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不是一个愚蠢的决定?

asd57362118


确实,我们今天看起来,日本去主动“唤醒”一个巨无霸加入二战,这不是愚蠢至极吗?可是,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在那些日本的决策者看来,这是“政治正确”的决定,从天皇到首相,从军部到将军,没有任何一个人“敢”提“议和”之类的建议。

毕竟,这种重大的决策,必然是以日本军部为首、汇聚了日本一系列顶层政治人物以及相关战略、军事、经济、外交等人员的长期讨论下的决策,即使其中有很多参与者都感觉挑战美国风险极大,但是对他们来说,他们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带着日本旧军队特有的狂妄和自信,日本再一次堵上了国运。

珍珠港事件前,日本只有2个选择,要么放弃1931年以来在中国战场获得的一切,给英美做小弟,要么就孤注一掷,和英美拼个鱼死网破,以求一线生机。

1940年,发生了一个标志性的“印度支那进驻事件”,大致就是法国向德国投降后,成立了维希傀儡政府,日本人一看哟西,德国人是我们的好朋友啊,那法国人在印度支那(现在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的殖民地也可以搞一搞嘛!后来就乘机强行进驻越南,和法军发生了冲突。

这事情引起了英美的警觉和震惊,日本人敢对洋大人动手,这胆子也太大了,印度支那旁边到处都是英美的殖民地(马来西亚、印度、菲律宾、新加坡、荷兰的殖民地印尼),日本人的行为严重威胁了英美在亚洲的殖民地安全,英美舆论哗然,随后迅速对日本实施严厉制裁。

制裁里最要命的就是断了日本的石油供给,而当时从英美(主要美国)进口的石油占日本石油消耗的9成以上,而日本的石油储备仅仅3个月,这三个月,上哪儿找替代来源?东北的大庆油田可没发现呢?最近的也就是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油田了。

英美此时提出了和谈条件:从此以后乖一点,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够了,放弃1931年之后在中国获得的地盘。

说白了就是直接向英美投降,做英美的小弟,其实这条件不错啊,日本人搞了四年最后不还是成了美国的小弟,还被压的死死的。

如果不答应呢?三个月后,日本的战争机器、陆海空军就成了一堆废铁了,到时候不仅被英美收拾,中国战场也将全面崩溃。

答应呢?1937年之后日本在中国已经苦战4年了,死伤几十万人,好不容易占了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地儿,就这么吐出来?

别说那些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从天皇到民间,没有人敢想象要面对这个结局,也没人敢提接受不接受的话,如果裕仁天皇敢说接受,分分钟就被军部的人按照神经病处理,和他的前任大正天皇一样的下场。

这时候,迅速发起对美国的攻击,把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力量打的半身不遂,最好一年半载没法动弹,趁这个时间窗口,大干快上,迅速对东南亚、太平洋地区发起攻势,夺取橡胶、石油等资源,尽快解决中国战场问题,在此有利基础上再和美国谈判,捞取一个好价码。

风险,大家都知道,偷袭珍珠港的主谋山本五十六对战争的前景也极其悲观,但是作为一个帝国军人,他不可能因为英美几句威胁,就吓得交枪投降?他们做不到,虽然前途悲观,但是还是要赌一把。

如今,被美国牢牢控制的日本,回首往昔,是否要抽自己一个大嘴巴子。

失败的,但它绝对称不上愚蠢。


云中史记


有网友问: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不是一个愚蠢的决定?其实实事求是说,这是当时的旧日本帝国唯一的选择。美国已经在8月宣布对日本进行彻底的石油禁运和经济封锁。日本除了开战别无选择。

日本只有2年的石油储备,如果不开战,最后也是石油耗尽,举手投降。如果遵守美国的条件,日本也做不到,美国的条件是日本必须无条件的从法属印度支那北部,中国等地撤军。

日本人不甘心承认失败,但是没有了石油,就一天都过不下去。那个时候,苏联的西伯利亚大油田还没有被发现,发现西伯利亚大油田那是60年代的事情了。苏联库页岛的石油是此时日本唯一的石油来源,但是当时库页岛的石油产量很有限,无法满足日本的需要。

日本如果想获得石油,只有4个地方,1个是苏联的高加索地区,1个是阿拉伯地区,1个是美国本土,还有1个就是南洋。日军不可能打到高加索,德军都没占领高加索。日本也没本事进攻中东地区。

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南洋,进攻美英法荷的殖民地。那么,第一个就是要与美国开战,硬着头皮也要开战。日本海军认为:要击败象美国这样的强敌,必须采取尽早迫使对方进行决战的方式。

