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向東向東,景粼原著在等

自古,山東省城濟南就有“住東不住西”說法。固執得就如滬上,“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哪怕有了浦東新區,這句話也像真理一樣顛簸不破。

濟南向東向東,景粼原著在等

攤開東西狹長濟南的地圖,若一定要指出一塊最嚮往的區域,多數濟南人一定會將目光緊緊盯住右方。

東在哪裡?在解放橋,在甸柳莊,在窯頭路,還是在高新區?都不是!

如今,大濟南之東,在唐冶,在圍子山下。

一個城市以及城市的每一個區域都有它的歷史淵源。誠如濟南以流傳百年的泉水著稱為泉城,唐冶新區緣何以“唐冶”為名也是有歷史可循的。據查閱史志文獻,在唐代李世明時期,那時的唐冶作為李世民東拓擴張版圖的戰略要地是軍隊兵器的冶煉鍛造重鎮,唐冶便由此而來。

當濟南一路東擴與章丘撤市設區西進的不期而遇時,冪冪之中,唐冶就成了一個命中註定的時空“交匯點”。

曾幾何時,因為山體緩和,樹木濃郁,圍子山常成為旅遊愛好者和驢友們的野外郊遊路線之一。目前這裡正在濟南政府規劃下開始建設郊野公園,此區域地鐵R2線、M3即將開建。一時間,海拔不高的圍子山,成了房地產大鱷圍獵的“制高點”,從最早的魯商、恆大、銀豐、帝華,到現在的龍湖、萬科、保利、綠地,位於濟南東部新城的唐冶新區,千億級房產巨頭紛紛入駐。

濟南龍湖在濟南全城佈下棋子的同時,將附著著看家本領的“原著”系列產品以“景粼原著”尊崇之墅的名義落子唐冶圍子山下,向濟南之東致敬。

最近20年來,濟南的發展方向一直是個謎。2003年提出的“東拓西進南控北跨中疏”城市規劃發展戰略,除了東拓之外,其他幾個維度基本就是一直在進行著反向操作:2011年投入使用的西站,一度引發了濟南西進的浪潮,當位於濟南西客站片區中軸線上的齊魯之門遲遲打不開,這座象徵著濟南新地標的建築,還是個坑,於是,這裡的房價也是個坑;當2018年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終於落定之時,我們知道,之前所有的北跨,在那些跨河通道貫通之前,都只是個傳說,即使跨過去,也要要面對“產業少、農田多”的處境,可以預見的將來只能與新動能和新產業有關……

濟南向東向東,景粼原著在等

只有東拓,從二環東路一路狂奔,奧體中心、雪山片區、唐冶新城……未曾停歇,漸成慣性。

2016年年底,濟南城市格局有了新的定位:將致力於打造1個主中心、1個副中心、5個次中心、12個地區中心和2個衛星城,劃定城市邊界,實現精明增長和組團發展。

可是,當我們定睛一看,副中心在東部,5個次中心裡孫村(包括圍子山一帶)、新東站、臨空三個片區都在東部,兩個衛星城之一的章丘也在東部,就不再細數那12個地區中心了。可以說,濟南向東,已經成了一種慣性。這種慣性,不是無厘頭也不是強制性的行政規劃使然,而是實打實的市場導向。

自從CBD規劃華麗亮相,濟南東拓就有一個堅實的支撐點,東拓戰火一路燃燒,越過奧體,土拍熱點遍及雪山片區、新東站片區、潘田片區、郭店、唐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