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兒子都被她送進斯坦福,陳美齡有哪些成功教育經驗

“我覺得教育是教孩子們怎麼做夢,不是閉著眼睛做夢,是張開眼睛做夢。首先我們要打開窗,要讓他們知道,世界很大,有很多機會,有很多可能性,要讓他們想象到自己的夢,然後我們給他們一點工具,比如教他們讀書、學習,鼓勵他們踏出第一步,教他們堅強,跌下來可以站起來再做,要是很幸運他們成功了,我們要教他們謙虛,要跟別人分享。”

她曾經是歌手,也是學者,更是母親和教育家,如今她還有一重身份是全球公民,每年世界各地到處飛,不斷探索生命裡的可能性。她是陳美齡。

1955年出生於香港的陳美齡在六兄妹中排名第四,曾以歌手身份在日本出道。她先後在日本上智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求學,1989年前往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教育學博士。

2015年,繼大兒子、二兒子後,陳美齡的三兒子也成功被斯坦福大學錄取,她一躍成為話題人物。日前在文化論壇《大家說》,陳美齡和上海觀眾分享了她的求學經歷和教育經。

三个儿子都被她送进斯坦福,陈美龄有哪些成功教育经验

“自學”“好學”“活學”:讓孩子知道學習是很好玩的

問:你把三個孩子都送進了斯坦福,對很多人來說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談到教育,很多孩子和家長都有壓力,你能理解中國父母的焦慮和揪心嗎?

陳美齡:焦慮是好的,為什麼?如果什麼都很順利,沒有問題的話,你就不會覺得你要改變現狀,你也不覺得你要成長。教孩子需要家長參與,家長的成長就是幫助孩子成長。

問:小孩的教育要分年齡段,0-3歲、3-6歲、6-12歲、12歲到青少年,每一段的側重是什麼?

陳美齡:心理學的看法,孩子的第一個一千天非常重要,就是從你懷孕到孩子兩三歲。懷孕之後你就不要太緊張,不要太憂慮,要睡得好,吃得好。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腦在發育,還有最基本的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發育。人生出來時,腦袋裡的細胞是差不多分量的,分別在哪裡?就是細胞和細胞之間的“突出”,就是那個神經元突出多少,突出特別多的人,你會覺得他的頭腦很快。

怎樣才能讓孩子發展出很多的“突出”呢?這是很容易的。突出是怎麼發生的?有新的體驗就會發生、就會成長,所以我們每一天要給孩子新體驗,我們看到的、吃到的、摸到的、感受到的,都會給他帶來刺激。我們要讓孩子打開感官,儘量去感受,抱他、親他、唱歌給他聽、跟他說話,每天跟他做不同的事兒,按摩、看東西、聽音樂,不要重複,你教他睡覺也不要用同一個歌,最少可以有五六個歌,總之就是每天給他不同的刺激,突出就會多。

問:現在很多孩子的語言發展都很快,兩三歲左右會有比較多言語上的對話,語言重要嗎?

陳美齡:重要,語言越早越好,因為我們是受語言保護的人,我們是這種動物,我們的感覺很多時候就是你說出來就可以感覺到,你說不出來你就感覺不到。所以孩子小的時候,可以給他們多聽一點語言,他們的感受會特別豐富,理解力也會提高。

有人認為,人選擇母語的機會只有一次,而多種語言的成長環境會影響孩子的思維。這種想法是錯的。爸爸說一種,媽媽說另外一種,兩種語言都會變成孩子的母語。比如在我家裡,我基本講英語和中文,先生說日語,所以我小孩的母語是英語和日語,第三語言是中文。母語不一定只有一種,可以有兩三個。歐洲也是,很多地方的小孩都可以說兩三種語言,完全沒有問題。

問:你的三個孩子上小學前的狀態是怎樣的?你是完全散養,還是像很多學霸媽媽一樣為他們排好什麼時候該幹什麼?

