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總局:不能讓豆瓣影評影響票房,電影需要國家標準

豆瓣,一家神奇的互聯網公司。互聯網行業,講究速度就是生命,年年都有熱點,虛擬現實、共享經濟、人工智能等等。一年內酷騎單車、小鳴單車、小藍單車相繼倒閉,誰還記得2005年曾上線一款APP叫豆瓣。如果不提醒,很多曾經的豆瓣用戶已經不太清楚,豆瓣讀書,豆瓣東西和豆瓣市集是做什麼的。

廣電總局:不能讓豆瓣影評影響票房,電影需要國家標準

2005年的超級女聲

這要從2005年說起,這是中國互聯網的起點,馬雲創立淘寶網,馬化騰收編了張小龍,王小川稍早幾個月創立了搜狗,周鴻禕開創了奇虎360,王微鼓搗起了土豆網,王興創立了校內網。

大家都很忙,而創始人楊勃卻是一位文藝的程序員,2005年從硅谷歸國的楊勃也開始了創業,“上午在家寫代碼寫悶了,下午出去透透氣。一個人寫代碼時間長了,會有想在人堆裡打個滾的衝動。咖啡館不錯,可以抬頭看各色人等。”他花了三個月時間,貓在豆瓣衚衕的星巴克,思考出做“基於興趣的生活發現”。“豆瓣幫助你通過你喜愛的東西找到志同道合者,然後通過他們找到更多的好東西。”這就是豆瓣的簡介。

廣電總局:不能讓豆瓣影評影響票房,電影需要國家標準

解決這個文藝想法的,是通過個性化推薦算法為用戶進行產品推薦的構想。在豆瓣創立之初,用python寫個性化推薦算法的公司,國內還沒有,國外做得比較好的也只有亞馬遜。楊勃作為豆瓣最早的用戶,在豆瓣上邀請同樣熱愛python的文藝程序員加入。宣傳語是,你不只是在豆瓣工作,是和一群志趣相投的人一起生活。同時,豆瓣的技術團隊卻有很強的硅谷風格,是一群追求用優雅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的人。

憑藉著因志趣相投而產生的信任,很多人豆瓣小組租房子,更有很多人在豆瓣因為志趣相投而認識,相愛,結婚。而豆瓣電影就是這樣產生規模效應的,豆瓣的評分甚至可以直接影響到票房。根據復旦經濟學院研究員陳沁2015年在上海電影節的報告,週末上映的電影,豆瓣平均評分每高一分,一家電影院就多賺35萬的票房。

今年的豆瓣13歲了,他證明了互聯網企業不止一種解法,也正是這種基於興趣帶來用戶圈子的模式讓豆瓣影評成為目前最公平、公正、公開的評分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