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偏了!银行新增贷款“一二五”非硬目标是方向指引

纠偏了!银行新增贷款“一二五”非硬目标是方向指引

政策救市当前面临着托底、护盘、不希望再跌的态度非常明朗,但同时,对于救市政策能否达成目的却存在非常多疑虑的尴尬。即,纾困者可能会成为新的困难户,甚至放大市场的困难局面,是现在市场的一个主要担忧。

11月7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提出民营企业新增贷款“一二五”目标: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这被认为是一个民营企业以及股市可能享受到流动性外溢的重要利好。

分析指出,如果实现“比例不低于50%”这一目标,基于现在银行业贷款余额中,民营企业贷款占25%。在此基础上,如果以央行公布的“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主要为企业贷款)数据作为基数来估算,在实现“占比50%”以后,给民营企业的新增贷款每年将多增约1.43万亿元。

市场认为这对于缓解民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股市整体的流动性也有一定间接受益性。

但是,就在郭主席做出这一表态后的次日(8日)和上周五9日,银行板块却接连暴跌并成为拖累大盘的主要负面因素。

机构的普遍观点是认为,政策会刺激银行业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贷款的投放,银行贷款结构会进一步下沉。今年以来,银行在小微民企领域的投入已经逐步加大,银行在小微民企领域的投入本身也有众多优惠政策,一方面小微市场需求大,另一方面政策引导下也能对自身利润有正面影响,但是信息不对称还是会影响银行发展的热情。在新一轮政策引导下,优质民营企业将强者恒强,也更容易受到银行的青睐。银行自身也需要加大对大数据、金融科技的应用,有效减少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简单来说,在整体经济下行压力下,政策开始全力纾困民企,但有投资者却开始担心被作为纾困主力军的银行,会因加大给民企贷款,也被部分效益不佳的民企拖下水!(出现坏账比例升高的问题)——这一问题在科创板、注册制等创新政策出台后,同样让市场出现疑虑。

而紧接着,就在周末期间官媒就此进行了部分辟谣,中证报、上证报、证券时报头版文章均援引监管人士讲话,称“一二五”目标首先针对只新增公司类贷款;其次是行业方向性指标,不会具体到单价银行,也不会要求每家银行必须达到。监管部门表示,这一目标经过认真论证和测算,具有可操作性,并且监管部门也将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充分跟市场沟通,积极稳妥推进。监管层在周末强调了这一观点:“一二五”为方向性指标,主要是督促银行一视同仁地对待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但仍鼓励银行进行差异化发展,推动银行资产结构优化,也不会降低风险防控标准。

也就是说,在暴跌之后,监管层马上就对市场之前过于高亢的预期进行了纠偏,强调不是硬指标,而只是一个方向性指引。

可以预料的是,这固然重新修正市场对于银行板块的悲观看法。但同时银行纾困民企的预期情绪,以及股市层面部分高质押率的民企流动性改善预期也被打消了。

这真是个两难的尴尬局面了。

但这就是当前经济下行局面中同时又面临经济转型任务和外部干扰压力等复杂局面下,政策既要实现稳定民企经济、稳定股市,又不能让各路资金供给方风险失控的多重目标。很难、很考验政策平衡性,但现在就是在这种多难局面下同时完成。

正如部分机构所言,一方面,加大民营企业信贷投放是近期以来的政策焦点,但另一方面也必须要承认的是,民营企业的问题也较多,比如合格抵押物不足、违约风险高、技术水平低、经营管理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完善。而且银行还受到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流动性和信贷规模的约束,这些因素都对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形成制约。

所以一方面要在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合意信贷规模和流行性方面给予一定政策优惠,引导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重点扶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通过担保增信、风险补偿等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发债融资,推动保险资金、公募理财产品等投资优质上市公司,优化企业融资结构。另一方面为企业经营创造良好的技术创新和市场营商环境。同时,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通过放宽准入限制、提高政务效率、优化企业服务,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可以预料,从股市预期层面来讲,下一阶段投资者恐怕依旧会在对政策救市态度及方向的明朗化(对股市预期正面),以及对救市政策落实中面临的两难局面(对股市预期负面)之间摇摆不定,监管层面需要进一步直白表达对股市稳定的要求。否则,恐怕盘整局面暂时仍难结束——虽然我们对政策底、市场底双底的判断不变,坚持中长期上涨趋势确立的判断不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