陳美齡:我反對這樣的安排,我希望小孩每天都有不同的生活。就像剛才我說的,你希望孩子多一點“突出”,最初的一千天很重要,孩子3-8歲成長得很快,然後8歲開始每個孩子會有點不同了,不用的突出慢慢會減掉,到了青春期,孩子喜歡和不喜歡的東西都定了,做得好和做不好的東西也定了。所以到孩子8歲為止,我們每天就是儘量去玩兒。

要讀書,可是讀書也是玩兒,我就灌輸給小孩,讀書是最好玩的事兒。這事從小鍛鍊比較好,因為小時候的功課沒那麼重,比如他們把教科書帶回來,我會從頭到尾先看一遍,看看今年要學什麼,在他們學之前做一些預習。

比如書裡說到下雨,剛好那天下雨,我們就什麼都不做,穿著雨衣跑到街上跳水。他們就玩瘋了,去公園找蝸牛和青蛙。你問為什麼會下雨?我們就把教科書打開,原來這樣會下雨,他們很有興趣了,好機會,我又打開地圖,哪個國家下雨最多,哪個國家下雨不夠,慢慢把下雨這件事情立體化,而不是在書本上的平面化。單就下雨就有很多事兒可以學習,國際問題、天氣問題、環境問題、人的生活問題、種什麼的問題、吃什麼的問題,下雨就是一個出發點,很多事都是連在一起的,我就是用立體的方法去教他們。

他們學得很高興,是因為我給了他們好奇心的出發點,他們知道學習是很好玩的。首先,我教他們“自學”,給他們自信自己去學;然後,教他們“好學”,喜歡去學;最後,教他們“活學”,學的東西都可以在生活中用得到看得到。這三個學習方法灌輸給孩子,就容易教很多了。

問:你是怎麼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和閱讀習慣的?

陳美齡:喜歡閱讀、喜歡文字的同學是贏在起跑線的。他們回家後我就開始給他們看書,他們什麼書都喜歡看的話,就不會覺得功課難,也不會覺得溫書苦,所以我是很用心地去訓練他們喜歡讀書。

每一個小朋友喜歡的書都不同,要慢慢找到他最有興趣的書。我時常帶他們去圖書館、去書店,讓他們選擇,每天同一套日程——回家之後就做功課、吃飯、洗澡,然後什麼時候睡覺,什麼時候上興趣班——我是不贊成的,理由剛才我說過,要鍛鍊他的腦力,就要讓他的每一天不同,讓他們覺得每一天都是很好玩的,無論什麼時候都期待明天是更好玩的一天,對生命有熱情。

可無論什麼情況,我都希望他們把應該要做好的功課做完,所以我要鍛鍊他們有一個集中力、有一個開關,要有關注力的時候就開,不管旁邊唱歌、跳舞、開Party,面前的工作都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做完。

方法有很多,比如給他一件可以一個人完成的事兒,給他一張紙叫他剪三角形,這個三角形可以做很多事兒,放在頭頂可以變帽子,放在嘴上可以是鬍子,他完成工作之後會很快樂。

積木和拼圖也是很好的遊戲,還有做菜。做菜可以鍛鍊集中力,切東西不小心會受傷,炒東西不小心會燙傷,小朋友是很緊張、很集中的,而且做好後可以吃,也可以分享,他們是很高興的。你可以從很容易的東西開始教,比如把糖攪完然後放冰箱,慢慢教他們做越來越難的事兒,十五分鐘、三十分鐘,他們的集中力會越來越長。我就是這樣教我的大兒子,他真的是集中力很好。

三个儿子都被她送进斯坦福,陈美龄有哪些成功教育经验

讓爸爸單獨帶孩子去旅行,加入教育孩子的隊伍

問:我陪女兒的時間特別少,所以面臨一個問題,不知道如何跟女兒有親密的親子關係。你說陪伴是最好的方式,但我並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她。

