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会抑郁,都有哪些表现?

梧桐树71531547


我是滕骏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心理咨询师

最近出了件骇人听闻的事件,某中学的学生因为没交作业,老师让他回家拿作业本,他居然跑到附近的超市楼顶往下跳,以此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许多吃瓜群众由于不理解,责怪孩子太冲动,对家庭和自己太不负责任,


认为这只是偶发现象。事实上,这个孩子跳楼的举动并不是一时的冲动,他长期处于抑郁的心境,默默忍受着内心的煎熬,然而从外人看来,他是一个不惹事,喜欢独处安安静静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就在我们身边,数量不少,等待我们去帮助。

抑郁是怎么产生的呢?这和天生的气质和后天的环境息息相关,而后者起的影响更大。人的气质可以分为四类: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抑郁质的人天生比其他三种气质拥有更多的抑郁因子。


后天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家庭教养。若母亲若对抑郁质的孩子需求特别敏感、照顾得当,那么他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安全感,心境也会随之变得逐渐开朗。


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这些孩子得不到母亲的照顾,孩子就会开始变得焦虑,四处寻找母亲,在母亲回来后想方设法讨好母亲。当母亲再次离开,他认为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所以母亲再次离他而去,责怪自己如此无能。


自此在心里种下了抑郁的种子。

长大后,带着这种心境参加学习,遇到难题或考试考砸了就会很容易联想到是由于自己的无能造成的,辜负了父母的期待,对不起老师的教诲。


此时老师的训诫,父母的责怪更会加重他扭曲的认识,甚至得出他活着只是给关心他的人添麻烦的危险想法,认为与其活着那么痛苦还不如来一次彻底的解脱。

抑郁的人大都表现地很安静,尤其是在受到“重大挫折”之后,他会把自己关进自己的世界里,与内心的自我对话。


外人看来他不爱说话,不善交际,也许此时的他正与内心的自我在做激烈的斗争。如果有一天他变得特别开朗,和每一个人打招呼,话特别多时,那要格外注意了,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那绝不是他真的变得开朗了,很可能是最后的告别。

若你身边也有抑郁倾向的人,请多给予宽容和关怀,鼓励他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支持他的人陪他一起度过难关。

我是滕骏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心理咨询师、精神动力学、接受与承诺ACT取向的心理咨询师。
致力于婚姻情感、两性关系与亲子关系方面的心理咨询活动。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是每个人都经常遇到的事情,大多数人出现抑郁等不良症状都与环境因素和外部刺激有关。只要让人烦恼的事情过去了,或者处境得到了改善,绝大多数人的心情就会得到改善。如果是这种情况下出现的焦虑、悲伤情绪,不能算作抑郁症的表现。


抑郁症的表现,指的是一种与人们所处的环境和外部刺激不相称的,而且是持续时间非常持久的一种情绪低落状态。这是区分抑郁症患者与普通人心情不好之间两个最大的区别。患有抑郁症的人会表现出郁闷、悲痛的情绪,同时会出现表情麻木,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的症状;有些人还会有明显的焦虑和做事冲动的表现;症状严重的人,还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

抑郁症发生,有其非常复杂的内在原因。除了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之外,还与体内多种神经递质的紊乱有关,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乙酰胆碱等。外部刺激,是抑郁症发生的触发因素,归结起来以下人群更容易罹患抑郁症:

1、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家庭收入低,生活靠社会救济的人;

2、受教育程度较低,低学历的人;

3、婚姻状况不佳的人,如离异、丧偶、两地分居的人;

4、老年人,特别是独居的老人;

5、身体健康程度欠佳,患有各种重大疾病的人;

6、自尊性较强的,做事力求完美,人际关系紧张的人;

7、儿童时期受到过虐待,缺乏家人和社会关爱的人;

8、生活中遭受到重大打击的人;

9、吸毒、酗酒、服用安眠药等有长期药物依赖的人等。

抑郁症的常见表现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没有快感、思维迟钝、运动能力减弱等,有些个别患者还会有较深的自责感、自罪感乃至自杀倾向。

抑郁症是一种神经系统递质传递障碍性疾病,同时又是一种精神疾患。因此,抑郁症的治疗需要从药物治疗和心理舒缓两个方面着手。


药疗君


有人把抑郁比作“心理感冒”,也就说当“心理免疫力”下降的时候,或者自己的应对措施不当的时候,抑郁就有可能发生,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记住,抑郁症绝不是简单的感冒,它无法通过自己的调整就得到治愈,需要寻求专业的治疗。