杉山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美之间的军备对比将对我们越来越不利。同时,他表示他对战争初期能取胜这点是信心百倍的。并且杉山元帅称:“尽管如此,我们仍须面对打一场长期战争这个现实。”即使这样,他认为日本能“建立自己坚不可摧的战略地区,并能把敌人挫败。”

1941年11月26日,美国的最后通牒再次送到日本,表示:要求日本“从中国(含东北)和印度支那撤出全部陆、海、空和警察部队”,以及,在实际上,废除三国同盟条约。

同时,美国还指出了日本接受这方案后在经济上能得到的好处:日本的资产将被解冻;在互相实行最惠国待遇的基础上签订贸易协定,稳定美日元之间的兑换率;和在经济上给予其它较大让步等等。

这份电报送到日本,电报送到时,刚好日本御前会议休会,大家在进午餐。东条朗读了电报内容。一片死寂。正是在这个时候,日本下定决心开战,正是在11月26日,收到最后通牒以后,日本联合舰队开出港口,目标珍珠港。

深度军事


基本是不明智的决定,因为日美二战时,两者实力差太多了,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上的对手。事实上日本和美国之间的国力差距,日本人是知道的,比如日本海军司令山本五十六就和日本天皇上奏:两国实力差距太大,开战后一年内还能扛得住,但是后面就很难说了。之所以如此日本还要开展的原因是日本当时被主战派控制了思想,反战人士和提出反对者都被抓了起来。于是乎,当珍珠港被炸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日本的战败。

日本偷袭珍珠港前日本海军实力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英国和美国。虽然美国比日本排名靠前,但是美国海军装备和日本差不多,航母比日本还要略少(日本开战前有10艘航母)。但是日本战争潜力差,战前虽然装备多,但是一旦开战,本土遭到封锁后,工业生产会急剧下降。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日本成功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当时美国还有三艘航母和一些中小型舰艇。日本这时候实力要明显超过美国不少。但是到了1944年,仅仅3年多的时间,美国航母总数猛增到将近100艘,海军各型战舰超过1000艘。日本则相反,超大型主力舰只有1艘信浓号航母,而且没出港就被美国潜艇击沉。。。其他方面就更不必多说了。所以日本和美国开战,那绝对是自杀的行为,必死无疑。换个角度,看日本当时在华作战,虽然说中国当时有一些英美苏的援助,但是主要能把日本拖入泥潭的原因还是因为中国是个大国,硬实力在那里。假如美国不援助中国的话,可能战争时间还会更长,但是日本还是赢不了,因为中国太大了,后勤补给根本就不可能全都展开。


长江新闻号


【二战全面爆发事件之偷袭珍珠港】

1941年11月26日,日本海军中将南云中一一声令下,一组有6艘航母及3艘巡洋舰,2艘战列舰,9艘驱逐舰和3艘潜艇缓缓的离开了日本海军基地,慢慢的驶向大洋深处,这些舰艇的目的地统一设定为珍珠港。经过几天的静默航行,日本联合舰队于12月7日到达了美国夏威夷州欧胡岛海域附近,当南云中一手表的指针指向7点的时候,数架飞机组成的首批攻击机梯队起飞直扑驻扎在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一时间,硝烟弥漫,血流成河。第一波攻击之后,日本航母马上起飞了第二波轰炸机队,这次足足有将近二百架飞机起飞攻击,等硝烟散去美国太平洋舰队全军损失惨重,5艘战列舰沉入海底,其他舰艇10艘被炸毁,几百家还未起飞的飞机葬身火海。美军人员死伤达到了4千多人,而日本缺损失微乎其微。偷袭珍珠港事件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也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下面是及其珍贵的偷袭珍珠港老照片,各位上眼。

