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很多捐献的器官被“浪费” 七成肺移植手术只靠一个人

(健康时报记者 赵萌萌)“据统计,2017年全国5146个心脑死亡捐献,但肺移植仅299例,” 无锡人民医院副院长兼胸外科主任陈静瑜教授指出,中国去年被捐献的肺器官存在大量浪费。

比器官更缺的是主刀医生,七成肺移植靠一个人

2016年全国共有204例肺移植,无锡人民医院副院长兼胸外科主任陈静瑜团队完成了136例,占比近7成,成为了全球第二大肺移植中心。

但是,与每年动辄数千例的肝脏、肾脏移植手术相比,肺移植手术还是太少的。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曾在2017年两会期间接受公开采访表示,“目前肺移植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服务能力跟不上,肺移植在国内起步较晚。真正技术好的医生很少,培养一位医生要经过很长时间,比如肺移植手术,如果没有连续做过10到15例手术,技术都是有限的。”

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赵晓刚教授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一个合格肺移植主刀专家,最起码肺常规手术应游刃有余,然后再经过3年以上专业肺移植培训。”

在11月6日的微博中,陈静瑜教授还在呼吁有志大夫的参加,他写道,“国内肺移植术后管理人员短缺,中日病院、无锡人民医病院术后管理人员更是奇缺,我希望有志于肺移植事业的内科医生,尤其是ICU、呼吸危重症医生的加入。”

我国肺移植不仅缺少医生,可以做肺移植的医院也屈指可数。

据国家卫健委2017年公布的数据,如今中国具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约有173家,其中具有肺移植资质的医院仅有30家左右。

黄洁夫曾表示,“我们的器官移植缺口很大。美国有3亿人,可以做器官移植的医院有近300家,我们有13亿人,才有170余家医院。”

我国具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本就严重不足,但是2016年,30家有资质医院仅10家医院上报了1例以上的手术信息。2017年,也只有14家医院上报了1例以上的手术信息。也就是说,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医院虽然获得了资质,但并没有开展肺移植手术。

“拥有肺移植资质的医院少,愿意去做肺移植的医院更少。肺移植涉及多个科室,包括胸外科、呼吸科、麻醉科等。从病人术后管理角度还需要ICU大夫、呼吸科大夫、感染控等多个科室配合。而且所有肺移植均为急诊手术,移植团队需时刻都处于应急状态,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社会资源支持。”赵晓刚教授解释道。

留给路上转运的时间只有6小时

相比其它器官移植,肺移植难度是最高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活肺的保存很困难。

“一台肺移植手术,不单单是手术台的几小时,还同时会调动很多周边人力物力。”赵晓刚教授介绍。

肺源从供体身上取下,到植入受体体内血流灌注为止,有一段安全的冷缺血时间。如果超过了冷缺血时间,肺源质量将变差甚至无法使用,留给路上转运的时间只有6小时左右。

另外,许多潜在供肺缺乏足够的维护,或供肺质量一般,获取后无法达到理想供肺标准,因此也导致大量肺器官被浪费。

“对于肺移植团队来说,只要没有亲眼见到供体,并对肺源进行评估维护,就始终存在着变数”。赵晓刚教授表示。

“每做一例肺移植,从前期OPO协调员供肺维护协调并作出评估,直至最后民航、高速、高铁转运到医院完成肺移植,每一环节都相当艰难。”陈静瑜教授强调。

对于终末期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来说,“换肺”是唯一的出路。然而多数人并不知道肺也可以移植,很多病人不到万不得已不移植。陈静瑜多次呼吁有需求的病人提早登记移植,濒危了才来移植,一是成功率低,二是死亡率高,三是等不到肺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