什么样的人会受到抑郁的侵袭呢?首先,可能存在先天易感性的影响,就好比有的人体质好,不容易感冒,有的人体质不好,容易感冒。研究发现抑郁症的遗传率为30—40%。基因解释了抑郁倾向的30%-40%。但不是说一个基因就导致了抑郁,而是一组调节脑内生化物质(尤其是调整脑内的5-羟色胺系统的基因,这一物质对情绪调节至关重要)的基因。接着, 脑内神经递质的失调也会影响抑郁,目前大多数的抗抑郁药物也是通过这些神经递质来调节情绪,比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其次,我们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也中介着我们对压力的应对能力和反应强度。当我们面临压力的时候,我们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就会活动,促进肾脏分泌糖皮质激素,但在慢性的压力下,这一中轴长期活动,造成应激反应的持续活跃,皮质醇长期增高,甚至会对大脑造成影响,对我们的记忆和情感中枢造成萎缩和失调,引发抑郁。最后,抑郁的发生离不开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这里心理因素包括个体本身的性格,应对方式等。童年时期的创伤、虐待、被忽视都增加了抑郁的风险。所以,抑郁的发生,涉及从基因,到神经递质,到内分泌系统,到社会心理等一系列综合因素。

抑郁绝不是一般的郁闷或者不开心,抑郁症的核心表现就是长期(超过两周,每天如此)的情绪低落,或者对以前感兴趣的事情不再感兴趣,并且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能力。所以,当抑郁发生时,请一定寻找专业人事求助。


鹈鹕心理陈小康


抑郁症,也称为心得了感冒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心理疾病,其临床表现轻度的病人有痛苦体验,偏重的人可表现为情绪低落、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自卑等,有些患者常常伴有神经官能症症状,如注意力减退、反应迟缓、失眠多梦等症状。而重度抑郁症患者会出现悲观厌世、绝望、自责自罪、幻觉妄想、食欲不振、体重锐减、功能减退、并伴有严重的自杀企图,甚至自杀行为。这对身体健康造成重大威胁,尤其是需要高度重视重度患者,及时治疗症状表现精神运动迟缓患者精神运动明显抑制,联想困难,语言减少,语音低沉,行动缓慢。也有些人常常不愿意出门,淡漠亲情。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会受到学习、生活的压力,其中那些性格内向、内心敏感的人会因种种因素,如工作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夫妻争吵等诱发抑郁症也有些人是由于某种精神打击后病发。

如果家里有人得过抑郁症,那么直系亲属的患病率比普通人高。这个人得病的时间越早,其亲属得病危险就越大。但并不证明家属就一定会得病。

平时的一些压力看似不重要,但是如果不能及时缓解,一旦出现急性的应激事件,比如突然的亲人失去,或者是一些灾难性的事件都很可能造成抑郁症。

如果不早重视抑郁倾向并进行积极的干预,很有可能发展成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只有及时注意才能有效的避免。


宋少卫


抑郁有着约40%的遗传贡献率,剩下60%的大比重则为环境的影响。


抑郁反映在人们行为的各方各面,并且这些表现是十分明显的。


抑郁的人通常有着面部表情呆滞,体态收缩,肩膀下垂,步履沉重等等,这样的肢体表现。


此外,抑郁的人常有着深长且压抑的呼吸,他们每一次呼吸反复都是沉重叹息。抑郁的人也许不会觉察自身有着这样的叹气情况,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只是在呼吸罢了。然而,他身边的人能明显观察到这个人总是在不断地叹气。



酷炫脑科学


抑郁通常人们俗称它为心理感冒。对于它的成因,至今在学术界里还没有明确的结论。通常来说,人们认为抑郁症的形成是生物、环境、社会和个人四方面交互作用的产物。

抑郁症通常以“三低”症状为基本症状,也就是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一般来说会有兴趣减退或消失、感觉对前途悲观失望。对自己的痛苦和不幸无能为力,有无助感。经常性会感到精力耗尽,自己却无法振作。同时对于自己的评价也很低,认为自己什么优点和长处都没有,对生活或者生命的感受是没有意义的。严重时,会有自残、自杀的念头甚至是举动。在生物上,可能还会伴随有失眠,植物性神经紊乱等躯体症状。当这些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建议去精神卫生中心,或者是社会心理专业机构做个诊断,以便及时就医。