陳美齡:陪伴不是身體的陪伴,是心靈的陪伴。我也很忙,不是每天都可以跟孩子在一起,可是我做了很多小功夫。比如有時候我去其他國家,沒有電話,不知道他們會不會想媽媽,怎麼做呢?我每一天做一個小袋袋,裡面有一點吃的、一點小書、一點小玩具,交給奶奶,奶奶每天晚上把它藏起來,他們起來就去找,找到了就可以在路上玩。他們可以看字了我就寫一些字,還不會讀書我就畫一些畫。這是我現在還做的事兒,媽媽不在,他們也知道媽媽每天都在想他們。最重要的是讓你女兒知道,媽媽很愛你。

因為文化關係,我們不是很會表達愛的人。可能我在加拿大、美國學習過,所以我回家會像雨點般親孩子,按著他們從頭親到腳,他們都喜歡的不得了。我回來會說,快點給媽媽一個快樂的荷爾蒙,他們就跑過來,我擁著他們唱歌,很開心,可能過一兩分鐘他們都去睡覺了,可是我一天的寂寞都沒有了。

我晚上很晚睡覺,可我早上會給他們做便當,每天還會加一點驚喜,有時候是他們喜歡吃的東西,有時候是貼紙,有時候是一封信。你可以有你的表達方法,比如帶她去散步,兩個人去公園坐鞦韆,跟她跑來跑去,什麼都可以,就是去玩兒。

問:有什麼辦法能讓爸爸加入教育孩子的隊伍,讓爸爸不反感甚至是快樂的,而不是始終拿著手機。

陳美齡:媽媽做得多,爸爸就容易了,所以很多時候交給媽媽做了。要讓他覺得很有興趣,就讓他積極一點,其中一個方法是讓他們相處兩三天。

我們家有一個習慣是讓爸爸單獨帶孩子去旅行。第一次去,我擔心得要死,各種想法都有,可是爸爸慢慢發覺,原來小孩依賴自己是非常有滿足感的一件事兒,回來後他的自信高了很多,後來每年都去了。要鍛鍊爸爸的話,媽媽要大膽一點。

問:中國傳統教育方法一般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而你提倡引導、讚美、鼓勵,怎麼才能平衡和兼容?

陳美齡:不要打,我是不贊成打、不贊成罵的。從兒童心理學來說,打和罵是最不好的教導方法,為什麼?你打他,你罵他,他覺得痛,他覺得害怕才會聽你的話,就是基於力量,有力量的人就可以管他,這是權力的問題、體力的問題。他也會誤以為,只有你有權力、你有體力,你就可以去攻擊人,這也是錯的。

有一個方法是以身作則。有很多家庭,比如媽媽做不到的事兒為什麼我要做,小孩會覺得不服氣。我當女兒時有點驕驕女的感覺,也會偷懶,但是當了媽媽後,我不想孩子像我一樣,所以我改變了很多,我丈夫也改變了,不吸菸了。如果你不希望孩子做什麼事兒,你也不要做。

問:孩子一直痴迷於電子產品和遊戲,親子關係因此變得很糟糕,有什麼方法引導青春期的孩子,消除遊戲帶來的負面影響?

陳美齡:手機這個問題真的很大,不單中國,在外國也是。手機是可以“中毒”的,就像吸菸、喝酒、吸毒一樣,它讓人興奮,有荷爾蒙反應,這是身體的反應。那個遊戲他習慣了,那種很高興、很興奮的感覺,他每一天都希望再有,何況他在青春期,青春期的小朋友是不一樣的,他們的荷爾蒙比我們多幾十倍,所以很難控制自己。

如果沒有手機,還有什麼辦法讓他們開心?一個是運動,比如跑步、踢球、打乒乓球,打得很高興,身體就會分泌出荷爾蒙,就會很興奮。有些小朋友喜歡聽音樂、跳舞也是可以的,就是幫他找另外一個興趣,讓他感覺到那個興奮點、開心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