正是因为日本的偷袭珍珠港,让这个巨人幡然醒悟,并且加入到反日的战争中,日本很快的在美日的对决中败下阵来,可以说偷袭珍珠港是日本走向灭亡的开端。


老猪的碎碎念


正相反,如果日本决定对美国开战,偷袭珍珠港,力求以最小的损失尽可能的摧毁美太平洋舰队主力,是最好的战术选择!以山本五十六为代表的知美派,其实很清楚日本的国力和美国无法相比,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也是日本的数十倍有余,但是由于多年来对华战争的消耗,以及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日本战争资源的逐渐限制,日本国内战争保障资源已濒临枯竭,尤其是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全部靠海外的占领地供给,而战略资源的产地东南亚地区全属美国的势力范围控制,如果想夺取这些战略资源,将无法避免与美国对抗!既然决定对美开战,日本的战略战术就是在美国的国家生产能力进入战时生产状态之前,迅速的摧毁太平洋美军军事力量,而且在战争开始前日本海军是有一定的力量积蓄的,这也是日本敢于发动战争的基本支撑,而且避免持久战消耗战是日军的基本方针。为达成这一目标,以偷袭的方式直接摧毁美军太平洋地区海空军基地以及主要作战力量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由于一线将领的战术指挥失误,这个看似完美的设想并没有完全实现,主要表现在:偷袭珍珠港战役时,日军计划中,但由于第一航空舰队指挥官南云忠一错误的战略判断,导致没有进行的第三攻击波集群的主要战术任务是,摧毁珍珠港的修船造船船坞,以及几年时间积累起来的、储存着大量燃油的巨型储油设施,一旦这两个目标被摧毁,美军将在一至两年内无法有效使用珍珠港海军基地,也就丧失了在太平洋战场的战役主动权!但历史没有假设,日本军国主义不自量力的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最终被砸烂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铁拳之下!


红箭10A


从某种意义上讲,愚蠢的并不是偷袭珍珠港,而是日本鬼子“蛇吞象”式的扩张政策所必然导致的,到了做出偷袭珍珠港决策的那个时候,已经成了唯一可行的方案。

日本全面侵华前后,一直存在“北上”还是“南下”的争论。北上,指的是进攻苏联。南下,指的是进攻南洋。1938年,北上派暂时获得上风,于是关东军在中蒙边境的诺门坎与苏蒙军干了一仗,这一仗,日军被准备充分的苏军打的焦头烂额,损兵折将数万,于是北上派闭嘴了。

南下派得势后,开始琢磨南洋,但是南洋都是美英法荷兰的殖民地,觊觎它们,必然与美英法荷开战,英法荷好说,英国陷于欧战自顾不暇,荷兰法国已经投降了日本的盟国纳粹德国,问题是美国!

但是贪婪的日本为了获得南洋了资源,为了早日迫使中国投降,走出中日战争泥潭,还是向着南洋进发了!首先是在原法国殖民地印度支那半岛。

美国不干了,因为触及了美国核心利益,很明显日本还会进攻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于是美国开始了对日本的石油钢铁等战略物资的禁运。

日本国小,资源更是“一穷二白”,如果禁运时间一久,日本必败无疑,乖乖投降,给日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因此,为了冒险一搏,日军悍然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最终日本战败,美军占领了日本。

其实,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从日本确定全面侵华开始,就决定了美日必有一战,具体到偷袭珍珠港,从战役战术角度来说,不但不愚蠢,而且很成功,只是从战略上日本已经输了,珍珠港虽然赢了,也于事无补了。



磨史作镜


日本偷袭珍珠港不能说是一个愚蠢的决定,只能是不得不做,也是无奈之举,假如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的话,摧毁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可能会对战争的走向产生巨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缺少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当时由于日军的侵略,英法等国虽然没有对日宣战,当对日本进行了经济制裁,这下让日本无法得到急缺的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为了维持其战争消耗,不得不采取“南下”的战略,而东南呀各国基本都是英美的殖民地,如果日本要取得东南亚各国的资源,不得不不要跟美国一战,当时美国位于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对日本造成巨大的威胁。

为了取得东南亚的资源,日本只能铤而走险,先发制人,偷袭珍珠港,企图摧毁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使日本自己在一定时期内称霸太平洋,等日本站稳脚步后,与美国海军决战。

当然,还有就是1940年,作为日本盟友的德国在欧洲战场势如破竹,这极大了刺激了日本的帝国主义狂潮,认为自己天下第一,可以击败美国,高估了自己,低估了美国强大的战争能力。

最后,日本悲剧了,偷袭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航母等大型军舰都不在,太平洋舰队损失不大,日本的战略落空。紧接着中途岛海战,日本海军惨败,从此日本失去了与美军海上对抗的能力。面对美国强大的作战能力,日本一步步走向灭亡。

总之,日本在二战偷袭珍珠港,既是战略需要的无奈之举,也是其盲目自大的作死的计划,偷鸡不成蚀把米,促使美国参战,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密探零零发


偷袭珍珠港,日本真的是别无选择,只有这一条路了。我通俗易懂的理一下,大家就明白了。

大家都知道,侵华战争的初期,日本的计划是快速灭亡中国。因为对于日本的兵力和资源来说,是耗不了太长时间的。

但是到了1940年,日本已经深深的意识到,他们快速灭亡中国的野心无法实现了。虽然占领了相当大的领土,但是后续作战越来越困难,就算是对沦陷区的统治,也并没有想象中的稳定。