其实,很难去说那个群体明显地表现为抑郁症概率高,这里只能是相对来说了。除去遗传因素之外,情绪对内攻击是患上抑郁的重要因素。从中医学上看,人们常说大喜伤心,多忧伤肺,大怒伤肝,多思伤脾,多恐伤肾。由此反过来看,抑郁通常是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忧伤肺,我想肺不好的人,或许在生活经历中有较大的波折,这个群体还是值得去关注和甄别的;其次前面说过,抑郁是情绪的对内攻击。人的心理会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和消化大量不同的情绪,当自己无法及时消化那些负性情绪,产生大量积压时,就会产生抑郁的风险。所以我想那些不善于纾解情绪的人可能概率较高一点;再者张国荣和崔永元患上抑郁的案例让我联想到这两个人有个共同点在于做事情追求完美,人总有“江郎才尽”等待再次突破的时刻,又怎么可能一直在不断地突破自我呢?所以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估计也容易被自己这份执拗所打败,从而患上抑郁。


鹈鹕心理


善良的人会抑郁。

想太多的人会抑郁。

对自己要求太高的人会抑郁。

得不到家人在乎关心的人会抑郁。

太忙太累太无助的人会抑郁。

不懂得倾诉,什么事都憋屈在心里的人会抑郁。

月子里的产妇是最容易抑郁的。

觉得自己要抑郁了,生无可恋了,赶紧学会自己调节。

看看书,听听音乐,跑跑步,散散心,和闺蜜倾诉倾诉。

这些之后都没用,最好还是去医院进行正规检查,寻医问药。

推荐一下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和余华的《活着》

我一个月子里抑郁的朋友,就是看《挪威的森林》看了整整三年,反复地看,自己走了出来。

她说她看着他们一个一个的自杀了,也想过自己自杀后的情景,孩子怎么办?父母怎么办?

后来她自己挺过来了,只是还是偶尔会发飙。

她的妈妈觉得好像现在的女孩子都是这样,没有多想,她的宝宝就是超级黏她,就怕她离开他。

《活着》里的富贵在经历过种种厄运后,面对所有亲人一一而去时,他都年老体衰,行将就木了,依旧一个人好好活下去。

有些小说,看到最后会泪流满面,会放声大哭。

《活着》我看到最后,心中全是悲凉,哭不出,说不出。脑子里全是富贵拉着他的老黄牛走向夕阳的画面。

人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周小周熬粥


善良的人,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的人,内向的人,我们村有一个老阿姨,就是抑郁症,今年过年大年初一上吊自杀了。他的源头我给大家讲讲,就是他的儿子刚才是结婚以后,然后他儿子又跟我们本村的一个女的好上了,这是放在现在也没有什么,这说话得10年左右了吧,首先有个前提条件,这个老阿姨很要强,以前是在镇上政府部门工作过,感觉自己有头有脸的,突然儿子办了这么让她没脸的日子,感觉很逗人,自己一辈子这么牛逼,这么行,现在因为儿子被这些不如自己的土老百姓笑话,一下子受不了了,抑郁了。我可以奉劝这种类型的抑郁症患者大可不必,每个人都是爱自己的,你有多风光或者多恶心,跟我们有毛线关系啊!别把自己看的太重要了。


干洗店带店指导老师


我的经验是一般完美主义者容易抑郁,这里所说的完美主义者,是那种过度追求完美的人。他们在生活中处处以挑剔的眼光看问题。做事为了达到完美,总要往最坏的结果想,所以容易引起焦虑的情绪。

完美主义者强迫自己做事必须要做到最好,即使在常人眼里做得已经相当不错了,但他们看来还是不够好,所以总是难以满足,完美主义者强迫自己尽善尽美,却总觉得难以得到满意的效果。知足才能常乐,你会发现完美主义者很少,始终保持负面的情绪。

耶鲁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认为,完美主义者通常先入为主地觉得自己比别人更能干,因此对人际交往感到厌倦,对他人和社会容易挑剔、仇视甚至攻击。

过分追求完美心理,会引发抑郁,时间一长就会丧失健康。近年来,一些商界精英、白领高层,年纪轻轻就英年早逝,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因为过度追求完美导致的情绪抑郁或其它疾病。

因此,现在人一定要学会减压,不要过度追求完美。


京芮儿


得抑郁症的原因很多,不是什么样的人会得,而是什么样的事引起什么样的人会得,抑郁症患者只有因身体不健康引起的才是自己的原因。



其他的患者并不是自己的原因引起的,是因为别人做的事让他们反感,愤怒,纠结,无助才引起一部分人得了抑郁症。

抑郁症的表现主要在情绪上,如果是夫妻关系和孩子的原因引起的,刚开始就是由争吵,沉默,失望,忧伤,自悲最后到绝望。


在这个过程中情绪经常反复,失眠是肯定的,时而争吵时而沉默,到了经常发呆就比较严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