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對聯,上聯:“孫悟空,金箍棒,能長能短”,下聯有些尷尬

對聯,你怎麼看這個文學載體呢?最初的對聯出現在人們的口中,是因為帝王的推崇。相傳是五代後蜀主所開創的一種文學體裁。但其實,不管對聯究竟是由誰所開創的,他都始終是中國人所需要的存在。對聯講究的是對仗之美,這一點符合我們的傳統太極文化,雖然看似不同,但是卻是本質上相同的存在。

西遊記對聯,上聯:“孫悟空,金箍棒,能長能短”,下聯有些尷尬

對聯自古以來,就被人們所推崇,成為了一直流傳的文學形式。古代帝王中,除了這位開創對聯形式的後蜀主之外,還有一位也是深愛對聯,他就是乾隆帝。乾隆帝平日裡沒有什麼事的話,就是喜歡微服,看民生百態,然後再和大臣對對聯之類的。這個帝王可真的是推崇對對聯這件事啊。

對對聯這件事不單單是隻有帝王這類人可以做到,即便是平民百姓,不懂的咬文嚼字,但熟悉生活的他們也一樣可以對對聯。這其實就是文學的藝術性,文學來自哪裡,最基本的還是普羅大眾。今天講一個與西遊記有關的對聯,很有意思。

西遊記對聯,上聯:“孫悟空,金箍棒,能長能短”,下聯有些尷尬

有這個兩個人,他們本就是西遊記的痴迷者,尤其是其中最厲害的英雄孫悟空的崇拜者。兩個對西遊記中的故事,那真的是如數家珍,喜歡自己看,也喜歡像別人推廣。一次,兩人在聊西遊記的時候,突然覺得自己這樣尬聊,沒有什麼意思,便說,要不咱們就依著這西遊記出幾幅對聯玩玩吧!另一個人也覺得有趣,畢竟你長篇大論的談西遊,也確實不如這短小精幹的對聯更顯水平。

其中一人看到夥伴表示同意,直接拿出來一個上聯,那就是:“孫悟空,金箍棒,能長能短”。其實這個對聯,我們一看,嘿,還挺簡單的。但是呢,這個上聯中第一有西遊記的人物,第二是人物的兵器,而這第三嘛,則是說了兵器的效用。這麼一來,也算是有條條框框的限制,這個對聯也看著更像是那麼一回事了。可是,即便是這樣,估計這也不是什麼難事。

西遊記對聯,上聯:“孫悟空,金箍棒,能長能短”,下聯有些尷尬

這不,另一個人聽到上聯之後,就直接說了兩個下聯。一個是:“花果山,水簾洞,又溫又暖”。這個對聯一出口,雖說看似與上聯相對應,那總感覺差了點什麼。這個對仗其實不如想象的標準。旁邊一老人看到這個情況,起身走過來,悠悠的留下一句:“豬八戒,九齒耙,可打可抗”。說完,人家就走了,老人家這默默無聞的方式,像是在打臉,這連個號稱熟讀西遊記的人,場面真是尷尬。

現在,把這個上聯交到你的手中,你又會怎樣應對呢?歡迎瞭解西遊記的人,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