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吃多了對於央企是降負債,民企則是要丟命!

凡事有度,過猶不及。這句話終於在PPP市場應驗了。

PPP吃多了對於央企是降負債,民企則是要丟命!

01、大批手握千億PPP的企業,這一年過得非常艱難

比如號稱拿了5700億政府訂單的金誠集團,被曝大多數PPP項目均停留在框架協議或口頭約定層面,尚未正式立項,更未進入動工階段,卻以PPP項目名義發行基金,用後期投資資金支付前期的短期回報,以騙取更多投資,被媒體詬為“龐氏騙局”。參考閱讀:《PPP史上最大的龐氏騙局或將浮出水面?》

再比如東方園林,這位環保領域的明星企業,由於不停的上馬PPP項目,資金鍊非常緊張,導致員工工資都發不出來,要靠不停的融資才能續命,結果一朝發債涼涼。

命懸一線的東方園林只好宣佈引入國資,最新消息,北京朝陽區國資旗下的盈潤匯民基金就是接盤俠之一,擬參股東方園林,受讓公司不超過總股本5%的股份,成為東方園林的戰略股東。參考閱讀:

還有龍元建設

,儘管沒有曝出危機,但其三季度經營數據報告已經有跡可循:2018年1-9月的PPP業務(融資合同模式)新接119.65億元,同比PPP投資業務規模有所縮減,主要是因為公司根據外部政策、金融環境的變化,採取提高門檻、精選項目的市場策略,謀求健康可持續發展。

2018年公司調整了項目承接區域,也提升了項目收益率要求和風險評審標準,所承接項目大部分系發達地區的優質項目,其中江浙區域業務佔據超一半,公司將持續根據政策及市場環境的變化,適時調整市場策略及投資策略,在質與量之間努力尋求平衡點。

這說明,龍元建設內部已經感知到危機逼近,開始調整接單策略。

除了企業,地方政府也放緩了PPP上馬的速度。

近日,廣東水電二局發佈了關於終止國道238線普寧交界至惠來惠城段改建工程特許經營權協議的公告。

該項目2016年9月29日發佈中標,2017年4月19日簽訂特許經營協議,卻在2018年10月被叫停。而當地政府給出的理由是:該項目屬需整改的PPP項目,

為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有效防範化解債務風險,決定予以終止。

公告有一點引起了通哥的注意:該PPP項目尚未實際開展,終止該PPP項目,公司不會承擔違約責任,不會對公司的生產經營造成不利影響,不會損害公司及廣大股東的利益。也就是說,項目落地已經3年,至今還未開工。在通哥整理的PPP退庫清單中,類似的PPP項目不在少數。

02、國家嚴控PPP債務風險,環保領域成重災區

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環保產業曾是資本市場眼中的香餑餑,而今年以來,卻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

在環保領域,類似東方園林的例子就更多了。盛運環保債務危機、三聚環保兩個半月虧7.7億元,蒙草生態高管減持、商譽暴雷,神霧環保陷入套路門、永清環保大老闆被帶走調查……

好巧不巧,又趕上了環保督查最嚴的時機。

最近中央督察組在“回頭看”過程中發現,揭陽市佔隴汙水處理廠等9個鎮級汙水處理項目,2015年北控水務以PPP模式低價中標後,藉口實際投資可能遠超投標報價而遲遲不肯正式簽約。

被點名的北控水務,跟東方園林實力不相上下,卻也存在低價中標又失信的尷尬局面。

為何環保領域會成重災區?

業內人士解釋:2015年以來,PPP模式在環保領域廣泛應用,迅速提高了上市公司在手項目規模。但是這種發展模式導致,大量項目處於建設期,對資金佔用較大,回款週期較長,推高了環保工程類公司(尤其是PPP板塊)的資產負債率,部分公司現金流惡化。

事實上,PPP對於環保上市公司來說可能是一種飲鴆止渴式的訂單獲取方式。按照行業內的說法,PPP既是天使,也是魔鬼。本質上,PPP是政府舉債的一個新的方式。只不過這個本質經過PPP化妝,打扮得很漂亮。有的地方政府原有的舉債模式行不通,融資平臺受限,因房地產調控土地財政難以為繼,轉而開始大規模發展PPP。

說白了,在這場動盪中折戟的企業基本上都是因為戰線拉得太長,彈藥供給不上,導致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變得極其脆弱;再加上去年開始國家推動了PPP清庫等一系列去槓桿措施,這一變動讓一眾手握槓桿的企業從攻城略地轉為清償債務,最終陷入危機。

03、接不到PPP,等死,接多了PPP,撐死!

