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全力打造西安航空”硬科技"高地

航空"硬科技"的發展離不開"硬人才",要想抓住西安航空基地獨特的產業底蘊,把獨一無二的航空創新創業文化,融入到營商環境中,那就一定要影響激勵更多的人才投身航空事業、以航空事業為榮。為了響應"打造硬科技之都"號召,西安航空基地積極鼓勵創新創業,聚焦優培優引,著力把人才資源轉化為產業資源,把產業優勢轉化為發展實力,已經形成了以人才引領航空"硬科技"發展的特色化標識。

多項創新舉措並舉

引領"硬科技"人才培育聚集

支撐航空"硬科技"產業發展,人才不可或缺。"今年公司訂單量大幅度增加,我們急需大量高水平技術工人完成訂單,短時間到哪裡才能找到這麼多專業技術人才呢?""市場就是企業的生命線,不能讓訂單等工人。"由於航空產業專業性強,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也相對較高,諸多航空企業一直以來,都有著人才方面的急迫需求。

為了幫助企業解決專業技術人才的問題,西安航空基地依託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西安航空學院等5所航空相關的高等專業院校,及金宇航空、鳳凰飛行學院、飛鷹亞太、中匯航空等重點航空培訓企業,開展無人機駕駛、航空維修、資格證考試等相關航空特色培訓體系。與此同時,開展招聘宣講活動、航空產業特色培訓等,為企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人才動力。今年以來,西安航空基地已培養出研發、設計、製造、飛行、維修、乘務等各類航空專業人才近萬人。

除此之外,西安航空基地還出臺《航空基地加快人才發展暫行辦法》,拿出年度一般預算收入的3%設立航空人才工作專項資金,實施創業資助、住房補貼、生活津貼等13項優惠政策。印發《西安航空基地新型智庫建設工作方案》,在全球範圍內篩選聘任世界知名專家教授、學者等各行業優秀人才近50人,組建航空軍民融合、投融資創新、城市建設、社會治理等專業智庫,健全完善諮詢決策機制,研究制定租賃型保障住房、人才公寓、支持創新創業專項政策,最大程度發揮政策引領示範效應。

人才為本創新先行

增強"硬科技"企業核心競爭力

秉承"人才是硬科技發展第一資源"理念,西安航空基地緊扣"產業鏈"打造"人才鏈",截至目前,入區企事業單位引進綜合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技能型人才等E類以上人才超過3000人,以人才為媒,打通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科研成果轉化的通道,推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有效助力"硬科技之都"建設。

以為例,在西安航空基地的牽線搭橋下,西安四方機電公司與西安交大柴東朗教授開展合作,建成我國首條鎂鋰合金生產線,研發出世界上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鎂鋰合金具有超低密度、超高延伸率、導電導熱性良好、電磁屏蔽性能優異、抗震降噪性能突出等優異綜合性能,代表了鎂合金技術發展的前沿,被稱為未來最"綠色環保"的革命性金屬材料,是傳統產業升級換代和未來高、精、尖技術發展不可缺少的新型金屬材料。

2017年9月1日,西安四方超輕材料有限公司起草制定的《鎂鋰合金鑄錠》國家標準,經國家質檢總局、國標委批准正式開始實施。這是我國首部鎂鋰合金材料國家標準,標誌著我國鎂鋰合金材料從科研到產業化邁出的堅實一步,對鎂鋰合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該材料已進入了航空、航天等多個重要戰略應用領域,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成為材料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產業鏈"聯動"人才鏈"

營造良好"硬科技"人才環境

這是"人才為本、創新先行"的一個生動實例。西安航空基地將人才服務工作根本出發點立足於促進產業發展,不斷增強區內人才結構與產業結構的匹配度,充分調動了"硬科技"企業和"硬科技"人才的積極性,也帶動了航空及高端裝備製造領域的技術交流、項目合作和成果轉化。

西安航空基地一方面通過與企業搭建合作橋樑,採取"項目+人才"模式大力培育高層次人才,另一方面通過聘任、設站等方式,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不斷增強區內人才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匹配度,讓航空技術不斷進步、讓未知領域有所突破、讓工匠精神發揚光大。在此基礎上,西安航空基地還在不斷創新人才服務模式,特別是針對高技術、高技能人才,持續探索培育和引進的新路子,助力產業發展。

目前,基地已經建立起"課題式"引智模式,實現人才定製開發,搭建人才流動平臺,鼓勵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人才雙向兼職流動等"硬科技"人才服務工作體系,重點推進高技能人才培養、技術轉移交易能力培訓、軍民融合企業人員管理能力培訓,讓適宜航空"硬科技"發展的良性環境在航空城落地生根,建設以軍民融合為特色的航空"硬科技"新城,為大西安"工業大走廊"和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提供強勁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