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要求每個員工都取“花名”,你怎麼看?網友:馬老師太有才了

網友一:

阿里公司要求每個員工都給自己取一個“花名”,其實是一種企業文化的展現,而且這種文化對於企業的發展是起到正向作用的。

一個企業的文化,與企業創始人的個性密切相關。阿里公司之所以有“花名”文化,主要是源於阿里的大老闆——馬雲。馬雲算是一個金庸粉,自己的花名也是《笑傲江湖》中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華山派頂尖宿老——風清揚。

而且,“花名”文化還蔓延至阿里公司日常運作中:“達摩院”是阿里的研究部門,“桃花島”是馬雲的辦公室,“光明頂”是公司的會議室稱。我好奇的是,風清揚應該住在華山吧,咋跑桃花島去了,奇怪!

“花名”文化對於阿里公司,其實算是一種構建和諧工作氛圍的潤滑劑。從心理學和管理學來看,用花名來作為職場的符號,可以起到淡化等級、消除距離感的作用。

阿里的“花名”文化,其實就是一種強化凝聚力的文化,把企業作為一個大家庭來看待,讓大家在花名的稱呼中,減少那種陌生感和仰視感,體現那種溫暖感和和諧感。

我覺得挺好的,我以後開個公司,也會學習這種做法,至於我自己取個什麼花名,開了公司再說。

阿里要求每個員工都取“花名”,你怎麼看?網友:馬老師太有才了

網友二:

我的花名是善小藝。

我們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今年已經是創業的第四年了,10月份剛剛過去四週年,在我們公司目前就是採取“虛擬人”的名稱來稱呼各個同事的。

比如我,屬於媒體部門,在我們部門有:善小藝(就是我啦)、善小修、善小倩、善小闌、善小容;媒介部門有:善小朋、善小天等,我們之間的稱呼一般來說也是直接這樣稱呼的。

當時剛來的時候我還是挺新奇的,第一次接觸到這種在公司內部採取虛擬名稱的方式。我覺得好處有這些:

關係和諧,不顯得生分和尷尬

在剛進公司不久的時候不認識周圍同事也是很正常的,平時叫什麼也會很尷尬,叫名字顯得不尊重,叫親熱了也沒那麼熟,有了虛擬名之後就好多了,直接稱呼就是,不用擔心太多,也沒那麼多的心理負擔。

消除等級,拉近和領導的距離

其實我們老闆自己也是有花名的(雖然我們平常都不怎麼喊),一方面大家一視同仁,沒有樹立什麼特別階層的感覺。

有了虛擬名後主管和下面的人也好溝通了,直接喊花名,不用開口叫那些“主管”“經理”等階級性強的名詞了,這樣階級感就在無型中被弱化了,辦公室關係會更加和諧。

其實,採用花名的公司其實不止有阿里巴巴,很多互聯網公司也開始採用花名來溝通了,比如我認識的某個美妝電商的公司,他們內部就是花名,梔子,木槿等。

總之,使用這種虛擬人的稱謂,在互聯網行業還是很常見的,我想如果有一天國企事業單位也能這樣那就更好了,這樣可以消除體制內等級森嚴的問題。

網友三:

這是馬雲的智慧,起花名用花名,就不會有張主任,李總,趙部長,王總監,極大的杜絕了官僚主義,創造了平等進取工作氛圍。我覺得,馬雲太瞭解中國了。

現實中,確實有很多人取得一點小成績,有了一點小地位後就開始飄了,把精力用在擺譜拉架上,既影響別人,又毀了自己,根子在哪?不就是傳承前年的等級意識嗎?

這種等級意識,恰恰是阻礙基層上升的最大障礙,我認為,深刻了解中國文化的企業主才有這份格局和胸懷!

阿里要求每個員工都取“花名”,你怎麼看?網友:馬老師太有才了

網友四:

花名制度暫且不說它反映了什麼現象,亦或者體現了一個公司怎樣怎樣,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方便。

想當初自己剛進陌生公司工作的時候,有時候不看工作牌,光那些繁雜的人名你都記不完,搞一兩年,也不見得能認清所有的人。

最尷尬的時候,你遇到了老闆,你可能都覺得是一個陌生人。

而有了花名之後,那就會簡單多了。

什麼風清揚啊,嶽不群啊,林平之啊種種,你一提,不僅能想到小說和電視劇,還能引你直接記住和這個名字對應的人,對應的同事。

即使你在公司中記錯人名了,記混了,你叫出來也不會顯得尷尬,畢竟,這不是真名。

阿里要求每個員工都取“花名”,你怎麼看?網友:馬老師太有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