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万能药蒲地蓝被要求修改说明书,你认为蒲地蓝还能放心服用吗?

吴越


儿童万能药蒲地蓝被要求修改说明书,你认为蒲地蓝还能放心服用吗?

“蒲地蓝”居然成了儿童万能神药?

这大大地颠覆了答主的认知。

至于药监局要求的修改说明书添加的事项,不过就是推卸责任的敷衍行为,除了继续忽悠老百姓,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未修订之前蒲地蓝说明书何以如此混乱

我们先来看看修订前的几种蒲地蓝制剂的说明书:

相同成分,三种不同制剂,说明书却存在巨大差异。

尚不明确,是中成药“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项的标配

蒲地蓝制剂也不例外,三种制剂不良反应、禁忌项都是中成药的标配【尚不明确】。

胶囊、口服液的注意事项也是【尚不明确】的标配。唯独片剂却标注了十大注意事项。

这十大注意事项从何而来?

并非儿童药,何以成为儿童万能神药?

胶囊和片剂的剂量用法项标明【小儿酌减】。

这就清楚的宣告,这种中成药根本不是儿童药。

我们知道,现代药物的作用讲究的是有效成分,其作用最为讲究剂量-效应关系。药物从最初研发的体外实验开始就要求精准的剂量效应(药理和毒理)关系。到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剂量效应(生物效应)关系是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的核心数据。

多数药物都是按照使用者的公斤体重数来计算剂量,儿童用药的剂量要求更是严格。

通常,同时可用于成年人和儿童的药物,儿童用药最多是成年用量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很多药在儿童必须严格按照体重计算。

反观蒲地蓝的片剂和胶囊剂,儿童用药剂量项仅仅给出了模糊的【酌减】。

什么叫酌减?减多少叫酌,多少叫不酌?

完全不负责任!

而口服液,更是完全没有成年和儿童用药剂量的任何信息。难不成3个月的婴儿跟100公斤成年人剂量一样?

完全不讲剂量效应关系,这是药吗?

其实,不讲剂效关系,没有影响。

因为,根本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些东西有任何药物作用。

像口服液标明的药理毒理,全完是体外实验的初步结果,没有任何意义。

这些东西,体外即使表现出一定抗菌作用,有浓硫酸、盐酸效果好吗?

甚至,远远不及浓盐水和糖水更有杀菌效果。

几乎所有中成药上市前都没有经过临床试验验证——

这就是【尚不明确】是几乎所有中成药的“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 项标配的秘密所在。

像此前,红毛药酒事件闹出那么大动静,有律师动用法律手段申请公开红毛上市前临床试验的资料,事情不也是不了了之。

为什么?

根本拿不出。

无论是制药企业,还是药监局。

系列中成药说明书修改,不过是推卸责任的走过场

最近两年,药监局连续出公告,要求很多中成药修改说明书。

像这次蒲地蓝说明书的修改,改了什么?

增加的这几项“不良反应”几乎是大多数药物所共有的。

以蒲地蓝含有的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黄芩这四种中药材来说,几乎不会产生要求标注的这几项不良反应。

至于禁忌项“对本品及所含成分过敏者禁用”,就是个笑话。 中成药含有N的N次方种化学成分,如何确定对其中的哪一种成分过敏?

至于注意事项项,我们还是结合药监局最新下发的修订后说明书的范本说说。

相对于修改之前,修订后的说明书一下子就立起了牌坊:

消灭了【尚不明确】这一中成药的标配。

注意事项项下面一下子冒出“十大”。

药监局的要求的这十大注意事项从何而来?

请给出相关试验的原始资料,无论是公开发表的还是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消灭中成药说明书中的尚不明确,大概是药监局的一项核心任务

每种中成药说明书迟早都会修订。

蒲地蓝成为儿童用万能神药,说明我们的儿科医生们良心大大的坏了

理由就不多说了。

每一个给孩子开过蒲地蓝,乃至任何中成药的儿科医生,良心都坏了。

PS.辛辛苦苦码了这么多字,预计很难过审


挣脱枷锁的囚徒


中国的药品管制没有发达国家大,客观说,尽管获批注册证,我们很多中药品种属于假冒伪劣,加上我们不良反应中心收集机制不完善,很多医生还没有上报不良反应的习惯,还有一个问题是,患者可能同时使用多个药品品种,很难区分哪个品种出现了不良反应症状了!其实针对所有所有不良反应案例的药品品种都需要做下代谢基因(P450、Y520)检测,确定对人体伤害的大小,不能再保护了!

建议:既然已经出现了不良反应和药监局出现警示,实际已经是非常严重了!建议医生不开此药,如果医生开出此药,可以建议医生替换成其他品种。不排除医生可能被厂家公关了,还会固执开方此药给患者,患者可以拒绝,对于药监局出现过警示和修改说明书的注射液或药品,均可建议医生更换品种。


有尊严地活着


最好不要给儿童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