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房價為何居高不下

最近有個同事要買房,抱怨說房子太難買了:在沒有開盤前,去售樓部一問說很多好的房源都被定了,要買到好房子還要找關係!可是在微信朋友圈裡居然有很多轉讓的信息,大多都是房屋中介公司發的,他們炒的居然是轉讓費,一套兩三萬,有的甚至要5.5萬,而且擁有的是多套房源的購買資格,這讓那些真正需要買房子的人不得不多花幾萬塊!

看經濟日報說房地產已經進入“寒冬”,可是對於我們這裡五六線的城市,房價颼颼地往上漲。記得我們家2012年買的房子,當時的房價3500-3800元/平,六年過去了,房價直逼8000元。原來我們家房子總價是43萬,如今已經漲到了80多萬。暗自慶幸早買了幾年,雖然房價漲跌對於我們這些只有一套房子的老百姓來說沒有什麼意義,畢竟是用來自住,而不是投資。但是如果放到現在買房的話,就要多拿出40多萬。對於我們只會儲蓄不會理財的普通老百姓來說,損失的可不是一點點。

如今一二線城市的房價已經有所鬆動,可是對於五六線的小城市來說,為什麼房價一直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原因:

01

隨著城鎮化的加快,農村人口進城置業成為一種趨勢。現在農村的土地基本實現集中管理,農民的土地都出租給農場主。當然一畝地租金只有微薄的幾百元,不足以養活全家老小,只有去離家家鄉的城裡工廠打工,或者做生意。這一部分人往往在城市生活3年以上,對城市的生活已經習慣,順其自然就會買房紮根於縣城。

02

返程置業。在大城市打工十年八年的,手頭有一定的積蓄,但是在大城市買房子,手中的存款相當於杯水車薪。沒有房子就沒有歸屬感,沒有房子孩子在外地就沒辦法上公辦學校。只能上環境和教學質量都相對差的打工子弟學校。在外漂泊久了,就想找個地方安定下來,為了孩子的將來,為了讓父母兒孫繞膝,安享晚年。最好的辦法就是回鄉。拿著在大城市打工賺來的錢,回到家鄉的縣城買房,餘錢可以做點小生意,或者找份工作繼續上班,手中的餘錢用來理財。身邊圍繞著親人和朋友,濃濃的親情,會讓小日子過得溫馨而滋潤。

03

為了孩子上學。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農村的教育條件相對於縣城來說還是相差很多,有條件的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到縣城讀書,想盡一切辦法在縣城買房子。鄉下學校的生源一年少於一年,有的班級只有幾個或者十幾個學生。而縣城的小學一個班級多達100人左右。我們所在的學區房,今年8月份報名,計劃招收800名學生,報名的就有3000多名。

04

棚戶區改造。我們的縣城既是全國百強縣,也是衛生城市。政府對棚戶區改造力度加強,周邊郊區的民房幾乎拆了個遍。這些拆遷戶無處安身都需要先買房,無形之中增加了剛需買房的群體。

05

年輕人結婚。.“你和丈母孃之間的距離,只差一套房。沒有,你只能喊阿姨。” 這是房產商做的促銷廣告。真正觸到了年輕人的痛點。當代年輕人結婚,首要條件就是要在縣城有套房子。中國的房價都被丈母孃抬起來了。

無論房價如何飆升,剛需總歸要買房。有一部分人房價漲了不買,認為房價總有降的時候。房價降了也不買,認為還可以再降。就這樣每天觀望著,糾結著。

我當時買房的想法是,只要手頭有積蓄夠首付,或者能夠借來首付款,還貸不超過家庭收入的30%就可以買。

房子不僅僅是居住場所,更承載著一個家的溫度。房子再小也是自己的殼。房子讓人有安全感和歸屬感。讓身心更加愉快,生活更有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