这种情况下,日本军部其实是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继续耗下去,兵力和资源消耗是他们不能承受的,而且北边还有苏联虎视眈眈的盯着呢。但如果不再继续进攻,就只能收缩兵力,防守最重要的已占领地区。

就在这时,纳粹德国在欧洲战场一路高歌猛进,所向披靡。日军看蒙了,德国人都可以这么容易胜利,这么容易占领多个国家,日本为什么不行?千万不能错过这个好机会。

最重要的是,德国在欧洲战场的胜利,使得英法忙的焦头烂额,完全顾不上他们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了。东南亚有什么?石油、橡胶、大米等等战争急需的资源。

一定要拿下东南亚,这样自己后续的战争才能继续下去!

但是,日本一向东南亚伸手,美国不愿意了。东南亚怎么说也是盟国的殖民地,而且当时日本的很多资源都要向美国购买,比如最重要的石油,日本战争所需的一半以上的石油都是购买美国的。

美国首先是宣布对日本的钢铁禁运,这很严重,但是不致命。

日本为了占领东南亚的目标,先是与德国和意大利签订同盟协约,接着又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甚至还装模作样的和美国谈判,干扰美国的视线。

虽然希特勒入侵苏联让日本军部稍有犹豫,但是经过讨论,日军还是决定放弃进攻苏联,全力夺取东南亚。很快,日军就开始动手了。美国方面得知消息,反应十分强烈,迅速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一切财产,并且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飞机燃料和机械工具等等也在禁运的名单中。

对日本是致命的打击,没有石油,意味着无法作战。

日本不指望美国能回心转意,只能把目标放在盛产石油的印度尼西亚。而且,日军也明白,石油禁运和冻结资产,已经是在宣战的边缘了。

一旦美国采取进一步措施,日本将很难对抗。假如等到美军宣战,双方在太平洋面对面的死磕,日本那点家底子毫无胜算可言。

不如趁着美军还没有准备,拼一把,通过偷袭的方式,一次性把美军的太平洋舰队打残了,逼迫美国签订对自己有利的协议。然后争取一年的时间在东南亚站稳脚跟,一旦有了资源,后面的事情就好说了。

山本五十六心里很明白的,和美国开战很难获胜,但是如果现在不打,以后就更没有机会了。这是个险招,是在赌博,但又不赌不行。

所以,偷袭珍珠港不能说是愚蠢的决定,只能说是无奈的决定,赌博一样的决定。


七追风


从战略上来看,太愚蠢了,简直愚不可及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一场全球性的战争,其并不是一次性爆发的,这场战争最先点燃于中国。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启了全面侵华战争,这是二战各大战场中最早打响的一个。但这时候的战争还仅限于中日之间,并没有波及到其他国家。

当时的英国、美国都不是中国的盟国,德国也不是中国的敌国,面对着中日开战这些国家只是出于自身利益从中调解。比如说德国就曾经试图调停中日冲突,但因为日本法西斯提出的和谈条件太损害中国主权了,国民政府真心接受不了,以至于德国的调停失败。

由于军事实力不及日本,国民政府在打了两年的抗战后丢失了东部大片国土。可仰赖中国实在是太大了,加之中西部山川林立,日军一时也打不下重庆,双方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39年欧洲战事爆发前夕的中国战场,日本已经占领华北、华中的大片地区)

到了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随后又横扫西欧对英法宣战,二战欧洲战事爆发。

可这时的二战还称不上是世界大战,即便是英国被纳粹炸成了翔,它的老铁美国也没有出手帮一把的意思。

要知道美英的关系是何等的亲密,可谓是同文同种!但看着英国挨揍,美国照样不参战。

而此时的苏联在西部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相约瓜分波兰。在远动则跟日本签订《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在这份条约中苏联和日本互相承认了双方对于伪满洲国和外蒙地区的控制,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这时的苏联可不像是一个反法西斯国家。

《苏日互不侵犯条约》签了没几个月,德国悍然撕毁了《苏德互不侵条约》挑起了苏德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空前扩大化。

但这时不论是德国、日本还是中国、英国、苏联,大家都是各自为战。中国、英国、苏联仍旧没有建立正式的同盟关系。

而德日虽然是签订有盟约,但日本也并没有在德国进攻苏联后配合德军对苏宣战,而是拿着个灯笼去茅坑——找屎(找死)去了。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震惊了整个世界,史称“珍珠港事件”。

(电影《珍珠港》片段)

受到攻击的美国次日便对日本宣战,并且顺道也向日本的盟友德国、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宣战。

这下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演变成一个全球性的大战。在美国的牵头之下,美、中、英、苏缔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死磕德日法西斯。

而也直到美国对日本宣战之后,中国国民政府才正式对日宣战!

