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圖上 簡約深美——陳平:作畫度曲韻相通

第 一千三百一十九期


夢圖上——簡約深美:

開平文化曾於二0一八年七月十六日至二0一八年十月七日閃亮推出“夢圖上——難忘情懷”專欄,期間歷時八十三天,共推出三十四位最早支持開平文化且富有影響力的書畫藝術作者,在社會上反響強烈,其間有八十一位讀者打電話諮詢作者地址、聯繫方式及書畫潤格,本平臺據雙方的意願和需求予以了回覆,在社會上收到良好的效果,應讀者請求本平臺從即日起隆重推出二期“夢圖上——簡約深美”專欄。

“夢圖上——簡約深美”欄目將刊登一批2016年~2017年較早支持開平文化藝術家的優秀作品。回望昔年,面對開平文化的約稿,他們曾經激動、驚奇、甚至不解,最終贏得了他們的熱心支持,成為開平文化成長的有力見證者,藝術家為開平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特別是在藝術策劃和藝術鑑賞方便給予很高的理論輔導,使我們能在條件低微的情況下款款而行......而今,這些品性優秀的藝術家的優秀作品及美好形象久久難忘。為自由專業、精湛的藝術而奮鬥不移。

春節將至!作為早期運用多媒體反應文化藝術的優秀平臺,在龐雜的網絡媒體中,開平文化一直堅持: 吮感知而款行良好風氣,不為物利而動,不忘初心,以純美的藝術方式呈現給愛我者。


夢圖上 簡約深美——陳平:作畫度曲韻相通



陳平:作畫度曲韻相通


明代以降,畫家迷戀戲曲的不少,但填詞寫劇的並不多見,而把畫畫得風生水起的當代國畫家陳平,卻將曲也編得漸入佳境。知名書畫評論家郎稍君說:“像陳平這樣的‘現代古人’或許不多,但他(和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執著、守護與推動,卻啟示著我們的思考與行動。”

天傾河漢掛蒼崖,石上髹書滿碧苔,雲封古剎紅塵外。呀!何處畫人策杖來,折得一枝小梅開,空谷生虛籟,鐘聲斷俗埃,減淡狂懷。

——陳平《孤山夢·水仙子》

顧村言

“我本一寒儒,遠離牙笏,依梅圃,鶴子相扶,夢作孤山賦”——這是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副院長、國畫家陳平所作崑曲《孤山夢》中林逋開篇的一段唱詞。

明代以降,畫家迷戀戲曲的不少,但填詞寫劇的並不多,而在當下,像陳平這樣把畫畫得風生水起,編曲同樣編得漸入佳境的更是罕見。從1990年代,因為痴迷小令與崑曲,陳平一痴就是20年,竟然將戲演到了國家大劇院與上海大劇院。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是“新文人畫”重要參與者的陳平,20年來,寫詩作畫,填詞度曲,自得其樂,追尋著自己的夢裡“仙山”:在他的《孤山夢》中,林逋隱跡杭州西湖的孤山上,梅妻鶴子,常駕小舟遍遊西湖諸寺廟,與僧道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者還在劇中將自己的愛梅情結,假借詩人的故事,於“夢”中與林逋談詩論藝,切磋古今。


夢圖上 簡約深美——陳平:作畫度曲韻相通


陳平:

“《孤山夢》以崑腔笛韻幻化出一場似夢似真,又似文人雅集唱酬的逸事,恰與我的畫作《費窪山莊》融為一體。”

對於陳平的追求,知名書畫評論家郎紹君說,由散曲題畫發展到撰寫雜劇,包括《畫魂詩夢》《黃山記》《石樑記》《孤山夢》諸雜劇,都集中體現了陳平的文學素養和梨園情懷,“ ‘現代性’追求意味著什麼,還不是很清明。然則有一點是清楚的,我們的文化傳統要發展、會變異,但不能丟棄。像陳平這樣的‘現代古人’或許不很多,但他(和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執著、守護與推動,卻啟示著我們的思考與行動。”


夢圖上 簡約深美——陳平:作畫度曲韻相通


藝術評論:

郎紹君先生曾極力讚賞你的能詩書、畫刻、寫曲編劇。有些好奇,你畫畫之餘怎麼會迷上寫小令與崑劇的?