根據業內企業PPP的接單差距,可以形容為“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通哥總結了那些被“澇死”或正在“澇著”的企業,或多或少存在著以下問題:

1、PPP狂熱、盲目跟風

在國家對PPP支持和鼓勵的政策下,PPP的狂熱正甚囂塵上,很多建築企業堅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的戰略方向,積極投身於PPP業務的發展,甚至將核心競爭力定位於PPP業務。我們看到,那些地方財政好的地方政府,並不是那麼熱衷於PPP模式,反倒是一些地方財政狀況差的地方政府,推出了大量的PPP項目,對建築企業而言,

尤其是民營企業,在PPP模式上一定要量力而行、謹慎對待:選好項目,爭取早一點退出;選擇財政狀況好的地方政府項目;對於沒有運營收入作保障的PPP項目要謹慎。PPP狂熱、盲目跟風,會使一批沒有核心能力的施工企業失去許多機會,走向失敗。

2、盲目投資、擴張太快

那些倒下的建築企業,往往都是盲目擴張、拼命鋪攤子、過度融資、濫用槓桿,攤子一旦鋪得太大,資金就容易跟不上,此時銀行的抽貸斷貸的後果難以想象。隨著建築工程企業規模的不斷壯大,那些已經擁有一定市場份額的大型企業集團都面臨著如何拓展經營空間的問題。無論是走擴大企業規模提高市場佔有率的橫向經營擴張之路,還是涉足相關行業進行縱向經營擴張,正確處理擴張與防範風險的矛盾關係都是企業深化經營成敗的關鍵。

3、墊資潛規、低價中標

墊資是建築行業內公開的潛規則,甲方不管有錢沒錢,都要建築商墊資,沒錢的開發商更要找一家有錢的建築商來墊資。儘管建築商對墊資滿腹怨言,卻只能硬著頭皮接受,因為僧多粥少。很多地方所謂的低價中標,讓建築企業根本沒有利潤,一旦回籠資金不順利、付款不及時,就會產生一連串債務反應,陷入資金困境。

如果說墊資是建築企業倒閉的前奏,那麼“低價中標+墊資”則加速了建築企業的倒閉。

4、民間融資、飲鴆止渴

有些建築企業即便手上有些資金,也會採取向銀行貸款的方式,來換取企業更大的發展。銀行一旦斷貸抽貸,企業的資金鍊就很容易斷掉。民營建築企業向銀行貸款越來越難,特級一級資質的企業融資相對容易些,二級以下的企業根本融不到資,於是企業更多的債務來自於民間借貸和職工集資,如此企業資金危機爆發的風險性更大。

5、過度自信、多元化管理失控

迅速進入與主業不相關的陌生產業領域,實施盲目的多元化戰略,這些企業很快就會陷入轉型發展的困境。建築企業切忌背離其專業優勢特點搞多元化,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企業經營應該與企業的能力相匹配,才能走得好、走得遠。

也許你會問,央企拿到的PPP訂單都是上萬億的,為何沒有出現債務危機?因為別人是央企啊!too young too naive!

04、PPP大戶們,能否安然度過這場危機?

今年的國常會提到“加快今年 1.35 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和使用進度,在推動在建基礎設施項目上早見成效”,“要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保障融資平臺公司合理融資需求,對必要的在建項目要避免資金斷供、工程爛尾”等信息。

根據財政部數據,18年上半年地方債發行 3673 億元,結合去年未使用的限額,下半年專項債發行額可達1.2萬億。而且目前來看,整體債權的發行速度正在全力加快,到位的時間將會快速縮短,PPP項目的整體回血時間要到了。這對迫切需要資本的PPP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

近日也出現了許多關於國資馳援民企的新聞,國家層面再三重申“民營企業是自己人”,銀行那邊也提出要一視同仁,給予民企同等的待遇。一切似乎有了好轉的跡象。

不過通哥還是善意的提醒一句,建築企業們,接單一定要量力而行。

PPP雖好,可不要貪杯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