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才能理解興趣班並不等於孩子真的興趣?生活中到底是家長上興趣班,還是孩子上興趣班呢?

傑森


是孩子在上,家長在幫忙!為什麼現在孩子越來越聰明,才藝和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強,就是補習班的功勞,也是用心的爹媽付出的結果!能跟著孩子一起上課的家長那都是牛人,有毅力有恆心,一把年紀還能學樂器、操畫筆,實在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他們的孩子大都要出息的多!每日喊累喊煩的家長,他的孩子也會學的很累很煩!作為老師,很反感補習班!但作為家長,很感謝補習班,因為很多東西學校教不了,例如鋼琴、籃球、跆拳道、拉丁舞、畫畫、計算機編程、機器人等等!能把陪孩子一起上課,並常年堅持的家長一定不會有太差的孩子!


讀書十點伴


週末時,經常看到中小學生去各種興趣班學習,有去學奧數的,有去學英語的,有去學舞蹈的,也有去學聲樂、器樂、表演、播音主持的,有些培訓班的報名十分火爆,而且收費也呈現不斷上漲的趨勢。這麼多學生去興趣班,究竟是學生的意願呢?還是家長的意願?我根據所帶班級的情況,客觀地分析一下。

小學初中學生的興趣班,大部分是家長安排參加的。小學初中生因為年齡小,愛玩是他們的天性,再加上家長大多認為,讓小孩學些音樂、美術、舞蹈、表演等專業,增加一些才藝,都會有些用處,所謂“才多不壞事,藝高不壓身”,抱著這種心態,很多家長便送小孩去參加種才藝培訓,而奧數、英語、作文等興趣班學習枯燥,費神費力,中小學生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業,都希望週末能多休息一下,多睡個懶覺,所以自主參加的少,而家長普遍認為,數學、英語、語文這些科目無論是中考還是高考,都是最重要的科目,從小更不能落下,應該參加培訓班,在那裡多學多練,思維總會開闊些,對提高成績或多或少有會些幫助。當然也有少部分同學是自願參加興趣班的,他們或想提高成績,或想學點才藝。

到了高中後,參加興趣班的以學生自願為主。因為高中學業課程負擔很重,很多學生根本沒有時間去興趣班,家長也怕學生學這些興趣班耽誤學習,所以不會強力要求學生進興趣班,而一些成績較差的同學,覺得憑純文化很難考一二本校院,就想學些才藝,以特長生的身份參加高考,這也不失為一條升學捷徑。

所以說參加興趣班,大部分是家長的興趣,少數是學生自己的興趣。


教育一起看


關於孩子上興趣班的事,最近有挺多這方面的新聞。其中一個比較讓我震驚的是:一個兩歲半的男孩,媽媽給他報了五個興趣班。孩子上了一段時間竟然斑禿了,醫生診斷孩子壓力過大造成的。在這個事情上,家長特別捨得花錢。但有些家長有些過度了!孩子畢竟年齡還小,上一兩個興趣班先看看,如果孩子喜歡學,再接著學下去,不喜歡就換一個。不要一下報好幾個班,把孩子時間擠得滿滿的,那孩子哪裡還有時間玩耍?這就像小樹需要陽光肥料,適當地給予光照和適量的肥料,小樹可以長得很好。如果過量的陽光和大量的肥料,小樹不可能長得好。凡事過猶不及,家長心情可以理解,但孩子年紀小接受能力有限。孩子只有一個童年,希望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手下留情還給孩子一個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



正月十八的月亮


個人認為好的,別人不一定認為就好。家長認為好的,孩子不一定真正感興趣。興趣班的選擇,取決於孩子還是取決於父母?當然是家長決定,因為錢要家長出。

那麼問題來了,孩子感興趣的,如果家長認為沒意義,那麼這個興趣不會被支持;如果家長認為這個好,比如彈鋼琴,硬讓孩子學習,孩子受強制,也是沒有辦法。當然這種情況有,並不是很多。

更多的家長則是,結合孩子的興趣點來為孩子選擇興趣班,有的一選就是學習一年兩年甚至更長時間。可是,孩子有些興趣,往往時間很短暫,禁不住時間的考驗。當孩子沒有了興趣,這個班還要不要讓呢?更多家長認識,錢都掏了,必須得上,哪能白糟塌錢呢?收了錢,就得教會我的孩子。豈不知,興趣已不在,繼續學習,如同嚼蠟,老師為難,孩子也痛苦,還浪費了時間和精力。倒不如重新再給孩子選興趣班。