夢圖上 簡約深美——陳平:作畫度曲韻相通


陳平:

我最早喜歡詩,大學三年級時一度曾想在詩詞上下工夫。我那時在中央美院的老師林凱先生具有詩人的才華,又具有畫家詩人的靈感。我那時學詩,又喜歡上了元曲。我覺得元曲更為俚語化,畢業以後我就一直填小令,填了很多。小令分南曲和北曲,還有套曲——我就填套曲,後來一想,這加上對話不就是一曲戲嗎——我就覺得寫戲也是很容易的事,後來想索性找個故事,又想要符合傳奇的色彩,當時就看到任伯年的畫,畫的是舟上吹簫,文人雅興,姜白石的意境都在裡面。


夢圖上 簡約深美——陳平:作畫度曲韻相通


藝術評論:

畫家裡寫雜劇比較有名的是徐青藤,這對你有沒有影響?

陳平:徐青藤寫過《四聲猿》,但我受到影響較大的還是元雜劇,我那時想自己也寫一個雜劇試試吧。於是,我就引用任伯年畫的意境寫南宋詞人姜白石過垂虹橋的故事,姜白石有“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曲終過盡松凌渡,回首煙波十四橋。”我以此作為引子,寫姜夔除夕到范成大家,姜夔填曲,由歌女演繹出來,清婉美妙。范成大十分欣賞,便將小紅贈予姜夔。後來我覺得有點舊,沒有當代人的感覺,就推翻了,把自己寫進去了,寫的是自己的生活狀態,畫了一幅姜白石詩意,睡著了,姜白石來了,就看到現在還有人畫他的詩意——按現在的話叫“穿越”,當時是1995年,作為古人與今人的交流。姜白石就帶我去蘇州,到範石湖家,姜白石後來填了《暗香》與《疏影》,兩人眉目傳情,范成大成人之美,把小紅贈給姜白石,姜白石後來泛舟湖上,我給他划船,後來又“穿越”過來。

1995年做一個個人展覽,當時一個好朋友于少非,看到我雜劇本子,當時他導的一個戲我很佩服——他復活了宋代元代的表演形式,與現在的京劇、崑曲完全不同,他是把戲做足——現在的戲追求新,追求聲光電,但於少非不同,他製作也不大,但看的是原汁原味,後來請了崑曲大家傅雪漪先生譜曲,請中國戲劇學院與北昆合演的。

2001年我在中國美術館做了個展,比較綜合,有朋友就說,光是畫展也沒意思,再拿個戲吧,於是又勾起寫戲興趣,就寫了《孤山夢》,就是以林和靖為主人公的戲。


夢圖上 簡約深美——陳平:作畫度曲韻相通


藝術評論:

林和靖自稱“梅妻鶴子”,選這樣的題材與你喜愛畫梅有沒有關係?

陳平:

有啊!我喜歡畫梅,但北方沒有梅花,不生長,梅是有氣節的,所以我每年都去杭州孤山、蘇州西山等江南地區賞梅,這也有十多年了,後來就想到以梅為題材的戲曲,歷史上的文人最愛梅的就是林和靖——梅妻鶴子嘛,但我看史料上其實只有一句話,沒辦法我只好編,編圓了。我就編林和靖小時與鄰居的女兒青梅竹馬,鄰居的女兒叫梅娘,但梅娘長大後夭折了,林就發誓不娶,就以梅為妻,隱居孤山。我看他與道士僧人有來往,當時訪梅時我曾作了小令,一個好友何加林喜歡唱,唱武生,武生戲保留的是崑腔,在這戲裡我就加入好友一髯(何加林)、僧人懶陀(釋月真)一同訪梅的事兒,一僧一道一儒,服飾也好看,三人對梅的不同感受,假借到宋代詩人林和靖的故事中來,編了四折戲,演繹一出鮮活的愛梅、賞梅、護梅、尋梅的故事。


夢圖上 簡約深美——陳平:作畫度曲韻相通


藝術評論:

你新編的《富春夢》主人公是黃公望,還是以畫家為主人公,怎麼想到編這出戏?

