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樹上的“洋辣子”是什麼?真的能吃嗎?

農民妹子一枝花


“洋辣子”在農村可謂是“神獸”級的存在,讓人望而生畏。家裡院子裡種了一棵核桃樹,每年夏天都會有兩波“洋辣子”的繁殖期,洋辣子橫行時,核桃葉子被蠶食的七零八落,在樹下稍有不慎就會被落下的洋辣子給蟄到。

洋辣子其實是一種蛾子的幼蟲,這種蛾子叫“黃刺蛾”,每年的六七月份黃刺蛾化蛹後會在葉子的背面產卵,七到十天後小洋辣子就出來了,一開始密密麻麻的分佈在葉子後面,再慢慢的向其他葉子遷移。盛夏時節,人們穿的衣服較為單薄,是洋辣子的危害期。

洋辣子的背線上有一對枝刺,洋辣子在受到刺激時,體內的毒腺液會通過背部的枝刺分泌出來,人的皮膚受到蟄傷後,疼痛難忍,長時間有刺癢灼痛感,有的還會引起過敏反應。洋辣子像其他昆蟲的幼蟲一樣都富含蛋白質,像豆蟲、螞蚱一樣經過高溫油炸,在吃貨眼裡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在被洋辣子蟄傷後,不可盲目地揉搓皮膚,這樣針刺會傷得更深,最好用膠帶在蜇傷出粘幾下,儘量把刺帶出來,再用肥皂水或鹼水清洗一下。也有的挑破洋辣子,用洋辣子的汁液來塗抹患處。

【大鄉】,專注科普三農領域的“冷知識”、“趣知識”,快來關注、點贊吧!

大鄉


“洋辣子”其實是毛毛蟲,可以吃。可以直接吃做熟的毛毛蟲,但食用最多的還是洋辣子的蛹。

我們或多或少都見過毛毛蟲,有些毛毛蟲體表是光滑的,而有些毛毛蟲體表卻帶著很多毛,帶著毛的毛毛蟲中有一部分是會蜇人的。人們便把這些會蜇人的毛毛蟲稱作“洋辣子”。會蜇人的毛毛蟲有很多種,它們蜇人後引起的症狀也不一樣。有的毛毛蟲蜇人後,人的皮膚會紅腫瘙癢,比如毒蛾;而有的毛毛蟲蜇人後會讓人立馬感到劇烈疼痛,然後會有一些紅腫瘙癢的症狀,比如刺蛾。實際上,人們所說的“洋辣子”更多情況下指的是刺蛾。因為刺蛾幼蟲蜇人引起的痛感跟“辣”很相像。

刺蛾幼蟲。

刺蛾為刺蛾科昆蟲的總稱。很多刺蛾幼蟲的體表都有蜇毛,就是那些像針一樣的毛。這些蜇毛會在刺入皮膚後迅速釋放毒素,然後引起人體的一些過敏反應。

刺蛾幼蟲。剛開始時,它會收起自己的蜇毛。

刺蛾幼蟲。遇到危險後,它就立馬打開自己的蜇毛,這樣可以擴大殺傷範圍。

雖然刺蛾很可怕,但它照樣可以被端上餐桌。有些地區直接會炒食或者煮食刺蛾幼蟲。而有的地區卻吃的是刺蛾的蛹,比如東北地區。在東北地區,這道菜被稱為“XX洋辣子罐”,據說賣得還很貴。

圖中紅圈的部分就是“洋辣子罐”,但裡面的刺蛾蛹已經羽化飛走了。刺蛾幼蟲在化蛹時會做一個石灰質的殼把自己包起來,看起來就像個罐子一樣。在刺蛾蛹還未羽化時,人們就收集它的蛹殼,然後打開殼後取食裡面的蛹,味道十分鮮美。


翦翳翎


洋辣子是農村最為常見的一種害蟲,不光樹葉上有,玉米葉上,雜草,花卉葉上都會有它的存在,相信農村的朋友對它都不會陌生,被它蟄過的滋味終生難忘!對與洋辣子能不能吃,這個就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反正我是享受不了這種重口味的美食!



