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如何保障部隊的快速機動性?

大胖鹿先生


戰時,保障部隊的快速機動性,必須採取軍民聯合保障的模式。


比如,美軍的國民警衛隊,就有運輸機部隊來保障部隊戰役機動,保障戰區指揮官的戰役機動兵員需求,這對於提高美軍在高技術局部戰爭條件下戰場機動的時效性,確保戰役軍團“動得快”,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美軍的一個空中國民警衛隊,我們就能瞭解保障戰區,主要是現役部隊的任務。但是,戰役機動還需要國防動員體系的參與。二戰時,美國的戰爭部,就能夠“指揮”商船,與一般情況下的軍事運輸力量,一起保證戰場的快速機動。這種軍事融合的方式,提升了美軍的作戰時效性,在當時太平洋戰爭爆發突然、節奏快、持續時間長的情況下,提升了美軍參戰的快速反應,快速到位能夠,這也是美軍最終奪取太平洋戰場主動權的一大原因。

因此,現代條件下的戰區部隊機動保障,也必須以軍民融合為基本,在戰役級別以上,搞好機動作戰的國防動員體系的廣泛參與,部隊集結、物資補充、戰場後送,都可以用民間裝備的參與,就可能大幅提升部隊的機動速度,下面影響整個作戰行動。在未來戰爭強度大、多方 向、多方式、多梯次且連續不間斷的戰區戰役機動中,民間力量參與保障戰區部隊戰役機動,是世界各國武器裝備現代化程度逐步提高,部隊專業技術種類不斷增多的戰備任務特性決定的。

儘管軍民融合的機動保障比單純的軍事運輸系統的保障組織起來更為複雜,但是我們也不能因為複雜就放棄這一戰爭勝負的力量倍增器。比如,保障戰區部隊戰役機動的民間力量可以就近動員,充分利用民間力量分佈廣闊的優勢, 實施就地就近動員,減少集結輸送量,提高兵員動員的速度,而且還可以隱蔽行動企圖,提高兵力的連續性,甚至在戰場搶修裝甲裝備方面,都可以引入軍民融合機制。

總體而言,世界各國都強調戰區部隊的多路、多方向機動,都要防止兵力投送波動,因此在著力提高兵力機動的時效性。但是,民間保障力量參戰,也必須要做到“三個知道”、“四個熟悉”,即:本人知道、家庭知道、組織上知道,熟悉隸屬關係、熟悉機動路線、熟悉集結地域、熟悉任務,真正能做到召之即來。要實現這種戰時的軍民融合,平時就要加強後備力量的訓練,這麼一說,民兵軍事訓練的地位作用就凸顯了出來,退役兵們都應該為當了基幹民兵而光榮,學習全國“時代楷模”,江蘇省“海防模範民兵哨所”、灌雲縣開山島民兵哨所所長王繼才就有的放矢了。


軍林天下


1.這個問題問的還是很不錯的,因為古代的時候孫子兵法就強調,兵貴神速。到了現在其實也是一樣,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一點在實戰當中永遠不會過時。

2.一位美軍高官曾經說過,我寧願要24小時能夠到達的一個營,也不願意要1個月能夠到達的一個師。在現代戰爭中,部隊的機動性顯得尤為重要。我們的統帥對軍隊的要求,第一句就是召之即來,你只有兵力能夠投送過去,才能為來之能戰、戰之必勝提供保證。

3.快速機動性,應該是多維一體的,也就是將多種運輸方式等綜合運用到一塊,有通過航空運輸先期到達的,有通過其他交通手段快速跟進的,有後續梯隊集結待命準備運輸的,多種方式來確保部隊能夠快速集結、快速機動、快速到位。

4.真正到了戰時,全國動員的時候,那麼空運、鐵路、公路、水路等都要優先保障兵力的運輸,這是戰時的第一大事,其他的都可以緩一緩再去解決。當前,我們也在不斷地提升這方面的能力,研製了運-20大型運輸機,運輸直升機也在進行改造,下一步在提升機動能力上還會有一個更好的加強。

如有關於報考軍校、入伍參軍及後續發展相關的問題,歡迎關注諮詢。


軍校和入伍指導


真正戰時和平時演習不一樣,一真正進入戰時,軍隊需要路過的地方嚴格軍管,軍列和車隊絕對優先通過,路口管制會由先導隊的武裝軍人進行管制,平時閒的要命的軍分區警備區就派上用場了,軍線通知那裡有車隊經過,馬上派糾察隊路口管制指揮,交警或地方武裝部配合,鐵路或公路,碼頭交通沿線預設的軍供站隨時響應準備熱飯菜,當年我部隊(浙三師)從安徽歙縣國防工地緊急九江抗洪就是每一縣的交警,警備糾察在交界處準備接送開道,摩托開進吃過一頓軍供站的熱飯,回來火車機動在鷹潭站軍供站也吃過一頓熱飯菜,平時演習應該沒這待遇,長途抗洪救災才會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