陳平:

去年我們到浙江平陽寫生——平陽是黃公望故里,因為他是過繼到平陽,他本來姓陸,去年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在臺北故宮合璧展出,我去平陽,就又勾起了寫黃公望的興趣,結果一查,對黃公望沒任何記錄,連黃氏家譜都沒有,後來我想只好還是編吧,我想他當道士得在自然裡,畫畫得師法自然,就把仙人加了進來, 黃公望放棄了仕途,改學易經,以賣卦算卜為生,生意慘淡,後來仙人出現了,設關考驗他——黃公望闖關成功了,不愧是成就大事業的人。於是何仙姑贈一“大痴”的名號和一杆紫毫筆,以助黃公望畫山水。

夢圖上 簡約深美——陳平:作畫度曲韻相通


藝術評論:

戲和畫畢竟是兩回事,戲是立體的,畫是平面的,但也有相通處,文人畫和雜劇一開始均為文人雅事。

陳平:

過去看戲與現在完全不同,為什麼叫雜劇,是看熱鬧,丑角是串場,馬上就能把舞臺氣氛調動起來了,就像畫畫時的焦墨,點幾筆,畫面頓時就“醒”了。

藝術評論:

看你的戲,總覺得古意足,你怎麼理解文人畫與戲曲的相通之處?

陳平:

文人畫與戲曲是相通的,我畫畫時喜歡題小令,題詞,曲令方面題得多,我以前的畫,每畫必題,或題詞,或題小令,就這麼一個感受。比如說戲中開頭先彈一琵琶,先進場,出古意,樂隊與演員的出場,虛虛實實,兩人上場,作個揖,是唱戲,唱起來入戲,這與寫意畫有相通,我的想法是把戲做足,就像國畫裡把畫畫得神完氣足。

藝術評論:

這次在上海既帶了戲,也帶了畫展,對於上海國畫界,有什麼印象?

陳平:

這次去蕭海春老師的畫室看了,我來上海不多,來了就到處打聽蕭老師的情況,這次送戲上門,然後專門到畫室看了蕭老師的畫,《錦繡石壁》有20米長,還有近作《煙雲自在》等,看大畫,很激動,看了以後自己的手都癢癢了,蕭老師年歲比我大,都在畫大畫,以後我也想試試畫大畫。

夢圖上 簡約深美——陳平:作畫度曲韻相通


藝術評論:

你對蕭海春的敬重是不是因為你們對傳統都有著相似的看法?

陳平:

蕭海春其實是深深扎進傳統裡,站在傳統上,又在傳統上出新,不舊,也有從傳統中變體的一種,在傳統中又有發展,他的構圖畫得滿,經營位置,獨到而有特點,風格渾厚。南方的山水,秀,偏重淋漓,有變化,而蕭海春的山水畫既有南方的特點,又有北方的厚重。說到南北方的山水,我覺得董其昌雖然提“南北宗”,但他有一句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你想想有多少人行萬里路?很少的,即使行萬里路也得會融於心,山水有北有南,心中造景,這氣象就大了,丘壑就大了。山水大畫在中國歷史上比較少的,以前畫大畫是為某種迎合畫,而蕭海春是為自己畫——這種大畫見性情,是為自己畫的大畫,很難得,與臨摹黃公望也是一樣的道理,這是展示畫家駕馭筆墨的能力。

藝術評論:

你的繪畫和雜劇作品,精神取向源於中國悠久的文人傳統,《富春夢》呈現的其實是今天的畫家和元代大畫家的對話,你如何看待傳統?


夢圖上 簡約深美——陳平:作畫度曲韻相通


陳平:

我覺得首先要守住傳統。很多人講,前人都把路堵死了,你無路可走。我覺得這句話是錯誤的,你沒有了解傳統,沒有深入到傳統中去,你怎麼知道路被堵死了?我現在感覺傳統裡頭天地非常大,非常寬廣,從哪一點都能走出來,而不是到處去碰壁。我覺得可向古人學習的東西太多了。

【編 輯:柳紫胭 本文、圖與開平文化微信公眾平臺、“雲端外“微博同步】

◆ 品味至尊 終身保真 ◆


開平文化收藏作品展

北京都市翰丹國際文化發展

有限公司提供

夢圖上 簡約深美——陳平:作畫度曲韻相通




夢圖上 簡約深美——陳平:作畫度曲韻相通




夢圖上 簡約深美——陳平:作畫度曲韻相通


綜上開平文化收藏作品可議價

聯繫人:杜女士

戰略合作伙伴:鏡觀藝術沙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