在此之前的四年抗战中,中日双方竟然都没有互相正式宣战。就连欠着日本的庚子赔款,国民政府在抗战前期也一直按时向日本支付,信用度真是杠杠的。

听到日本偷袭珍珠港,最高兴的当然要属中、英、苏了。最崩溃的估计就是德国了。

元首自从起兵以来,东征西讨、战天斗地从无畏惧过!但唯独担心美国参战。为此元首还特地交代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千万别攻击悬挂美国国旗的商船,以免给美国参战的借口。

结果千防万防家贼难防!元首做梦也想不到日本人脑子里的水会有那么多,也没跟自己商量一声,直接就领着一帮弟兄把美国在太平洋的分店给砸了。

这下可好,有了美国的帮助,英国和苏联就难对付喽。

(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

美国参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由于美国的加入,反法西斯同盟阵营得以建立,二战的走向彻底被扭转了。


千佛山车神


当然很愚蠢。

本来就同时面对着我国、苏联等战场,还主动将美国这个巨无霸拉入二战的旋涡,这不是典型的嫌自己命长是什么?

但是,对于当时的日本而言,偷袭珍珠港与其说是一个愚蠢的决定,倒不如说是日本走投无路之下的一个无奈选择!说是主动偷袭,本质是为生存而奋力一搏的突围。

为什么这么说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美国从来没有作壁上观

1931年日本侵略我国东北;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法西斯在经济危机后逐渐膨胀,并最终掀起了让世界震颤的惊涛骇浪。

而此时的美国却依然在恪守“中立”,对于亚洲和欧洲的天昏地暗的战争置若罔闻。

但是,罗斯福并不是一个安分的总统,一直以来美国都梦想将势力伸向欧洲,主导国际局势。只不过一战后的美国羽翼未丰,面对英法等传统强国,美国显得太过淡薄。

而二战再次打碎了旧有的强国,这正是美国趁乱而入的好机会。

1941年3月11日,美国通过《租借法案》,以租界的方式对英国等盟国进行援助,此举在其后的战争中逐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看起来《租借法案》是帮助同盟国,对于轴心国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随着德国在欧洲战争的扩大,日本也对英国开战,包括侵占香港,进攻东南亚。

东南亚和太平洋紧紧相连,最重要的是美英在太平洋利益相同。美国为了惩戒日本,宣布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此举让日本陷入极端的困境中。

从后来战争的情形来看,美国的做法有明显的逼日本狗急跳墙的考量。正是日本的狗急跳墙,才给了美国名正言顺加入二战的机会!

2、日本一直在努力“突围”

二战中的日本一直在为寻找石油而努力。在我国松嫩平原和松辽平原等地,日本在我国东北地区掘地三尺也没有找到石油。此时的日本,除了我国,还有苏联和东南亚可以选择。

而在1939年诺门坎战役中被吊打之后,日本就放弃了北上苏联争夺石油的打算。虽然德国自1941年6月22日就和苏联开战,苏联军队一溃千里。但是一直到莫斯科会战前,苏联远东军区一直保持着百万大军。

况且就是占领了苏联远东地区,日本也需要不远万里到中亚里海地区开采石油,这和德国势必产生激烈冲突。同时遥远的距离也会让日本陷入远水不解近渴的窘况中。

对于日本这样一个海洋强国而言,到东南亚油田抢夺石油运输成本要远远小于北上西伯利亚。

南下东南亚,日本就会遭遇到美英两国的势力,主要是美国。日本想要在东南亚成功扩张,就必须要消灭美国的太平洋上的力量。而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支点,就是夏威夷。

作为一个狂热的赌徒,山本五十六也认定日本挑战美国必然会死无葬身之地。但是如果不去赌一把,日本很可能就会当场去世。权衡之下,只要有赢的可能,就值得一试。

而且,美国也从来不会安分守己。罗斯福一直在等待让美国国民同意美国加入二战的机会,没有珍珠港事件,还会有其他事件!总之美国参战是必然事件!

所以,日本偷袭珍珠港足够愚蠢。但是对于日本而言,这又是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这是日本最大的悲哀!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