現實生活中,往往孩子的興趣不好把握,家長又總是好高騖遠。家長這種好高騖遠,往往讓孩子無所適從。

舉個例子:琢玉之匠,往往依據玉之本來形狀,因玉製宜,創造作品,不浪費一塊邊角之料。他們從來不憑自己的主觀臆想,來大幅投入精力,改變玉本來的大小和麵貌。這樣的作品,才可稱巧奪天工,才能真正讓人喜愛。

從例子可以看出,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願雖好,但大多數並沒琢玉工匠的經驗,而往往會擰著孩子的性格愛好反其道而行之,這種擰著勁的興趣班,往往對於孩子不是愛,而是傷害。

因勢力導,以孩子為中心,以人為本,才能真正發揮興趣班的作用。這裡面的道理,真的需要家長們好好琢磨琢磨。

個人觀點,歡迎探討,方便請加關注,謝謝。


跟我學公文


興趣興趣,只有心裡高興,才感覺有趣。如果不高興,不喜歡,那就不叫興趣。可現在時下流行,不管孩子高不高興,家長都給孩子報興趣班。一是期盼,二是跟風。



家長都期盼孩子有一個好的將來,能多才多藝,女子最好琴棋書畫,男孩不是繪畫高手,就是象棋大師,反正能多學,絕不少學。不然家長之間攀談起來,落後於別人多難看。

現在各種興趣班的廣告是鋪天蓋地,又打出一些無須有的政策,中考要佔多少分,高考會加多少分,什麼教育局出臺政策,國家怎麼提倡。本來就有點心動,其他家長又一說,我們報的什麼什麼,感覺挺不錯,家長一聽更感興趣,不問孩子意願直接報名。這種跟風的家長還真不再少數。



報個孩子不喜歡的興趣班,要不就是學而無用,要不就是上一段停止,要不就是直接就不去上,家長使出渾身解數,孩子還是不敢興趣。最終會以放棄告終,家長是出錢出力也不討好。


我個人覺得,興趣班完全可以上,孩子多學點東西總是好的,但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見,他喜歡的可以上,不喜歡的也沒必要跟風。家長不要把自己的想法愛好強加給孩子,把孩子真正的興趣還給孩子,才能起到上興趣班作用。


靜等花開1206


所謂興趣班,是根據孩子的興趣設計的。興趣班有很多,但不等於都是所有孩子的興趣。孩子上興趣班,上何種興趣班,家長要根據孩子的興趣與特長去選擇。

現在的孩子去上興趣班,有的確實是孩子自己的興趣,但有的並非是孩子的興走取,而是家長的興趣。號從長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強加給孩子。或者是家長看到別人去了,也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後,不管三七二十一,追趕潮流而上。因為不是自己孩子的興趣所在,所以孩子不一定努力學,沒有好的學習效果,還耽誤了寶貴的學習時間,或者影響了孩子的休息。還有不少家長胃口太大,樣樣都想讓自己孩子學,什麼奧數呀,書法呀,樂器呀,舞蹈呀,跆拳道呀,等等。這些家長想提高自己孩子各方面素質的願望是好的,但報的興趣班太多,孩子累得喘過氣了,學習效果就更沒有保證了。可以說欲速而不達。既浪費了時間,也浪費了金錢。

我們的家長應該根據孩子自己的興趣與志願,給孩子報興趣班。不要全面開花,重點選一、兩個。要講究實效。既要讓孩子學得開心,學出成績來,又要保證該子有足夠的時間休息、玩耍,讓孩子在提高素質的同時,又能茁壯健康的成長。


草笑霜


興趣問題,我在我兒子一歲不到的時候(現在25個月),已經開始跟我愛人大撒網了,家裡準備了幾種小樂器,然後慢慢的用線上的課程去學習,去摸索,然後開始觀察孩子。

我也在我已經開始練字有三個月了,鋼筆加英文都在寫,每天都寫,從不間斷。

目前沒有定論未來要給兒子學什麼。

我們的想法是,興趣班,興趣來源於小範圍的瞭解和接觸,不是突發奇想或者爸爸媽媽的童年願望,好奇的基礎上,自然而然的想去了解,加上雷打不動的堅持。大前提都是,你堅持的住,你的孩子才有可能堅持的住。爸媽堅持不住,沒資格替孩子選。


用戶4555994517326


有規劃的興趣是真正的興趣

以前有一個孩子,他的興趣就是玩滑板車,家長也支持,因為從他的身體健康角度考慮,給他鍛鍊身體也不錯,可是孩子的興趣並不是以鍛鍊為主,而是以放縱為主,於是一天到晚的都在玩,最後,出現了骨骼的病變,走路疼痛,一般的醫院還查不出問題,最後得到一線城市的大醫院去檢查、治療,花了很多錢,孩子也很長時間在行走上需要家長輔助,最終在半年之內不能參加運動,哪怕是跑操都不行。還好,後來能夠得以很好的康復。

