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三個兒子培養進斯坦福的教育家,她如何做到的?

尹建莉老師推薦:

用現在流行的一個說法,陳美齡是被好媽媽耽誤的歌唱家。但讀過了她的文字,看到了她的教育格局和思想,又很想說,陳美齡原來是曾經臥底歌壇的教育家——她先用美妙的歌聲愉悅了一代人的雙耳,現在又用美好的教育思想普惠著新一代人。歌唱家、好媽媽、教育家三種身份做好一樣已是不易,而她把每一種身份都做到了光華閃耀,高山仰止。如果能完全領悟了陳美齡的教育思想,你不一定要把孩子送進斯坦福,但你一定可以培養一個具有名校氣質的、出色的孩子。

三流的媽媽做保姆

二流的媽媽做教練,一流的媽媽做什麼

把三個兒子培養進斯坦福的教育家,她如何做到的?


三流的媽媽做保姆,成天圍著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事無鉅細地為孩子服務,這樣的媽媽很容易把孩子寵壞;二流的媽媽做教練,注重孩子的學習,孩子學什麼,她們學什麼。但往往也比較嚴厲,容易過度指責孩子;

那一流的媽媽做什麼呢?分享一個最近看到的故事:

一個小男孩兒“咚咚咚”走到廚房,興高采烈地對正在炒菜的媽媽提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媽媽,媽媽,為什麼天是藍的?”這位媽媽一下子回答不了,但沒有叫孩子等待,而是立即關掉了煤氣爐,大聲稱讚:“你問得真好!”然後興奮地和兒子一起去尋找答案了……她說:“孩子發問時,永遠不要讓孩子等一等!”

這個故事中的媽媽,便是陳美齡。

把三個兒子培養進斯坦福的教育家,她如何做到的?

把三個兒子培養進斯坦福的教育家,她如何做到的?

陳美齡

October

25


她曾是紅透半邊天的華人歌手,與鄧麗君、歐陽菲菲等風靡於歌壇。

把三個兒子培養進斯坦福的教育家,她如何做到的?



在事業最紅的時候,她主動放棄唱歌,隻身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攻讀兒童心理學。

後來又以39歲的“高齡”,獲得了斯坦福大學的教育學博士學位。

她還成功把三個兒子都送入全球名校斯坦福大學,故事裡的那個小男孩兒就是她其中一個兒子。

今天父母學堂的主角,正是陳美齡——

把三個兒子培養進斯坦福的教育家,她如何做到的?

“美齡論戰”雖飽受爭議

卻用三個兒子交出完美答卷

把三個兒子培養進斯坦福的教育家,她如何做到的?


因為堅持一邊帶孩子一邊工作,陳美齡的行為在當時還很保守的日本引起了不小的爭論,即那次著名的“美齡論戰”。人們指責她太貪心了,工作也要,家庭也要。到頭來只會一頭也做不好,更會誤導更多的年輕媽媽走上歧途。

把三個兒子培養進斯坦福的教育家,她如何做到的?

把三個兒子培養進斯坦福的教育家,她如何做到的?

然而,倔強的陳美齡不僅自己成功從斯坦福畢業,完成從歌星到教育家的轉型,還相繼將她的三個兒子成功送進了斯坦福,用自己和孩子的成功,回擊了那些曾經質疑她的人。

把三個兒子培養進斯坦福的教育家,她如何做到的?

記得陳美齡在一次採訪中說到,當她第三個兒子也成功拿到斯坦福大學錄取通知書時,她不由失聲痛哭,多年來積壓在心中的壓力:我到底能不能成為一個好媽媽?此刻終於有了答案。

“當把第一個兒子送進斯坦福,也許人們會說我是運氣,可當我三個兒子全都進入斯坦福,我想我終於可以說,我成功了。也讓更多的年輕媽媽看到,像我一樣,你也可以做到!”

把三個兒子培養進斯坦福的教育家,她如何做到的?

從當紅明星到教育家媽媽

堅持最好的教育在家庭

把三個兒子培養進斯坦福的教育家,她如何做到的?


褪去明星的光環,回到媽媽的身份,陳美齡遇到的育兒問題,一點兒也不比我們這些普通媽媽少:怎麼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好孩子?如何為孩子擇校?該不該給孩子報課外班?孩子的老師對孩子不好怎麼辦?等等。

然而身為教育學博士的陳美齡,在應對這些問題上早有自己的觀點與堅持:

中國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長中的焦慮轉移給孩子。正是這種焦慮,讓無數家長和孩子都處於連軸轉的水深火熱之中。

“小孩子的起跑點是父母的腦袋。”

“興趣班的孩子都在同樣的起跑線,是贏不了的,最重要的還是家庭教育。

她說,家長們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要知道,孩子的起跑點是從父母開始的。

如果父母有充分的教育知識,能為孩子作出適當的安排,做好選擇,明白如何去把握機會,理解孩子的需要,孩子的人生就一定能有好的開始。

而父母在家裡要把基本的能力教給孩子,比如“頭腦力,集中力,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力,創造力,好學,自學,博學……”

如何將這些更科學、自然地透過家庭教育傳遞給孩子,教育家媽媽陳美齡也給了我們不少好的示範。

比如在培養孩子的學習力上,陳美齡一直注重呵護孩子們的好奇心。在日常生活中,她非常認真地觀察兒子們,就像之前故事裡提到的那樣,當孩子們對任何事物哪怕表現出一丁點興趣,她都會積極鼓勵:

“大兒子第一次表現出對做菜有興趣是在他3歲的時候。我把他帶到廚房裡,給他一把小孩專用的小刀,開始教他如何做萊。剛開始的時候,搬一張椅子到洗滌臺前,讓他站在上頭切切蔬菜什麼的。等過一段時間,一起做做蛋糕、派、餃子皮啦,洗洗東西啦。只要大兒子說想做什麼,我都不怕麻煩讓他放手去幹。

他還非常喜歡玩假想釣魚的遊戲。把床當做小船一樣站在上頭,吊著一根線,時常假裝自己在釣魚的樣子:“釣到咯,釣到咯。”他喊著,“釣到什麼啦?”我問,接著他會回答我“鰣魚”、“秋刀魚”、“章魚”什麼的。“那我們怎麼吃呀?”我再問,他會說“烤著吃”、“蒸一蒸,放點醬油”,給出許多有趣的答案。“那咱們今晚就做這道菜吧。”我附和道。兩個人一起站在廚房裡,他還會那樣啦這樣地不斷給我出主意。

只要對孩子某個興趣加以拓展,他的興趣點將會越來越廣泛,大兒子在五歲左右就幾乎讀遍了所有的魚類圖鑑書,稱得上是一名小小“魚博士”。

把三個兒子培養進斯坦福的教育家,她如何做到的?

把三個兒子培養進斯坦福的教育家,她如何做到的?

諸如此類,興趣也好,運動也罷,無論什麼領域都行。反正先讓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讓他自由地表達自己喜歡的事情。小孩子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是很有活力的。而家長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愛好、擅長的領域,拓展他的潛力,最終也會有助於學習。”

正是在陳美齡這樣潛移默化地家庭教育下,她的三個兒子不僅在學業上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還擁有了“自學”“好學”和“活學”之心——尋求答案時,充滿好奇、懷疑和勇氣,好學不倦、以學為樂。

她的三個兒子都不是考第一的學生,因為他們的目的不是分數,也不是排名,而是吸收新知識。但他們也明白,好的分數能夠幫他們實現夢想。所以成績也一直排在前10%。而在他們喜歡的科目上,就時常收到老師的讚賞。

提到她的三個兒子,陳美齡非常驕傲:“兒子協平是我在30年教師生涯中最出色的心理學生。每次考試我都用他的答案作標準。”“兒子昇平不但是出色的文學學生,他的文章我都存起來,給下一年的學生作參考。”“兒子和平對數學的瞭解非常高,有他在課堂內,可以指導其他學生。”

把三個兒子培養進斯坦福的教育家,她如何做到的?

不僅如此,三個兒子在自己的興趣領域,也各有所長:大兒子,從小關注社會問題。在學校是學生領袖,深受同學和老師信任。二兒子喜歡音樂,高中時就已經與音樂出版社簽了作曲合約。三兒子喜歡計算機,從小學開始就能為學校設計網站。

我們知道斯坦福是頂級名校,選拔的是最有前途,可以為社會做貢獻的年輕人。而陳美齡的三個兒子,最終能被錄取率才4.2%的斯坦福錄取,

依靠的正是她通過成功的家庭教育帶給孩子的“自學”、“好學”和“活學”之心。

把三個兒子培養進斯坦福的教育家,她如何做到的?

比做學霸更重要的

是讓孩子擁有面向未來的能力

把三個兒子培養進斯坦福的教育家,她如何做到的?


我們正身處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新技術不斷湧現,人工智能方興未艾。

別說孩子,連父母自己的未來都不確定。給孩子的教育投資,大量的時間、金錢花出去,培養孩子做學霸,進名校,將來到底能不能起作用,依然是個未知數。

怎麼才能掙脫這個無所不在的焦慮困局?

針對這個問題,陳美齡也有自己的答案:“現在社會變化的很快,我們帶孩子要想象20年後的世界,其實我們想象不到。所以我們要給小孩子很多基本的力量,比如說,強大的自我驅動力、適應力、抗壓力、理解力,都非常重要。孩子不但要願意接受轉變,而且要享受轉變。不但要接受失敗,而且能把失敗變成經驗和成功之母。我們更需要鍛鍊孩子成為一個不會被機器取代的人。”

把三個兒子培養進斯坦福的教育家,她如何做到的?

今天,她攜自己精心為廣大父母們準備的課程——“面向未來的30堂精英教育必修課”,來到父母學堂。借用美齡老師40年為人父母的經驗,以及專業教育學博士的身份,與年輕家長們分享自己的育兒知識和理論。

在《面向未來的30堂精英教育必修課》中,陳美齡會講述帶給孩子強大內驅力的自我發展能力的培養,例如「樂於挑戰的成長型心態養成術」、「培養不受金錢控制的孩子」、「教孩子在最黑暗的時候找到光明」等。

會講到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例如「從小給孩子展現領導力的機會」、「如何和孩子談校園霸凌」、「如何和孩子談性」等。

會講到未來20年頂級名校的教育趨勢,什麼樣的孩子才可能進入斯坦福等頂級名校;同時也會關注到家長本身的必修課,針對職場媽媽如何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夫妻教育理念不一致時該怎麼辦、如何給孩子最正確的指引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