洋辣子的學名叫刺蛾,是昆蟲綱有翅亞綱,鱗翅目,刺蛾科昆蟲。它喜歡陰涼的地方,對強光,熱,水有本能的抗拒性,通常為群居。它的幼蟲在農村的各種植物上都能見到。

洋辣子分佈廣泛,在農村最為常見,幾乎我們每個農村人都領教過它的厲害。一不小心被它蟄到,就會紅腫癢痛,那種滋味不言而喻,終生難忘,火辣辣的痛啊!小時候因為頑皮沒少被它蟄,一般被蟄到就會哭著回家找奶奶,奶奶就會採摘些新鮮馬齒筧,將其搗爛敷在傷口上,你還別說,敷上過後,立馬沒有那麼痛了,過段時間就會好的。


如果沒有馬齒筧,奶奶就會去抓個洋辣子來,用石頭把其搗爛,一邊搗爛,一邊唸叨,你姓洋,我姓張,砸你的血養我的傷,然後將洋辣子搗爛的汁液塗在塗在被蟄的患處,然後很快就好了。那時候感覺很神奇,至今也不知道是什麼道理!


生在農村幾十年,從來沒有見過吃洋辣子的,也是通過網上了解到洋辣子是可以吃的,而且還是一道美食!據說食用的洋辣子,是洋辣子的的幼蟲富含高蛋白質。被稱為洋辣子罐,最常見的吃法就是帶殼爆炒。滋味絲毫不遜吃蟹膏蟹黃。目前已經成為一些人的重口味美食。據說某寶上已經賣到200多1斤。成為不可多得的美味兒!

要說國人的口味真是越來越廣泛了,什麼都能吃!沒有什麼不感吃的,只有你想不到的!作為一個老農民對此感到真的有些不可思議,太長見識了!

————賣柚子的小夥子!


賣柚子的小夥子


洋辣子,別名綠刺蛾、青刺蛾、黃綠刺蛾、四點刺餓、曲紋綠刺蛾。

看見了吧,都帶刺字,是因為它身上長有毛刺子,人的皮膚被它蜇後,會癢癢的、火辣辣的疼,所以又叫洋辣子,會辣人的意思。


這麼醜陋醜惡的東西,真能吃嗎?能吃啊!據說吃洋辣子罐還能:1,治療小孩流口水;2,治療面癱。

洋辣子,主要是吃洋辣子罐一一繭蛹!怎麼做呀?將新採的洋辣子罐放入火中烤,或扔入燒的柴火灰裡去煨。烤出來的繭罐泛著黃黃的油光,香脆可口。也可以將罐罐與鹽同炒;也可以剝掉罐罐,丟入油鍋中煎著吃,味道都不錯。


可是我這個吃貨,卻從來沒有吃過這東西,趕明兒,上公司園子的梨樹上看一看,不過還早,6~7月正是成蟲季,它們正準備開始產卵,雌蛾把約150顆卵產在樹葉背上,7天后幼蟲出來,開始吃葉汁、脫皮並把皮吃掉、2~5蟲齡時吃葉肉,6齡後吃光樹葉,9齡後作繭成蛹,並且入土或在細細的樹枝上,製造一個一個的堅硬的石灰質的小罐罐,用以保護自己越冬。

8~10月這罐罐就多了,鄉親們都去摘繭罐,市場上200元/市斤,緊俏物資,不還價,十分搶手。



它可是個重口味的傢伙,是白蠟、山楂、海棠、刺槐、懸鈴木、楊、柳、榆、桑、紫荊、梧桐、蘋果、梨、桃、杏、棗、柚、桔、橙、柿等等果樹的害蟲,什麼果樹的葉都吃,而且經常是一掃光,使果樹光禿禿的,使果農頭疼不己。


老蛇正宗


農村樹上的“洋辣子”是什麼?真的能吃嗎?



洋辣子是一種褐邊綠刺蛾,分佈廣泛,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小時候在農村經常跟一群小朋友玩耍,爬樹經常被這種蟲子蟄,特別是楓樹,這種蟲子喜歡在葉子背面停留、吸食樹葉葉汁,有時候不小心碰到它,就會被它那毒刺蟄的一陣陣刺骨的麻疼、痛癢,手有時候還會腫脹一段時間,很是難受,因此印象特別深刻。



洋辣子本身是沒有毒性的,但是它身上的毛很厲害,毛下毒腺卻有很多毒素,有時候人一旦不小心碰到它,皮膚就會引起瘙癢疼痛,它同時也是一種害蟲,主要危害白蠟、山楂、桑樹、蘋果樹、桃樹等等園林植物。很多人見它就躲,殊不知它目前的市場價已經達到了200多塊錢一斤,由此可見它的用途和功效不少。



