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劳伦斯约翰斯顿·彼得

(Laurence J.Peter,1919.9-1990.1):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现代层级组织学的奠基人,教育哲学博士。代表作有《彼得原理》。

彼得认为,人类有组织阶层化的本能,即非常习惯于将自己划分为各种阶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层级组织”的概念,认为它适用于任何公共或私人组织的管理。而层级组织的核心内容就是彼得原理。

一、彼得原理含义

即在一个层级组织中,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而且组织有足够的级别,每位雇员都倾向于不断晋升,直到晋升到他不称职的层级,并一直在这个位置上。因此,层级组织中的的工作主要是由尚未达到其不称职的雇员完成的,而每个职位最终都会由对工作不胜任的员工所把持,这也是许多组织和管理人员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出现的问题的原因。

彼得指出,每一个员工最终都会达到“彼得高地”,在该处他的提升指数为零。达到高地之前,有两种可以加速上升的办法:“私人关系拉动”和“自我的推动”。他对那些想被提携的人,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彼得原理的例外情况

他还提出了不符合彼得原理的五种情况:(1)明升暗降;(2)平掉增衔;(3)彼得倒置。即内在的墨守成规被看做比有效的工作更有价值的情况;(4)工作过度。是指在组织中有些人的行为无法被解释,其可能会出现过度称职与过度不称职的现象。(5)裙带关系。

三、不称职的类型和表现

类型:身体状况达到所能承受的限度、社会经验达到所能承受的限度、心理成熟度达到所能承受的限度、才能达到所能承受的限度。这些重要的素质达到一定程度时,平时的工作很难使得其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现象:(1)不称职者常常怀念过去的好时光,宣称目前的职位深受其苦,但绝不会放弃这一职位。(2)很多人对编制工作进程表和作业图偏好,坚持每件琐碎的事情必须按照严格的程序和箭头进行,不管这些会产生延误和损失如何。(3)表现出优柔寡断,谨小慎微,飘忽不定,没有立场。(4)想方设法让下级心慌意乱,六神无主,掩饰内心的不安全感。

彼得还将自己的原理从层级组织的狭窄视野挑出来,将其放在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上思考,并称之为“彼得历史通论”,即现在的人类总有一天会达到自己生存不胜任的阶段。

四、评论

彼得原理告诉我们,在各类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不称职的职位,比如提拔技术骨干成为技术主管,提拔销售明星成为销售主管,但提拔后他们却无法胜任职位。主要的问题并非出在提拔模式上,而是培养计划上,在提升之前,组织并没有有意识的培养这些人的管理能力,甚至根本没有搞清楚如果他们承担管理职务,需要加强哪方面的训练。同时,绝大多数组织有太过于依赖中层,而中层又不可能在业务规划、内部流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胜任,这就必然导致管理上出现各种问题。彼得曾说:许多人爬到梯子顶端,却发现梯子搭错了墙。这正是对组织中培养制度的缺失最生动的解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