度約一米二左右,飄飄逸逸,握在手裡柔韌有餘,又感覺有些剌手。這樣的麻屬於粗麻原料,隊裡留下一些自用,剩餘的都送到大隊供銷社了,有時也給張家口土產公司送一些。我在大隊時,就接到過公社通知,點名要寧遠堡的麻。

村裡各家用的麻都是從大隊供銷社買的,供銷社把從生產隊收的麻重新打捆、拆小,每小捆都編成"8"字形狀,這樣好存放。村民是按照重量買麻的,每捆大約三兩左右。

從大水坑“漚麻”說起

剛買來的麻首先需要整理,把大片的撕成細一些的,捋齊,末端用麻線勒一道,避免以後使用時亂頭。然後,就開始打麻線了。

首先取一綹麻,用手將麻細細的分開,粗細的標準,是根據做鞋的種類不同而區分的,女孩子的鞋,需要在打麻線時,儘量把麻撕的細些,取四到五條細麻,把麻從頭到尾在嘴唇上過一遍,然後放在大腿上,每條麻間隔約一釐米,一手捏著麻的頭部,一手在大腿上搓,從頭到尾幾條麻線就搓到一起,成為初始的麻線,但這只是開頭,下面就該用到一個重要的工具"撥吊"了。

寧遠堡村的年輕人都應該知道"撥吊",因為在我的記憶中,寧遠堡家家戶戶都有,無論你到誰家,炕上的笸籮裡都有這樣工具,清一色的硬木"撥吊",有棗木的、有梨木的、甚至還有黃花梨木的,看上去油光鋥亮。這些老物件估計都應該留下來吧。

從大水坑“漚麻”說起

把開始搓好的麻線以"8"字形式繞在"撥吊"上,線頭從"撥吊"鉤子上穿出大約半尺多長,然後就開始往線頭上續線,續一段,用手捏住提起,另一隻手旋轉撥吊,剛續上的麻被撥吊擰緊就成為麻線了,週而復始,長出來的麻線就按"8"字纏繞在撥吊上。夠一定長度後,將撥吊上的麻線取下來,繞成團作備用。

從大水坑“漚麻”說起

做鞋底用的是袼褙(gē bèi) 【寧遠口音是 ge bie】,就是過去的"千層底"布鞋用的那種。製作袼褙工序比較複雜,一般都在家裡首先做好,存起來,用的時候隨時取。

選家裡不穿的舊衣服,把布裁成片狀,不拘形狀、不拘顏色,只要平整就可,取一塊平木板,打好希漿糊,先在平板上鋪滿布片,稍有重疊,取一大碗,盛滿清水,喝一口水,含在口中,用力噴在布片上,把布片均勻的噴溼,然後開始將希漿糊均勻的刷在布片上,刷透然後再鋪上一層布擀平,再均勻的刷上一層希漿糊,這一次要薄一點,因為第一層的漿糊會透過來一些。刷好後再鋪上一層布,擀平,週而復始。一般鋪三到四層,放在通風乾燥的地方陰乾。

做鞋底時,根據需要的大小,用報紙畫好鞋底樣,剪下來,按這個樣在做好的袼褙上剪下相同的底樣,一隻鞋底大約需要七到八層,鞋越大層數越多,冬天的棉鞋有做到二十多層的,但是越厚,就要看女人有多大的手勁了。

袼褙鞋樣剪好後,把上下兩層包上白布,疊好層,用麻線大針腳臨時固定好,鞋底的雛形就有了,每雙鞋兩隻,要分開左右腳。

袼褙做了,鞋底粗樣也有了,麻線也有了,該納鞋底了。這是件費時、費力的事,但可以隨時隨地的去做,就有了寧遠堡滿大街的納鞋底的女人們。

從大水坑“漚麻”說起

從大水坑“漚麻”說起

納鞋底使用的工具主要是錐子、大號的縫針、頂針。把麻線的一頭泯溼,用手捻細,穿入縫針的孔,麻線穿過針孔約七、八寸,針後根據鞋底大小,留出一定的長度,一般都會超過一米,太短了就老得穿針眼了。

用錐子在鞋底上穿個孔,這個孔必須能夠把縫針順利穿過,孔的距離、排列,都需要有相當的經驗,才能使納出的鞋底看上去針腳整齊、美觀,有些還能納出花樣來呢。把帶有麻線的縫針穿過針孔,帶過麻線,從第二針開始,每一針穿過去後都要用力收緊麻線,因此女人們都會在手掌上纏一塊布,避免在用力抻的時候被麻線拉傷。

納好的鞋底,上面佈滿了密密麻麻的麻線針腳,異常結實,接下來就是上鞋幫,鞋幫的樣式就各隨所好了,男女老幼各不相同,就看女人們的本事了。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時,市面上已經有了塑料底鞋,有了橡膠球鞋,寧遠堡村的年輕人穿布鞋的不是很多了,但是年齡大些的人還是穿自家作的布鞋,畢竟買鞋還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呢。

本文最初刊發在微信公眾號《寧遠堡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