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住宅也有標準?走近月湖皇帝的老師“童家”探究竟!


第一次來到寧波,不僅為它景色而來,更是為它源遠流長的歷史而來。縱觀寧波歷史遠瞻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春秋戰國時,越王勾踐始建句章城、唐代寧波成為最大的港口,與日本、高麗頻繁的貿易往來,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宋代以王安石為代表的一批學者蜂擁至寧波確立"耕讀傳家、商儒並生"的傳統等等。總之寧波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

在這樣一個歷史韻味極濃的的地方,有著數不清道不完的故事與傳說。在寧波流傳這一句話,“一部寧波史,半部在月湖”。在僅0.2平方公里的月湖周邊,散落著幾十個歷史建築。形成寧波獨一無二的歷史寶貴遺產。官宦之家一直以來都不為人所知,它的內部是什麼樣的?也許是很多人的疑問。

銀臺第向我們展示了清中晚期寧波上層官宦人家的生活環境和家居藝術,恢復原址舊貌的保護措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寧波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對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視,讓我們有幸目睹一百年前寧波人生活的場景。


銀臺第坐落於菊洲上,為什麼稱為銀臺第呢?銀臺第的主人童槐,清朝嘉慶年間曾任“通政司副使”,相當於現在的國家信訪局副局長。“通政司”又稱“銀臺”,所以其宅第被稱為“銀臺第”。童槐的兒子童華以“禮部右侍郎”入“南書房行走”,是光緒皇帝的老師,因此童宅又被稱為“帝師故居”。

銀臺第建於清朝道光三年,它坐北朝南,現存前後三進,包括門廳、正廳、正樓、後堂、東西廂房等建築,佔地2000多平方米,是寧波地區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之一。

銀臺第的會客廳——繩武堂。它是主人接待賓朋的場所。繩武堂陳設講究,規格規整。屋子放置的物品,都有其特定的含義。如花瓶和几案的擺放,就是取其“平”、“安”之音,寓意“平安”。

中堂是整個家族的核心——祭祀廳,家中只要有大大小小的紅白喜事,按規矩人們都要聚集在這裡,舉行各種儀式。“福祿壽”三星、大香爐、拜凳等,還有嚴密的祭祀制度,依稀透出鼎盛時期家族的繁榮。

閨房是官宦小姐的私人活動場所,梳妝檯上釵環羅列,梳子、蓖萁等,梳妝檯邊有一個竹編的小筐,稱為發簍,古人講究“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頭髮是不能亂丟的。這個發簍就是用來裝梳理下來的頭髮的。女紅作為古代女子“閨教”的重要內容不容忽視。繡房裡展示的就是寧波特色繡品—金銀彩繡,它是用金線、銀線、綵線混合繡成,與“蜀繡”、“蘇繡”齊名。


古時,人們對大家閨秀的要求特別高,琴棋書畫最好樣樣精通,小姐的書房自然就少不了這幾樣,古琴、簫、琵琶、挑花箋、羊毫筆,窗外隱約可見幾杆修竹,簾內小姐吟詩作畫、焚香撫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