洋辣子主要是繭的營養價值,洋辣子罐在農村可是一道重口味的美食,洋辣子的繭的營養價值有,可以治療小孩子愛流口水的毛病;也可以治療面癱。製作方法就是打開繭把裡面的幼蟲弄出來放在鍋裡慢火幹煎,裂皮即可食用。洋辣子的幼蟲富含很高的蛋白質,還有一種做法就是帶殼用鹽爆炒,味道極其美味、營養豐富。



洋辣子被蟄後的處理方法:蟄後用膠帶粘好受傷的部位,把刺入皮膚的細毛拔出;由於洋辣子的毒素是酸性的,此時可以用濃肥皂液塗受傷處;如果問題不大,可以在受傷部位塗一些牙膏,清涼止痛,過段時間麻痛就慢慢緩解。


鄉村波比


您好,科學興農為你解答。

洋辣子可是讓熊孩子聞風而逃的神奇存在,年少時候爬核桃樹,一不小心被一片爬滿洋辣子的核桃樹葉子蹭到了背上,回家之後趴到地板上,哭天喊地叫了整整一天才滿血重生。從此以後,對洋辣子又好奇又害怕。

專治熊孩子爬樹的洋辣子到底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蝴蝶是毛毛蟲變的,其實洋辣子和變蝴蝶的毛毛蟲是一樣的存在,洋辣子也可以看做是毛毛蟲的一種,經過一段時間的發育,經過洋辣子——洋辣子蛹——然後變成褐邊綠刺蛾,這種蛾類也是能夠像蝴蝶一樣飛翔的動物,經過這樣初步的瞭解,我們知道洋辣子是什麼東西了吧?

為什麼洋辣子碰到之後特別疼痛呢?

原來浪辣子身上一簇一簇的毛是具有蛋白類毒素的毛,這種像極了微小仙人球的毛毛接觸到皮膚之後會有難以忍受的刺痛,可維持一天甚至是數天,如果不幸被蜇傷的話,可以採用膠帶處理(粘出留在皮膚中的毒毛)——鹼水沖洗——塗藥,這三個步驟進行處理,疼痛會減輕很多。在洋辣子的背部能明顯看到一條黑線和一條綠線,這兩條線就是含有毒素以及解毒素的兩條線,黑色的含有毒素,綠色的能夠解毒,哪位朋友如果想實驗一下可以以身嘗試,反正沒有生命危險,不妨就當成為科學獻身,同時也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洋辣子能吃嗎?答案是能。

剛才我們提到洋辣子的一生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我們常說的毛毛蟲階段,這一階段被熊孩子看到,一般都是用打火機燒光洋辣子身上的毛毛之後,餵雞吃,雖然說有蛋白質毒素,但是這種毒素在雞的胃裡也只有被消化的份兒。雖然說我國勞動人民非常強大,強大到什麼都能吃的程度,但是至今未聽說有人吃這一階段洋辣子的“傳說”。如果真有人吃,可真的是大開眼界,稱之為“傳說”也不為過。

第二個階段的洋辣子在網上販賣,叫做洋辣子罐。洋辣子在進入秋冬季節,就開始結蛹,把自己封在洋辣子罐中進行變態發育,希望有朝一日能夠破繭成“蛾”,這一階段的洋辣子吃的人還真不少,售價不低,味道絕美,是不可多得之美味,烤出來之後香脆可口,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咬一口爆一口油,這種酸爽連貝爺都羨慕。但是此時採摘洋辣子罐需要注意,洋辣子成蛹之時,身上的毒毛會留在蛹外,收集過程要當心。

第三個階段的洋辣子就是飛蛾撲火的“蛾”了。看著滿身是毛的蛾子,相信也是沒有人願意吃這個東西,如果哪位大神願意以身試法,嘗試出美味的蛾類野味製作方法,不妨在評論區告訴大家,也讓大家嚐嚐鮮。(王)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文章原創版權歸屬科學興農賬號所有,侵權必究。

科學興農


洋辣子是什麼不清楚,但絕對是吃貨們不可錯過的美食。煎炒烹炸隨意,可依個人口味自由選擇。如果要我推薦的話,首推洋辣子刺身,新鮮熱辣的感覺能令你回味一生。由於中國人對美食的極致追求,常常忽略了營養方面的考慮,刺身最大的好處就是避免的美食製作過程中營養的流失。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寫道:洋辣子,俗稱刺毛。清涼去火,補肝明目,可入藥。亦可作為滋補佳品,取枯草一根,插入洋辣子本身,取名曰“夏蟲冬草”,泡水熬湯皆可,活血化瘀,滋陰壯陽。