孩子對自己的發展是沒有長遠眼光的,但是家長有,家長可以參照“多元智能理論”“左右腦開發理論”對孩子所報的興趣班進行有效地權衡,可是孩子他完全不以此為參照,他甚至幼稚到他的好朋友報什麼興趣班,他就報什麼興趣班,沒有任何的價值目的,最終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只是與要好的同學玩為主,沒有習得什麼興趣特長能力。

但是作為家長也不能完全以自己的意願來報,家長覺得鋼琴好,孩子就得報鋼琴班,家長一定要參照孩子的主觀意願,可以為孩子規劃好項選擇,然後徵求孩子的意願。

這就是有原則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

對於孩子的興趣班而言,如果家長真想孩子能夠長期堅持的,那家長也應該與孩子一起努力,甚至可以與孩子一起學,當然是可行,例如舞蹈就不行了,聲樂也不行了,輪滑也不行了。但是下棋是完全可以的。孩子與家長一同成長,孩子能夠走得更遠!

總之,好的教育就是適合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給他尋找興趣特長的項目,也是一個嘗試的過程,在好幾個項目的中去尋找,他自己最感興趣的,直到變成他真正引以自信的興趣特長。例如,我兒子,原來從音樂、體育、美術、書法等多元角度參加興趣班,最後保留下來的讓他有自信心的竟然是“篆刻”。


六和麥田


興趣是以個人需要為基礎。如對科學、文化知識音樂、舞蹈等的關注。人們若對某件事物或某項活動感到需要,他就會熱心於接觸、觀察這件事物,積極從事這項活動,並注意探索其奧妙。反之也就不會對它有情感,不會對它有興趣。

總之認識越深刻,情感越熾烈,興趣也就會越濃厚。

記得我兒子上小學二年級左右,學校門口的玩具店了已經有賽車和陀螺、悠悠球賣了。有一天下午孩子放學回家,就和我說要買一輛賽車。我一般對孩子的要求,從來不是馬上表態的。過了一會,我問他,賽車是什麼?……孩子就在那裡解釋賽車怎樣好,他想買……我就回答,讓我想想吧,還有就是看他這一個星期上課表現……星期五晚上再說。就這樣,後來的幾天,我發現孩子回家就寫作業,你都不用催。雖然作業還有不足。寫完作業,就和我說出門上玩具店了。(離家近)開始的前一兩天,從外面回來,手裡總是拿著賽車的包裝盒和說明書。坐在書桌前,就在那裡一聲不響的看說明書。遇到不會的字有時還查字典。快到星期五時,就開始跟我說,賽車有什麼顏色,有什麼款式,怎麼安裝,先做什麼,他喜歡哪一種,不貴,才多少錢💰……最後我還是買給他了。不過養成了一種習慣一直到現在成大人了,買東西花錢前都會自己掂量掂量。

再後來他寫完作業,就上玩具店,去幫買玩具的小孩子安裝賽車。包括後來喜歡的陀螺……

到了五年級,自己把“魔板”玩壞了。讓我買新的。我說不能這樣,壞了就買。後來我觀察他就開始上電腦💻查與“魔板”想關的維修資料和維修“視頻”。最後我只同意給他魔板線。他還幫助同學修。在這時候我發現了孩子的“自學能力”。因為孩子在修復玩具過程中,能準確的查找到資料並實施,就不是單純的“傻玩”了。這種能力一直到現在。

…………

現在想來,這不就是“興趣”知識技能的延伸,有孩子自己的“創新”。

現在社會上的有些“興趣班”太商業化。每一樣“興趣”知識都是單一的存在,所以培養出的孩子興趣思想也是單一的。為什麼許多孩子只是為學而學,缺少主動性和主動思考……

家長的“初心”和興趣班的“初心”不同。


海涵快樂閱讀


我是一名十八歲女孩的父親,我個人認為目前普遍現狀是家長根據自己的經歷、所受教育程度以及對未來社會需求的分析這些方面來決定給自己的孩子報哪種類型的興趣班。其實這也無可厚非,如今社會上競爭激烈,未來什麼情況更是難以預測。哪位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都希望孩子能儘可能的掌握更多、更好、更適合自身條件的技能來傍身。當然,也不是說不報興趣班就失去了競爭的能力,這裡只是泛泛而論。只要做家長的不是為了攀比,不是為了圓自己兒時的夢想而去給孩子報興趣班,下了功夫認認真真去了解孩子的興趣所在,然後加以引導,拓展孩子的興趣範圍,積極開發孩子的潛能,經常去鼓勵孩子,不要讓孩子對興趣班的熱度減退。最關鍵的一點:不要過多的報班,以免孩子精力枯竭。能做到以上幾點的家長,相信你是理智在幫你的孩子做出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