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筒街道长清路综合整治特别报道(一)

日前,成都市上半年最差街道公布。我区郫筒街道长清路因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市政设施、交通秩序、门前三包等方面因素,被评为最差街道。从今天开始,我们推出郫筒街道长清路综合整治特别报道,关注长清路“变最差为最美”的整改推进工作,今天一起来看记者对该条道路的实地探访。

郫筒街道长清路综合整治特别报道(一)

郫筒街道长清路综合整治特别报道(一)

在郫筒城区长清路沿线,水果、蔬菜等流动摊贩占道经营、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等问题突出,交通通行缓慢,“脏、乱、差”现象严重,在这百余米的人行道上,更是摆放了大大小小几十个摊位,严重影响市民出行。

郫筒街道长清路综合整治特别报道(一)

市民

市民表示:“这条街确实没有管理好,你看这个人过车过,包括特别有些盲人都没法过。全部都该赶起走,这些地方,这个不是卖菜摆摊的地方。”

记者在现场看到,道路两旁摊位售卖的多半都是农户自家种植的蔬菜,因其价廉物美,引得多数市民赶早前来购买。

郫筒街道长清路综合整治特别报道(一)

郫筒街道长清路综合整治特别报道(一)

有市民表示,老百姓很愿意买点这些农民的菜,又新鲜,价钱又便宜。

正是因为有买卖需求,才逐渐形成了无人组织、无人管理、无人维持的“三无”早间市场逐渐成为城市管理的顽疾。家住唐元街道的袁阿姨是一位农民,家里蔬菜种植的莴笋吃不完,听说长清路有菜市,才拿到这里售卖。

郫筒街道长清路综合整治特别报道(一)

袁阿姨

袁阿姨说:“其实我们不该在这摆摊的,这里面市场里面没有我们摆摊的地方,我们种起菜出来没有地方卖,拿到里面去,坐地贩子就把位置就占完了,有好宽占好宽。”

袁阿姨还告诉记者,她曾经凌晨两点来到长清路398市场,想在市场里面摆摊卖菜,但因市场内没有摊位,她又不得已将摊位摆在外面。

袁阿姨还表示:“我们乡下的人,我们这六七十岁的人,种点菜拿起来就卖不掉,没有地方摆摊,如果是今天城管要管,我们就没有地方,那我们菜就卖不出去。”

与袁阿姨处境相同的菜农还有很多,绝大多数菜农都知道在路边摆摊卖菜不合理,但因经济压力,不得不“冒险”为之。

郫筒街道长清路综合整治特别报道(一)

有菜农就表示,他们这些农户种点菜来卖,里面全部贩子占完了,没有地方卖了,他们这些农民就没有地方摆,只有在地上摆起,没有办法,城管管理是对的,我们不好整。而且里面不好摆,里面摆不起,里面没有地方,摊位费不贵,我们有时候交两元钱,就这框框交两元钱,有时候在里面转几个圈都找不到摊位。

随后,记者来到菜农抱怨的东街综合市场,市场内买菜的市民没有几个,正常经营的蔬菜摊位也寥寥无几,其余的摊位不是闲置就是空位。

郫筒街道长清路综合整治特别报道(一)

郫筒街道长清路综合整治特别报道(一)

郫筒街道长清路综合整治特别报道(一)

商贩 刘大哥

商贩刘大哥告诉记者:“里面做不起走,你看外面路上到处摆满了摊位,他们在外面摆满了,这里面哪个进来买。”

当记者问到:如果他们搬进来你们欢不欢迎的时候,刘大哥表示:“搬进来,欢迎呀,只要人多了,自然就有市场了。外面摆满了,你看路上摆满了,哪个进来嘛,基本上就买了。”

外面的菜农想进市场没摊位,市场里面的摊位想出租却又租不出去,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继续关注郫筒街道长清路综合整治特别报道第二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