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束复原丨战国时代的时装

装束复原丨战国时代的时装

一、战国初期的深衣

由于形象材料极其缺乏,在研究我国古代服装发展演变的历史时,春秋战国之前都难以说得具体。此时在服饰方面留下的史料,主要是《尚书》、《诗经》等书中对服饰的描写以及金文中有关锡衣的记述。这些文字材料告诉我们,西周贵族的服装不外乎冠冕衣裳。

所谓“衣裳”,指上衣下裳,是一种上下身不相连属的服制。到了春秋、战国之交,出现了一种新式的服装,名为“深衣”。

装束复原丨战国时代的时装

上衣下裳的战国初期曾侯乙编钟铜人

深衣,是将原本不相连属的上衣下裳连作一体。“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深衣最主要的特点,不外乎是“续衽勾边”。对照文物形象便可知晓,“续衽勾边”是指将衣领延长,绕至身后形成勾曲一角的状态(如下图)。此种服饰较衣裳方便。《礼记》赞它“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因此得以广泛流行。只是其仍不如衣裳制度正式。贵族们有“朝玄端,夕深衣”的说法。

装束复原丨战国时代的时装

河南信阳楚墓木俑

装束复原丨战国时代的时装

河南信阳楚墓木俑

装束复原丨战国时代的时装

服饰复原作品

二、战国中期各国流行的时装

战国中期以后,各国贵族们的流行时装是在原本深衣的基础上,将衣长进一步加长。衣襟续衽仍绕至身后,但由于其长度,内外衣襟于足前交叠作“入”字状;身后则又拖出一扇褒博的下摆。以宽带束腰的同时,又借由拖曳身后的衣摆拉长身形。

此时中原的周、秦、齐、魏、中山以及南方的楚国,文物反映的服饰形象都非常类似。

装束复原丨战国时代的时装

男子像烛台局部

装束复原丨战国时代的时装

男子像烛台局部

战国中期·河北省平山县中山国王墓

装束复原丨战国时代的时装

人物铜灯(正面)

装束复原丨战国时代的时装

人物铜灯(背面局部)

战国·荆门县包山2号楚墓

楚地服饰以马山一号楚墓出土实物为代表。虽史称楚为“蛮夷”,此时楚服却与中原制度实无大异。平铺时,这些衣物呈现衣领在身前直垂而下、下摆平直的特征;但具体穿着时,衣领可以延长绕到身后,下摆因为衣服过长的缘故,在身前形成弯曲的交叠。

装束复原丨战国时代的时装

马山楚墓出土长衣结构图

装束复原丨战国时代的时装

小菱形纹锦面锦袍

装束复原丨战国时代的时装

对龙对凤纹绣浅黄绢面锦袍

江陵马山楚墓

装束复原丨战国时代的时装

素纱锦袍

江陵马山楚墓

装束复原丨战国时代的时装

装束复原战国长衣作品

装束复原丨战国时代的时装

装束复原战国长衣作品

注:这种服装过长产生内外衣襟于足前交叠、衣裾下摆拖曳在身后的现象,如今日本的和服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名为“裾引き”,可以对照参考。(但和服的剪裁结构和我国战国时期服饰完全不同,请不要等同)

装束复原丨战国时代的时装

三、战国后期的楚服

最具特色的楚服出现于战国后期。

不同于战国中期服饰穿着的“二次成型”(平铺状态下衣身下摆平直,穿着时才出现衣裾下部斜交的现象),这类服饰仍旧采用深衣“续衽勾边”绕襟的特征,却大胆采用了更为立体直接的剪裁方法,直接将宽宽的领缘裁作出角的衣襟,绕至身后。

装束复原丨战国时代的时装

长沙仰天湖楚墓出土

装束复原丨战国时代的时装

长沙楚墓

这与当时诸国“各为靡丽之服”的风尚是分不开的。更有“楚王好广领,国人皆没颈”的上行下效之风。马王堆一号汉墓所出,今服饰研究者称为“曲裾式袍”的服装,便是具有战国末年楚地遗风之“楚服”。

装束复原丨战国时代的时装

曲裾式袍复原作品

文中复原服饰作品由

“中国装束复原团队”制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