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不能只在口上说说

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不能只在口上说说

据媒体报道,西安某中学学生毕某因不满被强迫理“光头”,拒绝到校上课,在父母劝说无效后选择轻生并不幸身亡。

中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自我意识觉醒、叛逆的时期,很多时候他们的想法天马行空,但是却我行我素,此时家长、老师应当合理引导,尊重他们的诉求,并教导以中小学生行为规范。

学生的发型,尤其是中学生的发型,与学习成绩无关,但是与学生的人格尊严有关。现今,娱乐、通信发达,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电视节目可以很容易获知外界信息,并且模仿能力超强,如果电视节目中的少年都是留着奇异的发型,也很容易导致他们盲目跟风。

在中学的一篇课文《剃光头发微》中,作者说:余生也晚,关于头发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大都来自耳闻。什么清朝初年勒令汉人把发髻剃成辫子,否则“留发不留头”呀,什么清末的留学生在外国剪去了辫子,回国后要装一根假辫子才能平安无事呀,等等,都未尝眼见。所以读到鲁迅的小说《头发的故事》,除了恍若有悟的吃惊以外,实在很难有切肤之痛的感受。并且,知道在旧社会,与头发关系最密切的理发工人,是颇受社会贱视的,连家谱都不许上,也就是开除其宗籍,还很为他们不平……

不料,3月2日读到《人民日报》一封读者来信,却使我大大不舒服了一阵,那封来信正是关系到理发工人的。说是济南市一家理发店的理发工人,拒绝给一个“乡下佬”剃平头,认为乡下佬 只配剃光头。当“乡下佬”碰了壁跑掉以后,一对男女理发师还说:“乡下佬还想理平头,没门!”“也不瞧瞧自己那模样!”……

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不能只在口上说说

经过时代的发展和时间的洗礼,现在的理发师的理发水平,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理光头与理平头的水平,可以是理一次发就上万元,甚至贵到警察来了也“没有办法”,乖乖地交钱走人。

在曾经,在物质匮乏的时代,留平头是为了讲究卫生,方便打理和清洗。那时的理发工具也比较原始,一块肥皂,一把推子,一把剃刀,理发师就走街串巷地为人理发,平头也便成了那时最“流行”的标配发型。时间一晃许多年过去了,理发匠变作造型师,开始享受“师级”待遇,和工程师,律师,医师并列,甚至收入还远超他们……

所以理发是一笔不菲的开销,据闻该学生在开学后已经理过两次发,如今又让其再去理平头,让家长怎么想,让学生怎么想?只是把大把的宝贵的时间,花费在去理发店的路上,花费在理发厅排队的等候中?

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不能只在口上说说

据家长介绍,该同学在考试中还考了前九名,在班上也算成绩不错了,悲痛之余,也替家长感到惋惜:若小毕的成绩一直保持下去,将来的前途也必将是一片光明。

痛定思痛,不得不思索:初中生已经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有自己较强的自尊心,会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老师应当尊重学生的选择。相信,绝大部分的男生,要的并不是长发,而是人格的平等和尊重。对学生,当尊重而不放纵;不是放弃管教,而是注重管教的方式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