洋辣子在農村夏季極為常見,我們小時候把螞蝗、洋辣子、馬蜂稱為農村三寶,涵蓋水陸空三軍。其中洋辣子最為美味,隨手抓隨手吃,這麼多年下來基本已經吃膩。所以在此建議城裡長大從未嘗試過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溫馨提示第一次食用者,顏色越鮮豔越美味。




享受每一天lxf


東北把它叫做樹貓貓,別名叫洋辣子,我頭一次在網上聽說能吃而且還美味。反正我是不敢吃看著都恐怖,噁心。大約在67年初中畢業,為響應毛主席號 召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一次大隊主持軍訓指導員一聲令下說敵機來了趴下,當時我正在樹下,不知不覺洋辣子爬進了我的衣領 ,也許高度緊張沒有發現,等回到隊裡總結時,我突然高聲叫起怎麼這麼疼啊還癢,說時遲哪時快一把手將它拽出來,後來摸出一條溝,由於我的大聲叫喊還捱了指導員的一頓批評,通過那次事件給我嚇個半死。以後再見到這種洋辣子躲的遠遠的,我真佩服有的人敢吃它,也許是人間美味吧。


非浪漫的人


農村娃很多都有被“洋辣子”蟄到的經歷,幾乎是瞬間就劇烈的疼痛,然後手指就開始紅腫,然而洋辣子也可以吃,據說它們的蛹最貴賣到一斤200塊,相當美味。

洋辣子在棗樹上很常見,小時候爬棗樹摘棗,沒少遭暗算,看它們那一身毛就知道不是善茬。動物們不怎麼在乎洋辣子,親眼見過羊吃樹葉的時候,直接將洋辣子一塊嚼了吃了,不知道羊嘴會不會疼。洋辣子其實是某種蛾的幼蟲階段,經過變態發育就成為蛾類,因為它們遇到危險的時候就會張開身上的刺毛,被蟄到的人就會很痛,也可能引起人的過敏反應,造成更大範圍的皮膚紅腫、起水痘。

昆蟲動物其實很多都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用“貝爺”的話說就是掐掉頭就可以吃,但是洋辣子不行,必須做熟了吃。於是它們的一生幾乎都被安排上了,還是蛹的時候,被炸了炒了吃,幼蟲時期,雖然蜇人,也可以炸了,到了長成蛾子了,還是可以被燒烤了或者油炸了。這玩意兒對棗樹、梨樹等果樹的危害比較大,讓它們上餐桌其實對人類是件好事。

吃貨的力量是無窮的,昆蟲炸了、炒了味道都還挺不錯,相比雞肉、豬肉等肉食,它們的蛋白質含量更高。啊啊啊寫著寫著口水下來了,想吃蠍子了。


來看世界呀


洋辣子是褐邊綠刺娥的幼蟲,蟲體大多青色為主,也有的青色摻雜著五顏六色,在農村一般也稱之為毛毛蟲,洋辣子。這種蟲子渾身佈滿了有毒的毛,如果不小心碰到,奇痛酸癢無比,那滋味別提多不好受了。在農村,幾乎大多數都被蟄過。


洋辣子分佈很廣,在農村野地,田地,樹木,農作物上面均有大量存在,危害莊稼,致使農作物糧食減產。農村人,在田地工作時,放羊牛時,割草時,捉金蟬時等等都可能碰到洋辣子,只要裸露的皮膚碰到,被蟄的地方就開始疼痛,發癢,令人難以忍受,心情糟糕,渾身都不舒服。有的人被蟄一下,會過敏,導致昏迷。

被這種蟲子蟄了之後,找到這條幼蟲,用木棍戳破它的皮,把流出的青色液體,塗抹到被蟄的地方,嘴裡唸叨著“你姓洋來,我姓張,剝你的皮,療我的傷”,這是農村人治療被洋辣子蟄傷的土方法。或者被蟄之後,用肥皂水不斷沖洗或者塗抹清涼油,牙膏等也可以減輕疼痛。




洋辣子可以吃的吧!很多人喜歡吃一些特別的食物,蟲子自然也不會放過,洋辣子幼蟲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營養物質,經過烹製之後,是一道很美味的佳餚。成蟲吃的人可能比較少,真正吃的是冬天做繭過冬裡面的幼蟲,俗稱洋辣子蛋,據說在飯店賣的很貴,一盤都要一兩百。

作為農村人,見識過洋辣子的兇狠,是很少會去食用的,喜歡吃洋辣子的也不過是一些喜歡獵奇嚐鮮的個別人罷了。注意一點,有的人對洋辣子過敏,食用之後可能會出現很嚴重的過敏反應,謹慎小心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